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合计60分)‎ 中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 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 北面 B. 南面 ‎ C. 东面 D. 西面 ‎2. 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对客家土楼建筑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B. 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 C. 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D. 土楼建筑风格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四合院为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正房位于庭院的正北方一方面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2题详解】‎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故C正确。‎ 读我国某地区城镇和沙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 与该地区绿洲荒漠化成因无关的是( )‎ A.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B.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C. 干旱少雨,蒸发量大 D. 钢铁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4. 图示区域( )‎ A. 城镇均分布在河流沿岸 B. 城镇多分布在河流下游 C. 山前冲积扇城镇数目较多 D. 河流全部为季节性河流 ‎5. 该地区治理荒漠化,最大的困难是( )‎ A. 交通不便 B. 多流动性沙丘 C 人口稀少 D. 荒漠化面积广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和治理,西北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等,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3题详解】‎ 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干旱地区,绿洲的形成是由于水资源充足,故绿洲的退化主要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过度农垦和放牧有关,但是钢铁工业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与荒漠化无关,故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上,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也有外流河,故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治理荒漠化最大的困难在于多流动性沙丘,故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6—8题。‎ ‎6.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 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7.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 C. 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8.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6. A 7. A 8. C ‎【解析】考查区域的基本含义、现代化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 ‎【6题详解】‎ 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D项正确。‎ ‎【7题详解】‎ 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采用RS技术,RS技术的优点就是获取信息速度快。选择C项。‎ ‎【8题详解】‎ 乙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形成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丁黄河入海口处,受海洋污染严重。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对于图中黄河①、②处河段开发利用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灌溉农业 B. 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航运 C. ①处发展航运,②处开发水能 D. ①处发展旅游,②处水产养殖 ‎10. 对于图中黄河③④处河段开发和整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③河段重点开发水能 B. 在④河段重点发展航运 C. 在③河段重点保持水土 D. 在④河段重点打坝淤地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①河段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以开发水能为主;②河段流经河套平原,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结合选项,答案选A项。‎ ‎【10题详解】‎ ‎③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以保持水土为主;④为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易导洪涝灾害多发,不利于发展航运。结合选项,答案选C项。‎ ‎11月3日,我国首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全国的资源型城市有262个。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 铁矿资源丰富 B. 煤炭资源丰富 ‎ C. 水资源充足 D. 内河航运发达 ‎12. 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 )‎ ‎①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②生产结构太复杂 ‎ ‎③生产结构单一 ④环境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②④ ‎ C. ①③ D. ③④‎ ‎13. 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 ‎①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11. B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辽中南缺乏水资源、鲁尔区缺乏铁矿,但两者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选B。‎ ‎【12题详解】‎ 辽中南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③生产结构单一;④环境污染严重。这些工业基地煤炭资源地位下降但尚未枯竭,据此分析选D。‎ ‎【13题详解】‎ 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①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新兴产业;④发展科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该区为重工业基地,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不可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据此选A。‎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 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15. 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 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 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 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A错。西部地区面积广阔,但是环境承载力较低,B错。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错。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D对。故选D。‎ ‎【15题详解】‎ 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以缓解东部地区环境,A对。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会使得工资成本升高,B错。将大运输量的企业应当布局在原料或者产品市场附近,而不是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C错。轻工业和农牧业东部地区发达,不需要迁移,D错。故选A。‎ 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 波音飞机制造 B. 可口可乐饮料 C. 大众汽车制造 D. 耐克鞋生产 ‎17. 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②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 ‎③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④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据图,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劳动密集型企业总是寻求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低的地区,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选项中耐克鞋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企业,D正确;可口可乐饮料是市场指向型企业,飞机、汽车制造是技术指向型企业,AC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应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①正确;可以降低能耗,但不可能降低工资和土地成本,③错误;能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但不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②错误;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④‎ 正确。故选B。‎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之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8. 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 A. 工业基础好 B. 交通便捷 ‎ C. 资源丰富 D. 科技发达 ‎19. 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 B. 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 C. 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 D. 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20.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①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②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③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④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8. C 19. B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长三角地区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水陆交通更加便利,科技发达,但是资源不如中三角丰富,故选C。‎ ‎【19题详解】‎ 中三角地区,人口众多,但是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为自给农业,A错。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B对。城市化水平较低,C错。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而不是中三角,D错。故选B。‎ ‎【20题详解】‎ 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水运条件,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①对;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稠密的水网,故耕地分散,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且由于人多地少,故商品率低,③错误;该地区的耕作土壤为水稻土较肥沃,④错误。