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20秋国开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2020秋国开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

2020 秋国开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 答题说明:把试题及答案用快捷键 Ctrl+C 进行复制,然后用快捷键 Ctrl+V 粘贴到答题的页面中,然 后保 存并提交答案。 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卷一 论述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 分析 国际形势,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 指导我国 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00 分) 答: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 展作 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永远不称霸,始终和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为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权益而斗争。 中国坚 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和国际问题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 利益出发, 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白己的立场和政策。 邓小平同志在阐明当时国际形势时强调,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随着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 世界大战 是有可能的。他提出和谁都友好,谁搞霸权就反对谁。抓住时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他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 制度”的构想,对 领土争端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外交风格。他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 范,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敢于斗争、敢于胜 利的典范, 深邃预见、果断行动的典范。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举世称道的成就。在波澜壮阔的国际舞台上, 我国 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日益加强。改善和发展了中苏关系, 顺利实现 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转变,并进一步将中俄关系发展成为全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发达 国家的互利共 赢合作取得了硕果。多边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加强了公共外 交和人文交流,进一步树立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坚持 以人为木、外交为民, 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外交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外交理 论和 实践创新的新境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 多样性, 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 路,奉行互利 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都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并赋予其深刻的国 际内涵,提出中美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要求践行“亲、诚、惠、容” 的周边外交理念,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亚洲安全 观,加强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策 略运筹和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倡议,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外 交工作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而临复杂严峻挑战。我们要继续以邓 小平 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其实质内涵,同时加强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卷二 论述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蔓延,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 统筹 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让世人惊叹,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 了制 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 了我 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 几千 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3. 中国社会主义基木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 义运 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 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 义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与 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革 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 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木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长达 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 初步确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木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 社会 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木变化,我国社会 的阶级关 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 领域、 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初步确立。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 进入社会主 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会主 义初 级阶段。不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 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卷三 论述题:进入 21 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形成 了科学发展观。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00 分) 答: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 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需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 观的论述,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 开发 展这个主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 践问题。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提出了 “发展才 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 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 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 国强都无从谈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 发展。 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 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 力基础上。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国近代 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 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 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所以,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 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 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 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 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把握发展,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而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 只追 求 GDP 的发展。发展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实 施科教兴 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努力实 现以以为本、 全而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 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我国正处在全而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 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只 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实现党 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才能切实 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 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 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 把握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 13 亿,这个数字还在 继续 增加,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改善生活的期待很强烈,需要靠加快发展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困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一部 分群众生活 还相当困难,有效需求不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 后等等,都必须 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在国际竞争中,我国还而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而占优势的巨大 压力。所以,必须抓 住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国内加快发展的各方而条件具备的有利时机,深 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势 头,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木 原则, 是我们党的根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木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 主义关于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本质 要求,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 的一切内容都贯穿以 人为木的要求,都把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点。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 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 观与其他发展观最根木的区别。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深刻把握科学 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 民、知 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 就是出发点、 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 发展、发展“为了谁” 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 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 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 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 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 而发展; 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而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就要坚持在全国 人民根木利益-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 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 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 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 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