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41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学案)
第41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一、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民众愤慨,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2.主张 (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直通上帝: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3.影响 (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概念辨析]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背景 (1)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3)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4)文化上: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 2.启蒙运动的概况 (1)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思想武器:理性主义。 (3)内容 ①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②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 ③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概念辨析] 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 (1)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以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2)宣扬理性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3)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的民主、自由、平等。 (4)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5)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3.启蒙运动的代表 代表 思想 意义 伏尔泰(法国) 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推动启蒙运动发展 孟德斯鸠(法国)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奠定了近代民主政体理论基础 卢梭(法国) 社会契约论;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对“理性”提出质疑;人类天性本善,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否定封建王权,描绘共和政体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康德(德国) 人是自由、平等的;人不是他人的工具,应该运用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哲学探讨理性,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归纳总结] 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们的共同思想主张 (1)都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 (2)都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3)都主张实行法治,为未来的资产阶级政权设计了蓝图。 4.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2)提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3)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 和“自由、平等、博爱”。 [辨析比较] 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5.启蒙运动的意义 (1)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3)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4)对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归纳总结] 启蒙运动内容 考点一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和特权。 (2)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由,追求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权。 2.宗教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 (4)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形式 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 范围 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 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封建禁欲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论从史出:宗教改革的关键点是灵魂靠什么得救 史料 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不同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关键在于,路德认为灵魂获救完全是信徒个人的事,而中世纪的理论则认为灵魂获救需借助中介人或代祷者。 ——李平晔《人的发现》 结论 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特权,本质是争取灵魂、信仰的自主权,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2.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材料,指出加尔文的思想比马丁·路德思想的发展之处。 材料 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核心是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或“预定论”)。他认为成功者得救,成为选民;失败者不得救,成为“弃民”。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他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是人获得成功——得救的标志。他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首先全体信徒选出教会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然后长老监督牧师,共同管理教会;从各地区到全国进行分层选举,组成地区教会和国家教会。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主要信息 答案 发展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提出先定论(“其思想核心是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论证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他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体制,确立民主教会组织形式(“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 考点二 理性的辉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将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2)从涉及的领域看,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指导思想上看,从人性发展到理性。 (5)从内容主张上看,从追求个性解放到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 2.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3)欧洲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①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进化论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论从史出:启蒙运动的“理性”和“非基督教化”观念 史料 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结论 倡导理性、科学、民主,以人的思考和判断来观察解决问题。有利于摆脱宗教束缚、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2.史由证来: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落后的吗?据史料论证其受到启蒙运动思想家追捧的原因。 史料 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 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提示 先分析史料观点,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启蒙运动思想家的需求去论证。 论证 答案 启蒙运动思想家认为古代中国对各种宗教采取容忍态度,崇尚自然,主要是针对天主教会推行的精神独裁;推崇中国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主要是针对君主专制的强化;肯定中国提倡耕织、兴修水利、以农为本,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狂热追求财富的期望。启蒙运动思想家并非完全肯定当时中国制度的先进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随着西欧反封建进程的推进,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变为批判反对了。 例题 (2017·江苏卷,2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审题规范 设问 审题关键 调动知识 答案来源 (1) (1)人文主义的差异 (2)产生差异的原因 (3) (1)材料一信息:它缺乏“科学”的基础;对科学知识的张扬等。 (2)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比较 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同时段的时代背景和人文主义的特征着眼,找出差异与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概括内容 主要从材料二中概括,主要归类概括材料信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评价:主要着眼点在他比之前的人文主义有何进步,克服旧人文主义的哪些不足之处。 答案来源于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 要注意材料中的评价性语言,如旧人文主义缺乏“科学的基础”“没有人文情愫关怀”“唯科学主义”等。科学的人文主义注入了“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等。同时要注意不要照抄材料,要对材料的主要观点加以提炼。 答案 (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 2017年 非选择题T2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2016年 选择题T15,理性主义 1.命题点:启蒙思想家的内容特点 (2016·江苏单科,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题目信息“理性”不符,故排除;题目信息“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表述正确;D项中的“进化理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题目中的信息“他们……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不符,故排除。 2.命题点:西方人文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12·江苏单科,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理性主义”这一信息。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天主教会的束缚,倡导人性的解放,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要是打破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建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没有达到全面改造社会的层次。“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故选D项。 1.命题点:宗教改革后新教的经济思想 (2017·镇江三模,3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A项错误;新教思想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教强调“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2.