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9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13-1荒漠化的防治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 土地荒漠化 【 核心知识通关 】 1. 土地荒漠化的概况 : (1) 含义 :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的一 种 _________ 现象。 (2) 主要表现 :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 的 ___________ 、石质荒漠化 和次生盐渍化。 土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2.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 (1) 西北地区的位置 : 位于非 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____ 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400 (2) 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荒漠 温带草原 减少 3. 荒漠化的成因 : (1) 自然因素 。 ①基本条件 ——_________ 。 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 : ② 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 , 多 ___________ 。 沙质沉积物 ③ 动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 。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 , 大风日数多 , 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 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 ——_________ 。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降水、气温的变率大 ;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 , 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 (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_________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_________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_________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 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 , 废弃耕地变沙地 , 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过度开垦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___________ _____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 , 植被退化 , 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水资源利用 不当 4.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 生产力 (2) 防治原则。 ① 坚持维护 _________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 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 ( 盐碱 ) 、治沙相结合。 生态平衡 (3) 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 _______ 。 ②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 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 ,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_____ 问题。 ⑤控制 _________ 。 水资源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能源 人口增长 【 图文助记 】 1. 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 水漫灌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 , 地下水 位上升后 , 地下水易沿土壤孔隙到达地 表 , 在蒸发作用下 , 地下水形成水汽蒸发 , 而其携带的盐分在地表集聚 , 形成次生盐渍化。 2. 石质荒漠化的形成 : 在降水丰富的石灰岩地区 , 人类不合 理的生产活动使地表遭受破坏 , 表层 土壤被流水侵蚀 , 基岩大面积裸露 , 形成石质荒漠化。 【 规律方法 】 生态环境问题的五步分析法 【 经典例题导悟 】 ( 2014· 全国卷 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 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 ❶ , 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 ❷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 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❸ 。 (1)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 , 请提出防治措施。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1)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 , 泥沙沉积 , 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 , 河滩泥沙裸露 ; 错那湖水位低 ,( 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 ) 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 冬春季气候干燥 ( 降水少 ), 地表缺乏植被 ( 草 ) 的保护 ; 大风多 , 湖面较宽阔 , 西风经湖面无阻挡 , 沙源东部为河谷 , 风力强劲。 (3)( 铁路路基较高 ) 风沙堆积 , 填埋路基和轨道 ; 侵蚀路基 ( 和路肩 );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 , 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 ; 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 阻沙措施 ) 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 ( 高立式沙障 ) 。 ( 固沙措施 ) 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 设置石 ( 草 ) 方格沙障。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6· 海南高考 )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5 ~ 9 月土壤水分含量 (%) 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 , 无人为扰动 , 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 1 ~ 3 题。 1. 该固定沙丘 ( ) ①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 6 ~ 8 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 6 ~ 8 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 ~ 8 月 , 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 ① 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量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为维护生态安全 , 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 解析 】 1 选 C,2 选 B,3 选 D 。第 1 题 , 读图 , 横坐标表示时 间 , 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 , 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 比。从空间分布上看 , 随着沙丘深度增加 , 土壤含水量 逐渐增加 , 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 , 深层土壤含水量 高。从时间分布上看 ,5 月和 9 月土壤含水量较高 ;6 ~ 8 月土壤含水量较低。第 2 题 , 读图分析 ,6 ~ 8 月土壤含水 量较低 ,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 南缘” , 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 , 夏季不受季风影响 , 风速较小 ; 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 , 夏季气温较高 , 降水量较多 , 但水分蒸腾量大。