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阶段性测试卷+课内阅读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全书重点 知识汇总+阶段性测试卷+课内阅读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 赶趟儿 吹面不寒杨柳风 酝酿 宛转 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 花枝招展 嗡 卖弄 喉咙 应和 嘹亮 烘托 静默 风筝 抖擞 健壮 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 镶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 静谧 高邈 莅临 造访 吝啬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蝉 娇媚 棱镜 粗犷 睫毛 衣裳 铃铛 端庄 屋檐 凄冷 化妆 淅沥 干湿 草垛 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 碣石 澹澹 竦峙 星汉 幸甚至哉 杨花 子规 龙标 五溪 夜郎 客路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昏鸦 断肠 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 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第二单元 语文知识: 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义和语境 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 重点词语: 【秋天的怀念】憔悴 瘫痪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央求 絮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散步】信服 分歧 取决 一霎 两全 粼粼 各得其所 【散文诗二首】匿笑 花瑞 菡萏 敧斜 蒂 梗 沐浴 祷告 姊妹 亭亭 徘徊 遮蔽 心绪 流转 荫蔽 【〈世说新语〉二则】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骤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因风 期行 日中 舍去 乃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家君 引 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 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 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 ⑸模仿课文写法 综合性学习: ⑴如何交友? 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 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第三单元 语文知识: 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林海音《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性:动词 ⑶词语的感情色彩 ⑷默读的方法与要求,过渡段的作用 ⑸出自《论语》的成语含义及用法 重点词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 长吟 轻捷 拥肿(臃肿) 攒 敛 人迹罕至 无从 消释 宿儒 人声鼎沸 拗 盔甲 绅士 窜 觅 跪 云霄 倘若 鉴赏 啄食 和蔼 恭敬 质朴 博学 渊博 倜傥 淋漓 【再塑生命的人】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捡 感慨 搓捻 绽开 争执 惭愧 悔恨 激荡 奥秘 拼凑 企盼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窃读记】汗涔涔 尴尬 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 贪婪 饥肠辘辘 惯技 贪懒 踉踉跄跄 惨淡 蹭 抵达 难堪 俯视 狼狈 原谅 枉然 弹簧 自卑 畅销 诅咒 威风凛凛 废寝忘食 【《论语》十二章】子 时习 不亦说乎 愠 君子 吾 日 三省 为人谋 忠 信 传 十有五 立 惑 天命 耳顺 从心所欲 逾矩 温故而知新 罔 殆 回 箪 堪 之 者 好 乐 饭疏食,饮水 肱 于 如浮云 焉 善者 川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 夺 匹夫 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如何写好一个人: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把人放在事件中来写(与人交往,个性化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特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 课外古诗词背诵: 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基本涵义、文学常识、背诵默写。 第四单元 语文知识: ⑴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诸葛亮《诫子书》,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同义词、反义词 ⑶词性:形容词 ⑷圈点勾画 ⑸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重点词语: 【纪念白求恩】殉职 狭隘 热忱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一班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 冀 派遣 极端 冷清 纯粹 佩服 高明 出路 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植树的牧羊人】干涸 坍塌 不毛之地 溜达 栋 拣 戳 慷慨 帐篷 废墟 呼啸 滚烫 张扬 琢磨 微薄 酬劳 硬朗 水渠 流淌 光秃秃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走一步,再走一步】灼 哄堂大笑 恍惚 抽噎 扒 趴 酷热 厌倦 附和 突兀 怦怦 嘲笑 晕眩 哭泣 呻吟 暮色 安慰 凌乱 参差不齐 惊慌失措 惊讶 畏惧 【诫子书】夫 静 以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枯落 多不接世 穷庐 将复何及(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⑴思路的解释与要求 ⑵阅读要理清思路 ⑶作文要思路清晰,方法:整体构思;确定写作顺序;列提纲(朱光潜的写作经验) 综合性学习: ⑴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⑵课外阅读的作用。 第五单元 语文知识: 郑振铎《猫》、梁实秋《鸟》、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蒲松龄《狼》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性:数词和量词、代词 ⑶读思结合、勾画、摘录、概括中心 重点词语: 【猫】污涩 绫 小侣 怂恿 预警 怅然 蜷伏 逗 缕 倚 妄 消耗 忧郁 懒惰 安详 乞丐 叮嘱 惩戒 悲楚 断语 冤枉 虐待芙蓉鸟 畏罪潜逃 【鸟】羽翮 瞵视 昂藏 抟扶摇而直上 啭 吱 曳 喙 斑斓 丰腴 秾纤 顾盼 倏地 鸢鹰 客愁 跼蹐缩缩 感喟 戟张 褴褛 烟突 窗棂 鸱枭 栅栏 圆润 旭日 杜鹃 酸楚 白昼 俊俏 胸襟 干瘪 臃肿 迷惘 伫立 魁梧 蓦然 料峭 战栗 蓬松 不暇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动物笑谈】嗔怪 怪诞不经 凫 大相径庭 需索 神采奕奕 蹒跚 敛 哺乳 羞怯 写照 匍匐 原委 鹦鹉 温驯 禁锢 滑翔 余晖 俯冲 柠檬 【狼】屠止缀行甚远 投以骨 从两狼之并驱如故窘 受其敌 顾积薪苫蔽成丘 弛 眈眈相向 少时 径去 犬坐于前 久之 瞑 意暇甚 暴 洞其中 隧入 尻 假寐 盖 黠 顷刻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⑴什么是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的主旨所在。 ⑵中心很重要: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⑶作文的基本要求:围绕中心写作; ⑷如何突出中心: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可采用卒章显志;前呼后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技巧。 第六单元 语文知识: ⑴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诗二首(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吴望尧《太阳船》)》、袁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列子《杞人忧天》)》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神话的起源 ⑶寓言的特点 ⑷速读的方法 重点词语: 【皇帝的新装】钦差大臣 爵士 笨 赐 聘 炫耀 称职 愚蠢 现款 妥当 理智 呈报 滑稽 圈定 狡猾 陛下 头衔 勋章袍子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诗二首】缥缈 焚 溅 镀金 闪烁 港湾 【女娲造人】莽莽榛榛 抟 剧务 力不暇供 揉 荒凉 寂寞 蓬勃 澄澈 掺和 非凡 气概 灵敏 泥潭 绵延 神通广大 灵机一动 眉开眼笑 【寓言四则】添头(出自《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溉汲 及 国人 道 闻 对 得一人之使 亡 晓 积气 若 行止 奈何 只使 中伤 积块 四虚 躇步跐蹈 舍然(分别出自《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注意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雕像 庇护 爱慕 虚荣 较量 凯歌 杞人忧天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⑴什么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⑵联想与想象的区别与联系: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又交织在一起,结合着用。 ⑶善用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写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文章。 ⑷运用联想与想象需要注意什么:一是联想要自然恰切;二是想象要合情合理;三是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⑸如何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对世界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综合性学习: ⑴什么是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⑵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话的作用:丰富人生经验,提高审美品位,让自己变得纯净、高贵而深刻。 ⑶在正式场合发言的要求:①充分准备,满怀自信,克服胆怯心理;②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尽量说普通话;③注意用语规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⑴西游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简要介绍) ⑵什么是精读与跳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⑶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 ⑷跳读到底要跳过哪些内容: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⑸精读与跳读的目的: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⑹ 课外古诗词背诵: 刘禹锡《秋词(其一)》、李商隐《夜雨寄北》、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谭嗣同《潼关》,基本涵义、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夜雨寄北》为课标规定必备篇目)。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滑稽(jì) 称职(chèng) 擎天撼地(qíng) B.澄澈(dèng) 丫杈(chà) 波光粼粼(lín) C.嬉戏(xī) 踉跄(niàng) 随声附和(hé) D.嫌恶(wù) 枯涸(hé) 忍俊不禁(jīn)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风韵 仙露琼浆 浓荫 瘦骨磷峋 B.寥阔 贻然自得 竭石 花枝招展 C.纳罕 险象迭生 宛转 各得其所 D.嬉戏 多姿多采 蹂躏 绝处逢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EP-3型飞机不但可以克服特高频通信系统的抗__________性,而且能够使用测向设备对有关的通信所在地实施定位。 ②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样,强烈_________那些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 ③“西博会”的举行为杭州经济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_________提供了契机。 A.干扰 斥责 腾飞 B.干扰 谴责 腾飞 C.骚扰 谴责 腾越 D.骚扰 斥责 腾越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做了个鬼脸,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B.伏尔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C.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各得其所。 D.班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随声附和,一致通过。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车轮卷着灰尘,迅速的前进,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①云雾渐渐稀散 ②云雾渐渐浓厚 ③清风把月桂的芳香吹送 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 ⑤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 ⑥阳光从浓云后面透射出来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如今已经没法弄清楚了。 B.“我会成功的。”她在心里默念道:“我一定会成功的。” C.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D.吴山脚下的河坊街别具特色。有古色古香的美观建筑;也有热闹繁荣的老字号商铺。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3小题)(3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④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这支点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生活和世界的爱。 ②生命很脆弱。 ③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飞快的汽车在沪甬高速公路上奔驰,②我的眼前浮现着父亲慈祥的面容和殷切的教诲,③经过这次回乡,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父亲对我的期望。 10.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生命不能缺少尊严。生命永远充满活力,象水,象火,象鹰;而尊严是支撑生命的脊梁。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 ,________; ,_________。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 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荚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放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个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花。 几十午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荚,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1.结合语境解释第④自然段和第⑦自然段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2.请从下列例子中选择两例进行具体赏析(6分) (1)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2)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3)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13.倒数第二段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4.作者为什么将本文题目定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如果改为“一株百合花”或“顽强的百合花”有什么不同?(4分) (二) 死海不死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 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是不会游泳的 人,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海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一百三十五亿四千六百万吨氯化钠(食盐);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十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十五。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了起来,沉不下去呢。 15.文中第4段中的“各种盐类”具体是指: (3分) 16.第3段文字叙述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7.根据文意,给“死海”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4分) 18.下列有三个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指出来,并简述理由。(4分) (1)标题“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含义不同,“死”与“不死”不矛盾,是从不同角度揭示死海的特征。 (2)标题“死海不死”,新颖巧妙,引人入胜,两个“死”字含义相同,揭示死海特征。 (3)以上两项皆不正确。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 “鬼市”云。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裁如星点(才) B.