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1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11 ) 盗传必究 —、论述题 1 .谈谈你对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理解。 答:(1)综合性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 (2) 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通过专题的综合、 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但是,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主 (3) 不管以何种方式综合,综合性课程都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化程度,这就是说,将课程的各种 因素加以综合 化,这只是形式,而其本质是,结构化程度高的综合性课程,反映的仍然是以教师 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 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而结构化程度低的综合性课 程,反映的则是以儿童为中心,以课程的 过程、原则为取向,以活动过程为评价依据的课程特征。 (4) 综合性课程的长处在于:①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 有意义的联系。 ②综合性课程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③综合性课程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 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④综 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5) 综合性课程也有其弱点:①综合性课程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的要求;②失却了每个科目 的独特性,不 利于把握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表述方式。 2. 为什么说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的基础。 答:(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 心理学理 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 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 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 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 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 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 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 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 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 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 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 的影响,因此对 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 3. 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答:(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 3 次: 1 20 年代至 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 模式。“五四” 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 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 的综合。 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 年代至 30 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 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 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 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2 5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 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 程看作是学科, 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 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 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3 80 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 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 分强调系统的 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 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 国家教委 1989 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 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 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 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 年,国家教育 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 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 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 定自己的课程 o2016 年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 39 号),于 2016 年 3 月 1 日开始实施。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2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3 0.6 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4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5 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4.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答:(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 平之间的 差异。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 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 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 该既能适合 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 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 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 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起到的作用, 特别强调鹰架教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 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课程应有足够 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 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 5. 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的特点。 答:(1)直线式组织有益于儿童逻辑地思考问题,而且对于一些接受性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具 有较高的效 能。螺旋式组织有益于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经验,原有经验将在 新经验的获得中起着连接 作用、有利于学习过程的迁移,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也有益于儿童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7 分)(2)举例 (7 分) 6.举例说明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处理好儿童生成的学习活动与教师预定的教学 任务之间的关 系。 答:通过观察,在了解儿童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预设活动;(5 分) 引发儿童的认知冲突,引导儿童的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5 分) 创设活动情景,让儿童有选择和自主活动的机会;(5 分) 善于捕捉时机,把握儿童生成活动的的教育价值,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5 分) 举例说明。略(20 分) 7 .试述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答:(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1 分) (2) 0 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 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 (3 分) (3) 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 1 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 强调的是“过 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 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 的是教师的作用。游戏和教学的本 质特征,决定着两者永远不可能是同一的,或者是相互平行的。 (3 分) 2 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们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前提。将游戏和教学 进行最优化 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 式”的教育。(2 分) 3 在确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哪些教育活动是属于游戏活动,哪些是属于教学活动时,并非可以 简单地将活动 内容和方式归为“游戏”或者“教学”。如果将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 计划实施的)教学看 作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和教 学的不同结合的程度。(3 分) 4 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2 分) 8.根据综合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评价目前幼儿园综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状况。 答:(1)综合性课程的特点: 综合性课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管以哪种方式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在结构上都可以有不同 的结构化程度。 结构化程度高的综合性课程,仍然反映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 为评价标准的 课程特征,在这种课程中,教育活动可能成为各学科教育活动的凑合,从而使综合 性课程成为“大拼盆”。 相反,结构化程度低的综合性课程,则能比较理想化地反映以儿童为中心,以课程的过程原则 为取向,以活 动过程为评价依据的课程特征。这种课程具有如下长处:是有关联的课程;能促进 主动的学习;由儿童一起参 与设计,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但是也存在不足: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 的要求;失却了每个科目的独特性,不利于把握不同科 目的学习方法以及表述方式。 (2) 综合性课程的设计原则: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 适合;教育活 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3) 对现状的评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