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议论文写作学案5
专题二 胸中有丘壑,笔下有山谷|文体突破篇 对材料进行立意以后就要思考用何种文体来展现主旨。同一主旨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展现,这就涉及文章体裁的选择,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你是准备叙事呢,还是议论或抒情?写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事、抒情、议论、说明、描写。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体。我们常见的文体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或散文、小说、戏剧等,而写作中常用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定下来,才能依据各自文体的文体特征进行专项突破。因此,心中需要有最拿手文体的模板样式,再研究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各个专项,让考生“胸中有丘壑”,然后仿写,这样才能“笔下有山谷”。 第一节 议论文模式 一、议论文整体模式构建 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的精彩 福建考生 ①冯骥才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这句话中的“路程”是指人生的价值、意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那他的生命就大有意义。 ②生命有限,似昙花,开后须臾便谢,但它在“人生中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李剑英在16秒内作出生命的抉择——紧急迫降,用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死关头,他将死亡的残酷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人民,他的精神熠熠生辉。 ③卢梭曾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李剑英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李剑英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军人的生命意义。他的生命虽戛然而止,但,他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④生命有限,似烟火,转瞬即逝,但它在人生的赛跑中却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吴斌,杭州长途客运二公司司机,在被突然高速飞过来的长方形铁块击中腹部和手臂时,忍住剧烈疼痛,用76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跳、艰难站起、通知乘客、打开车门……76秒的时间,是普通客运司机对24个鲜活生命完美交代的辉煌时间——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在生命的路程上走得更长,更远,更有价值。 ⑤塞内卡有言:“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吴斌用行动表明,生命虽然有限,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吴斌让我们明白,普通人在人生的赛跑中,也可以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⑥生命有限,似夏蝉,蛰伏数年却只为了一个夏天,但它在人生的赛跑中跑出了永恒,活出了精彩。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随后又患了尿毒症,诗化的岁月瞬间凝固成冰冷的现实。像所有的残疾人一样,他也曾一度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但随后他悟出了生命的意义,用文学构筑起另一种更明亮而幽深的生命。这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虽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正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所说:“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 ⑦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在有限的生命中,是怨天尤人,还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史铁生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他让我们明白,残疾人在人生的赛跑中,也可以跑出永恒,活出精彩。 ⑧“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军人李剑英、平凡人吴斌、残疾人史铁生,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创造的生命价值与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引领更多的人活出生命的精彩。 (福建卷“运动中的赛跑和人生中的赛跑”材料作文) 上文是运用“总分总”式结构的成功之作。 其一,总论点的提出紧扣原材料,准确而精当。尽管原材料中冯骥才的话涉及“运动中的赛跑”和“人生中的赛跑”两个点,但作者提出论点时只聚焦一个,既突出了材料的重点,又使作文论点明确集中。 其二,文章论证分为并列的三个部分。三部分内容同中有异:相同的都是围绕主论点,谈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不同的是三个论据各具代表,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从三个论据论证的内部层次看,文章安排严谨,先叙后议,叙述针对论点,议论又都是引用加阐释,使论证深刻有力。 其三,文章结尾用臧克家的诗句领起,既概括了论据,又重申了论点,给全文强有力的总结。 在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写作中,“总分总”式结构不仅应用广泛,而且相对容易把握。 议论文写作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三个部分,在内容的展开上,常见的模式为“总分总”式结构,其中分析问题为“分”,首尾部分为“总”。开头的“总”要么是提出话题,要么是提出论点;结尾的“总”一般是重申观点或深化论点。较为复杂的是中间部分:可以是分论点并列,可以是不同角度的论据并列,可以是对照式并列,可以是递进式延伸,还可以是逻辑式展开等。不过,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怎样的“分”,都应该在“总”的统摄之下,并为“总”服务。 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写作,难的不是结构本身,而是怎样对“总”进行合理、巧妙的切分。一般来说,内涵丰富的内容适宜横向并列展开;而现象性话题,适宜纵向挖掘。 “总分总”式结构在表达上要适当作出某种标志,尤其是在“分”的部分,要有相对一致的句式或相互照应的词语来表现“分”的关系,让文章显得思路清晰,也让读者一目了然。 [“总分总”式结构常用 大模板变式]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并列式 文章主体部分从几个并列的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不分主次、平行地论述 对照式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观点 递进式 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 [即时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国外有一本《最重要的几个字》的书,书中写道: 最重要的六个字——我承认我错了; 最重要的五个字——你做得很好; 最重要的四个字——你觉得呢; 最重要的三个字——麻烦你; 最重要的两个字——我们; 最重要的一个字——我。 对这最重要的几个字,你有什么见闻、经历和体验呢?你做过深入的思考吗?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相当于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提示语中要求“对这最重要的几个字”进行深入思考,考生可以就其中的一则材料叙写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也可以找到同类项发表看法,还可以整体思考,立意和选材的范围较宽。多则材料的审题方法是异中求同,因此,考生要统观全局,全面立意。 考生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后可知,第一则材料和第六则材料是一类:既保持个性,又勇于认错,提高自己。另外四则材料是一类:团结他人(集体意识)+求助他人+倾听他人+赞美他人。考生也可以高屋建瓴,对这两类再进行概括:幸福的人生在于处世的成功,即引导考生思考“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写作时,考生可以以刘邦、唐太宗、林肯等人的经历或事例为例,阐述尊重他人、成全自己的成功经历,从而证明为人处世中“最重要的几个字”;也可以从生活中挑选与“最重要的几个字”相关的事例来议论说理,阐述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还可以从整体上探究成功的处世之道,如讲述一个居高自傲、与身边人关系紧张的人的最后忏悔,表达将逝者自己生命中的切身体验,从反面证明“最重要的几个字”对做一个成功的人的重要性。 “顺手”之劳,温暖世道 河南考生 ①孔子倡导“君子成人之美”。意谓,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用自己的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温暖世道人心,促进社会和谐。修船工便是这样的君子,他以“顺手”之劳,补上航船漏洞,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赢得了船主的真诚感谢和人们的敬佩尊重。 ②修船工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修补漏洞本身,更在于他善举背后的道德修炼。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显然,油漆工在修补航船时,并没有考虑到获取报酬,也没有考虑到博取美好的名声,是灵魂深处的善念自然化作了“顺手”的善举。当行善成为一种习惯,他便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灵魂高贵的人。 ③“顺手”善举,不是昙花一现的惊艳,不是桃李争春的热烈,不是云霞乍现的炫目。