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课标总复习讲义:必修4第16单元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课标总复习讲义:必修4第16单元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讲义

课时 1 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纲展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 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 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课前八分钟记忆 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17 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17 页 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 要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含 义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 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辩 证 关 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 社会意识的性质;从根本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时间上说,社会 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 存在而变化、发展;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温馨提示]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 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 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 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 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 [尝试解答]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当代中 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科学的社会意识可以 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总结提升]  1.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从两点论的角度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从重点论的角度看,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 第二位的。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 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 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 会意识上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是落后的,它在 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有可能是先进的。 (4)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总是继承了 过去的社会意识成果。 ?点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研究 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区 别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 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本 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问题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标准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 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汉武帝时的廷尉翟公当官时宾客盈门,被罢官后门可罗雀,后来官复原职了, 宾客又纷至沓来。翟公于是有感而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 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体现了(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发展变化上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D.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 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人们对廷尉翟公是否当官态度的变化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 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C 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对二者关系 的错误理解,排除。 答案:C 2.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落后、 错误的观念,如男尊女卑、多子多福、及时行乐等。这表明(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在社会主义文化占主流的今天,仍然存 在一些落后、错误的观念,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A、B、D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C 题组二 2018 年十大媒体新词语发布 作为“汉语盘点 2018”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 年 12 月 6 日,国家语言资源 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十大新词语是:进博 会、直播答题、信联、政治站位、限竞房、消费降级、中国农民丰收节、贸易霸 凌、大数据杀熟、冰屏。 3.新词语是当下社会生活变化的镜像,透过这十大新词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 见 2018 年中一个个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热点。新词语的出现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制约 解析:新词语是当下社会生活变化的镜像,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正确;A、B 不符合题意;D 中“相互制约”的表述错误。 答案:C 4.十大新词语的产生表明(  ) A.人们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对象的正确反映 C.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一定的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十大新词语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 项错误;B 项 错误,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对象的反映,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材料未体 现科学理论的作用,故排除 C;十大新词语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 D 项正确。 答案:D 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 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温馨提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 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 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加以解决。 [温馨提示] 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 关系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社会基本矛盾(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中国共产 党不断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适应时 代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 年 2 月,中共中央提出关 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建议;同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国家机 构改革作出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整国务院组成部门,新组建生态环境 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更加关注民生、为民谋利。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根据时代发展 要求深化国家机构改革。 [尝试解答]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新时代 面临新矛盾,需要深化国家机构改革。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国家机构改革,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总结提升]  1.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基本矛盾 具体内容 生产力 和生产 关系的 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 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基 础和上 层建筑 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 碍社会前进 ?点拨 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①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 ③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 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正确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1.我国正逐步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油电气价格改革等。 下列对经济体制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 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社会在解决非对抗性矛盾中向前发展 ④有利于发挥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属于上层建筑及社会意识范畴,且④ 没有看到社会意识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排除①④;②③观点正确,符合题意。故 选 C。 答案:C 2.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 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 人满意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方案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 理有(  ) ①进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进行税 收征管体制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税收征管体制 改革方案的选择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④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体现 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制,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这说 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①正确;进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要增强 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这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③正确;材料 未体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②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错误。 答案:A [方法技巧] 辨别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 关键是准确把握两者的基本内涵,如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 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 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题组二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社会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只看到某些漩涡而看不到历史长 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 上升的,是因为(  ) A.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B.生产关系多数情况下都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多数情况下都会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解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因为社会发展是在社会 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答案为 A;B、C 两项错误,D 项说法不全面。 答案:A 4.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 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 对于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析: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项不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 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项表述错误;D 项表述错误;C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 C。 答案:C 题组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 2018 年 3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 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 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五次对 1982 年宪法作出修改。宪法修改的过程记 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光辉历程,反映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 的共同意志。从哲学上看,宪法修改(  ) ①坚持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坚持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统一 ③体现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价值追求 ④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从哲学上看,宪法修改坚持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体现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价值追求,①③符合题意;实践决定理 论,理论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②说法错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 识形态的变化,而不是决定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 答案:A 6.