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三)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① [宋]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注①苏轼因处黄州五年,一旦得内移汝州,遂往江西筠州一晤兄弟苏辙,途中作。 (1)诗中描写的野人舍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分析。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东 郊 [唐]韦应物 吏舍跼①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③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④迹犹遽⑤。 终罢斯结庐,慕陶⑥真可庶⑦。 注①跼:拘束。②澹:澄静。③霭:迷蒙的样子。④事:指政事。⑤遽:急促。⑥陶:陶渊明。⑦庶:庶几,差不多。 (1)诗中“旷”为精神舒畅的意思,其原因是什么? (2)诗人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3)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有哪些心情变化。 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玉 楼 春 和吴见山韵 [宋]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沉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首句中“天涯客”是一个什么形象? (2)下片“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本词的末句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②,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赊:长,远。②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工具。 (1)颔联中,“寒”字表意极佳,请加以赏析。 (2)颈联写景角度有怎样的变化?简析其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桃 花 溪①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1)这首诗中的“渔船”“桃花”“清溪”等形象与古代的哪部作品有关?请简要分析“渔船”与这部作品之间的联系。 (2)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①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②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③。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云物:云雾。②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秋风起就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③“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赵嘏《长安秋望》之“秋”体现在何处? (2)杜牧《长安秋望》中“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是怎样描写秋色的? (3)两首诗都写了秋望长安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参考答案:(1)修竹依山,清泉横道,清幽;芒鞋竹杖,蒲荐松床,简陋;风露满庭,孤萤独飞,寂静。 (2)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山中一闪而过,渴望与苏辙相见,喜悦迫切;借宿野人家,虽环境简陋却不以为意,内心轻松愉快;夜深独立中庭,既有孤独又有期待。 (3)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孤萤深夜开合,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比,写内心孤寂,更对即将到来的阔别相见充满期待。 解析:(1)结合诗中“倚山修竹”“清泉”“芒鞋竹杖”“蒲荐松床”等分析。(2)结合注释,可知诗人迫切的心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由“孤”可见环境寂静,也衬托诗人心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2.参考答案:(1)①诗人在官府当中拘束很久了;②在东郊看见优美的景色,心胸开阔。 (2)①在东郊,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虑变得澄明;②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③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鸠鸣啼。 (3)①诗人在诗歌开头写到“吏舍”,即“官府”,心情烦闷;②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③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 解析:(1)由首联可知原因。(2)诗中的“澹吾虑”“自憩”“乐幽”是关键。(3)根据前两个小题可以归纳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3.参考答案:(1)孤独惆怅、浪迹天涯的游子。 (2)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对照,表达内心的孤苦。 (3)鲛人滴泪成珠的典故。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 解析:(1)“天涯客”一般是漂泊、孤独的游子,结合词句分析验证即可。(2)先判定修辞手法,再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3)“鲛绡”用“鲛人泣珠”的典故,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予主人。”结合典故含意分析情感。 4.参考答案:(1)颔联中的“寒”字扣题贴切,寒夜难耐,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能梦到家里的情景。“梦”字之前加一“寒”字,不只写出了寒夜做梦的情景,更反映了诗人由于思乡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凉孤寂之情。 (2)颈联先写听觉后写视觉。“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是从听觉上来写的。“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是从视觉上来写的。此联通过一闻一见,衬托诗人孤独寂寥、悲凉思乡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或:把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寂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 (3)抒发了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解析:(1)古诗中字字关情,“寒”字,不仅是夜之寒,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 (2)颈联写诗人的所闻所见,即先听觉后视觉。作用应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作答。 (3)诗人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归仍万里赊”“寒梦不离家”等诗句中。尾联与首联相呼应。 5.参考答案:(1)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这首诗中“问渔船”的“渔船”代指渔人,暗指《桃花源记》中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 (2)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帷幔,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美。两种景物交相映衬,融成一个艺术整体。 (3)表达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或:向往桃花源的急切心情),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解析:(1)“渔船”“桃花”“清溪”等形象与《桃花源记》有关。“渔船”是借代。 (2)注意“桥”是静止的,“野烟”是浮动的,化静为动,据此答题。 (3)诗的首句描写了深山谷中恍若仙境的美景;第二句写诗人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发现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于是,“问”便脱口而出,逼真地折射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明知故问,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6.参考答案:(1)拂晓云雾凄清,雁阵南归,紫菊半开,红莲凋谢,鲈鱼正美。 (2)诗人将“南山”和“秋色”相提并论,以具体有形的南山形容抽象虚泛的秋色,别出心裁地衬托出秋色之浓重。 (3)赵诗抒发了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表达了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杜诗写诗人秋日登高远望,抒发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解析:(1)找到能体现“秋”的意象,然后结合诗句写出它们的状态。 (2)抓住衬托手法作答。 (3)赵诗从“愁”“空”等词可以理解情感,杜诗从描写的秋色之浓重、秋空之高远可体会情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