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课练2
刷题加餐练 1.(2016·海南卷)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 ①成功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尊重客观规律,“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体现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③正确;“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农民种茶……‘百姓富、生态美’”,体现了成功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①正确;失败与成功有明确的界限,②错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④错误。故答案选B。 2.(2016·浙江卷)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要素,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人类活动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持续暴增,破坏了地理环境,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这表明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活动应该尊重地理环境这一客观要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④符合题意。①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题意无关。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③错误。 3.(2016·上海卷)曾经,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 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改善生态环境,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这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的积极效果,故D项正确;A项只强调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且“人定胜天”是具有一定唯心主义性质的世界观,排除;“建成”强调行动的成果,B项只强调了“认识”,不符合题意;C项强调了客观条件对人类的活动的制约,不符合题意。 4.(2015·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的是要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故①②符合题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③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立统一的问题,故④不选。 5.(2015·天津卷,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等知识。“新常态”的“新”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常态”体现了相对静止,故①正确;新常态经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动力的转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②正确;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③说法错误;④中“根本否定”说法错误。 6.(2018·陕西咸阳一模)《极简人类史》中文版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生物种群 ④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在材料中均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7.(2018·吉林四平联考)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明 ( ) ①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带来了更多的物种消失和自然灾害,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②④符合题意;保护生态不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产生,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8.(2018·青岛模拟)“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物的总和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④ 符合题意;物质概念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概括出的事物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各种物的总和,①说法错误;②与题意无关。 9.(2018·四川广元一模)在哲学讨论课上,甲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乙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假如你是哲学老师,你认为下列对甲乙两位同学观点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 ①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相互对立 ②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甲同学的观点是对的,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①观点错误,这两种说法并不是矛盾的,因为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故②④观点正确。③观点错误,两位同学的观点均是正确的。故答案应选B。 10.(2018·重庆南开中学期末)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朵庞大但稀薄的反物质云。它围绕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并发出伽马射线。反物质云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 ) ①自然界是意识的派生物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物质与人的意识无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科学家发现物质云的位置及状况,证明世界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证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②③符合题意。①是唯心主义,排除;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④说法错误。 11.(2018·山西大同一模)西藏自治区成立51年来,西藏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西藏古老的语言、灿烂的文化从未改变。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经幡还是那经幡,佛号还是那佛号。这表明( ) ①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②静止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由题意可知,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③④正确;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①②错误。本题答案选B。 12.(2018·河南驻马店模拟)“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抓住诗句的中心是解题的关键。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无条件的,A表述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B错误;“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符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错误。本题答案选C。 13.(2018·临沂测试)有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事物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具有客观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利用规律,②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4.(2018·皖北五校联考)“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禅师写的一首禅诗,该诗蕴含的哲理有( )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③世界上不存在绝对运动的事物 ④人们难以把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步行”“桥流”等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①符合题意;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应是“水流桥不流”,但是如果以水为参照物,则是“桥流水不流”,说明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②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明显错误。 15.(2018·长沙一中模考)翻阅有关青海湖冬季捕鱼的记载,清代《西宁府新志》上说青海湖盛产湟鱼,冰鱼尤为著名。20世纪50年代是湟鱼的全盛期,有牦牛过河踩死鱼之说,但如今由于滥捕滥捞,这些湟鱼都濒临灭绝了。这个事实启示我们( ) 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 ③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创造规律 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由于滥捕滥捞,这些湟鱼都濒临灭绝”,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①④符合题意;人类的破坏活动并没有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②错误;③中“创造规律”的说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16.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实行“三权分置”并不是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具有客观性 B.生产关系反映一定经济利益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生产关系决定 D.生产关系是主观的,人们可以任意选择和发展生产关系 答案:A 解析:实行“三权分置”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是客观的,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与题意无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客观的,不能任意选择和发展,C、D错误。 17.2017年4月18日,一环保微信公众号发布《华北地区发现170 000平方米超级工业污水渗坑》的图文报道,称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及天津静海区存在多处“超级”工业污水渗坑,目前,两地已对污水渗坑启动治理。在治理之余人们感叹: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后人复哀后人。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破坏自然界是要受惩罚的 B.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界是不可知的 D.思维是人脑对存在的反映 答案:B 解析:超级工业污水渗坑的教训从反面启示我们,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B正确指出了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A不是根本原因;D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C属于不可知论,排除。 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理解不清 18.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则小笑话:一个人要吃水果,别人给他苹果,他说我不要苹果,我要水果;别人给他香蕉,他说我不要香蕉,我要水果……由这则笑话来理解物质概念,应该( ) A.看到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没有关系 B.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征,概括出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理解物质是人们思维抽象的产物 D.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物质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A错误,物质离不开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是客观的,不是思维的产物,C错误。D错误,除了意识之外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故答案选B。 不能正确理解规律 19.APEC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接近一级,北京天空被称为“APEC蓝”。下列对雾霾和“APEC蓝”认识正确的是( ) ①雾霾和“APEC蓝”是自然现象,其出现与否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②雾霾和“APEC蓝”是人为现象,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控制其是否发生 ③能否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 ④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转变的关键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雾霾和“APEC蓝”是人为现象,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控制其是否发生,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转变的关键,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雾霾和“APEC蓝”是人为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①说法错误;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