第 3 题 , 从材料提取信息 : 该地区“无人为扰动 , 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 , 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 , 让其自然演化 , 无需人为干涉。 (2016· 成都模拟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 读图完成 4 、 5 题。 4. 图示区域内 , 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 A. 由南向北递减 B.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 由东向西递增 D. 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5. 图示区域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水土流失 B. 湿地萎缩 C. 石质荒漠化 D. 土地荒漠化 【 解析 】 4 选 B,5 选 D 。第 4 题 , 图中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由此可判断出图中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第 5 题 , 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基本在 400 mm 以下 , 气候干旱 , 过度放牧和农垦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 加固训练 】 在地理研究中 , 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是 1977 ~ 2012 年临泽县荒漠化土地重心迁移示意图 , 该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 黑河穿境而过 , 是黑河中游的开发热点地区之一。读图 , 回答 (1) ~ (3) 题。 (1) 临泽县荒漠化土地重心在空间上移动情况正确的是 ( ) A. 轻度 —— 西北 B. 中度 —— 东北 C. 重度 —— 东南 D. 极重度 —— 西南 (2) 临泽县荒漠化的变化趋势是 ( ) A. 增大 , 重度荒漠化土地增大幅度最大 B. 增大 , 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增大幅度最大 C. 减小 , 轻度荒漠化土地减小幅度最大 D. 减小 , 中度荒漠化土地减小幅度最大 (3) 影响临泽县轻度荒漠化土地重心迁移的行为最可能是 ( ) A. 过度开垦 B. 人口迁移 C. 生态退耕 D. 种植经济林 【 解析 】 (1) 选 C,(2) 选 C,(3) 选 C 。第 (1) 题 , 结合图中 的经纬度判断 : 轻度荒漠化土地重心总体向东北方移动 , 中度荒漠化土地向西南移动 , 重度荒漠化土地向东南方 向移动 , 极重度荒漠化土地总体向北移动。第 (2) 题 , 该 地处于河西走廊中部 , 西北风是荒漠化的动力条件 , 在 其作用下 , 荒漠化应向南侵入 , 但图中显示荒漠化土地 重心整体向北移动 , 说明荒漠化的土地面积整体减少 , 图中显示轻度荒漠化的重心移动距离最大 , 因此可推断轻度荒漠化土地减小幅度最大。第 (3) 题 , 由上题分析 , 轻度荒漠化的面积不断缩小 , 过度农垦会使荒漠化面积扩大 ; 据材料临泽县是黑河中游开发热点地区之一知 , 人口迁移不符合现实状况 ; 生态退耕是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 临泽县气候干旱 , 水资源短缺 , 种植经济林成活率不高 , 也消耗水资源。 考点 水土流失 【 核心知识通关 】 1. 成因 : (1) 自然因素 : 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 :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_____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 , 强度越大且多暴雨 , 侵蚀作用就越强 ,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_____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 , 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气候 地形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_____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 削减径流的能力就越低 , 水土流失越严重 _____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 , 水土流失越强 植被 土壤 (2) 人为因素 : 是导致水土流失的 _____ 因素 , 主要有不 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主导 2. 危害 : 3. 措施 : (1) 工程措施 :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 , 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 生物措施 : 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 农业技术措施 :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 , 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复种指数等。 【 图文助记 】 1. 水土流失对河流的影响 : 水土流失将泥沙带入河流 , 使河流的 含沙量升高 ; 随着河流流速的下降 , 河 水中的泥沙在河底沉积 , 使河床抬升 ; 河床的升高会使河流水位上升 , 排泄洪水的能力下降 , 导致洪水灾害多发。 2. 打坝淤地的作用 : 打坝淤地 , 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各级 沟道中打坝拦截汛期洪水 , 这样既能利 用拦截的水资源 , 又能使洪水携带的泥沙在沟内淤积 , 直至把整条沟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 【 规律方法 】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1) 成因分析思路。 要看清题意 , 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 还是没有限定 , 综合分析。在进行分析时 , 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 ① 自然原因 : 地形原因 ( 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 、气候原因 (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 、土壤条件 ( 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 、植被原因 ( 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 、河流原因 ( 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 。 ② 人为原因 :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③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 , 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 措施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 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 : ① 根据成因确定。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②根据阶段确定。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 ( 如河流上、中、下游 ) 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③ 根据“措施”确定。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 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 经典例题导悟 】 (2016· 淮北模拟 ) 福建 省 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 ❶ 。 下图表示 1988 年与 2013 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 ❷ ,读图完成 (1) 、 (2) 题。 (1)1988 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 A. 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 D. 次生盐碱化 (2)1988 ~ 2013 年 , 福建省长汀县 ( ) A. 退耕还林还草 , 生态环境改善 B. 城市化发展快 , 耕地快速减少 C. 林地破坏严重 , 环境问题加剧 D. 裸地面积减少 , 生态恢复良好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1) 选 B,(2) 选 D 。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6· 安徽联考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关于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以山地为主 , 地形起伏大 B. 