它如小草一样平凡,却能绿满天涯,点缀出美丽的春色;它如露珠一样弱小,却能滋润大地,映射太阳的光辉;它如沙石一样寻常,却能积善成德,铸成社会和谐的大厦——重塑道德丰碑,托起民族希望。 ④“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铭记古训,养成油漆工“顺手”行善的习惯,用平凡的善举,暖世道,温人心。“最美妈妈”吴菊萍,当危险裹挟着生命呼啸而来时,她挺身而出,伸出双手,拯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她一把将学生推开,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美司机”吴斌,当铁块击中胸部时,他忍受剧痛,缓缓减速,用76秒的时间,完成他生命里最后一次安全操控,用善良、坚强挽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瞬间善举,昭示着仁爱与勇气,山河动容,苍生感动。 ⑤然而,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从血泊中的小悦悦身边,淡然而过;还有许多人在摔倒的老人身旁,犹豫徘徊;还有许多人在歹徒行凶时,袖手旁观——这种冷漠与犹豫,虽然只是时代旋律中的几个音符,但它仍然影响着整部乐曲的和谐。让我们从油漆工那里汲取善良,让我们从最美人物那里获得力量,“顺手”行善,成就和谐! ⑥朋友,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退缩,伸出友爱之手,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伸出善良之手,生活就会洒满雨露——因为,“顺手”之劳,温暖世道人心! (课标全国卷“船主和修船工”材料作文) “起承转合”是一种规范的结构模式,这篇文章便是对它的精当运用。 一、曲笔入题,提示中心 本文的“起”,先引述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并进行阐述,在阐述中提出“要用自己的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温暖世道人心,促进社会和谐”,这种引入名言(作文题材料、寓言、故事),通过分析提示中心论点的开篇方式,谓之“曲笔”。 二、正面承接,分析论证 本文在“承”的部分,紧承“起”中提出的观点,引入作文题材料、名言警句,以及吴菊萍、张丽莉、吴斌等大量的典型事例,在对以上材料本质的分析中,提出希望:希望人们如油漆工那样顺手行善,用平凡的善举,暖世道,温人心。从油漆工“顺手行善”,填补漏洞,成就大德,到吴菊萍、张丽莉、吴斌等人的善举,感动世人,温暖世道,都是正面的论述,此为“正承”。 三、转向反面,拓展思路 行文至倒数第二自然段,一个“然而”将读者目光引向现实中令人担忧的阴暗面,“许多人从血泊中的小悦悦身边,淡然而过;还有许多人在摔倒的老人身旁,犹豫徘徊;还有许多人在歹徒行凶时,袖手旁观”,呼唤人们重视道德、顺手行善。这种从反面揭示问题的写法,强化了论证的力量,显得思路灵活而缜密,结构形式富于变化。 四、强化观点,首尾圆合 本文采用呼唤式的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收束全篇,配之以整齐的骈句、形象的画面,发出响亮的召唤,希望人们以“顺手”之劳,温暖世道人心,照应标题与开头,有首尾圆合的效果。 上面的例文,行文思路清晰,为考生写作考场作文提供了安排结构的“起承转合”模式。同时,也给我们启示,这种结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想灵活运用模式就需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环节的写作技巧。 首先,“起”,即文章的开头。就议论文而言,“起”的任务是点明中心论点。我们可以用“曲笔”含蓄地引出观点,可以直接亮明观点,也可以引述现象,在批评或否定中提出观点。 其次,“承”,是对“起”中观点的论述。可以直接对观点进行阐释;可以引入作文题材料(或典型事例)对观点进行证明;也可以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小论点,分别进行论述。目的是论述观点的正确性,让读者相信自己的观点或实践自己的主张。 再者,“转”,即换一个角度或方面论述,如“承”是从正面论述的,“转”可从反面论述;“承”是表层的理解,“转”可以进行深层剖析,“转”的价值在于辩证、全面、深入,令人信服。 最后,“合”,即文章的结尾,议论文的“合”,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也可以是对“起”中观点的强化或深化等。在透彻运用此模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追求思维的变化,灵活运用,突破创新。 [“起承转合”式结构常用 大模板变式]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正起式(起) 从正面着笔,提出自己的观点 反起式(起) 从反面宕开一笔,提出自己的观点 反承式(承) 引述反面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分承式(承) 承接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承转交替式 (承转) 变化思路进行论述,使“承”“转”交替出现 反转式(转) 从反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正转式(转) 将前文所说道理,引向深入 总结式(合) 在文末,总结、提炼全文内容,或将其深化、升华 [即时演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本色指本来的面貌或素质。本色不是无色,不是无为,也不是守旧;本色不排除其他风格,不反对创新。本色是原点,也可以走得更远。 请以“本色”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本色指本来的面貌或素质”一句,定义了“本色”的内涵。“本色不是无色,不是无为,也不是守旧;本色不排除其他风格,不反对创新。本色是原点,也可以走得更远”一句,则指出了“本色”的外延。我们在审题时,既可以就“本色”自选对象,也可以把材料作为依据,运用多种方法来拓展思路。 第一,“本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想文章言之有物,就要化虚为实,用具体的意象去诠释。如天真烂漫、自信豪迈是李白的本色,多愁善感、吟风弄月是林黛玉的本色,愤世嫉俗、敢说真话是韩寒的本色,追求极致、拒绝平庸是刘伟的本色等。 第二,“本色”是一个词语,可以利用添加成分法来限制外延,从小角度切入,“深耕细作”。我们可以在“本色”前面添加,如“刻进历史深处的本色”“英雄本色”“生活的本色”“守住本色”等;也可以在后面添加,如“本色之美”“本色永不蜕变”等,然后从这些添加而成的短语生发开去,构思行文。 第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逐层深入的方法来拓展思路。如“本色是刚出生的婴儿的呱呱啼哭,是擦去一切粉饰、放下所有负担后真实的自己,是一朵花由花蕾到绽放再逐渐凋零的一生”等。 一“勇”天下无难事 山西考生 ①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说: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勇气是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勇气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品格。 ②面对有裂纹的价值不菲的钻石,很多切割师不愿动手,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缺乏动手的勇气。一个小徒弟为何能成功切割钻石?老切割师说得好:“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③没有勇气的人,只能匍匐在人生的道路上,与成功失之交臂。有勇气的人,常常会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因为家境贫寒,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曾荫权20岁即踏入社会。当时,香港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极为艰难。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启事,就引来了数十名应聘者,曾荫权也在其中。面试时,曾荫权因来得晚排在了后面。 ④面试开始不久,几位先参加面试的应聘者阴沉着脸从招聘办公室走了出来,其中一位沮丧地说:“招聘条件很苛刻,没有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一概不用。”在门外等待的应聘者听后,呼啦一下走了很多。曾荫权虽然也不符合条件,但他没走。他想,机会难得,何不试一试?有时勇气比经验更重要。最后,不符合应聘条件的曾荫权因超人的勇气和伶俐的口齿被该企业破格录用为药品推销员。 ⑤走在人生道路上,在激烈的竞争中,即使失败了,也要有踮起脚尖的勇气,为终会到来的胜利而战。2012年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奥巴马连任,罗姆尼落选。然而“输家” 罗姆尼为了竞选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从以前的失败中走出来再次参加竞选的勇气,受到了全世界的赞扬。 ⑥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也就有了战胜厄运的毅力。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从27岁开始,历时26年,写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史初稿,取名“国榷”。谁知,书稿即将付印时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其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东西,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26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泪流满面。很多人认为谈迁被击垮了,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谈迁以极大的勇气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愤而重写这部史书。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书稿。 ⑦丘吉尔说:“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有了勇气,人类的其他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诚哉斯言! (课标全国卷Ⅰ“经验与勇气”材料作文) “引议联结”式结构是一种灵活的结构模式,这篇文章是运用它的典型。 一、引用名言,暗扣材料 本文的“引”,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引出话题,说明勇气对人生的重要价值,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不直接从命题材料切入而是通过引用名言或故事暗扣材料。 