自 2004 年修改宪法至今,党和国家事业又有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 只有不断地、及时地通过宪法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体现实 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 保障作用。可见(  ) ①宪法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丰富和发展 ②宪法修改根源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 ④能动地反 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更具科学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宪法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体现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 的新形势新要求,这说明宪法修改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正确; 对宪法进行修改才能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说明适合 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③正确;修改宪法要符合当前实践发展 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①排除;只有正确反映社会存在的社 会意识才具有科学性,④排除。 答案:C 考点三 社会历史的主体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 的概念  ①内涵: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②外延: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人民群众的 历史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基 本 内 容 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 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方法 论: 坚持 群众 观点 和群 众路 线  意 义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重要保证 [温馨提示]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力量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 大动力。 (3)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主力军——人民群众。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题 1 社会历史的主体(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豆腐作为百姓的一种生存资料和生活美食,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材料一 豆腐相传是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下炼丹时的偶然发现。后来推广到民间 并被不断改进、创新、丰富、发展,现已成为分三大类(北方卤水、南方石青、 现代内酯)30 多个品种(水豆腐、豆腐干、豆腐脑、豆腐皮、腐竹、臭豆腐、豆浆、 豆粉等)含 200 多个菜肴的百姓生活美食。同时形成了以豆腐制作、烹饪、品味、 营养、风格品质、蕴含哲理、历史渊源等为主要内容的“豆腐文化”,如《中国 大豆制品》《中国豆腐菜谱》《八公山豆腐》 等书籍,宋元明清咏豆腐题材的诗 词就有 20 余种,从而丰富、健康了百姓的生活。 豆腐,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经常食用豆腐不仅对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人有所 裨益,而且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患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目前豆腐已 经被全球公认为“国际性保健食品。” 材料二 豆腐,唐代由鉴真和尚传进日本, 在宋朝传入朝鲜,19 世纪初传入欧 洲、非洲和北美,不仅成为当地美食,而且加进了当地与中国的交往。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光大华夏美食,促进人类健康,推动中外豆腐文化交流和经 济技术合作,由淮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豆腐文化节”自 1992 年 9 月 15 日 首届举办以来,已至十七届,大大促进了淮南“豆腐经济”的发展。 有人说:没有淮南王,就没有豆腐和豆腐文化。也有人说:淮南王不是社会历史 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才是。请用所学哲理,结合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尝试解答]①豆腐及其文化是由包括淮南王在内的人们的社会实践创造的。②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因此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改进、发展豆腐的实践, 促进了“豆腐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改进、创新、 丰富、发展豆腐积累了“豆腐文化”;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豆腐及 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国家间的交往。 [总结提升] 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 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 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 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创造了生活资料,他们的生 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 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 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 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点拨 (1)注意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区别: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 在的观点出发,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的主要决定力量,是唯 心史观,是错误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 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 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 众创造了历史。 (2)正确看待杰出人物的作用:杰出人物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 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 历史作用的源泉。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伟大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英雄史观。 问题 2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 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一方面加大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力度, 释放经济新动能,增强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扶持职业教育发展, 推广职业技能培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国人民也从这一轮经济 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评价政府的做法。 [尝试解答]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发展理念是对经济新周期、新常态的如 实反映,形成的新发展理念指引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 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政府从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等各个方面通过不断解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③人 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就的取得依 靠人民、为了人民,彰显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总结提升]  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 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 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意识还具有相 对独立性。 (2)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两大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 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点拨 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 为本原(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谁是历史 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 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 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 发展起决定作用 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 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 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 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 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 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 件的堆积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2018 年 7 月 1 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7 周年纪念日。90 多年来,我们党取得 的所有成就都是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哲学上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表现在(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 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④不符合题意。①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C 2.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 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 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材料中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 进步的机会,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体现了应坚 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选 A。 答案:A 题组二 综合考查历史观的相关知识 3.未来五年,我国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 向低碳、从国强向民富的三大转变。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大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要着重 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因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经 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 ④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促进 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中国经济实现“三大转变”,是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决定的,说明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符合题意。在“三大转变”中,尤其是“从国强向民富” 的转变体现了国家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③符合题意。②④属于辩证唯物主 义内容,与题干要求不符。 答案:A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 2 月 27 日,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首映。该片凝聚中国力 量,弘扬中国精神,顺应时代的呼声,深入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将祖国的发 展和成就呈现于银幕上。从圆梦工程到创新科技、从绿色中国到共享小康,电影 在呈现影像的同时,也将成就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人民生活的兴旺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凝聚了全 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影片后半部分从“小家”的角度切入,讲述平凡百姓的生活 变迁。从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到筑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的坝上三代 人,再到细致做好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和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生动记录了我 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伟大奋斗。一幅幸福民生的壮 美画卷正在铺开。 观看完首映的观众表示,《厉害了,我的国》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 来,让人充分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评价这部记录影片。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片是对祖国发展成就的如实反映,展现的中国精神鼓舞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道路上奋斗。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该片生动记 录了我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各方面通过不断解 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我国的发展。③人民群 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该片讲述了国家发展成就的取得依靠人 民,为了人民,彰显我国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题组三 绘就温暖幸福画卷,民生福祉如影相随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来制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 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民生改善工作作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 内容,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一切对历史发 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说法错误,人民群众主要的稳定的 部分是劳动群众,但是若说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则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④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C 6.