故选A。‎ 我国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之一的岩滩水电站,地处广西河池地区贫困山区。开工后,库区修建了宽阔的公路,为周围的巴马、都安两个瑶族自治县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使当地经济年增长率稳定在17﹪以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修建水电站以来,当地新增的就业岗位主要是 ( )‎ A. 电机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 B. 采矿业、运输业、服务业 C. 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服务业 D. 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 ‎22. 离岩滩水电站只有90千米的南丹,是我国著名的锡、锑矿,电站并网发电后,南丹锡锭产量增长了150﹪,这主要因为 ( )‎ A. 锡矿冶炼需要大量的淡水,岩滩水电站修建的大型水库保证了锡矿用水 B. 电站库区周围的农民由于耕地减少而成为采矿工人,锡矿开采量猛增 C. 锡矿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水电站提供了廉价、充足的能源 D. 水电站蓄水后,减少了当地泥石流的发生,锡矿开采有了保障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修建水电站以来,当地新增的就业岗位包括库区及道路修建,属于建筑业。道路修建后从事运输业,餐饮、食宿等相关的服务业。D对。电机制造业要求技术水平较高,A错。采矿业、纺织业需要靠近原料产地,B、C错。‎ ‎【22题详解】‎ 电站并网发电后,南丹锡锭产量增长了150﹪,这主要因为锡矿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水电站提供了廉价、充足的能源,C对。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不是冶金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A、B错。水电站蓄水,不能减少当地泥石流的发生,D错。‎ 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地区的局地地形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 C. 只有秋汛 D. 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24.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25.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基本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答案】23. D 24. D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冬季降雪在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一般情况下,河流R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D对。A、B、C错。‎ ‎【24题详解】‎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人均耕地面积广,商品率高,D对。交通、单位面积产量不是主要原因,A、B错。水热条件没有优势,C错。‎ ‎【25题详解】‎ 该商品粮基地是松嫩平原,特点的是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A属于。粮食商品率处于较高水平,B不属于,选B。已经基本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C属于。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D属于。‎ ‎2014年12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开闸放水,北京市首次接饮长江水,而与之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早在半年前已通水,作为补水工程,此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据此,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6. 实施“引江济汉”水利工程目的有(  )‎ ‎①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 ②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溉与水运条件 ‎ ‎③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的水运里程 ④改善长江龙洲垸以下河段的供水条件 A. ②③ B. ③④ ‎ C. ①② D. ①③‎ ‎27. 有关图示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洪涝 水循环活跃 B. 湿地萎缩 人口增长 C. 土地沙化 粮棉种植 D. 河漫滩增多 森林植被破坏 ‎【答案】26. A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将长江水源输送到汉江,但该工程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的下游,因此并不能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该工程使汉江下游水量增加,有助于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溉与水运条件;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的水运里程;长江龙洲垸以下河段的供水量会减少。故选A。‎ ‎【27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长江流域,降水丰富,蒸发旺盛,水循环活跃,洪涝灾害多发;长江中下游各湖泊均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导致湿地萎缩,湖泊面积缩小,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该地气候湿润,不易出现土地沙化现象;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长江泥沙含量增多,在中下游沉积而形成河漫滩。故选C。‎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上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 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B.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 火电、天然气和水电 D.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9.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 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 有效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 D. 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30.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线工程可利用现有输水渠道,建成后可自流引水 B. 南水北调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 C. 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D. 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水质好 ‎【答案】28. C 29. D 30. B ‎【解析】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输送到东部地区的主要是清洁能源,图中三条运输路线 ①是火电,②是天然气,③是水电。在能源结构中,煤仍是我国主要能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存在现有的输水渠道。‎ ‎【28题详解】‎ 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输送到东部地区的主要是清洁能源,图中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①是火电,②是天然气,③是水电,C对。煤炭对环境污染严重,A、B、D错。‎ ‎【29题详解】‎ 西气东输工程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A正确。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B正确。有效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C正确。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但煤仍是我国主要能源,D不正确,选D。‎ ‎【30题详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存在现有的输水渠道,A错。南水北调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B正确,选B。南水北调工程也可能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C错。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沿线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水质差,D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27.1亿斤,比2010年总产量616亿斤增产11.1亿斤,实现“八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答案】(1)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 ‎(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或者树立品牌意识等。‎ ‎【解析】试题考查区域农业、工业发展条件、发展方向 ‎(1)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可从气候、农作物、水源等方面来回答;从图中可看出安徽比河南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河南粮食作物是小麦、安徽粮食作物为水稻,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高。‎ ‎(2)河南发展食品工业的优势条件考查的是工业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劳动力、交通、市场等方面来回答;河南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由材料二可知河南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主要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或者树立品牌意识等。‎ ‎32.珠江流域是我国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而集中,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近年来珠江口由于经常遭受咸潮的影响,水资源危机加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指除水电外,可以发展的其它产业)。‎ ‎(3)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1)径流大,落差大。 ‎ ‎(2)旅游、航运、渔业、冶矿业。 ‎ ‎(3)缓解珠三角地区用电紧张;改善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产业升级);提高珠三角地区的防洪抗灾能力。‎ ‎【解析】‎ ‎(1)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应从落差大、水量大角度分析。红水河流域降水丰富,流经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可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经验,流域的综合开发包括发电、航运、养殖、旅游、防洪等。从图中看,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冶矿业。‎ ‎(3)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可以缓解珠三角地区用电紧张;改善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珠三角地区的防洪抗灾能力。‎ ‎33.图Ⅰ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Ⅱ是图Ⅰ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Ⅰ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 ‎(1)根据材料,分析图Ⅰ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 ‎(2)图Ⅰ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 ‎(2)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 ‎(3)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