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填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8)
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填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8)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2.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柳青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周立波主要受以沈 从文小说为代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3.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作品主要有王愿坚的《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系 列 短篇小说。 4. 20 世纪 50 年代不合时宜的作品,除了茹志鹃的《百合花》夕卜,主要还有路翎的《初雪》和《洼地 上的“战役"》、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以及林斤澜的《赶摆》等。 5《青春之歌》描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中,包括追名逐利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的白莉苹,以 及 叛变革命的戴愉等。 6. 绿原在狱中自修了德语,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黑格尔的原著,后以“刘半九"为笔名从 事 德语文学的编译,成为了著名的德语翻译家。 7.夏衍 20 世纪 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考验》;曹禺 20 世纪 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 《明朗的天》。 8. 赵振开的《波动》是“文革”地下文学中最成功的小说,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是杨讯和萧凌。 9. 1978 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今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10.在短篇小说《死》里,最惊心动魄的是作家与老翻译家傅雷的亡灵,在假想中的对话与争论。 11. 杨绛在 80 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 12. 20 世纪 80 年代初出现的“中篇小说热”与“反思文学”形成了一种共生现象。 13. 1982-1983 年间,王蒙发表的系列小说《在伊犁》,对新疆各民族的伊斯兰文化的关注,以及对 生 活和历史的宽容态度,为后来的“寻根文学”开了先河。 14. “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 19 89 年第 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专 栏。 15. 1986 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16. 在 50 年代中期的战争小说中,以“整体视角”为特征的作品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 的《红日》。 17.在 50 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村题材作家中,李辈与被称为“神童”的刘绍棠,都是当时以产量高而著 称的青年作家。 18. «林海雪原》在人物设置上,承袭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美人”模式,少剑波不仅是一位 能 文能武的“儒将”,身边还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白茹。 19. 1957 年 1 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日白的短诗《吻》和流沙河的散文 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0. 诗人胡风在 1949 年底和 19 50 年初,发表了长诗《时间开始了》,开创了当代文学歌颂诗潮的先 河。 21. 田汉在《关汉卿》中,为关汉卿和朱帘秀创作的《蝶双飞》充满了浪漫的诗情,是爱情与理想的 一 曲浪漫主义绝唱。 22. 姚雪垠的《李白成》第一卷以潼关南原大战和起义军在商洛山区东山再起为主要情节。 23.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北岛的诗。 24. 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25. 艾青在被打成右派 20年后,以一首小诗《红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26. 《人到中年》在艺术上的突破和成功,还在于“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形象的塑造。 27. 80 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等。 28. 在 80 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先锋小说中,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孙甘露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 而余华则发展了残雪对人的生存探索。 29. 崔健的《一无所有》,既是他的创作起点,也是中国第一首真正的摇滚作品。 30.在 90 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苏 童 的《我的帝王生涯》、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等。 31.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32. 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秦兆阳(何直)的《现实主义——广 阔 的道路》。 33. 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历史题材的创作中,李劫人的《大波》(共四部)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 的四川保路运动。 34. 罗广斌与杨益言、刘德彬合作创作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又合作创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 永 生》。 35.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大胆冲破题材的禁区,但最后仍回到了 “浪子回头”的陈旧套路中。 36.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坚持用十四行诗写作的人屈指可数,唐提称得上是执著于十四行诗艺术的 “独行侠”。 37. 夏衍 20 世纪 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考验》;曹禺 20世纪 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 是 《明朗的天》。 38. 巴金自 1978 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 8年,共发表“随想” 150 篇。 39.铁凝的《哦,香雪》写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40. 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昂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41. 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 42. 汪曾祺将苏北高邮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43. 1982 年后,周涛与杨牧、章德益共同提倡并创作的“新边塞诗”,对西部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 的推动作用。 44.