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阶段性测试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A.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答案】D 【解析】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和谐;墨子也主张和平;孟子也追求社会的稳定;而商鞅加强对人民的统治,这不利于和谐。故选D。 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大意是君主以权威来征服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法家主张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的主张相符。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出自《韩非子·五蠹》,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A项,“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出自《道德经》,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治国如何才能做到无为?只有以人为本,以人为贵,并有一位统治众人之王,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方式治国,国家才能安定。属于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C项,“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出自《荀子·子道》,遵从道义而不盲目听从君主的命令,遵从道义不盲目遵从长辈的命令,是为人最重要的品行。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有力者疾以助人,有才者勉以分人”,出自《墨子·尚贤下》,有力气的赶快助人,有钱财的努力分人,大家各尽所能地帮助他人。属于墨家思想,故D项错误。 3.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 孔子 B. 孟子 C. 黄宗羲 D. 董仲舒 【答案】D 【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得到汉武帝的采纳,是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故答案为D项。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春秋战国时期两人的主张都没有被统治者采纳,排除AB项;黄宗羲在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相吻合 A. 老庄哲学 B. 陆王心学 C. 程朱理学 D. 孔孟之学 【答案】B 【解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强调佛在心中,领悟佛法要靠内心顿悟。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和致良知,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二者的佛法和理均认为在心中,不必外求。故答案为B项;老庄哲学强调“道”、辩证法、无为、逍遥等思想,与材料主旨无关。A项排除;程朱理学强调“理”在心外,格物致知。C项排除;孔孟之学强调仁、礼、仁政和教化等思想,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排除。 5.从明朝后期开始,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受到了质疑和冲击。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 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 “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答案】D 【解析】D项是指百姓日用之道和圣人之道具有同等地位,这是反传统学说的体现,能得到李贽赞同,符合题意;A项是赞扬孔子思想给后人的影响的,与李贽思想不符,排除。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B与李贽思想不符,排除;C项是指推崇孔子的思想,与李贽思想不符,排除。故选D。 6.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A. 印刷术、造纸术 B. 火药、印刷术 C. 火药、指南针 D. 造纸术、指南针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的传入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提供了先进的武器,为资本主义的到来起了推动作用;指南针的引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故C正确;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有利于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与题干要求不符,故A、B、D均不正确。 7.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从作者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万字千行意转殊。”可知他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D是草书,正确;A项是隶书,排除;B项是楷书,排除;C项是行书,排除。故选D。 8.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 《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B项;A项错在“民主平等”,C项错在“浪漫主义”,D项错在“大一统”,皆排除。 9. 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作品作者为吴道子 B. 体现盛唐雍容华贵的画风 C. 作者善画宗教人物 D. 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答案】D 【解析】《送子天王图》的主题是宗教而非市井生活,选D是符合题意的;该作品的作者的是吴道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该作品出现现在盛唐时期,也体现盛唐雍容华贵的画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该作品是宗教画,作者是善于画宗教人物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0.生旦净丑被称为京剧的四大行当,下列图片中属于“生”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京剧的基础知识。如果平时多关注,是送分题。生:祝枝山说:“生即男子。”说得简单,却合情合理。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旦:“旦”字系由“姐”字演变而来。“姐”历来是对女性的称谓,“旦角”专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净:“净”用脸谱,确是粉白黛绿,符合“靓”的含义。丑:是相对于“俊”来说的。“丑角”扮演的人物虽不全是坏人,但大都须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其形象毕竟是丑的。再根据图片的特点,不难判断出是A选项。 11.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A. 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 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 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 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答案】A 【解析】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早期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先哲)--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熟(启蒙运动),材料所问“朦胧稚嫩”时期指的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B选项但是已经初步成熟;C选项已经相当成熟;D选项已经发展很完整了。 12. “特来美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A. 禁欲主义 B. 英雄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可知不体现禁欲主义,故A项排除;“英雄主义”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题干中“他”和中世纪的精神贵族僧侣阶层有着不一样的精神追求,是一个符合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者,提倡的是享乐主义,而人文主义的内涵即包括享乐主义,提倡人们追求自由、幸福,故C项正确;“理性主义”指的是在承认人的基础上要具备理性,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13.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 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 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 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通过财主因酒后亵渎耶稣获刑,却因贿赂获释,说明了教会的禁欲与腐败,故C项正确。材料无关“学问”、“理性与科学”,AB两项不符合题意;与“灵魂获救”骗局相关的是宗教改革,D项错误。 14.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 教会专制和封建统治 D.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B正确;“赎罪券和《圣经》”体现不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重新对人们套上心灵的枷锁,排除A;后一个加锁不是封建统治,排除C;D项说的前一个加锁是禁欲主义,不全面,排除D。故选B。 15.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 A. 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 B. 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 C. 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 D. 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孟德斯鸠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运用经典力学的理论论证自己思想的科学性,说明科学进步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而启蒙思想本质上是人文精神的发展,故D项正确;A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二者谁先谁后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科技的进步对思想进步的影响。 16.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启蒙。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康德认为实现启蒙人们必须拥有 A. 毫无限制的自由 B. 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C. 追求财富的自由 D. 私下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B 【解析】康德是德意志的启蒙思想家,他提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因此与题干相符,D正确;A项毫无限制错误,排除;C项追求财富不对,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的“公开”,排除。 17.有学者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 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造物主被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造物主被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7、19世纪造物主两次被驱逐是因为出现了 A. 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B. 牛顿的经典力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牛顿的经典力学和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 D. 伽利略实验科学和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17世纪是伽利略物理学成就推翻中世纪迷信学说,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故A正确;B中牛顿不属于无生命现象研究,排除;启蒙运动是18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D。 18. 