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绿色通道》(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4-18-1中国地理概况
要点一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1 . 辽阔的疆域 2 .优越的地理位置 (1)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 海陆位置: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3) 相对位置:邻国众多。 3 .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 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 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 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 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5)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 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 . 行政区划 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 要点二 中国的人口、民族 1 . 中国的人口 (1) 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 分布 (3) 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 . 中国的民族 (1) 组成:共 56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 92% 。 (2)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 读某国疆域四至点所在经纬线范围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1 .该国地理位置不正确的是 ( ) A .国土位于中高纬度 B .位于东半球 C .位于北半球 D .位于大洋西岸 2 .该国地理位置对环境的影响为 ( ) A .南北跨度大,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显著 B .东西跨度大,易形成典型的垂直地带分异现象 C .边疆绵长,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 .深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 【 解析 】 第 1 题,该国大体位于 4°N ~ 53°N , 73 ° E ~ 135 ° E ,由此可确定该国为中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位于东半球、太平洋西岸。第 2 题,该国 ( 中国 ) 南北跨度大,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显著;东西跨度大,易形成经度地带分异现象;漫长的边界线有利于对外开放;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 答案 】 1.A 2.C (2017· 滨州模拟 ) 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 ( 单位: m) 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 A . >3 000 m 的区域 B . 500 ~ 1 000 m 的区域 C . 100 ~ 500 m 的区域 D . <25 m 的区域 4 .图中信息表明,我国的人口 ( ) A .分布较均匀 B .大半在平原、丘陵区 C .随海拔升高递减 D .高原地区地广人稀 【 解析 】 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25 m 的区域面积比重不足 5% ,而人口比重超过 20% ,因而人口密度最大。第 4 题,从图中信息看出我国的人口约 70% 集中在 500 m 以下的地区,而 500 m 以下的地形是平原和丘陵。 【 答案 】 3.D 4.B (2017· 广州模拟 ) 下图为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 5 ~ 6 题。 5 .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 0.469 5 ~ 0.691 4 的省区有 ( ) A .赣、皖、晋、鲁 B .闽、鄂、浙、内蒙古 C .川、甘、黔、吉 D .内蒙古、宁、辽、琼 6 .图中五省区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文化多样性的共同成因是 ( ) A .地形起伏大 B .民族多样 C .人口数量多 D .气候类型多样 【 解析 】 第 5 题,结合图例信息,根据中国政区轮廓和位置可以得出答案。第 6 题,我国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以及新疆、青海省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这些省区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构成复杂,使得当地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文化多样性指数高。 【 答案 】 5.D 6.B (2) 四大盆地 4 .重要地形区的复习方法 对我国重要地形区的复习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熟悉大地形区大致的经纬度位置,构建心理地图; 二要强化读图技巧的应用,掌握一定的读图顺序 ( 如经纬度 → 山脉 → 邻近区、河流 → 经过的地形区等 ) ; 三要充分利用 “ 控制点 ” 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如下图。 要点二 中国的气候 1 . 气温 (1) 气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据活动积温 [ 作物生长期内 ( 日均温 ≥ 10 ℃ ) 的日均温累积 ] 的大小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和 1 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地区,其分布情况如下: 2 .降水 (1) 降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根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出四个干湿地区。下图中 a 、 b 、 c 分别大致相当于 800 mm 、 400 mm 和 200 mm 年等降水量线,通过它们划分出 A 、 B 、 C 、 D 四个干湿地区。 3.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的气候具有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国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如下: 要点三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 . 中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 祁连山 ( 东端 )—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一线是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内流河与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 .中国重要的河流 (1) 三大河流概况 (2) 三大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3. 湖泊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内流区的湖泊多为咸水湖,外流区的湖泊为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要点四 中国的自然资源 1 . 特点: 种类多,总量大,人均不足。 2 .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自然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草地: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地区 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鱼类:舟山渔场;海盐:长芦盐场;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 水土资源配合不佳,浪费污染严重,淡水日趋紧张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盐渍化;森林资源减少;草场资源超载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对策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 开源 ”“ 节流 ” 等 依法管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节约用地等 贯彻 《 矿产管理法 》 ;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新的代替品等 捕养结合;防治污染等 (2017· 沧州模拟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 24°N 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 .