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叶兆言的《艳歌》等。 45. 1986 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46.1953 年,青年作家李单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 “两条道路”斗争 的概念。 47. 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 1958 年第 3 期的《延河》杂志。 48. 在 50 年代中期的战争小说中,以“整体视角”为特征的作品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 《红日》;以“个人视角”为特征的作品主要有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茹志鹃的《百合花》;而 以 “民间视角”为特征的作品主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49.1957 年 1 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 了 一场轩然大波。 50. 夏衍 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考验》;曹禺 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明朗的天》。 51. 1957 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作《葬歌》。 52. 赵振开的《波动》是“文革”地下文学中最成功的小说,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是杨讯和萧凌。 53. 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54.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1976年“四五”运动中北岛创作的《回 答》一诗。 55. 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 1987 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56. 巴金自 1978 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 8年,共发表“随想” 150 篇。 57.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文化热”的影响下,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一批以“文化化”为特征的系列作品, 主要有陆文夫的《美食家》等。 58.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 的 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59. “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60.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叶兆言的《艳歌》等。 61. “反右运动”是 1957 年夏季开始的。 62.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柳青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周立波主要受以 沈 从文小说为代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63. 欧阳山早就有意要创作一部“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的历史小说,最初取名为《革命与反革 命》,正式动笔时才改名为《一代风流》。 64. 50 年代不合时宜的作品,除了茹志鹃的《百合花》夕卜,主要还有路翎的《初雪》和《洼地上的 “战 役"》、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以及林斤澜的《赶摆》等。 65. 诗人胡风在 1949 年底和 1950 年初,发表了长诗《时间开始了》,开创了当代文学歌颂诗潮的先 河。 66. 绿原在狱中自修了德语,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黑格尔的原著,后以“刘半九”为笔名从 事 德语文学的编译,成为了著名的德语翻译家。 67. 老舍在当代文学史上继《方珍珠》后创作的第二部话剧是《龙须沟》。 68. 赵振开的《波动》是“文革”地下文学中最成功的小说,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是杨讯和萧凌。 69. “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 《海港》、 《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70. 在短篇小说《死》里,最^^心动魄的是作家与老翻译家傅雷的亡灵在假想中的对话与争论。 71. “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等。 72. 80 年代初出现的“中篇小说热”与“反思文学"形成了一种共生现象。 73. 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74. “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 1989 年第 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 栏。 75. 崔健首次唱出的《一无所有》,既是他的创作起点,也是中国第一首真正的摇滚作品。 76.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77.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秦兆阳(何直)的 《现实主义一一广阔的道路》。 78. 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有王愿坚的《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系列短 篇小说。 79. 罗广斌与杨益言、刘德彬合作创作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又合作创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 永 生》。 80. 王蒙于 1953 年就创作了反映中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而他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篇小 说则是儿童文学作品《小豆儿》。 81. 《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82. 在五六十年代“潜在形态”的写作中,主要有沈从文的《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傅雷的《致 傅 聪》、曾卓的《有赠》、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和无名氏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无名书》等。 83.巴金自 1978 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 8 年,共发表“随想” 150 篇。 84. 1978 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今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85. 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86. 铁凝的《哦,香雪》写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87. 汪曾祺将苏北高邮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88. “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 1989 年第 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 栏。 89.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叶兆言的《艳歌》 等。 90. 在 90 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苏 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等。 