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引起。下列关于HIV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只含有一种细胞器 B. HIV的核酸是由4种核苷酸组成的 C. HIV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D. HIV不依赖活细胞也能生活和繁殖 ‎【答案】B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艾滋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A、HIV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细胞器,A错误;‎ B、HIV的核酸为RNA,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的,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胞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C错误;‎ D、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D错误。‎ 故选B。‎ ‎2.下列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大多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的体积小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不同 C. 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无细胞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 D. 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于拟核中,没有核膜包围 ‎【答案】C ‎【解析】大多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的体积小,故A正确;原核生物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B正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C错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故D正确。‎ ‎3.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揭示了( )‎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细胞的多样性 C.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 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动物的统一性,没有揭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B错误;‎ C、细胞学说没有对细胞分化进行解释,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D.‎ ‎4.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A. Fe、Mn、Mo、S 、B B. Mo、Zn、Cu、B、Fe C. P、N、K、Ca、Mg D. C、H、O、Ca、Mg ‎【答案】B ‎【解析】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有Mo、Zn、Cu、B、Fe、Cl等。‎ ‎【详解】A、S是大量元素,A错误;‎ B、Mo、Zn、Cu、B、Fe全是微量元素,B正确;‎ C、P、N、K、Ca、Mg全是大量元素,C错误;‎ D、C、H、O、Ca、Mg全是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分类,识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关键。‎ ‎5.下列各项中为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的是( )‎ A. 氨基酸 B. 脂肪 C. DNA D. 纤维素 ‎【答案】C ‎【解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详解】A、氨基酸由C、H、O、N元素构成,但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B、脂肪只含有C、H、O,B错误;‎ C、DNA由C、H、O、N、P元素构成,属于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C正确;‎ D、纤维素为多糖,但只含有C、H、O,D错误.故选C。‎ ‎6.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分子含有3条肽链,下列有关该蛋白质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共含有n个肽键 B. 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 C. 共含有20种氨基酸 D. 水解时需要n+3个水分子 ‎【答案】B ‎【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环状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详解】蛋白质中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3,A错误;一条肽链的一端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另一端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若R基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则蛋白质中的氨基数=R基中的氨基数+肽链数,羧基数=R基中的羧基数+肽链数,故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B正确;若n≥20,可能含有20种氨基酸,若n<20,则氨基酸种类小于20种,C错误;每断裂一个肽键需要1分子水,该蛋白质中的肽键数=n-3,所以其完全水解时需要n-3个水分子参与,D错误。故选B ‎7.蛋白质、蛋白酶和蛋白酶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A. 氨基酸、氨基酸、核苷酸 B. 氨基酸、核苷酸、核苷酸 C. 氨基酸、核苷酸、氨基酸 D. 氨基酸、核苷酸、核酸 ‎【答案】A ‎【解析】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2、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详解】蛋白质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单体都是氨基酸,蛋白酶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片段,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8.某蛋白质的分子式为C63H103O65N17S2,他最多可含有几个肽键( )‎ A. 16 B. 17 C. 18 D. 19‎ ‎【答案】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观察蛋白质的分子式,氮原子数目最少,一共有17个,根据蛋白质中氮原子的来源,可来源于氨基,可来源于肽键,可来源于R基。现在计算肽键最多多少个,不考虑R基并除去一个氨基(-NH2)中的一个氮原子,则肽键(-NH-CO-)一共有16个。故选:A。‎ ‎9.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 ‎①存在于 RNA 中而不存在于 DNA 中的糖类 ‎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 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 核糖、葡萄糖、糖原 D. 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答案】C ‎【解析】(1)DNA和RNA的区别:①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②RNA特有的碱基中有U,DNA特有的碱基是T。  (2)叶绿体中含有葡萄糖,线粒体中没有葡萄糖。 (3)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有: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有:乳糖、糖原。‎ ‎【详解】①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是核糖;②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可合成葡萄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形成的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进一步分解,所以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是葡萄糖;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是糖原和乳糖。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糖的分布,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糖进行分类,并且弄清楚糖具体在哪些生物体内存在,也就是将糖的分布具体化。‎ ‎10.下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囊泡可以由④向②转运 C. 该图可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 ④的功能是进行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答案】B ‎【解析】①是细胞壁,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错误;④是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B正确;图中有⑤(中心体)和叶绿体和液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心体、叶绿体和液泡,C错误;②(高尔基体)的功能是进行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D错误。‎ ‎11.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b时,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并且有氧呼吸占优势 C. 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AC段之间,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12.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B. ①②④的基本单位均为氨基酸 C. 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D. c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糖蛋白,位于膜的外侧,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双分子层,④也为蛋白质。