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排查强化练(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排查强化练(10)

单元排查强化练(十)‎ A组 易混易错再排查 ‎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 ‎(2015·江苏单科,21③)‎ 提示:×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 ‎(2015·江苏单科,21④)‎ 提示:×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的借鉴吸收,并不是消除文化个性。‎ ‎3.中法两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 ‎(2014·新课标Ⅰ卷,19④)‎ 提示:×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4.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 ‎(2014·江苏单科,‎24C)‎ 提示:×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5.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 ‎(2013·山东卷,22④)‎ 提示:× 文化交流不会消融文化多样性。‎ ‎6.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 ‎(2015·天津卷,11③)‎ 提示:×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种多样,比如民主的发展进步、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科技的进步等,网络语言有先进、落后之分,其出现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7.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 ‎(2015·北京卷,‎26A)‎ 提示:× 文化继承的核心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应注重发掘其文化价值。‎ ‎8.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 ‎(2015·山东卷,‎31A)‎ 提示:× 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 ‎9.传统文化要排除陋习、移风易俗,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 ‎(2014·安徽卷,7BC)‎ 提示:×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0.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 ‎(2013·浙江卷,31B)‎ 提示:× 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扬弃。‎ ‎11.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 ‎(2013·广东卷,32①)‎ 提示:×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12.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15·江苏单科,‎20A)‎ 提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3.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2014·北京卷,25①)‎ 提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4.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 ‎(2012·福建卷,33②)‎ 提示:×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B组 高频考点再强化 一、选择题 ‎1.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②错误;材料强调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而非差异,③不合题意。‎ 答案:D ‎2.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文明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反映了(  )‎ ‎①加强文化融合,能促进文化趋同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共促文化繁荣 ③不同文化可平等交流,互相借鉴 ④文化对经济社会有积极的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意思是不同文化能够交相辉映,平等交流和发展,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③正确;①中“文化趋同”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对经济社会有积极的反作用,④不选。‎ 答案:C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 ‎《三字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④正确;①是发展大众文化的方针,③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7年2月5日,许昌市宣布撤销许昌县,设立建安区。这次改名,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中使用这些更具历史特点的地名,是因为(  )‎ ‎①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这样做更有利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展示民族历史文化 ③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独特作用,增强百姓自豪感 ④更加突出了地域文化的特点,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所以要使用更具历史特点的地名,①正确;使用具有历史特点的地名并不能集中表达民族情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应是指庆祝民族节日,②不选;使用具有历史特点的地名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独特作用,能增强百姓自豪感,③正确;使用具有历史特点的地名与保护文化的民族性没有直接关联,④不选。‎ 答案:C ‎5.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这表明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当选;材料表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正确。①表述绝对,不选;④中“文化”应改为“优秀文化”。‎ 答案:B ‎6.安徽黄梅戏最早起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都是黄梅戏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黄梅戏最早起源于民间歌舞,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正确;它吸收了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杜甫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求辞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文化发展要注意(  )‎ ‎①文化的独立性 ②文化的传承性 ③文化的创新性 ④文化的时代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文化创作要学习屈原、宋玉,强调了要关注文化的继承性,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要步齐梁诗风的后尘,强调了文化要不断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②③正确,①④排除。‎ 答案:B ‎8.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要将其和现代时尚与生活在今天的个体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利用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本国特色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开发与转化,形成符合当代人审美和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本国文化更好地传承。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 ②博采众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③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④体现时代精神和满足群众需求是文化创作的重要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于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借鉴;③说法错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答案:B ‎9.“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春晚创作的主题曲《回家的路》以归乡思乡的情愫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  )‎ A.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B.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发展大众文化是文化强国惠民的必由之路 D.发展先进文化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析:春晚创作的主题曲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表明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A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外文化的关系与文化自觉自信,B、D不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C错误。‎ 答案:A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包含着的“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等,使得玉文化在当今中国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的海派玉雕,在当下中国玉雕艺术界有很强的影响力,其风格引领着当代中国玉雕的走向。海派玉雕融汇了中国传统的玉雕制作技艺精华,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至今数代人的传承。由于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当代海派玉雕艺术家思想境界开放,创业态度积极,有机融合中西方现代雕刻技法,不断追求题材与形式创新,将意境、哲学、抽象等元素运用到玉雕的创作中,创作出许许多多海派玉雕佳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海派玉雕艺术家为什么能够引领着当代中国玉雕的走向。‎ ‎(2)请你为海派玉雕艺术撰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解析:第(1)问结合对材料中海派玉雕发展过程和课本中文化创新的知识体系,可分析出如下对应关系:“融汇了传统……传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融合中西方……”——博彩众长,面向世界;“创业”“创作”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源泉和动力。组织答案时,切忌理论的简单堆砌。第(2)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 海派玉雕艺术家在创业中,不断追求题材与形式创新,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②海派玉雕融汇了中国传统的玉雕制作技艺精华,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至今数代人的传承,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③当代海派玉雕艺术家思想境界开放,有机融合中西方现代雕刻技法,坚持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2)略 ‎11.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不仅是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和外交运筹,更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战略。‎ 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政治背景,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多样化、多元性意味着差异和矛盾,这种差异和矛盾在带来更大变数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文化发展空间。在我国政府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和行动文件中,特别强调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也是重要的文化战略。‎ ‎(2)结合材料,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两条建议。‎ 解析:第(1)问从“一带一路”蕴含的内容来看,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交融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中的经济合作可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角度分析,通过商贸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传播融合等,也可促进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文化的交流、传播、创新等提供了新的渠道。第(2)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带一路”战略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的重要内容。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战略可以通过贸易往来进一步深化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沿线各国吸收、融汇外来文化。③“一带一路”战略为文化产业开拓提供了历史机遇,为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跨越国界开辟了道路和广阔的市场。④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创新促进文化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为各国文化融合创新疏通了渠道。(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①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考虑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习惯和风俗,有针对性地开展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文化品牌,使中华文化“走出去”。②推进各种国际化、外向型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发挥贸易平台的带动作用。(言之有理,亦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