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3-4)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3-4)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3-4) 学案 考生在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丰富的资料库,避免“无米之炊”。‎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2.以课文为依托,引入“源头活水”。‎ 精心选择重要而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是考生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考生在选择诗歌的时候,应该多关注教材中那些经典的诗歌。此外,考生还应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歌放在一起鉴赏,如《石头城》和同样采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篇目,《山居秋暝》和一样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的《李凭箜篌引》等篇目。‎ ‎3.探究高考设题,寻求答题启示。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题目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 ‎(1)“小角度”设题。此类题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较强,题干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做赏析”。此类题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答题时考生只要根据题干中所要求的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即可。‎ ‎(2)“大角度”设题。此类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 试分析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此类题较上一类题鉴赏难度要大,而考生作答时应该多角度思维,适当地多答几条,而且要斟酌所赏析的语句的特点,锁定角度,有重点地回答。‎ ‎4.注重审清题意,注意技法区别。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生要特别注重审清题意,不要答非所问。如“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与“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二者的答题角度迥然不同,前者的答题侧重点是景物特点,而后者的答题侧重点是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注意技法区别,是指要注意辨析具有相似点,但又有很大区别的表达技巧。例如,侧面描写与烘托、白描与渲染、对比与反衬等。‎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 村【注】‎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表现“幽”的。‎ ‎【答案】这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用的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人物的悠闲相互映衬,颈联的妻子“画纸”,稚子“敲针”,是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安闲,而颔联的燕子“去来”与沙鸥“亲近”,属环境描写,以环境的安闲映衬人的安闲,这两联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手法体现了“幽”。‎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答案】本题考查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对抒情手法的鉴赏,一是要明确用了怎样的手法,二是要明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歌鉴赏,无论鉴赏什么,都必须联系诗歌本身去谈,不能脱离文本。‎ 艺术技巧类题目常见的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手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赏析构思技巧:构思技巧+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2018届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城览古 陈 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馆娃宫怀古(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陈诗首句点明“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冷清空寂的氛围。‎ B.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既承上文“水烟空”,又引出后文“年年先发”的感慨。‎ C.陈诗第三句描绘今日此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表达对春色的喜爱。‎ D.皮诗首句,从侧面着笔,一个罗衣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便跃然纸上。‎ E.皮诗后两句,批评嘲讽勾践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做法是值得羞耻的。‎ ‎2.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2017—2018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 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 B.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诗人来到了自己的客房。‎ C.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 D.尾联写夜里诗人独自在感化寺的山林中静坐,感受清风从空荡荡的松林间吹过,似有秋意,空林、松风让诗人备感孤寂。‎ E.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让诗歌景致鲜明,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亦是诗中有画。‎ ‎2.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2018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前两句写卖松人到长安卖松树,虽然是求利,但是心思独特。‎ B.第三句中的“寒涧”两字写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为下文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 C.卖松人所卖的松树具有生长环境恶劣、叶瘦花淡、无人赏识的特点。‎ D.“淡花应少春”,花淡,缺少春意,因此暗含作者的批评。‎ E.尾联写长安人重视桃李芬芳美艳,可惜的是染上了六街的灰尘。‎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 ‎1.CE ‎2.①陈诗扣“览”‎ 展开,借景抒情。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②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要抓住题干给出的暗示,“结合标题”,就要先分析标题,看两者有何不同,再具体分析。‎ 二 ‎1.CD ‎【解析】C项,写山谷中的鸟儿的叫声是为了衬托山谷的幽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D项,“孤寂”之感理解错误,“夜坐空林寂”写的是夜里树林里的环境寂寞,并不是作者的孤寂之感。‎ ‎2.①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 ‎1.DE ‎【解析】D项,“因此暗含作者的批评”错误,这里没有批评的意思。E项,“尾联写长安人重视桃李芬芳美艳,可惜的是染上了六街的灰尘”错误,原诗表达的是可惜松树染上了六街的灰尘。‎ ‎2.①主要运用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手法,以寒涧树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②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本诗运用了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等手法,表达的是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标题。标题一般蕴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标题既点明了事件(送友人),又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的偏远(蜀地),还暗示了整首诗所蕴含的惜别之情。‎ ‎2.看作者。