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6)
20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赋权理论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流派,认为案主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 案主的社会地位低 B. 案主的个体性错误 C. 社会的制度性障碍 D. 案主的无意识 2. ()的形成是儿童时期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A. 同龄群体 B. 初级群体 C. 次级群体 D. 弱势群体 3. 在对正式结构组织的研究中,()是一种核心研究对象。 A. 科层制 B. 公司制 C. 首长负责制 D. 非政府组织 4. 美国社区研究中的代表人物——林德夫妇的代表作是()o A. 《社区与社会》 B. 《小城镇研究》 C. 《人文区位学》 D. 《中镇》 5. 青春期的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或者说是缺陷在于() A. 生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心理和社会的成熟度 B. 社会的成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速度 C. 心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社会的成熟度 D. 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同步 6.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在()。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儿童期 7. 幼儿期一般指的是()这段发育和生长时期。 A. 从母体分娩出直到第四周 B. 从 0 岁到 2 岁 C. 从 0 岁到 6 岁 D. 从 3 岁到 6 岁 8. ()主要是指,对于那些身患无法治愈的重病,而本人又自愿终止生命的人,通过采取一定的手 段, 使他们无痛苦地死去。 A. 成功的死亡 B. 安乐死 C. 临终关怀 D. 接受死亡 9. ()理论认为择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婚姻本身就是一个交易的过程。 A. 互补需要 B. 交换 C. 角色 D. 价值 10. 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 1837 年()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中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1 .在学校中,对人的社会化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等。 A. 教师 B. 教材 C. 教学方法 D. 学校的规模和性质 12.以下各项中体现人类改造物质环境渴望的有()。 A. 愚公移山 B. 南方人细腻,北方人豪放 C. 沙尘暴令“北雁南飞” D. 精卫填海 13. 家庭中的基本三角决定了家庭的基本结构,这个基本三角包括()o A. 父亲 B. 母亲 C. 婆媳 D. 子女 14. 幼儿游戏的意义主要表现为()o A. 快乐经验的获得 B. 认知能力的提高 C. 社会性的发展 D. 性剔的社会分化 15.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费孝通 D. 吴文藻 三、辨析题(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请先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 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X”,并 分别说明理由。每题 4 分,共 20 分) 16.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于家庭的影响。 判断:(X) 说明理由:俗语不等于科学。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了家庭的影响,还有学校、社区、社会等环境 因素的影响。 17.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判断:(V) 说明理由:人类行为能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同样地,社会环境也能够影响人类行为。 18.儿童期生活的中心是游戏。 判断:(X) 说明理由:儿童期是从 7〜11 岁,学习而不是游戏成为儿童生活的中心。 1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塑造的影响。 判断:(X) 说明理由: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的发展受制于本能,行为主义才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是受制于环境,强 调环 境对行为塑造的影响。 20.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判断:(X) 说明理由:离婚对夫妻双方、子女肯定会带来一些负而影响,但不是全部。双方结束了不满意的婚姻, 可 以重新寻找和建立更加完美的家庭。 四、论述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 21.请结合我国实际,阐述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种模式。 答:在众多关于社区工作的研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罗斯曼,他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关于社区工 作三 种模式的分析。社区社会工作模式有很多,但相对来说,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三个模式主要包括:地方 发展、社 会计划以及社会行动。(2 分) 第一,地方发展模式 一般应用在传统的、静态的以及结构相对简单的社区。这个模式在策略上主要强调提高居民意识、加 强居 民沟通、鼓励居民自助和互助,从而解决社区问题。在这个模式中,社工的角色主要是促成者、协调 者以及催 化者等。社工同时注重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推动居民互助合作,强化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自下 而上是这个模 式的主要特征。这个模式具体的象征口号是“让我们聚集在一起商量这件事。”(4 分) 第二,社会计划模式 与地方发展模式不同,社会计划模式的主要特征更倾向于自上而下。在这个模式中,这个模式更多依 靠专 家的意见和规划,社工在这个模式中的主要角色是事实的收集与分析者以及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者。这 个模式主 要适合处理那些具有复杂的和实质的社会问题的社区。这个模式的象征性口号是“让我们获得事 实真相,并采 用合乎逻辑的下一步。”(4 分) 第三,社会行动模式 主要是西方社会的一种社区工作模式,比较适合处理问题复杂、矛盾突出、弱势群体集中的社区。