或凭或立(有时) C.闻有早行者(听) D.窗扉皆洞开(大开)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不可计其层次矣 其恕乎 B.故时有物外之趣 其邻人之父亦云 C.遂不可见 书遂大进 D.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学而不思则罔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②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22.文中把“山市”又称为“鬼市”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你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四(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人在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技制作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收获,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砺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盈,我们的青春因此而精彩。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七年级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答卷 一、(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1)选择第 句 (2)选择第 句 (3)选择第 句 8、 9、① ② ③ 10、 , ; , 。 二、(30分) 11、(3分)鄙夷: 全心全意: 12、(6分)选择第( )例 选择第( )例 13、(3分) 14、(4分) 15、(3分) 16、(3分) 17、(4分) 18、(4分) 三(20分) 19、(3分)( ) 20、(4分)( )( ) 21、(4分)① ② 22、(4分) 23、(2分)(1) (3分)(2) 25、作文(40分)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D 2、C 3、B 4、 B 5、B 6、C 7、略 8、虽然生命很脆弱,但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这支点不是别的,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生活和世界的爱。 9、①“飞快的汽车”改成“汽车飞快地”②耳边响起父亲殷切的教诲③去掉“经过”或“使”10、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二、(30分) 11、看不起;百合花为了开花用上了全部的精力。(3分) 12、(6分)①可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读百合的自信与执着;还可从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品读语言的深层内涵,如从“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里,读出百合的淡泊、沉静。 ②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用野草的讥讽和蜂蝶的嘲笑,更能衬托出百合坚忍和自信的形象。 ③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分析百合形象。如,“努力地”、“深深地”写出了百合与自然环境所做的顽强地抗争;从“直立地”、“挺着”能读出百合自信的神采。 13、(3分) 衬托的作用。衬托出百合的可贵。(可从百合的品质等角度来说) 14、(4分)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是绽放在心田上最美丽的百合。在这里,百合成了信念的象征。要说出“心田上的百合”的内在含义。 15、(3分)有一百三十五亿四千六百万吨氯化钠(食盐);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十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16、(3分)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传说故事更具体地说明死海浮力的巨大,形象地说明死海不死的特征。 17、(4分)死海: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存在巨大的浮力,无生物生长的海。 18、(4分)第一个判断是对的。理由略,必须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 三、(20分) 19、B (3分) 20. B C (4分) 21.(4分)①每层有五点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②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不能够计算楼的层次了。 22、山市出现很逼真;古人不明白山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仅是传说而已。(4分) 23、(1)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分) (2)通过这些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体现出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3分) 四、(40分)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散步》 阅读文段6—7,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与“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两句话反映了这个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请将它抄写下来,并说明其作用 景物描写: 作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一家祖孙三代__ _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的故事,反映了__ _ ___的主题思想。 2.“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 ]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3.“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 ]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 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是: [ ] A、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B、“我”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责任极其重大。 C、在家庭生活里,“母亲”和“儿子”是最重要的两代人。 D、“母亲”是老一代,“儿子”是新一代,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 6.对称式的句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文章里还有这样的句子: 作用: 《秋天的怀念》 阅读文段1,回答下列问题。 1.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体现在哪儿,请抄写下来: 2.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你的理解是: 3.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说明什么? 4. 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抓”为什么用得好。 《我的老师》 阅读文段10—14,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第10自然段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2.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 A.表达了“我”对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一般说,孩子是期盼假期到来的,可作者为什么觉得暑假漫长? 《论语》十二章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 _______,____ 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 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春》 1. 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___ 、_______ 、______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句子填在横线处。 ①触觉方面:______ ________。 ②嗅觉方面:_________ 。 ③听觉方面:_____ 。 ④视觉方面:_______ _。 3. 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找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的冬天》 阅读文段2—3,回答问题。 1.文段2的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3.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13.“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14.