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 )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2 .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 ) A .土层深厚,千沟万壑 B .水流平缓,水量丰富 C .植被茂盛,生物多样 D .气候高寒,寒潮频发 【 解析 】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横断面和东西方向垂直,说明河流为南北流向;该地区山河相间分布,结合其纬度可以推测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总体地势南低北高,河流自北向南流。第 2 题,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植被茂密;地势起伏较大,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大,适宜不同种类生活生存,生物类型多样。 【 答案 】 1.A 2.C 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图回答 3 ~ 4 题。 3 .乙分界线是我国 ( ) A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 . 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 D . 1 月 0 ℃ 等温线 4 .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地形 B .夏季风 C .太阳辐射 D .海陆热力差异 【 解析 】 第 3 题,图中乙界线位于长江、黄河源头的左侧,可判断为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秦岭 — 淮河为我国 800 mm 等降水量线和 1 月 0 ℃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甲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第 4 题,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以夏季风影响的边界为界线;干湿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降水量多少,而降水多少与受夏季风影响强弱有关;内外流区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故夏季风是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因。 【 答案 】 3.A 4.B (2017· 辽宁模拟 )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情况。据此完成 5 ~ 6 题。 5 .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三江平原 D .华北平原 6 .该地区 ( ) A .河流汛期出现在 9 ~ 12 月 B .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 C .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 D .冻土分布广泛 【 解析 】 第 5 题,结合图中的温度曲线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低于 0 ℃ ;结合图中累计降水量曲线可知该地年降水量为 600 mm 左右,曲线在 6 、 7 、 8 月份较陡,说明夏季降水多,因而可判断出该地为华北平原。第 6 题,该地夏季降水多,河流的汛期应在夏季;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由于冬季的气温不很低,因而没冻土分布。 【 答案 】 5.D 6.C 3. 中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 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2) 解决措施: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科技兴农。 要点二 中国的工业 1 .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铁路沿线: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3) 沿海:形成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地区 优势 方向 沿海 地区 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 侧重发展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 地区 国家的开放政策、沿边的地理优势 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地 优势资源、工业基础 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3.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对比 要点三 中国的交通 1 . 分布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2 . 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 铁路运输 3 .水运 (1) 海运:沿海航线北方航区以上海、大连为中心,南方航区以广州为中心;远洋航运包括东行、南行、西行和北行四个主要航线。 (2) 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4 . 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北京、上海、广州。 (2017· 烟台模拟 ) 下图为我国六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四种农作物秸秆占本省区秸秆总量的比重,读图回答第 1 题。 1 .图例中 ①②③④ 依次表示的是 ( ) A .水稻、棉花、小麦、油菜 B .棉花、油菜、水稻、小麦 C .油菜、小麦、棉花、水稻 D .小麦、水稻、油菜、棉花 【 解析 】 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作物秸秆 ④ 在四川、湖北尤其是广东比重高,广东不种植棉花,很少种植油菜、小麦,所以判定 ④ 是水稻;农作物秸秆 ② 在河北的比重最高,为小麦;农作物秸秆 ③ 在新疆的比重较高,为棉花。 【 答案 】 C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 2 ~ 3 题。 2 .四工业基地中工业结构较为合理的是 (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 ① 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 ) A .资源趋于枯竭 B .科技力量不足 C .交通相对落后 D .劳动力数量少 【 解析 】 第 2 题, ① 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 ② 为京津唐工业基地,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 为沪宁杭工业基地,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④ 为珠三角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因而工业基地 ②③ 的结构比较合理。第 3 题,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多;资源、劳动力投入少;辽中南地区交通比较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 【 答案 】 2.B 3.B (2017· 广东韶关调研 )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物联网产业最先在长三角地区兴起,而长三角地区却是江苏无锡抢得先机,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相继跟进发展。据此完成 4 ~ 5 题。 4 .江苏无锡抢得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先机的关键性因素是 ( ) ① 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② 环境问题突出,传统产业急需转型 ③ 国家部署无锡重点发展 ④ 科技人员发现机遇,地方政府作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解析 】 江苏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应该较高,故排除 ① ;国家不可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到某一个城市重点发展,故排除 ③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环境问题突出,传统产业急需转型,而江苏无锡科技人员率先发现机遇,地方政府积极作为,应该是该产业发展先机的关键性因素,故选项 D 正确。 【 答案 】 D 5 .目前上海是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B .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 C .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 D .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 【 解析 】 由题干材料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由于延伸到 “ 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 ,这就要求该区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提供丰富的物品,有创新的制度打造差异性的信息交换和通讯;资金、技术、交通、高素质劳动力等对物联网建设不具有决定性影响,故选项 C 正确。 