二、扣材分析,强化观点 本文在“议”的部分,回扣命题材料,分析小徒弟成功切割钻石的原因,引出话题之后回扣材料,分析议论并提出本文的观点。 三、联系典例,充分阐述 确立观点之后,文章进入主体部分——“联”。③④两段通过曾荫权应聘成功的事例论述勇气比经验更重要,第⑤段通过罗姆尼竞选总统的故事阐述勇气使人走出失败,第⑥段通过谈迁重写史书的故事阐述勇气使人产生毅力,选择典型事例紧扣观点,层层深入,令人信服。 四、再引名言,升华观点 文章结尾引用丘吉尔的名言,总结深化文章观点,既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又照应开头,首尾圆合。 《一“勇”天下无难事》采用“引议联结”式结构,条分缕析,文思流畅,为考生写作材料作文提供了经典模式。但任何结构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灵活运用模式就需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环节的写作技巧。 “引”——引用材料,简要评点。引用不是照抄,而是选择原材料的关键句或感光点,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华,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阐释材料,提炼观点。即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 “联”——联系典例,纵横拓展。“联”是文章的关键,要由材料生发开去,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从丰富的历史或现实中选取典型事例,或集体或个人,或反或正,多角度、多侧面阐述中心论点,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结”—— 总括议论,收束全文。结语可归纳升华,可激励劝勉,也可呼吁号召,但一定要精练有力,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 运用“引议联结”式结构时,可以根据所写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根据命题材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引述方法;联系生活时可以根据论述的需要采用灵活的论述方式;可以根据论述和表达的需要将“引”和“议”合二为一;也可以根据思维的发展省去“议”的环节,从而将“议”的内容融会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总之,文虽有格,但无定法,据法活用方为正道。 [“引议联结”式结构常用 大模板变式] 模板变式 方法要领 引用材料式 从材料的某一点、某一句话或对整个材料的概述引入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单向比联式 抓住一个角度联系典型事例,层层深入地阐述观点 多向比联式 在联系实际时,选取多个典型事例论证观点,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联系典型事例,或对比,或并列,从不同方面阐述观点 [即时演练]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地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地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短小而丰富,旨在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的关爱、教师的培养和自己的独立等问题。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我”少年时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即“我”小时候喜欢在家长的呵护、老师的关爱下成长;第二句话说“我”现在学会了“自己走”,意思是“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强烈希望能够挣脱父母、老师的约束,独自思考,独立生活。要注意的是,第二句话中“再也不会任性地让任何人带我走”,暗含了对现在年轻人借“自己走”而希望脱离一切束缚的忧思。 材料提供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个是“带我走”,另一个则是“自己走”,但重点是“自己走”。这实际上也为考生提示了立意的角度,即扣住“自己走”构思作文。写作时,考生可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讨论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问题,阐释“家庭教育应如何从管束到放手,让孩子在自己的理想天空自由飞翔”的观点;也可以从孩子成长的角度,通过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几件事来比较“带我走”和“自己走”的优劣,从而讨论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问题;当然,还可以针对“自己走”展开辩证思考,“自己走”固然可以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但一味强调“自己走”,放任自由,就会适得其反,进而提出“带我走”“自己走”两者相济、相得益彰的观点。 二、议论文专项突破 专项突破一|论点——砥砺中汲取精华,选择中提升品位 一、中心论点的提出与表述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应试作文常用的就是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起首即彰明观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思路的作用,使读者循路而入,自然而然地接受文章所宣传的观点。开宗明义,占有了心理学上“先入为主”的优势。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具体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解题法。有些时候,一篇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论述的论点本身。文章的开头,只要对题目的含义加以解释、阐发,就可以了。 请运用解题法,写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篇文章的开头。 [参考示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说要走完很远的路程, 必须从迈第一步开始。借此比喻无论要实现多么远大的抱负、宏伟的目标,都必须从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开始;只有点滴劳动的积累,才有伟大事业的成功…… 2.定义法。有些文章的论点,属于“是什么”的判断形式,需要在文章开头对所论述的概念加以准确的说明,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定义法”。 请运用“定义法”,写出《自尊与自大》一文的开头。 [参考示例] 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自己。自大,则是自以为了不起,严重自大的人会发展到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 3.设问法。如果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紧接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形式来表述论点,这种方式,就叫“设问法”。 请用“设问法”,使《成材的关键》一文在开篇就提出论点。 [参考示例] 成材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人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无论在什么境遇中,始终勇往直前、奋斗不息,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4.比喻法。有时候,一个意思直接表达比较抽象,需要进一步加以具体形象的解释,就可以运用“比喻法”。 文章《谈理想》的开篇就需明确论点,请用“比喻法”提出。 [参考示例] 每一位新时代的青年,都应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就像一只航船,如果不扬起风帆,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5.对比法。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本质特征十分鲜明。当议论的问题牵涉到两种不同的观点,需要让两种对立的思想交锋时,可以考虑采用“对举”的方法提出论点。 请以“人生的价值”为题,运用“对比法”写一个议论文的开头。 [参考示例]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人间,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6.引言法。引用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作为开头,导出论点,说明在此问题上,早有至理名言在,这样做,可以使文章的论点在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请以“宽容”为题,运用“引言法”写一个议论文的开头。 [参考示例]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实属至理名言。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让我们拥有这片蓝天,拥有宽容吧! 7.归纳引申法。这是提出论点的另外一种类型,是在文章的开头先叙述或抒情,然后归纳引申、得出论点。这样提出论点,可以使议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增加文章论点的说服力。这一方法主要包括: (1)略述法。在文章的开头,简略地叙述一个事实或概述材料,然后由这一事实或材料,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可以叫“略述法”。 请运用“略述法”,从下面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论点,写一个开头。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 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参考示例] 每天清晨的“你好”与微笑,加上下午的“明天见”,温暖了保安的心,也救了他自己。世人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列举法。在文章的开头列举一连串的事实或现象,通过这些同类的事实或现象,显示一种规律、一个道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论点来。 