这 个模 式的行动策略相对比较激进,更多采纳的是辩论、磋商、谈判、施加压力以及直接行动等。社工在这 个模式中 的主要角色是倡导者、策划者、谈判者等,本模式的象征性口号是“让我们组织起来去对付我们 的压迫者。” (4 分) 我国的国情和西方同样差异很大,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照搬硬套罗斯曼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对这一问 题的 思考可酌情加分。最高可加 2 分。 22.胎儿的出生对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胎儿的出生,尤其是头胎子女是家庭中一件重大事件,由此对家庭所造成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 的和 持久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夫妻角色的转换,兄弟姐妹关系的调整以及家庭秩序的重建等方面。(2 分) 第一,夫妻角色的转换 胎儿没有怀孕和出生之前,家庭的构成主要是两人世界,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唯一中心,胎儿出生之后, 最 大的变化就是夫妻的角色被转化为父母的角色,这意味着夫妻二人除了夫妻关系的维护之外,又多了一 种父母 与子女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共同构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三角关系,虽然家庭是以夫妻 关系为核心 而组建的,但当胎儿尤其是头胎出生之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往往取代了夫妻关系,成为了家 庭关系的新核心, 夫妻关系则在有意无意之中退居次要地位。(4 分) 第二,兄弟姐妹关系的调整 我国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但也有一部分家庭因为种种原因生育了两 个或 更多的子女,比如,少数民族由于政策的关系,可以不只生一个子女;农村地区的家庭头生子女如果 是女孩且 有相隔若干年后,可以生育第二胎;城市家庭中如果头胎有残疾,也可以生育第二胎,此外,由 于离婚重组家 庭以及领养子女而组成的家庭,在某些情况下,同样可以生育。这时候,家庭中的子女事实 上已经不是一个, 而是两个了。在这些情况下,胎儿的出生必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现有子女之间 如何重新调整彼此间的 关系。(4 分) 第三,家庭秩序的重建 新生儿的到来打乱了原来的家庭运转程序。除了夫妻角色的转换,兄弟姐妹关系的调之外,还要而临 着家 庭收入的支出分配、闲暇时间的重新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庭需要付出极大 的物力、 财力和精力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科学教育。 胎儿问题包括胎儿的孕育及出生,不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也不是纯粹个人的事务,它更主要地是家庭 的事 务,是社会的现象,胎儿的问题其实是社会意义上的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问题,因此,胎儿的孕育和出 生常常被 纳入社会政策的控制范围之中,接受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宏观调控。(4 分) 能够结合实际对胎儿出生对家庭影响的三个方而进行更深入分析和思考,可酌情加分。分析充分的, 最高 可加 2 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 18 分) 23.老年歧视现象,您注意到了吗?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构建 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人口老龄化是指 人口生育 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 口比例相应增 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 或 65 岁以上老年人 口占人口总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据 2011 年全 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 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13. 26%,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8. 87%。有关专家预测, 到 2050 年,中国老龄人口将 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老 年人所占比例最多的时期。 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会繁衍出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已取代了老年人的智力与技术, 老年 人不再是生产力的代表,对老年人的绝对顺从也就失去了其必然性。社会上追求自我,讲究功利,社 会、家庭 中打骂、虐待、抛弃老人以至不赡养老年父母的违法犯罪时有所闻。在公共服务上,老人行路难, 过十字路口, 交通信号灯绿灯间隔太短,老人刚刚走到中间就变灯;老人冬天洗澡,上医院看病排队,出 门旅行难等一些日 常生活小事,背后暴露出对老人生活的“盲点”,表现出老年歧视的倾向。 衰老是大多数人要面临的自然规律。如果每个人都想到自己的晚年,那么他还会容忍上述的各种行为 吗? 如何正确对待老年人,缩小代沟,消除老年歧视,已摆在人们面前。 讨论问题: (1) 什么是老年歧视?老年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8 分) (2) 请结合案例提出克服老年歧视的建议。(8 分) (3) 符合答题要求的字数在 400 字以上。(2 分) 答:老年歧视本质上就是指对老年人的毫无理由的歧视性行为、毫无根据的歧视性评价。(2 分)老年 人 地位的急剧下降以至于产生老年歧视现象,是从工业社会开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的急剧变迁。 第二、反向社会化的出现。 第三、片面的社会观念。 (基于上述三方而进行分析 6 分) (2) 请结合案例提出克服老年歧视的建议。(以下共 8 分) 首先,改变社会观念,改变流行的评判人的标准,用更全面、更科学、更多样化的标准来综合衡量人, 而 不是简单地用是否有能力、能否创造财富等准则来对不同的人群进行评判。其次,加强社会政策和社会 立法, 通过强制性手段来确保老年人不受歧视,通过强制性行为使尊老爱老的观念深入人心,植根人心。 再次,大力 宣扬我国传统的文化传统,使我国固有的尊老爱老思想继续发扬,使每个人都真正做到“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 最后,社会要形成关爱老人的环境,还应该积极推进老人医疗设施、养老设施、康乐设 施等的建设。 能结合案例给出可行的建议。 (3) 符合答题要求的字数在 400 字以上(2 分)。 对符合答题要求的简要说明:案例分析过程中,运用理论恰当,分析条理清楚,文字表达顺畅,结论 正确 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