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 我国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 重农抑商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海禁政策 D. 男耕女织政策 ‎【答案】A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开始,一直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明清时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故选择A;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海禁政策也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通商,所谓“尺板不得出海”,也限制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排除C;男耕女织是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排除D。‎ ‎2.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高度评价 A. 春秋时期的芍殴 B. 西汉的白渠 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汉代治理黄河 ‎【答案】C ‎【解析】此题较为简单。我们知道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另外,芍陂是古代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白渠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黄河没有流经四川。因此答案为C。‎ ‎3. 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 唐代 B. 南宋 C. 北宋 D. 元代 ‎【答案】C ‎【解析】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选择C;唐代出现了“飞钱”和“柜坊”,但未出现纸币,排除A;南宋时期出现了“会子”,排除B;纸币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D。‎ ‎4. 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窖瓷器全部被使节们偷偷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政治非常开明 B.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 制瓷技术精湛 D. 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陶瓷业的进步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笑话反映出外国元首和使节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喜爱的原因当然是瓷器精美,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说法本身错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排除;D项说法本身错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排除。故选C。‎ ‎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主要是服务于工业化的目标。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所以D排除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赎买,逐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材料无关,排除掉A。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掉C。‎ ‎6.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先行一步”是指 A. 实行“大包干”‎ B. 实行市场经济 C. 给企业放权 D. 建立经济特区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广东有很多居民外逃香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习仲勋提出在深圳、珠海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技术,故D项正确;实行“大包干”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是在1992年提出,排除;C项涉及的是国有企业改革,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7.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81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1981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是1978年安徽凤阳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促使粮食获得了大丰收,A正确;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实行,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实行,C错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2005年开始,D错误。‎ ‎8. 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D. 天文、地理学的进步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也是根本因素。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产阶级要求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经济需求,为此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B正确;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以及天文、地理学的进步都属于必要条件,A、C和D项错误。‎ ‎9. “价格革命”的后果之一是削弱了西欧封建地主阶级。这主要是因为 A. 固定货币地租贬值 B. 地主阶级奢侈享乐 C 专制王权日益腐败 D 劳动人民渐趋贫困 ‎【答案】A ‎【解析】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人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固定货币地租贬值,导致西欧从事封建地租收入的逐渐下降,封建制度逐渐解体,A正确;地主阶级奢侈享乐不是导致材料中“削弱了西欧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因素,B错误;材料中是从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角度说明问题,不是从专制王权日益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渐趋贫困的角度说明,C和D项错误。‎ ‎10. 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 A. 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 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C. 它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 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答案】C ‎【解析】蒸汽机大量使用以后,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故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中的主旨表述,排除。‎ ‎11. 有人说“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 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 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C. 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 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尤其是三角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产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故本题答案选D项,排除C项。A项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是工业革命的表现,不是条件,排除B项。‎ ‎12.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 调节农业生产 C. 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罗斯福关注当时美国低收入的工人的生活,消费能力低,致使工厂和农场无法充分运转的历史现象。C有利于增加工人收入,保障工人基本生活,从而刺激消费,最终有利于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故C项符合题意; A项是整顿金融业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恢复金融秩序,克服金融危机,A项不符合题意;B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目的是要克服农业危机,B项不符合题意;D项并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13. 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经济”时代。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济持续增长 B. 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C. 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依然并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新经济”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经济持续增长是新经济的一个特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在新经济时代垄断资本是依然占据支配地位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新经济”并没有消除贫困和竞争,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依然并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4. 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 全国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自由主义,运用新理论,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排除C,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新的表现,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难免会冲击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不符合题意。‎ ‎15. 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A.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赫鲁晓夫时期 C. 勃列日涅夫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可知这是在经济政策中融入了价值规律,对以前的经济政策有所改革;从“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可知这时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表现之一,所以这一时期是对斯大林模式有所改革,但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了改革,重点在工业上,尤其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对斯大林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C正确。A项是列宁的政策,排除。B项时期改革重点在农业,排除。D项时期改革重点在经济和政治上,没有涉及军事,排除。‎ ‎16. 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学者评价的是 A.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C. 西方的“混合经济”‎ D. 美国的“新经济”‎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并保持基本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私人贸易的存在,反映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现自由贸易,A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不存在私人贸易,排除B;混合经济是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主体、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多种市场结构、多种分配方式的混合,排除C;美国“新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化为标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大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排除D。‎ ‎17.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 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 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 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 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2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农业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不符。‎ ‎18. “虽然苏联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一直令人非常失望”。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 B. 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的政策导向 D. 赫鲁晓夫大规模垦荒不切实际 ‎【答案】C ‎【解析】A项牵强绝对,B项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主要原因,C项在一定程度上包含B项所表达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农业集体化”为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D项在时间上不符合。‎ ‎19. 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B. 实行余粮收集制 C. 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D. 大规模开垦荒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当时内忧外困的局面,苏俄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正确;征收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是从1921年开始的,排除A;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是斯大林模式,排除C;大规模垦荒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排除D。‎ ‎20. 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其标志性事件是加入 A. 联合国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据题干“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故D项正确;中国加入联合国是在1971年,故A项错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故B项错误;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C项错误。故选D。‎ ‎21. 有人对某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特点作了如下总结:范围最广,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该组织是 A. B. C. D. ‎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说明是差异性较大的亚太经合组织,故D项正确。‎ ‎22. 下列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是 ‎①欧洲联盟 ②世界贸易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的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排除含有②的A、B、D项,则正确答案为C项。‎ ‎23. 世界银行的条例中写道:“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据此可知,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 A. 稳定国际汇率 B. 消除贸易壁垒 C. 提供发展援助 D. 促进经济全球化 ‎【答案】C ‎【解析】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提供发展援助,故答案为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是稳定国际汇率,排除A项;消除贸易壁垒和促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排除B、D项。‎ ‎24.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布雷顿森林体系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可以判定应该是指二战后期美国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自己在世界金融领域霸权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C。AB是有关国际贸易的组织,D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都不符合金融这一条件,故排除ABD。 ‎ 二、材料题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 材料三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四 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这一现象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怎样的的影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不同?导致这种殖民政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金属为英、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2)西班牙、葡萄牙主要是殖民掠夺财富;而材料二此时的英国是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原因:工业革命导致的 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 ‎(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545~‎156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中“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原始积累的角度来说明即可。‎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的时间和图片信息“国际贸易”等可分析出原因是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不同在于其殖民政策是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第三小问影响辩证的分析,从灾难和客观进步作用两个角度来说明即可,如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 ‎(3)第一小问趋势从材料三中“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的数据可归纳出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四电灯的推广受阻可归纳出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再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表格数据可分析出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材料四 美学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查晰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 ‎【答案】(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比较稳定,但十分脆弱;精耕细作。‎ ‎(2)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机户出资组织生产以获取利润,机工出卖劳动为生(或者回答雇佣关系也可)‎ ‎(3)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可知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三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和所学从以家庭为单位、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以及精耕细作等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可知是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特征:依据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以及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依据材料四“美孚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的出现。‎ ‎27.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1)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别写出上图中的三个国际组织的名称(不能用英文缩写)。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办法:转嫁危机,以邻为壑,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影响: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3)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一方面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另一方面,规范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1)依据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题干中“1500年起,到20世纪初”的信息和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市场的影响回答。‎ ‎(2)办法:依据材料二“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的信息从转嫁危机,以邻为壑,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归纳回答。影响: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对于世界经济响以及国际关系影响的角度回答。‎ ‎(3)组织:依据材料三的图示可知依次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依据材料三“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可知一方面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依据材料三“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可知规范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