以“幸福”为题,运用列举法,写一段议论文的开头。 [参考示例] 幸福是课堂上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幸福是放假时母亲在村口翘首以盼的身影,幸福是茫茫人海中陌生人向你展开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真心去感受。 论点提出和确立的注意事项 1.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2.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3.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4.口子要小。作文如作战,不能战线过长,全面出击,而要集中笔力,从“点”上突破。口子小,目标准,浓墨重彩,走笔成文,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之弊病,收到以小见大、立意深刻之效果。 二、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将其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分论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设置: (一)并列式分解 1.法——怎么办,就是回答中心论点或论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解决,即从解决方法和途径方面来提炼分论点。 以“学会欣赏别人”为中心论点,运用“法”提炼三个分论点。 [参考示例]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类——是什么,就是回答中心论点或论题由哪些方面构成, 即从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来提炼分论点。 以“宽容”为论题,运用“类”提炼四个分论点。 [参考示例] (1)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2)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 (3)宽容是一种正直的品格。 (4)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3.因——为什么,就是回答中心论点或论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即从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来提炼分论点。也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以“我想握住奋斗的手”为中心论点,运用“因”提炼三个分论点。 [参考示例] (1)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战胜生活挫折的法宝。 (2)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 (3)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充实自我素质的条件。 4.果——会怎样,就是回答中心论点或论题的意义、效果,即从回答结果和效能(意义、作用、价值、影响)方面来提炼分论点。 以“细节之处,美不胜收”为中心论点,运用“果”提炼三个分论点。 [参考示例] (1)痛苦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2)奋斗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3)感恩是细节,没有它,生活就没有了真情。 (二)递进式分解 可以运用设疑法分解中心论点或论题: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以“谈风度”为题目,运用“设疑法”提炼三个分论点。 [参考示例] (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2)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3)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三)对比式分解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以“爱子需要适度”为中心论点,运用“对比分解”提炼两个分论点。 [参考示例] (1)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分论点提炼应该注意的问题 1.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 2.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又叫分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在一起,仿佛在考查阅卷人的分层次水平。 3.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在考场上应当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以避免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 4.如果你实在“递进”不起来,那么,请采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 二、分论点表述需注意的问题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 [专项提能练] 1.以“论美”为题,运用“对比式开门见山法”提出论点。 [参考示例]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一些人物被人们千古传颂,并不在于他们的漂亮外表,而在于他们的精神。相反,那些徒有美丽外表而灵魂肮脏的人则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个人有出众的容貌,健全的体魄固然令人羡慕,漂亮的衣着打扮无疑能弥补身体的天然缺憾,但这些“美”的条件只能是短暂的。而那些在语言、行为、心灵等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2.运用“归纳引申法”提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观点。 [参考示例] 每当下雨时,我最爱在我家屋檐下看雨景,看那朦胧的树木,朦胧的人家,看成串的雨滴砸落在檐下的石板地上,溅起点点水珠,日久天长,我忽然发现,那坚硬的石板上竟显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凹坑,我不禁惊叹水滴的勇气。 小小的水滴与坚硬的石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那水滴却在石头上凿出了凹坑,靠的是什么?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坚持不懈的勇气,这种勇气对于人也是同样重要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3.试着运用各种方法,给论点“拒绝浮躁”提炼三至四个分论点。(至少提炼三组) [参考示例] (1)果:①浮躁的文学造就文化侏儒。②浮躁的社会造就事业孬种。③浮躁的民族造就精神矮子。 (2)因:①因为人的本性是浮躁之气产生的根源。②因为社会风气是浮躁之风产生的土壤。③因为制度缺漏是浮躁之念产生的缝隙。 (3)法:①克服浮躁之心,要有坚定明确的目标。②克服浮躁之心,要有超然物外的旷达。③克服浮躁之心,要有固守寂寞的勇气。④克服浮躁之心,要有开拓进取的恒心。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写作提纲,运用并列式分解法提炼分论点。 [参考示例] 题目:也说“茧” 开头:春蚕作茧,只为孕育那光彩夺目的翅膀,却落得个“自缚”的笑话。当人们因那眉羽的艳丽而诧异的时候,却忘记了厚积薄发的道理。茧,不是自己戴上去的镣铐, 而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1)以挫折为茧,我们孕育出坚强。(海伦、苏轼、张海迪等) (2)以忍让为茧,我们孕育出博爱。(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廉颇与蔺相如) (3)以礼法为茧,我们孕育出正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自降三级) 结尾: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香果,也不是那水中捞不到的明月。因为茧的孕育,你终究会拥有那美丽的翅膀。 5.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我们似乎终生都受格子的限制,从启蒙时代的方格写字簿到“造房子”游戏用粉笔在地上画出的框架乃至各种棋类游戏的盘格,直到成人后办公的格位……都默默暗示着我们要小心翼翼不要出格,否则就是挑战了游戏规则,最终可能会被踢出局。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格,只要越出了规范就是出格了。 请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写一篇议论文。 专项突破二|论据——以例服人,以理服人 一、论据类型 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 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二、选择论据的要求 1.论据选择需围绕中心论点。我们在选择材料作议论文的论据时,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一定要紧紧地围绕中心论点,所选的论据的中心必须能为中心论点服务,一句话,就是所选的论据的中心必须包含有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所包含的内容。 论述“勤能补拙”这一中心论点,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请说明理由。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天长日久,竟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参考示例] 论据(2)合适,(1)(3)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 2.论据要真实。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历史事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证明作者的见解、观点。虚假的材料,对论证中心不但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背离、歪曲中心的后果。 