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解旋酶 B. 血红蛋白 C. 呼吸酶 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解旋酶、呼吸酶均位于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C项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B项错误;葡萄糖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D项正确。 2.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A. 外正内负 B. 外负内正 C. 外负内负 D. 外正内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未受刺激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故选B。 3.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A. 小脑 B. 下丘脑 C. 大脑皮层 D. 脑干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属于高级中枢,A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属于高级中枢,B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正确。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属于高级中枢,D错误。 4.细胞免疫中,使靶细胞裂解的是 A. 效应T细胞 B. 记忆细胞 C. 吞噬细胞 D. 浆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记忆细胞是识别抗原后进行增殖分化;吞噬细胞是吞噬病原体;浆细胞分泌抗体。选A。 5. 据报道:四川省某村有数百人,却选不出一个当会计,原因是该村绝大多数人智力低下,且有许多呆小症患者、大脖子病患者,预防出现该村状况的最好方式是 ( ) A. 切除肿胀的甲状腺 B. 注射生长激素 C. 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D. 食用加碘的食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即呆小症是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而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所致,甲状腺正常,所以食用加碘的食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D选项正确。故选D。 6.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该信号称为( ) A. 静息电位 B. 反射 C. 神经冲动 D. 反射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故选C。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反射:指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7. 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 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 D. 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骨骼肌持续收缩,持续性兴奋,可能原因农药抑制了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D正确。 8. 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 ) A. W区 B. S区 C. V区 D. H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脑皮层W区受损,不能写字,A错误;S区受损不能说话,B正确;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C错误;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D错误。 9. 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神经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智力迟钝。治疗此病应服用 A. 肾上腺素 B. 胸腺激素 C. 抗利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状腺是产生甲状腺激素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发育不全婴儿体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少,可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故选D。 10. 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A细胞有关 B. 血糖浓度正常水平的维持是通过反馈调节达成的 C. 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D. 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摄食后1小时内,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A细胞无关,A错误; B、血糖浓度正常水平的维持是通过反馈调节达成的,B正确; C、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C错误; D、肝糖原可以分解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D错误。 故选B。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 A. 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D.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B 【解析】 【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后膜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 B. 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c→d C. 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都是双向的 D. 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TP 【答案】D 【解析】 【详解】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据此可推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到达左侧的神经元,但能到达右侧的神经元,因此两个神经元会产生兴奋,A项错误;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b←箭头处→c→d→e,B项错误;在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是单向的,C项错误;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13. 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喝水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多 B. 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多 C. 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 D. 出汗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喝水多,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释分泌少,A项错误; BCD、喝水少与出汗多,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分泌多,B项正确,C、D项错误。 故选B。 14. 一奥运会运动员因服用类固醇药物而被取消了参赛资格,他服用的药物最可能是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雄性激素 D. 生长激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符合题意。故选C。 15. 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肌肉注射乙肝疫苗时,由于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所以疫苗最先进入的是人体的组织液。故选B。 16. 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C. 吞噬细胞与体液免疫无关 D. 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A、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A正确; 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正确; C、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与体液免疫有关,C错误; D、受抗原刺激之后,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D正确。 故选C。 17.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 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A错误; B、过敏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正确; C、过敏反应是体液免疫引起的,C错误; D、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D错误。 故选B。 18.人感染一次天花就会终生“永志不忘”,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时,能在病毒为患之前迅速将其消灭,这是因为 A. 体液中一直保存着针对天花的抗体 B. 针对天花的记忆细胞可伴随人一生 C. 针对天花的效应T细胞可伴随人一生 D. 吞噬细胞可随时“吞食”入侵的天花病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有些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所以B选项正确。 19.在农业生产中,移栽棉花的产量比非移栽棉花的产量高许多,通过比较发现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其侧根比非移栽棉花的侧根多且密,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 ) A. 促使侧根细胞的分裂 B. 促使侧根产生生长素 C. 抑制侧根产生生长素 D. 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促进侧根的生长 【答案】D 【解析】 非移栽棉花的主根没有被破坏,产生较多生长素,生长素运输到侧根,导致侧根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根的生长;移栽的棉花,主根被破坏,即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促进侧根的生长,所以移栽的棉花根系发达,其侧根比非移栽棉花的侧根多且密。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20.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①在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 单侧光照射下④弯曲生长 C. 有单侧光照射②能弯曲生长 D. 单侧光下⑤仍然直立生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单侧光照射下,①尖端被遮住,直立生长;②弯向光源生长;③锡箔阻断尖端与下部联系,不生长;④琼脂无法阻断生长素运输,弯向光源生长;⑤无尖端,无法生长,故选D。 2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 人类的活动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 D.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 B、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错误; C、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正确; D、初生演替是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所以演替的速度非常慢,则经历时间漫长,D正确。 故选B。 22. 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的是( ) A. 热带雨林 B. 北极苔原 C. 温带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求考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上述各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最多,营养关系最复杂,因此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而北极苔原生物种类最少,营养关系最简单,因此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故B正确,A、C、D错误。 