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温馨提示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1卷1至5页,第1卷6至8页。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60分)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毎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是 A. 英法矛盾 B. 俄奥矛盾 C. 法德矛盾 D. 英德矛盾 【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等国家经济发展快,拥有的殖民地少,英国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的三对基本矛盾中,主要的是英德矛盾。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坦克是英语Tank的音译,Tank原意为大水柜,最初是因当时参与建造的工人误以为他们在建造军舰装淡水的大水柜(即“TANK")而得名。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作战是在 A. 马恩河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阿拉曼战役 D. 不列顺之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作战,故选B;1914年马恩河战役,坦克还没产生,排除A;1942年阿拉曼战役,不符合“首次”,排除;1940年不列颠之战,是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与坦克无关,排除D。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和会争论的焦点是 A. 实行委任统治 B. 处理战败国德国 C. 建立国际联盟 D. 解决中国的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主要意图也就是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故选B;委任统治是指国际联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属地分别委任给有关国家统治的制度,而建立国际联盟不是巴黎和会争论的焦点,委任统治是在国际联盟指导下的操纵,也不是巴黎和会争论的焦点,排除AC;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华盛顿会议的中心议题,D错误。 4.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这个条约”是指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非战公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 《九国公约》,使得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说明《九国公约》确认了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故选C;AB没有涉及中国问题,排除;D不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排除。 5.《西班牙内战与国际局势前途》(下图)一书论述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A 20世纪2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答案】B 【解析】西班牙内战时间是1936年—1939年,故B正确;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6.《幕尼黑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在法西斯德国强迫下签订 B. 都被称之为“绥靖政策” C. 都有利于法西斯德国发动战争 D. 都有利于苏联国家安全 【答案】C 【解析】《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表现,主张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则使德国解决了东线的后顾之忧。因此这两个条约都有利于法西斯德国发动战争,故选C;A项与两个条约都不符,排除;B项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符,排除;D项与《慕尼黑协定》不符,排除。故选C。 7.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德国突袭波兰 B. 七七事变爆发 C. 德国突袭苏联 D. 太平洋战争爆发 【答案】D 【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故选D;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排除A;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排除B;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排除C。 8.在下列国际会议中,中国没有直接派代表参加的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顿会议 C. 开罗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会晤的一次会议,中国没有派代表参见,但在征得中国同意的前提下以美英中的名义发布了《波茨坦公告》,故选D,排除ABC。 9.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于 A. 1945年5月8日 B. 1945年8月8日 C. 1945年8月15日 D. 1945年9月2日 【答案】D 【解析】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故选D;1945年5月8日,欧洲战场战役结束,排除A;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战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排除B;1945年8月15日,日本东京,裕仁天皇宣读停战诏书,接受《波兹坦公告》,标志着日本正式接受战败投降的结局,排除C。 10. 观察下图,导致该局面产生的背景中,最直接一项的是 A. 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 B. 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渐形成 C. 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 D. 半岛两个对立政权的出现 【答案】A 【解析】对地图进行分析后可知,地图反映了朝鲜分裂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分裂的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A正确;BD两是间接因素,而不是直接原因,排除;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与朝鲜分裂没有关系,排除C。故选A。 11. 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 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 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 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 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权力 【答案】B 【解析】漫画中美国和苏联两国领导人正在进行扳手腕,可见他们都想使得本国成为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从而称霸全球。可见美苏两国相互制衡,因此B符合题意。 12.美国在20世纪进行的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一场战争是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两伊战争 D. 海湾战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越南战争是美国在20世纪进行的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一 场战争,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联合国会(下图)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底部和两侧由两根故横枝环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橄榄枝环”表达了人们 A. 向往世界和平的愿望 B. 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 C. 保护好地球生态平衡 D. 建设绿色家园的理念 【答案】A 【解析】世界地图象征着整个世界,橄榄枝象征着环绕世界的和平,体现着联合国的宗旨,故选A;BCD都不符合“橄榄枝环”的含义,排除。 14.中东问题错综复杂,但它的核心是 A 宗教冲突 B. 克什米尔问题 C. 民族矛盾 D. 巴勒斯坦问题 【答案】D 【解析】中东问题错综复杂,其中巴以冲突问题是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故选D;宗教冲突、民族矛盾不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排除AC;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冲突,排除B。 1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交通的发展 B. 疆域的拓展 C.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 【解析】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对郡县制的实行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的“最主要原因”的要求,排除A、B、C项。 