下面这两个事例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 (1)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2)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沉汨罗江。 [参考示例] (1)不真实,不真实在“匈奴兵”,出现了知识性错误。(2)真实。 3.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是有道理的。如果只举那些平凡的、表面的,没有经过历史考验的材料,即没有代表性、规律性、实质性的材料,岂能充分地证明中心,从而使论述精辟? 下面是一位同学论证“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议论段,事例不典型,请换一事例。 成功之路是用汗水铺就的,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的邻居小明就是一个典范,他每天天不亮就在自家的阳台上背单词、读课文,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他的英语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茅。 [参考示例] 成功之路是用汗水铺就的,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汉密尔顿,追逐速度的世界冠军。汉密尔顿从加入F1赛车手训练开始就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无比艰辛的训练历程。在赛车过程中,车手的脖子需要相当坚韧,它所承受的重量约为二十辆豪华轿车的重量。所以每个赛季下来,汉密尔顿的脖子似乎都要变长一英寸。这足以看出训练之艰辛。因汉密尔顿的不畏艰辛、艰苦奋斗,他成为F1赛车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汉密尔顿因辛勤的付出而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论据的方法 (一)使用事例论据的技巧 1.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 将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论证“宽容”的事例论据。不能超过100字。 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 [参考示例]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枪杀32人后饮弹自尽。在学校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对象。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憎恨赵承熙,对没有给予他任何帮助和安慰感到痛心。 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常用分析论据的方法有: (1)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 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具体使用技巧如下: ①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②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 ③主要步骤:直接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引述事例→追根求因(为什么……呢? 之所以……是因为……)→得出结论 请在下面横线处,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例,使事例与论点结合起来。 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 [参考示例] 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 (2)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可以正例反向假设,也可以反例正向假设。具体使用技巧如下: ①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②标志性词语:如果××……不……,那么(就会)……(或:那么××怎么能……呢?)因此 (由此可见),…… ③主要步骤:列举事例→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无……)→结果展示→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请以“立志,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为论点,运用假设法分析下面这则事例。 王羲之从小就立志要做书法家,他九岁就开始练字,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最终练就一手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参考示例]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3)归纳演绎法。就是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具体使用技巧如下: ①思路:列举事例——归纳共性——揭示实质 ②标志性的词语:“无论……还是……都……”“总之……”“这些都……”“……无不验证了……” ③主要步骤:一句话概括事例,用共性实质扣论点 请在下面横线处,运用“归纳演绎法”分析事例,使事例与论点结合起来。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门。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梵高家中一贫如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 [参考示例] 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没有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那么,它就可以激发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让我们改变自己。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越是贫穷越激发人奋发上进,这何尝不也是一笔财富呢? (4)条件分析法。即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具体使用技巧如下: ①思路:对论据存在条件进行的分析,用的是条件关系复句 ②标志性的词语:“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等 ③主要步骤:围绕论点概括论据→运用标志性词语扣论点分析存在条件 请在下面画线处,运用“条件分析法”分析事例,使事例与论点结合起来。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经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 [参考示例] 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正是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取得非凡的成就。 分析事实论据注意事项: 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需要同分析论证结合起来。可以针对一个事例,从事例的原因、条件与发展等入手,可综合运用假设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从而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说理有据,论证有力。 (二)使用理论论据的技巧 1.理论论据的引用方法 (1)直接引用。对一些自己比较熟悉、记诵准确的名人名言,可以引用原文,并写明作者与出处。 (2)间接引用。对一些有一定印象,但具体字句难以落实的名人名言,可以写出它的大意,并以“一位名人说过……”等开头。对一些难记的古文,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含意也可以。只要在间接引用时,能抓住原句的精髓,作用也一样。 2.理论论据的分析技巧 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要坚持“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的原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让其为论点服务: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下面是《交友之道》的节选片段,根据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人贵在相知。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围绕开头观点句,在横线上分析这一名言)① 交友之道,在于付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是子路面对朋友作出的许诺,(围绕开头观点句,在横线上分析这一名言)② [参考示例] ①人与人的友情是最珍贵的,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②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叙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下面也是《交友之道》的节选片段,根据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横线上分析名言,围绕“友情的珍贵”这一论点)① “谈到名声、荣誉、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比,它们都是尘土……” 在达尔文看来,(在横线上分析名言,围绕“友情的珍贵”这一论点)② [参考示例] ①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②许多人为之奋斗的东西,都不如友情可贵,它们就像尘土般卑微而虚幻,而友谊,可以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慰,是一份终身的“财富”。 理论论据使用注意事项: 运用理论论据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 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 (三)综合使用论据的技巧 1.