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列出下列讨论课题:狄更斯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赏析、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确定,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主题是 A. 异彩纷呈的现代主义 B. 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 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 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艺术,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罗列的作品都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和绘画艺术成就,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19.卢梭、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A. 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B. 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 C. 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D. 强调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世界 【答案】D 【解析】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故D项符合题意;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而不是他们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也不是因为他们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排除AB;C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不是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的原因,排除C。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对中国的不同政见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与这三种政见较一致的政治派别分别是 A.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 洋务派、革命派、立宪派 C.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D. 立宪派、革命派、维新派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信息可知,这一派别要求维护清朝统治,但要以“保中国”为前提,要求维护中国主权,抵抗列强对中国的各种侵略和压迫,体现的是维新派的主张。依据材料中“主保大清,次保中国”信息可知,这一派别要求不能改变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只要能够维系统治,可以放弃中国的主权及其他利益,体现的是顽固派的主张。依据材料中“只保中国,不保大清”信息可知,这一派别要求维护中国主权,推翻清朝统治,体现的是革命派的主张。因此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1.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批评针对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 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是洋务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故B项错误;军事为主,民生为辅不符合“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故C项错误;D项不是洋务派的主张,故错误。 22.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A. 《海国图志》 B. 《孔子改制考》 C. 《变法通议》 D. 《天演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指的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理论,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故选B项。 23. 下列著作、报刊反映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进程。其中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影响最大、最深的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民报》 D. 《新青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影响最大、最深”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是新文化运动,其报刊为《新青年》,故D项正确;《海国图志》是一部详实的著作,介绍并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对于婚姻方面涉及较少,故A项排除;《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主要介绍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B项;《民报》主要宣传革命理论和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政治,C项排除; 24.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播 C. 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 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答案】D 【解析】考查五四运动,重点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傅斯年认为在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A和B在五四运动前已在中国出现,而C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将来是社会的觉悟”只有D符合,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人民群众开始觉悟,到社会的觉悟正是广大平民经过思想改造的过程。 2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答案】B 【解析】材料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出现“独占”即垄断,所以才主张“节制资本”,由此可见孙中山的出发点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故B项正确;A属于民族主义;C和D项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朱熹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人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观点。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主要特点及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主张: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各有其理;三纲五常也是理的表现。特点: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消极影响: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 (3)先秦不受重视;西汉开始成为正统思想;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子为政,焉用杀”,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等信息分析归纳思想主张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以及时代背景分析结果及原因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等信息即可归纳朱熹的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朱熹属于理学家的特点方面分析,如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等。第三小问影响,结合理学的影响分析,如维系统治、扼杀人性等。 (3)解答本题需要综合三则材料去分析归纳,材料一是孔子,当时不受重视,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材料三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 (2)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思想观念。 (3)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 (4)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 【答案】(1)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②政治:封建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③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束缚思想摧残人才,导致学术思想界因循守旧。 (2)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3)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原因: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族危机加剧;②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解析】 (1)原因:依据明清时期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上变化的因素回答。 (2)表现:依据材料“1840〜1895年”和所学从新思想萌发和中体西用回答。 (3)依据材料“1895〜1915年从戊戌变法提出的君主立宪思想、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主共和思想以及晚晴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分别回答。 (4)原因:依据材料“1919年以后”可知是五四运动后革命思想的传播,结合五四运动后政治、政党、阶级以及国内国外重大运动的影响回答。 28.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三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概括材料二、三所涉及的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至少三点) (3)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 (2)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奠定思想准备;都弘扬了人文主义;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等。 (3)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后者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解析】 (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依据材料一“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可知主张以民为本以及保留君主制。“新见”:依据材料“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天下之法”可知反对君主专制以及实行法治。 (2)主要思想:依据材料二“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可知天赋人权;依据材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可知人民主权;依据材料“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可知是社会契约。相同点: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可知描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材料三是启蒙运动,结合所学从两次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以及对于思想解放、资产阶级统治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回答。 (3)影响: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的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可知冲击封建专制,但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而启蒙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促进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