23.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种群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 B、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B正确; C、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错误。 故选B。 2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B. 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a) C.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D. 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这是指上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一只狼和一只野兔仅为一个个体,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数值是1250J/(cm2•a),B正确; C、据图中数字可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分解者)利用,C正确; D、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200÷1250×100%=16%,D正确。 故选A。 25.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B. ④途径代表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⑤途径 D. 碳以CO2的形式通过⑥途径进行传递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②、③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A正确; B、④途径代表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正确; C、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即⑤途径,C正确;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⑥途径进行传递,D错误。 故选:D。 26.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AC错误; B、由曲线可知,“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B正确; D、种群增长时,种内斗争加剧,因此“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D错误。 故选B。 27.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存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互利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答案】C 【解析】 【详解】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真菌从虫体内获得营养物质,二者之间构成寄生关系。 故选C。 28.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组成分别是 A. 衰退型和增长型 B. 增长型和衰退型 C. 稳定型和衰退型 D. 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甲曲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少,说明幼年的个体数远大于老年的个体数,属于增长型;乙曲线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说明属于衰退型,故选B。 29.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种信息的作用 A.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B.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答案】A 【解析】 【详解】萤火虫通过闪光--物理信息来识别同伴;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行为信息为雌鸟发出信号;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化学信息,经过分析可知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故选A。 30.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 均为真核生物 B. 均为原核生物 C. 一种真核生物,两种原核生物 D.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是毛霉。其中酵母菌、毛霉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填标号);内环境的成分为___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________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3)图中O2浓度A处__________B处(填“>”、“<”或“=”)。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_______________(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 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 (1). ①与③ (2). ②与③ (3). ③④ (4). ②③④ (5). ⑤ (6). > (7). 【解析】 【详解】(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的是血浆和组织液(②与③),细胞内液和组织液(①与③)。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即图中的②与③,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即图中的②③④。 (2)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组织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3)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该组织会消耗氧气,所以图1中O2浓度A处>B处。 (4)氧气由成熟红细胞携带扩散到血浆后再到组织液最后到肝细胞内,二氧化碳扩散方向正好相反。 32.完成下列图解: (1)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对甲和乙起____作用。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____调节机制。 (2)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_________血糖。若血糖上升,可以________胰岛素的分泌而___________胰高血糖素分泌。这两种激素调节的工作效果----- 血糖的升降——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这两种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调节。 【答案】 (1). 甲:下丘脑, (2). 乙:垂体, (3). 丙:甲状腺, (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 促甲状腺激 (6). 抑制 (7). 反馈 (8). 降 (9). 升 (10). 促进 (11). 抑制 (12). 反馈 【解析】 【详解】(1)分析可知:甲:下丘脑,乙:垂体,丙:甲状腺,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甲状腺激素对甲乙存在负反馈调节,有抑制作用。 (2)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血糖。若血糖上升,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这两种激素调节的工作效果----- 血糖的升降——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这两种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33.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1)当注入抗原X,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 【答案】 (1). B淋巴 (2). 浆 (3). (2)C (4). B (5). 记忆 【解析】 【详解】(1)注入抗原X初次免疫时,B(淋巴)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注射抗原Y属于初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慢、数量少,对应曲线C;而注射抗原X属于二次免疫,由于初次免疫时产生了记忆细胞;故记忆B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所以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对应曲线B。 34.如图,甲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乙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C表示_____.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实现的.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丙.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kJ(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 (1). 热能 (2). 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3). Ⅱ同化固定的能量 (4). 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5).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6). 【解析】 【详解】(1)图1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其他均为消费者,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Ⅳ是最高营养级,可利用能量少。 (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第Ⅱ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Ⅱ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Ⅱ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 (3)图2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y,其中有xy的能量直接提供给丙,有(1﹣x)y的能量间接提供给丙;要使消耗甲最少则用20%的能量传递率,即xy×20%+(1﹣x)y×20%×20%=A,则计算可得y=。 35.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回答: (1)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则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____。此时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果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_色。 (3)在果醋发酵过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否有醋酸生成。 【答案】 (1). 18~25℃ (2). 不需要通入空气 (3). C2H5OH+O2→CH3COOH+H2O (4). 重铬酸钾 (5). 灰绿 (6). pH试纸 【解析】 【详解】(1)果酒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的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25℃,因此果酒制作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果酒制作的条件为厌氧环境,故若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则8~25℃不需要通入空气;利用果酒制作果醋的反应式是C2H5OH+O2→CH3COOH+H2O。 (2)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可以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重铬酸钾检测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3)在果醋发酵过程中,用pH试纸检测流出液的pH证明是否有醋酸生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