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下面是文章《健忘》的节选片段,根据语境及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① (在横线上再添加一个事例)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② (对事例进行分析)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③ (抓住关键部分,分析名言) [参考示例] ①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糊涂,我已经吃过了。” ②因为心有旁骛,心不在焉而已…… ③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 2.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 下面是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论点的片段,请根据语境及括号内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① (再添加一个事例来论证) 他们的举动② (请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论点) [参考示例] ①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②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3.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 下面是节选自《轻松起跑》的片段,请根据语境及括号内提示,在横线上添加恰当的文字。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 ① (仿照第一句,请在横线上再写两个事例)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② (请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反面事例)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参考示例] ①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 ②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 4.层层堆叠,铺排有力 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就是运用排比举例,这样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这样能充实议论文内容,增加论证力度。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再写出两个事例,增加论证力度。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事物认知错误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赵国葬送了大好江山。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参考示例]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专项提能练] 1.下面是以“挫折,能历练人生”为观点的病文片段,请运用事例论据的相关技巧加以修改,使论证有力。 1984年,中国派出了第一支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李宁独揽3金2银1铜六枚奖牌。4年之后,汉城奥运会,在关键的吊环比赛中, 李宁意外失手摔了下来。1988年,李宁在健力宝赞助的告别晚会上宣布退役并加盟了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以《第九交响曲》为代表的不朽的三十五部作品,撼人心灵;汉朝的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祸从天降,遭“李陵之祸”株连,被迫辍笔,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著——《史记》。 [参考示例] 迎战挫折,将使勇者的人生,绽放光彩。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概括)那是因为他于身心受创的挫折中坚持自己的志向,知难而不畏,才突围成为“史圣”。(分析)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概括)那是因为他懂得直面挫折,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事业受挫后开拓出一条新路。(分析)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与挫折顽强地作斗争,迎难而上,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分析)挫折,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你勇敢地面对挫折,走过去,前方就是另一片晴朗的天空。(小结) 2.请在下面的事例后,运用“因果分析法”作简要分析,使论据与论点粘合起来。 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论点)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举例) 因此,他们在被“埋没”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作结论) [参考示例]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只要奋斗不息,终有如愿之日。 3.请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在该段文字的下面添加一段分析文字。 人要自立自强。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她送给养母抚养。养母三年后因手术失败瘫痪在床。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再给养母做饭。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 [参考示例] 孟佩杰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论据的结果)因为她自立自强,用柔弱的双肩担起了本不该属于她的重担,用稚嫩的双手撑起自己和养母的一片天。正因为如此,她感动了万千国人。 (揭示原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立自强,才能收获精彩的人生。 (论点) 4.请在下面横线处,运用“反向假设法”分析事例,使事例与论点结合起来。 勤能补拙,就是指天资差是可以利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而且屡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然而他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当初在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可是他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 [参考示例] 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可见,勤能补拙,此言不虚。 5.下面是以“勤奋,成功的保证”为论点的议论片段,在横线处补上两至三个事实论据,来论证观点。 “业精于勤荒于嬉”,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玩耍,只能荒废事业,使人一事无成。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勤奋,才从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佩服的人。 还有很多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天才出于勤奋,成功来自勤奋! [参考示例]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沉浸在数学中,常常废寝忘食。法国作家福楼拜,他的窗口面对塞纳河,由于他经常勤奋钻研,通宵达旦,夜间航船的人们常把它当作航标灯。他的学生莫泊桑,从20岁开始写作,到30岁才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在他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草稿纸已有书桌那么高了。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狼常到一个牧场去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进行防疫治病,但不知为何,疫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他只好请专家来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原来狼的存在,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作用,狼的骚扰,使羊群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灾难;在人类社会中,也许有了对手便有了活力。 请以“寻找对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专项突破三|论证——巧用方法,增加论证力度 议论文写作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和确凿充分的论据外,还要有严密的论证,只有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等。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例证法之一:单个事例——剪裁取舍、概括叙述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事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把下面这则事例运用到“语言是风,沟通是帆”的论点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管锥编》出来以后,“钱学”兴起,钱先生声名大起,而他却潜心读书研究,闭门谢客。一些“钟书迷”不远万里从港台、美国、法国……慕名而来,他却常常以病或者其他原因辞谢,“避之唯恐不及”。“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难道一定要见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吗?”钱钟书曾这样幽默地婉拒一位想亲见他本人的读者。 全国十多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拟拍钱钟书,却被婉拒。