【 答案 】 C 考向一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与人口、民族 1 . (2015· 海南高考 )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小明旅游的省是 ( ) A .云南省 B .海南省 C .贵州省 D .广东省 【 解析 】 云南省东南部为云贵高原,西北部为横断山区,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的西双版纳,故小明参观的是云南省。海南省无高原风光,贵州省缺少适宜橡胶生长的热带气候,广东省缺少高原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 【 答案 】 A (2012· 全国高考 )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第 2 题。 2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① 纬度 ② 河流 ③ 降水 ④ 地形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解析 】 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地形。河流交汇处取水方便,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故人口较为稠密。 【 答案 】 D 考向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016· 课标 Ⅱ )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 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 3 ~ 5 题。 3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 A . 1 ~ 3 月 B . 3 ~ 6 月 C . 6 ~ 9 月 D . 9 ~ 12 月 【 解析 】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该地河床枯水期泥沙淤积,汛期 (6 ~ 9 月 ) 径流冲刷河床。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甲断面形态河床低,受径流冲刷,为汛期的断面;乙断面形态河床高,泥沙淤积,为枯水期的断面。故 9 ~ 12 月最能反映从冲刷到淤积的过程, D 项正确。 【 答案 】 D 4 .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 A .径流量增大 B .河道淤积 C .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 【 解析 】 本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影响。水库建成后,河流下游水流更平稳,径流量不会增大, A 、 C 项错误。水库竣工后,水流平稳,流速在洪水期明显降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减弱;而潮流带来泥沙淤积,河道淤积明显,河床不会展宽, B 项正确, D 项错误。 【 答案 】 B 5 .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 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 解析 】 本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在河口修建水闸,可以在枯水期关闭水闸,使潮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A 项正确。修建水闸,阻碍了洪水下泄,减小了潮流对泥沙的冲淤能力, B 、 C 项错误。不宜拦截河流入海泥沙,因拦截后泥沙会在河道淤积,会加大河流下游洪涝灾害,故 D 项错误。 【 答案 】 A (2015· 四川高考 )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 6 ~ 7 题。 6 .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 A .福建沿海 B .黄海沿岸 C .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7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 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 .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 解析 】 第 6 题,读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根据图例可知,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 <5 天,福建沿海 ≥ 50 天,黄海沿岸 20 ~ 49 天,准噶尔盆地 5 ~ 19 天。第 7 题,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四川盆地内由于秋、冬季节阴雨天少,晴天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 【 答案 】 6.D 7.D (2014· 安徽高考 ) 1958 年竺可桢在 《 中国的亚热带 》 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 ,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 104°E ;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 据此完成 8 ~ 9 题。 8 .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 104 ° E 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季风 D .海陆位置 9 .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 A .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 .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 .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 解析 】 第 8 题,我国 34°N 以南、 104 ° E 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第 9 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 1 月份 0 ℃ 等温线大致吻合。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 答案 】 8.B 9.D (2012·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 读下图,完成 10 ~ 11 题。 10 .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 A . 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 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 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 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11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 解析 】 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受北部秦岭山地的阻挡, 1 月份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对甲城市的影响较小,而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地形阻挡作用不明显,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强,从而导致 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 答案 】 10.A 11.C 考向三 中国的经济发展 (2014· 浙江高考 )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第 12 题。 12.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解析 】 结合表格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青海的科技水平在四个省区中最低,所以其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条件最差;河南的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指数最大,说明其水资源压力在四省区中最大,所以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的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大,所以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差;黑龙江的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人均耕地最多,且水资源条件较好,所以其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答案 】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