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15.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这一圈小山……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应是: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中三个方框里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A.挂 织 照 B.披 缝 映 C.顶 镶 射 D.垂 添 照 2.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3.文段第②④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比喻比喻 比喻 B.拟人 拟人 拟人 C.比喻拟人 拟人 D.拟人 拟人 比喻 4.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 A.冬天的群山 B.雪后的济南 C.雪后小山美 D.冬日雪后的济南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阅读练习题1 答案 《散步》 阅读文段6—7,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与“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两句话反映了这个家庭__尊老爱幼,相互理解。 2.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请将它抄写下来,并说明其作用 景物描写: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作用:_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_______________ 。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一家祖孙三代__四 _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反映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幸福和谐的家庭关系的主题思想。 2.“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 B ]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3.“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 C ]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 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是: [D ] A、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B、“我”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责任极其重大。 C、在家庭生活里,“母亲”和“儿子”是最重要的两代人。 D、“母亲”是老一代,“儿子”是新一代,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散步 ) 6.对称式的句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文章里还有这样的句子: 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作用: 语句大致整齐,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有趣味。 《秋天的怀念》 阅读文段1,回答下列问题。 1.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体现在哪儿,请抄写下来: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你的理解是: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3.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说明什么?母亲全身心的照顾我,对于那些喜欢的花也无暇顾及。 4. 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抓”为什么用得好。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我的老师》 阅读文段10—14,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第10自然段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B )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2.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B ) A.表达了“我”对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对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梦中寻师 4.一般说,孩子是期盼假期到来的,可作者为什么觉得暑假漫长? 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论语》十二章 1.《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是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20 篇。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教育家 、 思想家 、 。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不亦乐乎 、不耻下问、诲人不倦 、 后生可畏、 见义勇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春》 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春草图__、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美__ 、___力____ 、___新___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赞美春天,热爱春天___的感情。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D B A C_________。 2)这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句子填在横线处。 ①触觉方面: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②嗅觉方面:___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听觉方面: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视觉方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3. 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找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人的特点。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雨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花多,生动而有人情味。 《济南的冬天》 阅读文段2—3,回答问题。 1.文段2的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承接上文 2.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先俯视,后仰视 3.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 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13.“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 ,作用是 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 ,“小”照应了前面 “小山” 一词。 14.文段中“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句子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 = 15.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这一圈小山……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应是: 有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中三个方框里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C ) A.挂 织 照 B.披 缝 映 C.顶 镶 射 D.垂 添 照 2.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 C )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3.文段第②④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C ) A.比喻比喻 比喻 B.拟人 拟人 拟人 C.比喻拟人 拟人 D.拟人 拟人 比喻 4.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D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C ) A.冬天的群山 B.雪后的济南 C.雪后小山美 D.冬日雪后的济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