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 的宏愿与胸襟。(2分) 解析:尾联的大意是: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人到那里去逍遥徜徉。由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与天下同忧乐(与天下人共苦难)。(2分,意思表达对即可) 2.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解析:眼前景与心情是实写,想象上天与昆仑、蓬莱是虚写。虚实结合实为表达心情与情感。 答案:“人固已惧江海竭”是“苦热”心情的实写,“天岂不惜河汉干”想象上天也应忧虑河汉因热而竭,是虚写。(2分)“昆仑”两句则联想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与有寒气的蓬莱仙岛两处清凉世界,是虚写,与前文的实写苦热结合。(2分)虚实结合渲染出暑旱之烈以及对清凉的迫切希望。(2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 春 宵 苏 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①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 夜②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③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 ①歌管:唱歌奏乐。② 此诗作于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四月召王安石进京面对。③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同为描写春夜,两诗的具体时间却不相同:苏诗描写的是 时分之景,王诗描写的是 时分之景。(2分) 解析:题干问的是苏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分之景,王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分之景,从题干中“同为描写春夜,两诗的具体时间却不相同”这一提示来看,考生需要到诗歌中找出直接点明时间和借助物来点明时间的词。苏诗中,“春宵”中的“宵”点明是夜晚,“秋千院落夜沉沉”点明是深夜。王诗中,“金炉香尽”“漏声残”,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月移花影上栏干”,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这些内容点明应是拂晓。 答案:深夜 拂晓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5分) 解析:分析两首诗歌的情感,既要抓直接表达情感的诗句及词语,也要抓住诗句中的景语。 答案:苏诗,“春宵一刻值千金”写出了光阴的宝贵,接下来的“花有清香月有阴”描绘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后两句转而描写官宦贵族阶层纵情享乐的情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谴责。 王诗,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了诗人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念,使诗人感到眼前景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 深沉。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溪桥晚兴 郑 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3分) 解析:(1)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简单描述全诗,描述时要抓住诗中出现的景物。一个人寂寞地站立在不知名亭子旁,春天的河流快要漫至岸边了,河边的青草纤细嫩绿。天边夕阳的余晖撒在那悠闲的人身上,你看杨花撒满了他的衣袖,他却犹自倾听杜鹃美妙的歌声。这样,诗中出现的景物就可以找出来了。(2)后一问考查的是诗歌的写景手法,寂静的渡口,杜鹃啼血是以动衬静;春草茂盛,充满生机是乐景写哀情;杨花飘零,杜鹃哀鸣,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国破家亡后的沉痛心情和对故国的思念。 答案:①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②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解析:“闲”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的意思,写出闲立观赏一川晚照、亭基寂寞,野渡无人、杜鹃啼血的情景,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诗中“寂寞”“晚照”“杨花”“杜鹃”这些意象看出,诗人其实内心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再加上注解中诗人特殊的身 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答案:①不同意。②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从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可以看出。③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早 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 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 的特征。(2分) 解析:从颔联的“云似雪”“树如人”很容易判断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因为“早行”,天色未明,故看云似雪,看树如人,朦胧或模糊不清。 答案:比喻 朦胧(每空1分。第二空意思相近即可)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诗是如何围绕“真”字来写的,哪些句子是“反写”,哪些句子是“正写”,只要把它们说清楚即可。“真”为“清晰”之意,首联直接点出“认未真”,颔联是对“认未真”的具体描写,颈联是写逐渐认清的景象,即“认渐真”,尾联进一步引申,诗人心里早就认“真”了津途。全诗四联始终围绕“真”字落笔,无非是前两联从反面写未认“真”,后两联从正面写认“真”。 答案:①首联写出发之早,突出“认未真”;②颔联承接“认未真”,以“云似雪”“树如人”写早行者的错觉;首、颔联写“认未真”,是反写“真”。③颈联移步换景,从时间的推移转写途中景物“认渐真”;④尾联再写“早认真”,流露出惯于早行者的感慨。颈、尾联是认得“真”,是正写“真”。(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言表达流畅计1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8分) 塞寒行 [唐]温庭筠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①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②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③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④泪成血。 【注】 ①白龙堆:沙漠名。②榆关:即山海关。③凌烟: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为其画像并悬挂于凌烟阁。④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房,这里指其妻子居住的阁楼。 ★1.诗中画线句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对每一句的手法和内容作出梳理概括,然后扣题分析。 答案:(1)三、四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龙堆下千骑驰骋扬起的漫天黄尘从远处看也不过“一点”而已,衬托出塞外原野无比的广袤。(2)五、六句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塞外寒风之猛烈与凛冽。 2.本诗的最后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抓住“心许”“空使”等词,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理。(通过分析“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得出)(2)表现了诗人对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反思。(通过分析“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得出)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 云 [唐]吴融 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 清歌一曲犹能住①,莫道无心胜得人。 讽山云 [唐]施肩吾②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 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 【注】 ①此处暗用“响遏行云”的典故。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吸引而停留。②施肩吾,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进士,因朝廷腐败,小人造谣生非,互相残害,他不愿混迹其中,辞官归隐。 ★1.《云》中的“远峰”“高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往往是指具有 特征的形象。(2分) 解析:本题一是考查文化内涵,二是通过意象考查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诗歌中“远”“高”两个修饰语是解题的关键,结合诗歌第二句“远峰”“高鸟”和“云”为伴,可以得出意象特点。 答案:高洁自在(只答“高洁”或“自在”也对,意思相近即可) 2.简析两诗的写作手法。(5分) 解析:《云》诗中“云”是诗人,作者托物言志。《讽山云》结合题目中“讽” 和注释,可以看出“云”是作者讽刺的意象,其他几个意象共同表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所以是象征。 答案:①《云》以“远峰”“高鸟”为邻,侧面烘托了云的自在与高洁;是托物言志,以调侃口吻表达了自己心无挂碍、闲适自在的心境。(2分)②《讽山云》说闲云有叶无根,象征小人流言,讽刺他们拨弄是非,掩盖真相,却全无根底。多亏大风把它刮净,满山晴日朗照,表达了诗人对铲除奸人谗言的期望,也流露出诗人对谗言终会被揭穿、是非总能廓清的信念。(3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唐、宋公文用语。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至距京城较近的地区。此处为反语。 ★1.该诗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用 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孤傲清高。(2分) 解析:不管是从题目还是诗文内容上都能轻松看出是对竹子的描写,很明显作者是托物言志,借竹子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怀。 答案:官舍竹 托物言志 2.该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对其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5分)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抓住几个动词“拂”“生”“侵”“助”,不难看出是拟人和动静结合,其次观察诗句的结构,可以看出句子结构非常工整;再次,分析时必须结合诗句,明确是如何运用拟人手法的。 答案:①对仗工整,“声拂”对“影侵”,“生雅趣”对“助清欢”;②拟人手法,用“拂”“侵”两字将“声”“影”人格化,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③动静结合,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竹影“侵棋”将静态的影子写活,写出竹影映在棋盘上,使人感到竹子好像要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答出任意两点并有分析得满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