以内流河为主 , 水力资源短缺 C. 纬度较高 , 属于我国寒带 D. 降水较少 , 风力地貌广布 2.M 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水土流失 B. 石质荒漠化 C. 湿地萎缩 D. 土地盐碱化 【 解析 】 1 选 D,2 选 A 。第 1 题 , 结合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知 , 该地降水较少 , 风力作用强 , 风力地貌广布 ; 结合图中的河流和省区轮廓可知 , 该区域为宁夏、陕西、内蒙古交界处 , 地形以高原为主 , 以外流河为主 , 西南部水能较丰富 , 地处中纬度地区。第 2 题 ,M 地地处我国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 , 水土流失严重。 (2016· 朝阳模拟 ) 下图为电视剧 《 平凡的世界 》 中双水村景观和陕西省略图。据此完成 3 、 4 题。 3. 双水村最有可能位于 ( ) A. 汉中 B. 商洛 C. 西安 D. 绥德 4. 双水村所在地区可 ( ) A. 利用坚硬的岩石开挖安全的窑洞式民居 B. 在沟谷建造拦截坝 , 淤积泥沙形成耕地 C. 利用水草丰美的条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 利用年温差小的特点发展优质果木业 【 解析 】 3 选 D,4 选 B 。第 3 题 , 从双水村景观图可以看出 : 该村民居为窑洞 , 经济以放牧业为主 , 可判断出该村位 于黄土高原上。而四个选项中只有绥德位于陕北黄土 高原上 ; 汉中位于汉中谷地 ; 商洛位于秦岭以南 ; 西安位 于渭河平原。第 4 题 , 陕北窑洞是依山势利用黄土本身 具有直立性特征开凿出来的 ; 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 , 治理措施之一是在沟谷建造拦截坝 , 淤积泥沙形成 耕地 ; 绥德地区降水稀少 , 生态脆弱 , 水草并不丰美 ; 黄土高原可利用日温差大 ( 利于糖分的积累 ) 的特点 , 发展优质果木业 ( 比如苹果 ) 。 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 ,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 , 读图完成 5 、 6 题。 5. 导致 A 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 B 地区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 ) ① 地表多疏松的沉积物 ②植被覆盖率低 ③地壳运动更活跃 ④河流的流量更大 , 流速更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C 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河道弯曲 , 水流不畅 ②洪涝集中春季和夏季 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④清淤河道 , 加固堤坝减轻洪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解析 】 5 选 A,6 选 D 。第 5 题 ,A 是黄土高原 , 地表多疏松的黄土 ;B 是横断山区 , 地形陡 , 地壳运动活跃 ; 相比横断山区 , 黄土高原的降水少 , 植被覆盖率较低。第 6 题 ,C 地区位于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 河道弯曲 , 水流不畅 , 泥沙淤积严重 ; 清淤河道 , 加固堤坝有利于减轻荆江河段洪涝灾害的威胁 ; 长江的洪涝集中在夏秋季节。 类型 22: 土地利用图 【 典型图示 】 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 ; 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 , 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 【 获取信息 】 土地利用图的判读 本图为某地区不同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率示意图 , 读图可 以得到以下信息 : ❶ 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 化率 , ❷ 横坐标表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 地、未利用地六种土地利用类型 , ❸ 表示耕地在 1985 ~ 2000 年、 2000 ~ 2010 年两个时间段的变化率 , ❹ 表示水 体在 1985 ~ 2000 年、 2000 ~ 2010 年两个时间段的变化率。 【 信息解读 】 各土地类型的变化状况 (1) 耕地 : 面积不断增加 , 且后期增加速度快。 (2) 林地 : 面积不断减少 , 且后期减少速度快。 (3) 草地 : 开始没有变化 , 后期面积在减少。 (4) 水体 : 面积不断减少 , 且后期减少速度快。 (5) 建设用地 : 面积不断增加 , 且后期增加速度快。 (6) 未利用地 : 开始面积减少 , 后期没有变化。 【 调动知识 】 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 耕地 : 面积的增加可能来自陡坡开垦、毁林开垦、 草地开垦和围湖 ( 湿 ) 造田等 ; 陡坡开垦和毁林开垦会造 成水土流失 , 草地开垦会造成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 , 围 湖 ( 湿 ) 造田会造成湿地萎缩。耕地的减少可能为退耕 还林、还草、退耕还湖 ( 湿 ), 也可能转化为建设用地。 (2) 林地、草地 : 面积的增加可能来自退耕和生态建设 ,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 面积的减少可能被转化为耕地或建设用地 , 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3) 水体 : 面积的减少可能为围湖 ( 湿 ) 造田、过度引水或建设用地占用等 , 会造成生态恶化、水旱灾害的增加 ; 面积的增加可能为退耕还湖 ( 湿 ) 、湿地建设等 , 会改善生态环境 , 减轻旱涝灾害。 (4) 建设用地 : 面积的增加可能为占用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 , 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农业的减产。 【 迁移应用 】 考向 1 土地利用柱状图的判读 (2016· 郑州模拟 ) 读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 , 回答 1 ~ 3 题。 1. 该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 ) A. 水稻 B. 小麦 C. 大豆 D. 青稞 2. 据图推断 , 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 ( ) A. 林地 B. 草地 C. 水体 D. 未利用地 3. 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易导致 ( ) A. 土壤侵蚀 B. 土壤污染 C. 水土流失 D. 土地荒漠化 【 解析 】 1 选 B,2 选 B,3 选 D 。第 1 题 , 水稻多种植在南方地区 , 大豆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较多 , 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 因为甘肃位于中国北部 , 所以该地最主要的农作物应为小麦。第 2 题 , 据图判断 , 草地的负增长最大 , 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草地。第 3 题 ,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 , 降水少 , 气候比较干燥。耕地规模扩大会导致植被破坏 , 灌溉用水增加 , 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现象。 考向 2 土地利用折线图的判读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 2010 ~ 2014 年不同土地利用类 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回答 4 、 5 题。 4.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 A. 荒地、耕地、林草地 B. 荒地、林草地、耕地 C. 林草地、荒地、耕地 D. 林草地、耕地、荒地 5.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 ) A. 该山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B. 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 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D. 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 解析 】 4 选 A,5 选 B 。第 4 题 , 由年降水量可知该山区位 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 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总体来讲 , 荒地面积最大 , 林草地面积最小。另外 ,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 , 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和下渗量影响 , 而下渗量主 要与植被覆盖状况有关。植被覆盖状况越好 , 涵养水源 能力越强 , 下渗量越大 , 则径流量越小。图中①②③径 流量依次减小 , 可知其植被覆盖状况依次变好 , 分别为 荒地、耕地、林草地。第 5 题 , 由上题分析 , 可推知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