a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和d 运输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c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①为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则在体液调节中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 B、①为糖蛋白,②为蛋白质,④也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而糖蛋白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其在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B错误;‎ 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不断流动的,C错误;‎ D、①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c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为主动运输出细胞,不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判断细胞膜结构及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13.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C. ATP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需要相同的酶 ‎【答案】C ‎【解析】1、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2、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ATP中的A代表腺苷,B错误;‎ C、ATP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需要的酶不同,D错误.故选C。‎ ‎14.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分别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适量0.9%的生理盐水和0.3g·mL-1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再分别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 A 前者形态基本不变,后者发生质壁分离 ‎ B. 前者失水皱缩,后者发生质壁分离 C. 前者形态基本不变,后者吸水膨胀 ‎ D. 前者吸水膨胀,后者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复原 ‎【答案】A ‎【解析】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有:(1‎ ‎)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详解】0.9%的生理盐水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等渗溶液,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适量0.9%的生理盐水中,其形态基本不变;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故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由于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所以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不会复原,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和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明确动物细胞也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15.食物储藏时部分原理与细胞呼吸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食品包装上的“胀袋勿食”是指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了气体 B. 晒干后的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 C. 可以采用低氧、零下低温和干燥的方法来储藏水果和蔬菜 D. 真空包装熟牛肉有效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种子储藏时要降低自由水含量,进而使细胞呼吸减弱,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蔬菜、水果的储存要保持适当水分。‎ ‎【详解】A、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A错误;‎ B、晒干后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低,代谢较弱,但种子仍能进行细胞呼吸,B错误:‎ C、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的环境,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C错误;‎ D、真空环境中缺少氧气,所以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用显微镜时,直接用高倍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用台盼蓝鉴定细胞死活,被染色的细胞是活细胞 C.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先将甲液、乙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显紫色 D. 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时,需要水域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D ‎【解析】A、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错误;‎ B、用台盼蓝鉴定细胞死活,被染色的细胞是死细胞,因为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对台酚蓝的选择透过性,B错误;‎ 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先加甲液2ml,再加乙液3﹣4滴,振荡,显紫色,C错误;‎ 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D.‎ ‎17.下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图,层析后得到不同的色素带,能主要吸收红光的色素带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扩散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图中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①②③④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的色素带是③④,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得到不同的色素带中,能吸收红光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应的条带③和④,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酶提供反应开始时所必需的能量 B.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C. 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 D. —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 ‎【答案】C ‎【解析】考点是酶,考查酶的作用机制、化学本质和作用产生等知识,以考查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 ‎【详解】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A错误.‎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和体外都可以发挥作用,B错误 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C正确.‎ ‎—个酶分子可以多次作用,D错误.‎ ‎【点睛】酶的两种身份:催化剂和蛋白质;两种本质:蛋白质和RNA 。酶可以反复作用,逐渐钝化,活性降低。‎ ‎19.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叶肉细胞内的C3、C5和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 A. 升、降、升 B. 降、升、升 C. 降、升、降 D. 升、降、降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时,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 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生成物C3生成量减少.由于C3化合物的生成量减少,则又影响了C3化合物的还原,使得C3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减弱,则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所以[H]和ATP剩余的量增多;‎ ‎【详解】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叶片上气孔大量关闭,供给叶肉细胞的CO2减少,相当于CO2含量高高变低。结合睡眠的分析可知, C3的含量减少、C5的含量增多,而ATP和[H]的消耗减慢,其含量则积累增多.故选:B。‎ ‎20.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 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答案】C ‎【解析】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故A项错误;‎ B.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项错误;‎ C.若m为尿嘧啶,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碱基,因此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C项正确;‎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说明该核酸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必为核糖,故D项错误。故选C。‎ ‎21.