16.有人曾经作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A. 慎用刑法 B. 轻徭薄赋 C. 完善科举 D. 重视纳谏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主张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这为广大儒生参与政权提供了机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17.“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上述康熙诗句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平定噶尔丹叛乱 B. 平定“三藩”之乱 C. 收复雅克萨之战 D. 清朝设立台湾府 【答案】A 【解析】根据“天山路”可知康熙征战的地方是西北地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与康熙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有关,故选A;“三藩”治乱是在西南和东南地区,雅克萨之战是在东北地区,台湾与“天山路”无关,排除BCD。故选A。 18.在孔子看来,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是 A. 礼 B. 过犹不及 C. 仁 D. 和而不同 【答案】C 【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礼”是他关于统治秩序的思想,“仁”是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故选C,排除A;过犹不及、和而不同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D。故选C。 19.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的创立者是 A. 苏格拉底 B. 阿启秦 C. 亚历山大 D. 柏拉图 【答案】D 【解析】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是阿卡德米学园,创立者是柏拉图,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0.亚里士多德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的国籍是 A. 德意志帝国 B. 古代希腊 C. 英吉利王国 D. 古代罗马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1.下列对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叙述正确的是 A. 都被本国人民称之为“国父” B.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C. 都为本国的独立作出巨大贡献 D. 都一度成为本国的第一任总统 【答案】B 【解析】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因此他们都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故选B;ACD项与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不符,排除。故选B。 22.英国内战中,既显示了克伦威尔卓越的统帅才能,又使战局出现转折的战役是 A. 纳西比战役 B. 马斯顿荒原战役 C. 萨拉托加大捷 D. 奥斯特里茨战役 【答案】B 【解析】马斯顿荒原战役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从此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成为英国内战的转折点,也显示了克伦威尔卓越的统帅才能,故选B;纳西比战役是英国内战中国会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次战役,不具有转折性,排除A‘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次战役,排除C;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拿破仑与反法联盟之间的一次战役,排除D。故选B。 23.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协调当时社会各种矛盾 B.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C. 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D.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答案】D 【解析】美国之所以制定1787年宪法,是因为新成立的美国实行邦联制,面临内忧外患,而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选D;A项是原因,排除;B项是美国政体运行的原则,但不是宪法制定的目的,排除;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前已经摆脱了殖民统治,排除C。故选D。 24.孙中山領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B. 完全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合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故选A;BC项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了清政府,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排除D。故选A。 25.这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自己主排、自己设计、自己建成通车、自己管理的,面且又是当时中国铁路工程中最艰巨、建设成本最低、质量最佳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铁轨上铁刻着“1905”的斑驳字样,见证了这条铁路的百年历史。这条铁路是 A. 关东铁路 B. 吴淞铁路 C. 京张铁路 D. 粤汉铁路 【答案】C 【解析】詹天佑于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中国人自己主排、自己设计、自己建成通车、自己管理的,故选C;关东铁路是英国人工程师修建的,A错误;B是英国人修建的,排除;D是1919年修建 ,排除。 26.根据他的理论,中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不仅使他的理论得到最有力的证明,还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这里的“他”是 A. 李四光 B. 王进喜 C. 华罗庚 D. 钱学森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在他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找到了大庆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故选A;王进喜是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排除B;华罗庚是数学家,钱学森是物理学家,二人与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无关,排除CD。 27.《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如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B. 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 C. 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D. 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把许多形状复杂的药物描绘出来,使读者看得更加明了,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李时珍绘制了1000多幅图附在自己的书中,故D项正确;李时珍这样做不是为了使著作美观,故A项错误;BC项包含在D项之中。 28.“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文中的“他”应该是 A. 克伦威尔 B. 孙中山 C. 甘地 D. 尼赫鲁 【答案】C 【解析】根据“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可知“他”主张非暴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应该是主张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故选C;克伦威尔、孙中山和尼赫鲁都没有主张非暴力,排除ABD。故选C。 29.下图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书影。此书出版的最重大意义是 A. 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万物说 B. 建立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 C. 标志着近代物理学正式诞生 D. 推翻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解答时要依据《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这本著作的主要内容,书中提出来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总结,这就是牛顿力学体系,而AD两项涉及的是近代生物学的进步与发展,如达尔文的进化论,C项说法不准确,应该说这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近代物理学整个体系的诞生,而不仅仅是近代物理学涎生,答案为B。 30.1921年,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此奖的理由是 A. 创立狭义相对论 B. 