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开学考试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图为西周官道(虚线所示)走向示意图。该图表明西周时期 A.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范围 B.交通是中央集权的重要媒介 C.东西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D.黄河中下游是重要的经济区 2.《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3.西方学者把秦始皇统一中国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称为中华帝国时期。西方这样称呼古代中国的主要因素是 A.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求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4.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前往泰山举行盛大的封禅典礼。此后每隔五年,他都会亲往泰山封禅,同时在泰山接受关东诸侯王的朝见。这说明此时期 A.王国问题尚未得到基本解决 B.泰山成为皇权在关东的象征 C.关东与关中的文化开始趋同 D.天人感应思想已被普遍接受 5.《贞观政要》描述唐太宗统治时期,“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牢房)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自沧海,皆不贵粮,取给于路。”该材料 A.有美化贞观之治之嫌 B.真实反映唐朝经济繁荣 C.说明唐朝人喜爱旅行 D.体现唐朝社会治安良好 6.著名的“大使厅”壁画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城,它创作于7世纪,描绘了大唐、突厥、波斯、白匈奴、印度、l吐蕃、高丽等使臣与粟特贵族济济一堂的景象,并且出现了武则天划龙舟和唐高宗狩猎的画面。据此可知 A.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国际交流 B.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C.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D.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 7.明朝政府发行纸币和铜钱,纸币多用于发放官俸和收缴赋税,金银的使用在明初受到限制,但不久之后白银任由民间发行流通,然而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这种状况说明 A.传统市场经济的不成熟 B.海外贸易冲击统治基础 C.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8.清朝雍正皇帝在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把人丁税平均分摊田亩上,实行“摊丁入地”、按占有土地的数量征税,此次赋税改革 A.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说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有利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D.说明政府开始赋税的货币化 9.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以后,如果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后这一税法在长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利于 A.打击不法企业偷税漏税 B.增强民族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C.收回我国关税的自主权 D.清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管理 10.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批“有识之士”认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同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异族入侵,西方列强不是要夺取大清江山,而是“志在通商”,因此可以“信义笼络”,据此,这批“有识之士”的对策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实行新政与国际接轨 C.主动开放通商口岸 D.变法图强实现工业化 11.下表是1914-1920年华商投资火柴厂情况统计表。解读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军阀混战影响民族工业 C.火柴厂投资增长迅速致使火柴进口减少 D.一战后西方列强加大投资排挤民族工业 12.1940年10月,日本内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计划日本本土重点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中国东北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华北则重点开发矿业、盐业……这被称为“适地适产主义”,“适地适产主义”旨在 A.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 B.促进中国占领区的产业健康发展 C.实现东亚的共同繁荣 D.把占领区经济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13.1941年,中央研究院与云南省合作建成中国电力制钢厂;1943年,中央资源委员会 又与云南省合作建成云南钢铁厂。两厂的建成投产是云南钢铁工业的开端。这体现了当时 A.经济统制政策的确立 B.工业经济的均衡发展 C.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 D.政府持久抗战的需要 14.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虽然苏联也向中国发出了邀请,但中国一直没有加入,仅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会议。这体现了中国 A.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 B.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C.维护自身的经济主权 D.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 15..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中国在“赶超”思想指导下的直接后果是 A.制定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B.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改造 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16.1978年下半年,广东出现“逃港”高潮,仅8月就达6709人,逃出1814人,1979年春节后又出现“逃港”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C.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D.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 17.雅典陷审法庭审判苏格拉底时,苏格拉底申辩道:“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苏格拉底的申辩意在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导致了司法不公 B.限制了思想自由 C.需要监督和批评 D.维护了贵族特权 18.古代雅典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战争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史学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C.公民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D.民主政治推动城邦发展 19.西欧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以下描述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A.人文主义鼓励大胆追逐利益 B.西欧金银价格下跌,物价上涨 C.美洲烟草、棉花等传入欧洲 D.世界各地连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20.17世纪,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遇到了来自印度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的竞争,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这一法令 A.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B.标志着英国经济思想的转变 C.保护了英国纺织业的海外市场 D.延缓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21.1701年英国议会制定了《王位继承法》,其核心是对王位继承人的宗教信仰作出严格且明确的限制:英国王位继承人及其配偶不得是罗马天主教徒。这一限制旨在 A.实现信仰自由 B.稳定政治局势 C.推进宗教改革 D.确保议会主权 22.下表为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A.美、德两国强化竞争 B.英、法两国产业更新缓慢 C.美、德两国领土广阔 D.英、法两国产业制度落后 23.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D.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2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美苏两国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冷战”对峙和争夺势力范围,导致局部地区热战不停,但始终并未引发世界大战。这主要是因为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C.欧盟的发展壮大 D.美苏军事力量的相对势均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政府遵循古代中国“留存养亲”传统理念,将养老人作为孝治天下的重要内容。雍正帝《圣谕广训》的颁行标志着清朝孝治天下的思想的正式确立。养老在各地宗法族规中屡次强调。广东南海县《潘氏典堂族谱》规定:“逆父母,轻者议青,重者出族,尤重者送官。”《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子孙应照老年人物质赡养和精神心理层面的需要。清朝逢天子即位、逢太后寿辰或是其他普天同庆的日子,都会大赦天下,而大赦中不包括谋逆、不孝等。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父母的老年生活。 ——摘编自白琼《清朝养老思想与措施研究》 材料二 德国是西方首先建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德国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和社会主义工人党实力大增。俾斯麦政府便决定通过提出给予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险金的法案,分化、瓦解社会主义者。1889年议会通过了俾斯麦政府制定的《老年及残疾保险法》,到1909年,在德国6390万人中获得养老保险金的大约占总人口的20%。养老保险制度让工人阶级看到了希望,最起码使工人阶级起到安慰作用。 ——摘编自赵富慧《德意志帝国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和德国实行养老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和德国养老措施的异同。(1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养老制度应注意的问题。(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昆明市历史大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抗日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彻底打破旧的教育制度,建立了干部教育和民众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教育到工农业余教育体系。由于抗战时期的形势的需要,干部教育重于民众教育,因而,干部教育受到了格外的重视。抗日军政大学成了革命队伍中培养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的重要基地。教育课程包括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理论教育,其中历史课程是重要的课程之一,着重培乔干部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根据地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坚决执行抗日的教育政策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摘编自陈辉(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设置与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归纳抗日根据地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抗日根据地教育体制改革。(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B B A A A C B A C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C C C B D A D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1)原因:清朝:小农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巩固统治的目的;儒家“留存养亲”理念的影响。(任两点4分) 德国: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民主思想的影响。(任两点4分) (2)同:国家干预;法律保障养老。(4分) 异:清朝:宗族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严刑峻法的保障。(4分) 德国:政府在养老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有效法律的保障。(4分) (3)问题:加强政府管理;完善养老立法;重视养老制度的实施效果。(三点5分) 26.(12分)示例:观点:昆明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极大贡献。 说明:1915年12月,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向全国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伐袁世凯;在昆明组织护国军,统兵出征,进入四川、广西等地,加速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昆明为维护民主共和作出了极大贡献。 滇缅公路,这是一条云南人于抗日战争烽火中修建的国际通道,竣工不久就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大批援华物资从海外经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打破了日军的封锁战略;从物资上给抗战巨大的支持。昆明为取得民族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27.(15分) (1)特点: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教育系统;重视干部教育;教育内容体现出为政治、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精神。(9分) (2)简评:适应了抗战的特殊形式,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坚定了干部群众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心;为新中国建立后教育改革提供借鉴。(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