有人告诉他,拍片将酬谢一笔钱,钱先生淡淡一笑,幽默地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些东西吗?” 他拒绝了华中师大为其先父钱基博老先生作百年诞辰纪念;他拒绝了三联书店为其出“全集”的提议;他拒绝了世界名流赵浩生的录音采访;他拒绝了法国政府授其“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勋章…… [参考示例]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读者:“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难道一定要见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话,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读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读者更加敬重这位学识渊博的老人了。 例证法之二:多个事例的使用——概括列举排比、简短有力 采用概括列举排比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但这些事例多是读者比较熟悉的常见材料,不必详述,每个事例只需用一句话概括列举出来就行了。运用概括列举法,既简明扼要,节省笔墨,又组成排比,气势如虹,能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反驳则如摧枯拉朽,势不可当。概括列举排比之后要对这一系列例子进行一个总的议论。 根据语境,运用概括列举排比的方式在横线上写上恰当的文字。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李世民对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例证法之三:一事例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对所掌握的素材,也可以对一个事例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挖掘运用到不同论点的文章中。 将“例证法之一”中的“钱钟书”的事例运用到以下题目之中。 (1)以“读”字为题,写一片段,强调“高尚人格”的论点。 [参考示例] 读钱钟书,读到的是他那种“书癖钻窗蜂未出,诗思绕树鹊难安”的治学精神,读到的是他那种甘于寂寞、不求闻达的淡泊宁静和毁誉不惊的人格魅力,读到的是他“做完整的人,过没有一丝一毫奴颜和媚骨的生活”的刚直与坚韧。他拒绝了华中师大为其先父钱基博老先生作百年诞辰纪念;他拒绝了世界名流赵浩生的录音采访;他拒绝了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袂所拍《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对他的拍摄;他拒绝了法国政府授其“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勋章……他以静穆对喧嚣,以冷峻对狂热。他不违其性,不背其行,心无旁骛,专注凝神,洁身行己,始终如一。在人生这部大书上,钱钟书就是这样心如止水,卓尔不群,写下不同寻常的一页,他一生为人行事,是一代的典范。他似一缕清风、一江春水,拂尘涤污,带给人间一些明媚、一些清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读钱钟书能使时间变短,生命变长;悟钱钟书能使人高尚超然,灵魂净化。 (2)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片段,强调“甘于寂寞,淡泊宁静”的论点。 [参考示例] 你就是那位风华绝代的博学鸿儒吗?你就是那位用一句幽默的“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难道一定要见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吗?”婉拒拜访者的大家吗? 你从来不愿意写官样文章,从来不愿意当御用文人,从来不考虑什么文章是符合“潮流”的,只做自己爱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你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你不务虚名,落落自甘,淡泊自守,宠辱不惊,虚怀若谷。“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你学问做到极致,虚誉浮名也淡泊到极致,站在学问至精至深、人品至纯至正的你的身边,每个人都应当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生之屹立,去亦伟岸;生之从容,去亦潇洒。这就是“文化昆仑”的巍峨。 我想握住你的手,体会你那份甘于寂寞,不求闻达的心境,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较真精神。 例证法之四: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在运用事例时,可先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 根据语境及括号内的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写上恰当的文字。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1)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再写一个具体事例,即“点”)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概括事例,即“面”)这不悔正是因为(2)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足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对事例运用“因果分析法”展开议论分析) 运用例证法注意事项: 1.紧扣论点,选择真实、典型、有说服力的事例。 2.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概括,突出精华和重点,与论点有机结合。 3.紧扣论点,分析事例,使事例与论点结合紧密。 4.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 引证法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 常用的引证法有两种类型:直引法,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修饰法,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引证法之一:1名人+1名言名事+分析议论 根据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添加恰当的文字。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有这样一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正是以此为座右铭,才终成大器的。大凡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无一不是以“志”为精神动力,才最终事业有成的。(对名言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志向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 引证法之二:N个名句+议论 根据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幽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仿照波浪线语句,在横线上再写出两句话,构成排比)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 引证法之三: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根据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经历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引用苏轼的一句诗词)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2)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结合人物及本段观点分析议论)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引证法之四:N个名人+N个名言名事+议论 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所填写的文字中必须有诗句的引用。 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运用引证法注意事项: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理论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4.引证法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这样才能使理论论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比论证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观点、事物进行比较,通过两相对照,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述的是非。 对比法之一:道理上的对比 世上的道理,往往有正反两个方面:勤奋与懒惰,诚实与虚伪,开放与封闭,积极与消极,自立与依赖,廉洁与腐败,团结与分裂,坚强与软弱,节俭与奢侈,创新与守旧……运用对比论证,就是要找到道理的对立面,并进一步展开议论。 根据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请在横线上填写“不给他人留点空白”的后果。 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容,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事能为他人留下一点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 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正面论证“给他人留点空白”的好处)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给他人留些空白,留些回旋的空间,也会遭受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对比法之二:事例上的对比 即在论证过程中,使用正面和反面对比鲜明的多个事例,在两相对照的同时,通过分析,来突出孰是孰非,使观点更明确。这种写法需要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围绕观点,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论据。