命题点:马丁·路德的婚姻观 (2017·扬州二模,22)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答案 B 解析 马丁·路德“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与否认罗马教廷的权威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作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所坚持的政治和宗教主张,他娶修女为妻正是在践行自己的宗教主张,故B项正确;作为德意志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绝非抛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政教分离的主张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体现,故D项错误。 3.命题点:科学方法与启蒙运动 《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A、B、C、D项均属于促进启蒙运动发展的因素,根据题目中“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得出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A项属于经济因素,B、C项属于思想因素,与题意无关,故A、B、C项错误;故D项正确。 4.命题点:卢梭学说的激进性 (2018·海门月考)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由该学者观点可知( ) A.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 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D.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答案 B 解析 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的信息说明卢梭思想的破坏作用,故B项正确;民主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的信息,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启东高三月考,31)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标志宗教改革的开始。下列各项不属于“九十五条论纲”内容的是( ) A.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B.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C.基督徒须知,周济穷人,或贷款给缺乏的人,比购买赎罪券好得多 D.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所科的惩罚以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得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反对天主教会对人的束缚,A项强调了教会这一“中介”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反对购买赎罪券,与B项吻合,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与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思想相符,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与马丁·路德反对教皇权威相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7·如皋二模,32)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强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并不否定神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德意志统一完成于1871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故D项正确。 3.(2018·扬州一模)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 A.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B.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C.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 D.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答案 C 解析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是反对教皇的中介作用,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的主旨并不是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目的是反对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故D项错误。 4.1518年神学家艾克与路德展开辩论后,宣称路德教为异端。德意志皇帝宣布不再保护路德,而邦国选侯弗里德里希利用假绑架保护路德。这表明( ) A.邦国选侯支持废除神学主张 B.路德改革激发了民族意识 C.宗教改革主要影响社会上层 D.邦国选侯对抗德意志皇帝 答案 B 解析 材料“邦国选侯弗里德里希利用假绑架保护路德”选候保护路德不等于主张废除神学主张,故A项错误;“选侯弗里德里希利用假绑架保护路德”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得到本国上层分子的支持,有助于激发德国世俗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 5.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 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称义”,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即灵魂自救途径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 6.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答案 B 解析 A、C两项虽然与宗教改革有关,但不是其主要意义,排除;“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与史实不符,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7.(2017·盐城二模,33)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 A.世俗王权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教会势力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西欧王权在中世纪受到天主教会的压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通过宗教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接着又因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遭到各种革命的打击,故A项正确;西欧资产阶级兴起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14、15世纪,故B项错误;教会势力在中世纪应该是鼎盛时期,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主要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发展的,故D项错误。 8.(2018·镇江质检)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 A.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B.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自由 C.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D.主张分权与制衡 答案 A 解析 B项与启蒙运动不符;C项是伏尔泰的主张;D项是孟德斯鸠的主张;只有A项民主、自由、平等才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故选A项。 9.(2017·无锡高三期末)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年)深受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的感召,把上帝是人类活动中心的思想颠倒过来,建立人是社会中心的理论, 并且认为人类社会也有规律可循。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天主教神学 B.自然科学的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 C.自然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 D.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反专制斗争 答案 C 解析 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天主教神学是一种表象,材料是“说明了”应该从实质上考虑,故A项错误;自然科学的原则并不适用于人类社会,故B项错误;材料“洛克(1632~1704年)深受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的感召……人类社会也有规律可循”体现了自然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反专制斗争,故D项错误。 10.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伏尔泰的主张不同的是( ) A.反对君主专制 B.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C.主张君主立宪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答案 B 解析 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注重司法精神,故B项正确;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认为行政权应当归君主所有,故C项错误;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主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故D项错误。 11.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分析,体现了人民主权说。 12.(2018·张家港一模)“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答案 D 解析 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且与洛克、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制不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13.(2018·盐城调研)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以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康德在此( ) A.推崇理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强调了自由就是天赋人权 C.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D.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中的“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这一信息可知,康德反对没有限制的自由,由此可见他主张理性的思想解放,故选A项。材料既没有体现人权或制度方面的信息,也没有强调以人为中心,所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4.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他们可能是( ) A.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B.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D.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 答案 A 解析 根据“自由放任”“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可以判断出这种思想属于启蒙思想,故A项正确;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不会提及“自由放任”和宗教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信仰宗教,反对的是教会的腐败和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不会提出“自由放任”的口号,也不会有这样的宗教主张,故D项错误。 15.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的含义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2017·南京高三期初摸底测试,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 (2)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是如何体现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答案 (1)背景:反封建专制斗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价值: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思想:强调道德和法律;追求平等。 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 (3)体现:制定宪法;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保障个人权利。 关系:社会进步推动契约精神的发扬光大,契约精神促进社会进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