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导致该场战争的原因是叩头!——-狂妄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平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他这样评论是为了( ) A.否认战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 B.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根源 C.污蔑中方狂妄自大以混淆是非 D.假借争取外交平等为英国辩解 2.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佛兰西人……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佛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该条约签订于哪一次侵华战争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4.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一‘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 A.未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 B.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顺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D.揭示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5.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别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3.4%和8.1%。出现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战争影响人口布局 B.租界内生活设施较为完善 C.上海经济发展迅速 D.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 6.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台湾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台湾官绅( ) 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 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 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 D.主张国际共管台湾 7.1899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一、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这反映了( ) A.满清政府完全丧失了主权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D.列强在华利益之间的矛盾 8.如表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表述,据此可知( ) 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点火焚烧洋货铺和洋药店,结果火势蔓延,烧掉了附近的商铺和民居 李希圣的日记(1900 年任职在北京刑部) 义和团“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劳乃宣(负责剿杀义和团的官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 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非理性的爆发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A.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 B.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 D.历史叙述取决于时代的变化 9.历史学者马勇认为此战“让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近代中国的政治激进主义渐渐成为思想主流,一浪高过一浪。”这场战争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论某件中国时事:“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期报纸应出版于( ) A.1911年10月 B.1911年11月 C.1912年1月 D.1912年2月 11.袁世凯在谋划帝制时所操弄的各种团体请愿和地方请愿,都意在营造多数之相,使洪宪皇帝在外观上更像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皇帝;继起的宣统复辟也以“虚君共和” 为宗旨。这说明当时( ) A.帝制复辟具有一定的宪政色彩 B.传统纲常伦教的统治地位动摇 C.社会观念受革命影响渐次嬗变 D.君主立宪政体更合乎民众需求 12.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年3月27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材料反映出当时( ) 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 D.共和政体备受大众质疑 1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使西方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 D.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4.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 )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 B.体现了典型的三权分立特点 C.“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 D.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 15.政治的变革,往往会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导致图2发生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16.图6为中国近代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图6 A.揭露了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 B.激发了国民的联合反帝斗争 C.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D.迫使日本放弃了侵华的野心 17.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 ) 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 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 18.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不可”,“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用强力拥护公理”思想旨在( ) A.反思中国的外交失败 B.抗议列强的经济欺凌 C.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 D.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 19.1920年,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国民党人即诚邀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长;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就配合共产国际代表,主动邀请国民党人与中共等组成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策划东亚的反帝革命运动。这主要说明国民革命中( ) A.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 B.共产国际发挥重要的作用 C.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D.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 20.1919年,清华学子闻一多在家书中写道:“山东交涉及北京学界之举动,迪纯兄归,当知原委。……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家书内容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华北事变 D.一二·九运动 2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基于此,中国共产党( ) A.首次提出要组织工人运动 B.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C.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D.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2.有学者认为:“到1927年4月,北伐军在10个月内攻占了近半个中国,取得了巨大胜利。北伐战争基本上实现了国民革命运动所要完成的直接目标,由此国家统一进程的步伐大大加快。”这个“直接目标”是( ) A.动摇北洋军阀统治 B.打击帝国主义 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D.实现国共合作 2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于( )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B.八七会议召开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24.1929年夏,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意在( ) A.诠释创建独立人民武装必要性 B.阐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C.构建新民主主义革命系统理论 D.说明中华苏维埃临时政权的合法性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川人之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而在借以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则国有,实则为外国所有。 ——《保路同志会宣言》 (1)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川等省人民随之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的武昌起义有什么联系?(5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任务,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材料四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五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谈谈辛亥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12分) 材料六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文学社和共 进会的领导人有的被沙海,有的受伤,有的逃亡。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由“资望”的人出任,才能号召群众。这样,就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一贯仇视革命,在新军中多次破坏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的当晚,还亲手杀害两个革命士兵。革命党推举他为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起义士兵举枪逼他上任......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跳去了府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七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根据材料六、七,分析辛亥革命进行中,革命党人对于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革命”的做法目的是什么?有人说辛亥革命最后是失败的,为什么?(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9年3月,当中国共产党所支持的中国青年联合会在延安成立的时候,决定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全国各地许多机构都纷纷接纳了这项建议,国民政府也曾予以接受。1940年《中央日报》刊发社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当时学生的一个爱国运动;是全国青年一致团结的救国运动”。1944年4月,重庆国民政府却把同为青年发动,但与国民党历史更紧密的黄花冈烈士殉难日,即3月29日定为“青年节”。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把5月4日正式定为“中国青年节”。自此以后,双方都坚守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五四”。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青年节”的演变历程中,提取一项有效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说明合理充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 材料二《从红船到巨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 99年前,南湖红船开启了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航程。自此,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始终不渝,中国共产党肩负宏大使命在波澜壮阔的世纪大潮中发展壮大。从一个不到60人的“地下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走过从无到有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历经从小到大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今,我们正在迎接由大向强的“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推动巍巍中华浩荡前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真理旗帜,勇立时代潮头,让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扬帆远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21-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探索。(6分)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导致该场战争的原因是叩头!——狂妄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平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该评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为了争取外交上的平等,故选D项;评论的内容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外交上的不平等,没有提及否认战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真正根源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是外交问题,排除B项;材料对鸦片战争的评论是为英国辩解,中国当时的狂妄自大是事实,不是污蔑,排除C项。 2.【答案】A 【解析】题干中“佛兰西”即法兰西——法国,可知这是中法《黄埔条约》,其主张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故选A项;中法天津条约规定法国人可以前往内地游历、传教,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排除B项;《中法新约》中规定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无规定教堂等内容,排除C项;题干中“佛兰西”是指法国,不是日本,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表明鸦片战争时,中国民众没有支持中国军队,袖手旁观,甚至为英军提供服务,没有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故选D项;A项与题中“从根本上反映”不符,排除A项;有民众为英军提供服务,排除B项;,排除C项;“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是对鸦片战争袖手旁观,但不能说明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照旧完粮纳税”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无法实现,故选B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愿望和需求,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以户为单位,违背近代化工业生产的趋势,具有落后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未提及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19世纪60年代初期,太平军进攻上海,大量人口躲到租界寻求庇护,与材料中 “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别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3.4%和8.1%”迅速上升相符,故选A项;租界生活设施短时间变化不会太大,难以说明材料中“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不足0.1%”,排除B项;是“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而非上海,排除C项;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不等于“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猛增,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台湾官绅为了保住台湾,希望在给予外国一定特权的基础上,由外国帮助收回台湾,体现的是台湾官绅为了保台,寄希望于国际干预,故选B项;从台湾巡抚和台湾绅士代表提出的主张,可知都体现出在保留中国主权的基础上获得外国帮助,守住台湾的意见是一致的,排除A项;材料中台湾巡抚和台湾绅士代表提出的主张建议,违抗清政府的割台条约,就已经体现出台湾人民自主保台所做的努力,排除C项;从材料中“由清政府挽救英俄同盟”和“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可知台湾官绅是希望保留台湾归属中国的权利,并不是主张国际共同管理台湾,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英、俄强租中国领土,且英俄等国互相承认其势力范围,故选B项;近代中国一直是半殖民地,满清政府拥有一定的主权,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是英俄相互认同彼此的势力范围,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评价者的角度不同,其对义和团的评价也不同,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选B项;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与历史事实之间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排除A项;可以通过多种史料的对比来确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中“三十年发展……同光中兴”及此后维新派、革命派登场可以判断此战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题干中“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清帝退位,故选D项;1911年10月发生了武昌起义,清朝还存在,排除A项;题干中“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即中华民国成立,时间为1912年元旦,排除B项;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12日,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使洪宪皇帝在外观上更像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皇帝”“继起的宣统复辟也以‘虚君共和’为宗旨”可知,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帝制也要打着“选举”和“共和”的形式,这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选C项;帝制复辟本质上是恢复君主专制,不具有宪政色彩,排除A