第二步:针对事例中的关键句,紧扣论点进行分析。 请以“学问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为论点,根据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文字。 秦桧身居一品,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他品行低劣,学问装进肚子里,歪思想也装进去了。于是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自己也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贤人,自己的学问可以说在当时已经是无人能比,可依旧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深受后人称赞。(选择一个正面事例) 秦桧徒有学问,道德缺失,使他的人生如同一张滴落墨汁的白纸,布满污点,被千秋万代唾骂。(2)而孔子德才兼备,为他的人生增光添彩,被称为万世师表。(分析正面事例)可见,有了学问要关注道德的培养,有了道德可以辅助学问的增长,所以,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运用对比法注意事项: 1.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 2.要建立合理的比对参照系。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 两者的差异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比喻法是用打比方(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比喻论证分为比喻描绘和比喻说理两种形式。比喻论证操作“四字经”:摆——先摆出论点;想——为自己的思想观点想一个或多个义理相应的喻体;联——把本体与喻体联系在一起;析——紧扣观点,剖析本体与喻体中的义理。 比喻法之一:比喻描绘 是指选取恰当的事物,用比喻的修辞格,对所论证的概念、观点进行描绘,使论证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增加文采。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 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1)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翅膀。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信念,(2)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比喻法之二:比喻说理 就是借其他人、事、物中蕴含的道理来论证自己要宣扬的某种思想观点, 通俗讲叫借喻说理。一种是喻、议分开(先喻后议或先议后喻),一种是边喻边议,喻议交融。 1.先喻后议:就是先把观点设置成比喻形式,再对比喻分析论证。 以“赞奉献精神”为中心,写一个“先喻后议”的片段。不少于100字。 [参考示例] 我们知道,人们赞美春蚕,因为它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终生闪耀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人们赞美老牛,因为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索取甚少,奉献的甚多,终生劳而不辍,死而后已。人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把无穷的光和热无私奉献给了万事万物。人们歌唱母亲、老师,怀念雷锋、焦裕禄,把解放军称为最可爱的人,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伟大、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2.先议后喻:就是先议论分析论点,再运用比喻形式形象说理。 根据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文字。 逆境能压倒弱者,也能造就强者。在逆境中同困难搏击,能磨练意志,强化毅力,提高才智,培养崇高品德。(摆观点)青松之所以能在风暴的袭击下傲然挺立,是因为它是在与风暴和雷霆的搏击中生长起来的;温室里的花朵之所以一遇风霜就枝零花落,是因为它们从未经受过风霜雨雪的考验(从正反两方面设喻)。锋从磨砺出,逆境造强者。不磨不利,不炼不纯,不锤不坚。 3.喻议交融:就是边设喻边说理或边说理边设喻,二者融为一体。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论点,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 (1)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整个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会存在。一个人比之社会是小的,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个人力量是小的,但个人的精神却往往能在社会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广大的工人、农民、战士……也许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更没有记下他们的功勋,但他们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正如(2)无数无名的小星才聚成了浩瀚灿烂的星空,没有它们,夜空将是何等暗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颗无名小星,如果大家都存在那种个人力量太小的思想,而不愿奉献光热,我们伟大的祖国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运用比喻法注意事项: 1.用来作比的事必须可信,要选择人所共知的。用来作比的事物,要具体、浅显而新颖,通俗易懂,容易理解和接受。 2.要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和论证的道理之间的相似点找准确。比喻物和被比喻物既要有相似点,又不能是同一事物,否则便构不成比喻论证。 3.要生动、简明。不能让拿来作比的事物掩盖了要论证的道理,或冲淡了议论。 4.要把比喻的含义和文章议论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能在比喻时抛开议论。 5.用成语、寓言、小故事来作比喻论证,要根据需要适当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便于读者明白深刻的道理。 [专项提能练] 1.以“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为论点,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文字。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2.下面语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参考示例] (示例1)引证法。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示例2)比喻法。作者把人生比作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示例3)对比法。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诚实的可贵。 3.以“论‘压力’”为中心,运用比喻法、引证法、对比法,写几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参考示例] 诚然,压力给人以紧张、重负,让人感到烦躁、焦灼,甚而痛苦难受,以至于弱者被压垮了、摧折了,这便是一些人憎恶它的原因吧。然而,我要说,压力是一种意志的磨刀石,是一种进取的推动力,是一种成功的催化剂。青年人的成长、成材需要压力,生活中还是多一点压力好。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矿山工人的机电钻靠后面的压力,才能钻入坚硬的岩石;钉子没有重锤敲击的力,又怎能钻进坚实的壁缝呢? 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陈毅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了风霜冰雪的威压凌逼,松柏才进化得凌冬不凋、青翠挺直。青少年朋友,不要再憎恶压力、逃避压力,要积极乐观地迎接它。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最顽固,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假如你战胜了‘自我’,便战胜了一切。”这话确是至理名言。这里的“自我”即指一个人自身思想、性格、品质上以及灵魂深处隐藏着的种种毛病和弱点——惰性、依赖、自由散漫、贪图安逸、自卑、自负等等。要战胜“自我”的确是不易的,除了主观的自我努力外,最有效的莫过于来自外部的压力。 朋友们,请你正视压力,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努力地锻炼自己,铸造自己吧! 4.生命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细细品味,可以悟出丰富而有回味的意蕴。对于“生命”,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需运用对比法、例证法。 [参考示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为世俗所累,曳尾于泥泞;李白淡泊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者,其生命也将黯淡无光。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东山魁夷说过:“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湲的泉水啊!”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它洗涤着你的灵魂, 滋润着你的生命。只因为日常生活的琐碎纷杂才掩蔽了它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它的晶莹碧透。 但世上没有永远的侥幸让你沾沾自喜,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让你痛不欲生。枯叶飘零,老树藤缠,泥沙俱下的日子,萧瑟中,沿着生命的脉络,找寻心灵的栖居。凝露成溪,神聚沙塔,风雨如磐的岁月,轮回里,汇成心中的清泉,荡涤凡尘的蕴积。但愿热爱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心中那股泉水,为春天献一丝新绿,为夏天献出一片绿荫,为秋天渲染一片金黄,为冬天献出一颗生命。 结合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