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模块3专题12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纸的发明 1.发明 (1)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2.传播: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之后传往欧洲。 3.作用 (1)地位: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制成的司南。 (2)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场磁化法加工的指南鱼,《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地位及作用 (1)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2)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3)对航海事业、军事和经济生活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及应用 (1)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3)明朝时创造了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2.传播:在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3.作用: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技术 (1)北宋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3)明代已有铜活字,印制的代表作品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3.传播: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 4.作用: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北宋时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1)北宋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唐代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发展,这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被用于航海。 (4)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类别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史料二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史料三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解读] (1)史料一呈现了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的比重, 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 (2)史料二信息“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时间和实用的特点。 (3)史料三反映出“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科技缺少了西方的求证、推理,注重实用理性。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试答: (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试答: 【提示】 (1)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所占比重下降,科技理论成果所占比重上升。 (2)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 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学及数学等领域。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 感悟三大发明对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影响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绝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 [解析] “不同影响”根据材料中“中国……绝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启示”根据所学知识从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不同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也阻碍了中西经济技术的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 3.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及文化专制统治,禁锢了思想,窒息学术风气,使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不务实际,科技人才缺乏,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重要因素。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郴州一模)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 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C [材料反映出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排除D项。] 2.(2019·武汉一模)“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下列史实能够说明宋代科技“呈巅峰状态”的是( ) A.造纸术的发明 B.彩色套印技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就有了纸,A项错误,排除;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D项错误,排除。故选B项。] 3.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 ) 科学家 论述 方法 伽利略 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 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朱载堉 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 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徐光启 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 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 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 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 A [近代科学指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朱载堉和徐光启都以实验为方法去支撑他们的论述,故选A项;材料中实验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藩篱,排除B项;材料强调实验,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对外来文化的汲取,排除D项。] 4.(2019·石家庄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须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D [材料说明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材料说明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不是引用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是个例不是普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 雅俗共赏——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的经典 (1)概况:《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 (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3)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的魅力 (1)代表作品: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2)特点 ①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②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3)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汉赋的风采 (1)演变: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2)代表:司马相如、张衡等。 (3)特点:西汉赋作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东汉小赋兴起,意境清新活泼。 (4)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李杜诗篇万口传” (1)代表:“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诗史”)。 (2)特点: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 (3)地位: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5.宋代词苑 (1)代表: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 (2)特点: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3)地位: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6.元曲与市民社会 (1)代表:关汉卿的名作《感天动地窦娥冤》。 (2)特点 ①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 ②元杂剧: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采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③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上有特殊地位。 7.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代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地位: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明清小说的影响因素 (1)素材来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 (2)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3)社会基础:市民阶层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 (4)个人因素: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书艺历程 ①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②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 ③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以楷书闻名,怀素、张旭以草书著称。 ④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 ⑤元朝书法家首推赵孟,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2.画中有诗 (1)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2)分类 ①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3)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主要特点是“画中有诗”。 3.戏曲艺术 (1)发展历程 ①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②元朝时,元杂剧形成。 ③明代传奇剧兴起。 (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又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②艺术特点: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③地位: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史料一 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史料二 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元]倪云林 [解读] (1)史料一中鲁迅评论了小说体裁不断完善,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人情派”以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最为典型。 (2)史料二反映了文人画重诗意的特点。“不求形似”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答: (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盛行,特别是明清时期成就突出,其绘画的特点就是画景为主。这种说法正确吗?结合史料二试加以分析说明。 试答: 【提示】 (1)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2)不正确。中国古代文人画在创作方面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欣赏特定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要注意透过其外在形式,揭示它反映的社会背景。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3.隋唐:前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 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做的抗争。《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摘编自蓝翎《聊斋志异》序 附后: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文学与史学的关系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解析]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史学的反映,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 [答案] 蒲松龄的“孤愤”之情一方面源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文化专制、民族压迫、经济残破、民生疾苦等恶劣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蒲松龄有重振文言小说的抱负与使命意识,蒲松龄个人不得志使他作品更具忧民情怀,表面看怪诞不经的作品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 让传统文化浸润时代人心 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近期汉语文化类节目的火爆,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理想、情怀和能力。古典诗歌热潮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厦门一模)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 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D [“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表明世俗文化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故选D项;“《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不能说明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排除A项;“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表明士大夫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B项;文学作品无法真实再现历史,排除C项。] 2.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B.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 C.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 D.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 B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冲击传统礼教观念,从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故选B项;明清时期,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变异,排除A项;根据材料“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 可知并非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排除D项。] 3.(2019·深圳二模)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 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B [汉字“丁”的变化反映了商周至秦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由篆书“丁”分化出“钉”字则无法体现由繁到简这一趋势,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中“丁”字的演化过程无关,排除;行书、草书是对楷体的艺术化书写,呈现出个性化特征,这与材料中“丁”字的演化过程无关,排除D项。] 4.(2019·南通二模)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 ) A.宋词 B.元曲 C.明清小说 D.京剧 D [题干中“京师文化……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可得出是京剧的形成,故选D项;宋词又称长短句,不能体现南北融合,排除A项;元曲无从体现宫廷趣味,排除B项;明清小说也反映不了“宫廷趣味”,排除C项。] 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古代中国科技 古代中国艺术 古代中国文学 全国卷Ⅰ 2018·中国古代科技 2016·汉字的演变历程 — 全国卷Ⅱ 2016·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018·昆曲在明清流行的原因 — 全国卷Ⅲ — 2017·汉字的起源演变 2016·王羲之的书法 — 1.从考查趋向看,较多地渗透了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内容,客观题集中于对文学、艺术成就的考查,而主观题则注重中外科技的交流与比较。 2.从社会热点看,反思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以及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有助于提高今天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在历史价值观引领方面的命题会继续增多,突出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2017·全国卷Ⅱ)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明立意:从古代汉字形体变化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抓关键:图中汉字形体的变化。 理思路: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为了书写方便, 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简,故选A项;西周时期的文字书写载体以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为主,竹片也有少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开始大规模使用。虽然书写材料不同,但这不是造成文字笔画发生由繁到简变化的主要因素,B项错误;字形的变化是为了书写方便,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故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字形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书同文”是在秦统一全国后推行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 练点: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C [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选C项。]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2018·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明立意: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抓关键:发掘史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 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理思路:药学发展源于社会生活,非政治体制,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对药学发展的影响,可排除C项;隋唐以前,理学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练点:《墨子》中有关科技成就的记载 2.(2018·全国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C [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C项。] 练点: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的原因 3.(2018·全国卷Ⅱ)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D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济南一模) 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B [材料“由朝廷颁行”“康熙年间组织人力”说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排除A项;《本草纲目》不是西方科技,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对中医药的总结,《皇舆全览图》是疆土测量,二者都未促进近代社会转型,排除D项。] 2.(2019·德阳一模)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他们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这种创作表明( ) A.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 B.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商人社会地位有极大提升 A [从题干中可知商人形象与之前比变好了,可知受传统义利观的影响,故选A项;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这是负面影响,与题干提及的商人正面形象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未出现雇佣关系,排除C项;明清时期政府仍顽固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虽有提升但仍较低,排除D项。] 3.(2019·蚌埠一模)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 ) 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 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 A [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故选A项;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排除B项;注重写意的文人画的绘画对象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艺术高度,排除D项。] 4.(2019·乌鲁木齐一模)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 “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寓褒贬、别善恶”说明京剧借助表演形式宣扬善的一面,体现了京剧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艺术功能是社会教化而不是社会伦理秩序,排除A项;仅有脸谱的出现不能说明京剧艺术成熟,排除B项;脸谱不能体现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排除C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