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溶液 Ⅰ Ⅱ Ⅲ Ⅳ 薯条质量变化率 ‎+8%‎ ‎-6%‎ ‎-4%‎ ‎0%‎ A. Ⅳ可能是蒸馏水 B. Ⅱ的浓度较Ⅲ低 C. Ⅳ的浓度最高 D. Ⅰ的浓度最低 ‎【答案】D ‎【解析】成熟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它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Ⅱ、Ⅲ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Ⅳ中无明显变化,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外界溶液浓度大小为Ⅱ>Ⅲ>Ⅳ>Ⅰ。‎ ‎【详解】A、IV中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不可能是蒸馏水,A错误;‎ B、Ⅱ、Ⅲ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且Ⅱ中的马铃薯条失水比Ⅲ的多,Ⅱ溶液浓度比Ⅲ溶液浓度高,B错误;‎ C、Ⅳ中无明显变化,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其溶液浓度与马铃薯条细胞液浓度相当,浓度比Ⅱ和Ⅲ小,C错误;‎ D、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质量增加,Ⅰ溶液浓度最低,可能是蒸馏水,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作用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 ‎22.温度对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温度升高促进了线粒体内葡萄糖的分解过程 B. b-c段,温度过高抑制了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 C. b点时,氧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D. 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在ATP中 ‎【答案】B ‎【解析】1、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详解】A、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b点时,呼吸速率最大,说明此时的温度是呼吸酶的最适温度,而b-c段,由于温度超过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使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被抑制,B正确; C、b点时,呼吸速率最大,氧与葡萄糖和水脱下来的氢结合生成的水最多,C错误; D、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酶活性的相关知识,重点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P是组成磷脂、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 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B ‎【解析】1、水: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自由水的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  3、无机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详解】A、自由水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A正确;‎ 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没有P元素参与,B错误; C、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C正确; D、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D正确。 故选B。‎ ‎24.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 A. 按其出现的先后排序,应该为丙→甲→乙 B. 甲、乙、丙分别为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中期 C. 因为图中的纺锤体为星射线组成,所以该细胞可能为低等植物细胞 D. 乙图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染色体和DNA含量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图,乙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丙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据此答题。‎ ‎【详解】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其出现的先后排序为甲→丙→乙,A错误;‎ B. 甲、乙、丙分别为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中期,B正确;‎ C.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不可能为低等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C错误;‎ D. DNA含量不会随着丝点分裂而加倍,D错误。故选B。‎ ‎25.肿瘤药物靶向输送治疗癌症的机理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恶性肿瘤内有大量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水分含量少,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B. 细胞癌变后,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C. 细胞癌变与细胞凋亡都是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的结果,前者是异常执行,后者是正常执行 D. 要控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肿瘤药物作用的时间最好是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时 ‎【答案】B ‎【解析】癌细胞是由于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使细胞的增殖不受控制形成的异常增殖的细胞。癌细胞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无限增殖,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癌细胞的代谢速率加快,细胞周期缩短。‎ ‎【详解】A、和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水分含量多,细胞呼吸速率加快,A错误;‎ B、细胞癌变后,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细胞中遗传信息正常执行的结果,而细胞癌变是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C错误;‎ D、要控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肿瘤药物作用的时间最好是细胞分裂间期,以抑制DNA的复制,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细胞癌变的特征,理解细胞癌变的原因,理解药物抑制癌细胞的机理,属于中档题。‎ 二、非选择题 ‎26.甲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乙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丙图表示洋葱根尖的结构示意图,丁图为某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①→②过程发生在乙图的_________(填字母)阶段,②→③过程发生在乙图_________(填字母)阶段。根据图乙核内DNA含量的变化,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条。‎ ‎(2)丙图中洋葱根尖的④⑤⑥区域细胞形态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漂洗→_________→制片,应选择丙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区域的细胞进行观察。‎ ‎(3)丁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期,该时期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4)将植物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为新个体的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NA和蛋白质 a b 20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解离 染色 ⑥ 中 8 4 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①→②表示间期染色体的复制;②→③表示前期染色体的出现。乙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其中a表示间期,b表示分裂期,C表示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核中的DNA。丙图中④是根毛细胞,含有大液泡;⑤是伸长区细胞;⑥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丁图含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 ‎【详解】(1)甲图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①→②过程为DNA复制的过程,发生在乙图的a阶段,②→③过程为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即乙图b阶段。由于DNA复制完成后,核DNA数加倍,但染色体数不变,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根据图乙中DNA加倍后核DNA数为40条,可推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条。‎ ‎(2)丙图中洋葱根尖的④⑤⑥区域细胞形态结构不同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由于分生区的细胞分裂能力强,故应选择丙图中的⑥区域(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丁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有8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平均的移向细胞两极,故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4)将植物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为新个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根部结构,能准确判断丙图中各细胞所在的部位;识记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乙图各阶段所代表的时期;识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 ‎27.