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人体的神经调节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人体的神经调节作业

‎2020 届 一轮复习 苏教版 人体的神经调节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江苏南通考前模拟)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 C 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只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二者反射弧不同,D错误。‎ ‎2.(2018江苏徐州一模)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结构a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兴奋在结构c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 D 图中结构a为传入神经,b为突触,c为传出神经,从结构a到结构c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结构b为突触,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时是单向的,B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时是单向的,故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不能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兴奋在沿着反射弧传递过程中,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 ‎3.(2018江苏南通如东月考)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答案 A 甲图中的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膜内外电位差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当兴奋传至电流表一极时,两极间会有电位差,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后恢复,兴奋传至电流表另一极时,指针会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后恢复,C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D正确。‎ ‎4.(2018江苏扬、通、泰、徐、淮、宿六市二模)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 B.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外流的结果 C.刺激b处后,a、c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答案 D 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3个突触,A错误;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B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b处后,兴奋只能从b向下传递到c,再传递到b,而不能从b传递到a,只有c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据图可知,刺激b时,兴奋可沿着b→c→b的方向顺时针持续传递,同时,又不能传递到a,因此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D正确。‎ ‎5.(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图甲表示某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图乙为图甲中Z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效刺激X处,可引起a发生反射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B.有效刺激Y处,电流表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乙图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③中的移动需要消耗ATP D.乙图中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外K+的内流有关 答案 B 有效刺激X处引起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有效刺激Y处,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先后经过电流表的右侧和左侧,因此电流表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乙图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③中的移动为扩散作用,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乙图中结构④为突触后膜,其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外Na+的内流有关,D错误。‎ ‎6.(2018江苏泰州中学阶段检测)甘氨酸(Gly)在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并使下一神经元抑制,它的受体是膜上的某种离子通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阳离子内流 B.如某毒素可阻止甘氨酸释放,该毒素可破坏神经元之间正常的抑制性冲动的传递 C.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甘氨酸可被细胞吸收后再度利用 答案 A 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阴离子内流,A错误;如某毒素可阻止甘氨酸释放,该毒素可破坏神经元之间正常的抑制性冲动的传递,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D正确。‎ ‎7.(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下图是两种突触的模式图。若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则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变成+30mV,如图1所示;如果递质是甘氨酸,则突触后膜上Cl-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变成-85mV,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图2中突触后膜上递质的受体与Cl-通道蛋白的作用相同 C.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在作用之后会被清除掉 D.图1和图2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种类不同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图1中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Na+内流,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图2中突触后膜上递质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起到传到信息的作用,而Cl-通道蛋白是控制Cl-进出细胞的作用,二者作用不同,B错误;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在作用之后会被清除掉,否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C正确;图1和图2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种类不同体现了神经元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8.(2018江苏海门中学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内神经递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小体中具有合成某种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和酶系 B.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可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破坏 C.突触间隙中不存在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系或摄取回收机制 D.用神经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信号传递 答案 C 突触小体中具有合成某种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和酶系,A正确;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可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破坏,B正确;突触间隙中存在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系或摄取回收机制,避免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增强神经调节的灵活性,C错误;用神经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信号传递,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9.(2018江苏南通、泰州一模)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结构,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 B.结构①属于效应器,结构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 C.用A刺激结构④,引起的小腿向前踢起属于反射活动 D.用B刺激结构①,能通过②向中枢传递神经冲动 答案 AB 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完成,而最简单的反射弧中至少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A正确;结构③是位于脊髓中的低级反射中枢,它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B正确;用A刺激④(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由于没有感受器的参与,不能称为反射活动,C错误;由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完成兴奋传递,而突触传递具有单向性,只能由神经中枢(③)传递到传出神经(②),因此用B刺激后兴奋不能通过②传递到③,D错误。‎ ‎10.(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如图表示人体内神经-肌肉突触结构中的兴奋传递过程。研究发现,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前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进而促使含有乙酰胆碱(Ach)的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将Ach释放到突触间隙,并扩散到后膜,与Ach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小体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B.突触前膜释放Ach的部位与突触后膜受体部位对应分布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 C.Ach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并引起膜电位变化 D.突触后膜上受体等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关 答案 AC 在突触小体上发生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发生在突触后膜上,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Ach的部位与突触后膜受体部位对应分布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B正确;Ach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没有进入细胞内,C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等蛋白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在核糖体合成,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D正确。‎ ‎11.(2018江苏苏州质量调研)通过电刺激实验,在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 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能不止一种 B.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胞内 C.Ca2+与钙调蛋白结合会使得C酶在活化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D.H区神经细胞产生“记忆”可能是A受体在细胞膜h的数量增多所致 答案 ACD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谷氨酸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而且不只与突触后膜上的一种受体结合,说明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能不止一种,A正确;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进入胞内是从高浓度一侧到达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ATP,其方式为协助扩散,B错误;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结合,C酶被激活,使得C酶在活化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激活的C酶,促进了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为A受体的Ⅱ过程,进而使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增加,由此推知:H区神经细胞产生“记忆”可能是A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增多所致,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2.(2019江苏南京三模)如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模式的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B为神经末梢及与肌肉相连接的部分(一种突触),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④是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图中共有突触     个。 ‎ ‎(2)若毛细血管内d含量低于正常值,则b、c含量变化依次为            。 ‎ ‎(3)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      (填图中序号)。 ‎ ‎(4)图示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            。 ‎ ‎(5)若用电流表一次完成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④所表示神经细胞中间位置给一个适宜刺激,可将电流表两个电极都放在刺激位点的    侧外表面,实验结果是            ;若用电流表一次验证“兴奋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在⑤所表示神经细胞中间位置给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表两个电极应同时放在   神经元上(填图中序号)。 ‎ 答案 (1)传入神经元 6 (2)增加、增加 (3)①②⑤ (4)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5)右 电流表(两次)偏转、肌肉收缩 ④‎ 解析 (1)分析题图,图中④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传入神经元。图中共有突触6个。(2)图中所示b、c、d三者间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因此,若毛细血管内d含量低于正常值,则b、c含量变化依次为增加、增加。(3)根据突触的特点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①、②、⑤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4)图示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5)测定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在④所表示神经细胞中间位置给一个适宜刺激,可将电流表两个电极都放在刺激位点的右侧外表面,观察电流表(两次)偏转,肌肉收缩的现象。若用电流表一次验证“兴奋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在⑤所表示神经细胞中间位置给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表两个电极应同时放在④神经元上,结果是肌肉收缩,电流表不偏转。‎ ‎13.(2018江苏海门中学调研)如图是人体血压升高后,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 ‎(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    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     ,继而完成调节过程。 ‎ ‎(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     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 ‎ ‎(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填“增加”或“减少”),使         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 ‎ ‎(4)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根据图示,其中缓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 → ‎ 血压下降(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答案 (1)电 分析和综合 (2)神经递质 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3)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 (4)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解析 (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继而完成调节过程。(2)神经中枢兴奋时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因此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对A神经起到抑制作用,所以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释放的神经递质使B神经产生兴奋,因此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4)根据图示可知,调节机制中的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血压下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