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C. 建立广义相对论 D. 投身和平进步事业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主要是表彰他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突出成就,故选B;AC是爱因斯坦的成就,但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排除;和平进步事业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无关,D错误。 第11卷(非选择题4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31题15分,32题25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共产党宣言》封面 (1)通过材料一,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谁?它发表于哪一年?其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00年12月31日,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记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2)材料二中列宁被饿国人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为提高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国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摘编自习近平《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是怎样“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 【答案】(1)作者:马克思、恩格斯。时间:1848年。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依据:根据材料“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策:新经济政策。 (3)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意思相近即可,如答出“工农武装割据”也可)转变: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 (1)作者:根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作者是马克思、恩格斯。时间:发表时间是1848年2月。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依据:根据材料“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结合所学可以从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回答。政策:为发展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列宁于1921年提出新经济政策。 (3)革命道路:根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转变:根据材料“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可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回答。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凌晨4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既没有宣战,也没有最后通牒,但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像雨点般地落下,德国军队大举侵犯国边界。一小时后,德国大使拜见俄国外交部长,称两国已处于战争状态。但正是这位大使,昨夜却喋喋不休地向俄国人保证,德国是朋友,而且几乎是盟友。 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体一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于是,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的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但是后来,他们却完全同这一切隔绝开了——虽然这并非我们的过错。 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团结一心打击敌人吧! ——摘编自《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演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那时,俄国的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演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演说的主要目的。此后,英国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斯徳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徳、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他历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国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丘吉尔对苏联态度有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盟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与同盟国作战的协约国军队。历史背景:二战进行中;德国进攻英国受挫(不列颠之战);法西斯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主要目的:表明英国将援助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决心,并号召全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法西斯。具体做法:苏德战争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英美苏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1942年元旦,英美苏中等26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历史事件:铁幕演说。历史影响: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4)变化:从支持苏联、联合苏联共同抗敌到敌视苏联、遏制(对抗)苏联。主要因素:外部环境变化(二战结束);英国实力下降;国家利益;丘吉尔的反共本性(意识形态)等。 【解析】(1)盟军:根据材料一“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的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盟军”是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军队。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今天凌晨4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既没有宣战,也没有最后通牒,但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像雨点般地落下”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为德国入侵苏联,那么此时的背景为二战正在进行中;不列颠之战德国受挫,苏德战争爆发。 (2)目的:根据材料一“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让我们加倍努力,团结一心打击敌人吧!”可从英国将援助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决心,并号召全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法西斯回答。具体做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苏德战争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英美苏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1942年元旦,英美苏中等26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方面回答。 (3)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斯徳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结合所学可知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历史影响:根据所学回答出历史影响为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4)变化:根据材料一“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根据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斯徳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所有这些他历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国之内”结合所学可以总结出从支持苏联、联合苏联共同抗敌到敌视苏联、对抗苏联。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主要从二战结束,盟友关系需要,英国实力下降,国家利益,丘吉尔的反共本性等方面概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