根据下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阶段。‎ ‎③产[H]的阶段是_________。‎ ‎④氧气参与_________阶段的反应。‎ ‎(3)图中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 ‎【答案】 丙酮酸 A、C、D D A、C D C2H5OH和CO2‎ ‎【解析】分析图示,A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B表示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E表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方格内的物质是丙酮酸。‎ ‎【详解】(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丙酮酸。‎ ‎(2)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③产[H]的阶段是A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④氧气参与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水。‎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中E表示的物质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2H5OH和CO2。‎ ‎【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8.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供选择的材料有猪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过氧化氢、淀粉;可供选择的温度有12℃、17℃、22℃、27℃、‎ ‎32℃、37℃、42℃、47℃、52℃、57℃;其他条件均满足要求实验分5组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的材料:若不考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温度设置最科学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A.12℃、17℃、22℃、27℃、37℃ B.17℃、22℃、27℃、37℃、47℃‎ C.17℃、27℃、37℃、47℃、57℃ D.22℃、27℃、32℃、37℃、47℃‎ ‎(3)该实验检测酶活性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斐林试剂。‎ ‎(4)该实验过程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唾液和淀粉 若选择猪肝研磨液和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过氧化氢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会分解,会干扰实验结果 C 碘液 不能 温度 溶液蓝色的深浅 ‎【解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过氧化氢不适合作为该实验的材料。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酶的活性越高,剩余的淀粉越少,蓝色越浅。‎ ‎【详解】(1)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不能选猪肝研磨液和过氧化氢这一组材料。可选择唾液和淀粉作为实验材料。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其余选择的温度应按照一定的温度梯度,有比最适温度高的,也有比最适温度低的。A项中没有比最适温度高的,BD项中温度梯度不相同,C项温度梯度均为10℃,且有比最适温度高的组,也有比最适温度低的组,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该实验检测酶活性所用的试剂是碘液,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则低于最适温度的组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最后的实验结果不能表示相应低温下的反应结果,故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酶的活性越高,剩余的淀粉越少,蓝色越浅。因此用碘液处理,蓝色越深,说明酶的活性越低;蓝色越浅,说明酶的活性越高。故可用溶液蓝色的深浅来表示因变量的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9.如图所示,图甲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__(填“葡萄糖”“乳酸”或“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将图乙所示细胞置于蒸馏水中,该细胞会涨破,溢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_______。‎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右侧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________。‎ ‎【答案】 原生质层 载体蛋白 葡萄糖和乳酸 血红蛋白 等于 低于 协助扩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关键在于考查利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结合图示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详解】(1)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可作为半透膜。‎ ‎(2)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不受影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中主要是血红蛋白,所以细胞涨破溢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血红蛋白。‎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则两侧的物质都不能穿过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即载体蛋白,有助于葡萄糖跨膜,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葡萄糖由A端进入B端,右侧浓度增大,水分子由左侧扩散到右侧,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 ‎(4)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是顺浓度梯度,是被动运输.又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能通过,则K+‎ 通过该膜的方式协助扩散,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点睛】判断运输方式看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是逆浓度梯度还是顺浓度梯度: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渗透的动力是浓度差,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葡萄糖可通过膜结构,右侧浓度高,左侧液面下降.‎ ‎30.下图为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Ⅰ表示_________阶段,其发生场所在_________。图中Ⅱ表示_________阶段。‎ ‎(2)写出图1中字母表示的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Si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图1中过程③是___________,突然减少CO2的供应,C5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 ‎(5)图2中,在b点光照强度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 ‎(6)该植物在2000lx光照强度下,氧气产生速度是___________毫升/小时。‎ ‎【答案】光反应 类囊体的薄膜 暗反应 ATP [H] (CH2O)(或糖类) 使研磨充分 CO2的固定 升高(增多) 等于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3‎ ‎【解析】分析图示,图1中Ⅰ表示光反应: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Ⅱ表示暗反应: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A为ATP,B为[H],C为糖类。图2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点为光补偿点,c点为最大光合速率。a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加。‎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1中Ⅰ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其发生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图中Ⅱ过程包含CO2被固定形成C3和C3被还原的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2)光反应的产物为氧气、ATP和[H],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ADP和Pi在色素吸收的光能作用下转化形成ATP,所以A是ATP,B是[H],C是暗反应阶段C3被还原形成的糖类。‎ ‎(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SiO2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 ‎(4)图1中过程③是CO2的固定,②为C3的还原。突然减少CO2的供应,CO2与C5‎ 固定形成C3的速率减慢,但短时间内C3还原形成C5的速率不变,所以C5的含量增加。‎ ‎(5)图2中,在b点光照强度时,植物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氧气,此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细胞呼吸,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6)图中氧气释放速率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所以该植物在2000lx光照强度下,氧气产生速度是17+6=23毫升/小时。‎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熟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