项;传统纲常伦教的统治地位动摇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当时民众的思想受到民主观念影响,但没有具体说明君主立宪政体更合乎民众需求,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时间点是1913年,可知山西举人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主要论及辛亥革命之后的现象,再结合其日记内容中的“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可知其对辛亥革命之后所出现的新式教育持反对态度,这反映出旧有的传统观念阻碍社会新的变革,故选C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辛亥革命之后,新式学堂教材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其课程的设置,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学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逐渐丧失其正统地位,而不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刘大鹏对教材内容持反对态度,没有涉及其对政体类型的态度,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材料“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可知辛亥革命的必要条件是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而非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与上一选项原因相同,材料并未提及辛亥革命的影响,主要论述的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实行责任内阁制,“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并未“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 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排除D项。 15.【答案】C 16.【答案】B 【解析】该漫画反映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激发了国民的联合反帝斗争,五四运动爆发,故选B项;材料意在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而非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排除A项;日本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中国主权的转手,并非进一步丧失,排除C项;五四运动并没有使日本放弃侵华的野心,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的社会发展趋向,故选D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为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中共一大”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排除C项。 18.【答案】D 【解析】“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即激发民主的民族意识来维护国家的尊严,故选D项;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不可”说明他没有认识到外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腐败和国力衰弱,排除A项;“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不能说明列强只有经济欺凌,这里体现的是政治欺凌,排除B项;“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可见其斗争矛头并没有明确为军阀,只在希望大众起来反抗而已,排除C项。 19.【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1920年国民党邀请共产党人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长,1921年共产党邀请国民党人策划反帝革命运动,可见国共两党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故选A项;材料分为两层意思,共产国际发挥重要作用,只是第二层意思的反映,过于片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共两党相互邀请,体现的是国共两党的深厚感情,不涉及民族意识的觉醒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而不是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排除D项。 20.【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1919和学生可知,反映的事件是1919年爆发的大规模学生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故选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爆发于1924年,排除B项;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策划发动华北地区自治的一系列侵略行为,排除C项;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爱国学生反抗日本侵略行为的爱国运动,排除D项。 21.【答案】B 【解析】1922年中共二大上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为此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B项;首次提出要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排除A项;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是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排除C项;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共三大,排除D项。 2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重创了张作霖势力,故选A项;北洋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的代言人,所以打击帝国主义是其次目标,排除B项;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成果之一,不是目标,排除C项;国共合作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就正式开始,排除D项。 23.【答案】C 【解析】“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表明中共内部对革命道路的认识有分歧,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故选C项;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并未解决党内的道路分歧问题,排除A项;八七会议召开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没有解决党内道路分歧的问题,排除B项;中共七大作了推动抗战胜利的政治动员,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35年的遵义会议已经解决了党内道路的分歧问题,排除D项。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故选B项;材料不仅强调红军、人民武装的重要性,还强调了建设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排除A项;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排除C项;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于1931年,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5.(1)保路运动 (2分) 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3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体制,并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自由平等观念不断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等,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反映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对旧官僚立宪派的反动性未认清(2分)。 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以继续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2分)。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4分) 26.【答案】示例: 信息1:国共两党都认可1939年把5月4日为“青年节”。(3分) 说明:两党都强调了青年在民族救亡中的地位,因此成为动员青年传承五四精神、激发青年抗战热情的重要途径,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9分) 信息2:国民党1944年修改青年节日期。(3分) 说明:国民党出于阶级立场和维护统治地位考虑,为争取青年对其统治的支持,故调整青年节日期。(9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如“1939年3月,当中国共产党所支持的中国青年联合会在延安成立的时候,决定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国民政府也曾予以接受“可以从当时国共处于第二次合作角度以及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青年爱国精神角度进行分析,信息准确,论证合理即可。也可以提取材料信息“1944年4月,重庆国民政府却把同为青年发动,但与国民党历史更紧密的黄花冈烈士殉难日,即3月29日定为青年节”来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巩固统治的目的等角度去分析。 27.(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道路的失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等 (2)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长征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