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如李白的诗大多激昂豪迈、想象奇特,表现的是盛唐气象;而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现的是社会疮痍,民生疾苦。‎ ‎3.看意象。考生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意义和作用,就能真正地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4.看诗眼。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或词。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5.看注释。有的诗歌后面会有注释,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其隐含的有效信息。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1)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2)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3)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4)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答案】柳树体态轻盈,随风起舞,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重情惜别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惠山烹小龙团 苏 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①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寒 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①孙登:三国时期魏国隐士。‎ 从两首诗的内容看,在古代文人眼里,“茶”已经不仅仅是饮品,还有更多的寄托。这种寄托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苏诗中作者借品“茶”表达寄情自然山水的个性和洒脱飘逸的情怀;杜诗以茶待友,既寓君子之交淡而有韵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在清寒之中清高自守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考生首先应弄懂诗中“茶”的特点,“茶”具有清新有韵的个性,再联系全诗内容及作者想要从中表达的旨趣来分析,就可以得出作者寄情山水,在清寒之中清高自守的情怀。‎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古代诗歌表达的情感大致有:欢乐、恬淡、闲适、仰慕、迷恋、激愤、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坚守节操、登高览胜、蔑视权贵、忠于爱情、归隐田园以及寂寞、伤感、忧愁、惆怅、孤独、烦闷、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惜春迟暮、羁旅乡愁、忆友怀旧、离愁别恨、相思相知、怀古伤今、愤世嫉俗等。‎ 一、(2018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 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 宋 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首联诗句婉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B.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C.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D.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E.王隐《晋书》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两首诗都化用了这一典故,三位大家心境相似,心意相通,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2.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极其相似,抒发情感是否相似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二、(2018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标题“客游”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 B.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 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E.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 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三、(2018届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淮阴作 朱敦儒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当年”点明起首两句是对往昔的追忆,这两句点染了奢华豪纵的气氛,为上片定下了基调。‎ B.“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两句用笔简省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风景的秀丽及游人的神情。‎ C.上片最后一句突现了词人醉卧的形象:开怀豪饮,酒酣耳热。可见词人愁绪至极,以酒解愁。‎ D.本词下片前三句是过片。双调词中过片往往居于上下阕交替的位置,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E.下片结句亦景亦情,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 ‎2.本词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一 ‎1.BE ‎【解析】B项,“色泽浓丽”“不作愁语,气局一新”错误,第一首诗应是色泽淡雅;其中的“落”“寒”等词汇既展现出深秋时令,又让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豪壮中带几分悲凉。E项,“心境相似”错误,典故中的人物与宋祁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杜甫则内心悲凉却强颜欢笑。‎ ‎2.题材相似,但情感不同。①第一首诗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沉郁。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②第二首诗写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佳日兴会的洒脱。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诗人故用“满插茱萸”‎ 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的放浪形骸、豁达开朗。“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 二 ‎1.BE ‎【解析】B项,“眼见日光晒暖石头”错误,“日暖南山石”是运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的情怀,是作者想象中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不是实写。E项,解释错误,“屡弹铗”的意思是自己只能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时裂帛”表达的则是归乡不得、聊且借信表达思乡思亲的情感。‎ ‎2.同:二者都表达思乡、思亲之情。‎ 异:杜诗表达身在他乡、处于逆境中忧国、思家之情;李诗写入朝无门、为官无望、只好时时想写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表达壮志未酬、落魄凄苦的悲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结合诗句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以及作者的身世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考虑。本题要求比较异同,可以先分析其中的相同之处,通过分析可知,这两句诗都是借家信表达思家之情。然后根据诗人不同的身世生平及诗歌不同的写作背景考虑其不同之处,通过分析可知,杜诗重在表现忧国、思家之情,李诗则重在表达壮志未酬、落魄凄苦的悲慨之情。‎ 三 ‎1.BC ‎【解析】B项,“风景的秀丽”理解错误,“红缨翠带”写的不是风景,而是人的配饰,因此本句写的是人。C项,“愁绪至极,以酒解愁”理解不当,“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表达的是词人回忆年少时的豪放不羁,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2.①对亲人与自己两相离散,与亲人无法联系、无处诉说的痛苦、无奈与伤感之情;②家国之痛,“都照几人愁”写词人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凸显了家国之痛;③物是人非的感慨,如“长揖飞鸿旧月”写家国变故,飞鸿、明月仍在,但能否如愿传去心中的思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