二、简答题 1. 我们这门课的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将中国当代文学划分为几个阶段?其 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我们这门课的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将中国当代文学划分为几个阶段? 其 主要依据是什么? 划分为四个阶段,一为 1949 年至 1965 年。其划分依据主要是,1949 年 7 月“第一次文代会”的召 开, 标志着长期被分离在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学队伍终于会师。(3 分) 二为 1966 年至 1976 年;其划分依据主要是,“文革”使文学遭受到空前的劫难。(2分) 三为 1977 年至 1985 年;其划分依据主要是,“文革”的结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2分) 四为 1986 年以后(或 1986 年至 1996 年);其划分依据主要是,与中国社会在各个方而的变化相对应, 文学的变化在 80 年代中期已有所显现。(3分) 2. 《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答:(1)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 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 鹿 村的家族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6 分) (2)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自己 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4 分) 3. 以“涟水战役”为例,说明《红日》在战争观念上有什么突破。 答:(D以涟水撤退起笔,把解放军放在绝境之中,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极为少见,使作品充满了悬 念 和吸引力。(4 分) (2)作家用“职业军人”的眼光来看待战争,敢于正视敌人的强大,敢于描写解放军的失败,通过解 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而,与解放军最终的胜利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胜利的来之不 易,在战争胜负的观 念上取得了突破。(6 分) 4. 请简要说明“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主要区别。 答:(1) “伤痕文学”代表了年轻一代人的写作,他们大多是“文革”中的下乡知青,在个人成长 过 程中残酷地经历了理想与信仰的失落,内心中对整个时代存有巨大的怀疑,心灵上有着无法弥补的伤痕, 他们以直而现实的勇气和批判精神,开拓了揭露社会阴暗而的现实主义道路,在“文革”后文学最初的繁 荣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 分) (2) “反思文学”的作家主要是从 50 年代走上文坛,在“反右”运动中又被打成右派的中年作家, 平 反后政治地位的恢复,加深了他们原有的信念和理想,他们的创作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 容 量。(5分) 5. 《林海雪原》与《红日》有什么异同? 答:(1)《林海雪原》与《红日》都以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由被 动而主动为故事内容,既塑造英雄形象,也塑造具有艺术个性的反面形象。(4 分) (2)不同的是,《红日》主要表现正而战场上的大兵团作战,而《林海雪原》则集中描写解放军小分 队 的剿匪故事。《红日》以巨构性见长,《林海雪原》以传奇性取胜。(6分) 6. “一地鸡毛”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1)在作品《一地鸡毛》中的描写是,小林“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 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3 分) (2)其象征意义,正如作家自己在一篇创作谈中所说:“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 下 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疽'(3 分) (3)也就是说,生活就是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无休无止的纠缠使每个现实中的人都挣脱不得, 并以巨大的销蚀性磨损掉他们个性中的一切棱角。(4 分) 7. 《傅雷家书》表现了作家什么样的内心苦闷? 答:(1)-是对儿子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和要求,通过对儿子近乎残酷的要求,可以看到一个严慈的父 亲 “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表现了自己未能实现人生理想的苦闷。(5分) (2)二是自己对各种文艺问题以及时局的看法,表现了一个有着嵇康、刘伶式的精神风貌的现代知识 分 子,“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的真实内心,表现了一个感情极为丰富而无处倾诉的知识分子精 神 上的痛苦。(5分) 8. 从小说《妻妾成群》到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增添了哪些商业性的外衣? 答:(1) “灯笼”,用“点灯一灭灯一封灯”来象征权力和对人的精神的控制,增强了作品的形象 直 观性。(4分) (2)捶脚,以获得捶脚的机会暗示得到老爷的庞爱,增强了作品的动作性。(3分) (2)争庞,以假装怀孕来争得老爷的庞爱,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3分) 9.简要说明《红旗谱》的创作理想与叙事逻辑存在的错位。 答:(1)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老巩是朱老忠的父亲,朱老忠不是斗争的主角。(3分) (2) “脯红鸟事件”,朱老忠仅仅是支持了孩子们的行动,基本游离于冲突之外。(3分) (3) “反割头税运动”,斗争的领导者始终是江涛,宰猪的是大贵,朱老忠仍然是一个跑龙套的角 色。 (2 分) (4) “保定二师学潮”,作品的视线从农村转向城市,而且中心人物也由朱老忠改成江涛。(2分) 10. “陈奂生系列”作品是如何描写中国农民命运变化的? 答:(1)作家对中国农民的命运采用一种“追踪式”描写方式,并将农民的命运与中国社会历史命运 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中国的社会历史命运制约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另一方面,从农民的 命运中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变化。(5 分) (2)在《“漏斗户”主》中,主要描写农民的吃饭问题,从《陈奂生上城》到《陈奂生出国》,则反 映 中国农民在解决了吃住问题后的精神文化追求。因此,“陈奂生系列”作品也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 命 运史。(5分) 11.简要说明《红岩》在许云峰、江姐、徐鹏飞这三个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答:(1)许云峰作为长期从事地下斗争的领导人,作品突出地表现了他高度的政治敏感和丰富的斗争 经验,以及顾全大局、独当危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4 分) (2) 江姐作为女共产党员的代表,作家突出地表现了她丰富的内心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3分) (3) 在徐鹏飞形象的描写中,主要表现出了他既凶残又无能、既阴险又愚蠢的本性特征。(3分) 12.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军旅文学中所谓的“两代作家”和“三条战线”是什么意思?请简要说明。 答:(1)“两代作家”:一是指曾活跃在“文革”前的中年作家;二是指出生于 50年代以后的青年 作 家。(2分) (2)中年作家主要有徐怀中、黎汝清等;青年作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军门子弟,如朱苏进、刘亚 洲 等,一是农家子弟,如李存葆、莫言等。(5分) (3) “三条战线”指三种题材的创作,一是当代战争题材,二是和平军营题材,三是历史战争题材。 (3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