实现党的“十三五”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因为 (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③人民群众总是能够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 ④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 人民群众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因为人民群众 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①②入选;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但这只是一切精神 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只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③错在“总 是”上;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往往属于统治阶级,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统治阶 级和人民群众才实现了统一,④错在“历来”上。 答案:D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23 页 有关“历史观”的高考常考点 一、析热点,做到学考对接 [热点材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材料一 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②我国的法治建 设要尊重人民实践创造,遵从法治规律,从法律制度建构层面,③对管人管权管 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长远解决方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④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使每一项立法都 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⑥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 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 [获取信息——材料中有什么] ①处体现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②处体现了 人民群众的地位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③⑥处体现了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④处体现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⑤处体现了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 ?[材料中考什么,怎样答——学会运用需要的知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 确性。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依法治国的 总目标正是源于中国法治实践而提出的,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我们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法 律制度建构来解决管人管权管事的问题,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答案:(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立法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要做到立 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得到人民拥护。 (3)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要坚持改 革,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二、理要点,做到触类旁通 [全悉考情] [高考还可能这样考]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历史观时,多结合现实热点材料,如“依法治国”“中国梦” “各类改革”“关注民生、维护人民利益”等综合考查,如“运用历史观的知识 说明……”“……蕴含的历史观道理”“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等。 题型涉及体现类、认识(分析)类、依据类、启示类等。 ― ― → 怎样答 [背牢术语] 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人民群众+其他观点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 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 规律。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另外, 应与时俱进,使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24 页 1.(2018·天津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 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 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价值 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题干的内容“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 境变化,特别是……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正 确切题。“基于这一判断……部署……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则体现出先进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②正确切题。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 基础,③错误。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基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故选 B。 答案:B 2.(2018·江苏卷)2018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 “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 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 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材料,抓住关键句“在历 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里的“逻辑”和“潮流” 指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 A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人的作 用,排除 B。材料也未涉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生产力问题,C、D 不 符合题意。 答案:A [考题感悟]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高考中的常考点,高考中以现实热点事例,如 以“中国共产党关于治党治国的新理论、新提法”“年度新词”等为背景材料, 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结合国家新出台的决定、 制度以及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来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2.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逐渐成为高考的重点。高考多以 现实热点事例设置试题,如以深化改革等为背景材料,设置体现类、启示类、说 明类等题型,考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要明确这两对矛盾是非对抗性 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考点近年来在高考中考查较少,高考对该考 点多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漫画、现实热点事例(如党和政府维护人民利益,发 挥人民群众作用的具体事例)等为背景材料,综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知识多角 度考查,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给我们的启示”“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要依靠人民的哲学依据”。 较常见的考法是单独考查人 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涉及依据类、说明类、认识类、启示类等题型。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 311 页 一、选择题 1.习近平主席在 2018 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称,面对复杂变化 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我认为,回答这些时代之问,我 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这给我们 的哲学启示是(  ) ①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有着客观联系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 ③历史规律存在于 过去,但决定未来的性质和面貌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 反映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回答这些时代之问,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这说明历史和 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也说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④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②排除;历史规律贯穿于社会发展 的始终,并非只存在于过去,③错误。 答案:D 2.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督查检查考核泛滥的情况,2018 年 10 月 9 日,中 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坚决撤销形式主 义、劳民伤财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同时还指出,对各类告状信、检举信,经核 实有问题的要依纪依法处理,没问题的要及时澄清。此举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 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督查检查考核泛滥的情况,中央印发《关于统筹 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说明中央回应 群众呼声,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③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可能先于社会存在,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②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源泉,④错误。 答案:B 3.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 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 空间的合理结构。要求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城镇化的这一关键环节。土地制 度改革体现了(  ) ①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 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土地制度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状况,这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答案为 C;材料未涉及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知识,① ④不当选。 答案:C 4.新个税法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税改的亮点不只是将起征点由 3 500 元上调至 5 000 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 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 6 项个人所得税 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此次个税法调整的哲学依据有(  )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③处理 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 巩固与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出台新个税法,这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①正确;调整个税法是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④正确;②属于《经济生活》依据,不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 活动,③错误。 答案:C 5.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强调指出:我国是人民民 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 身居多高的职位,都要始终牢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 导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正确的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始终牢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因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 的立场上,③④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而非领导力量,②错误。 答案:D 6.图中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A.在砥砺自我中不断进取是成功的关键 B.成功者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C.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D.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和奉献 解析:“不要认为你站在山峰上增加了山的高度,是山增加了你的高度”表明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故选 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此次机构改革力度大,范围广,碰触利益深。 例如:新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 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整合了分散于环保、发改、水利、农业和海洋等部门的环境 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执法职责,改变了环境 保护职能交叉、各管一段的局面;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整合了分散于国家安监 总局、国务院办公厅、公安、民政等 10 余个部门的职责,构建起中国特色应急 管理体制。这些机构和职能的优化重组将有效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 皮的情况发生。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案: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 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党和国家 机构职能体系作为上层建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 据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基础变化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适应。③深 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