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三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三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第三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试说明] 1.大气的受热过程;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3.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温馨提示]‎ ‎(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14时)左右。‎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  ‎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怎样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或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2.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3.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 一、基本原理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 ‎ 二、原理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个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 ‎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 ‎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2018·南通一模)如图为2018年1月2~5日南通天气预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月4日南通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图示的(  )‎ A.①变大、②变小   B.①变小、③变大 C.②变大、③变小 D.③变小、④变大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干 解读 ‎1月4日南通昼夜温差变小的原因 知识 迁移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信息 获取 ‎(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辐射,⑤表示地面辐射。‎ ‎(2)1月4日南通为中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 B 题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8·海门中学模拟)下图为浙江某地11月24~28日天气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与26日夜间气温较高有关联的是(  )‎ ‎①大气逆辐射强 ②白天日照时间较长 ③白昼较前一天长 ④白天地面吸收热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与26日夜间气温较高有关联的是白天晴朗,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强;白天地面吸收热量多,地面辐射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 ‎(2018·盐城三模)如图为格陵兰岛冰川上广泛出现的圆形孔洞图。读图,完成下题。‎ ‎2.冰川上的圆形孔洞是因深色尘埃飘落冰面所致。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深色尘埃能(  )‎ A.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减弱地面辐射的散失 C.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减弱大气逆辐射 解析:选A 深色尘埃吸收太阳辐射增强,导致冰川融化形成冰川上的圆形孔洞。‎ ‎(2018·泰州期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墒、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3~4题。 ‎ ‎3.新疆伊犁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是(  )‎ A.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 D.保持土壤养分,减少侵蚀流失 解析:‎ ‎3.A 4.B 第3题,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第4题,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增强光合作用。‎ 题点2 逆温现象 ‎(2018·南通模拟)如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越能吸收太阳辐射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6.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5.D 6.A 第5题,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近,接受到来自地面的辐射量越多,高度越高,接收到地面的辐射量越少,温度越低,所以,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第6题,一天当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值出现在14时前后。根据图中气温的高低可判断出甲表示的是日出前后的曲线,丁表示的是午后的曲线,乙表示上午的曲线,丙表示的是夜间的曲线。故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甲。‎ ‎考点(二) 热力环流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风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注意:‎ 在海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 如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号 ‎(1)‎ ‎(2)‎ 题干解读 判断城市的位置 气温差异产生的影响 知识迁移 ‎1.等温线的判读。‎ ‎2.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信息获取 图中 信息 图中市中心和郊区气温都在0 ℃以下→该市冬季气温在0 ℃以下 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市中心降水几率比郊区大,郊区气温低,且在0 ℃以下→更容易形成降雪 文字信息 信息1: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在0 ℃以上。‎ 信息2:40°N附近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大于0 ℃。‎ 信息3:40°N附近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低于0 ℃‎ 城市风环流→ ‎[答案] (1)D (2)A 题点1 热力环流的形成 ‎(2019·江苏联考)如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的是(  )‎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2.关于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 D.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解析: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而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有保温作用,如果要净化空气,还需要打开窗户。‎ 题点2 根据气温变化分析热力环流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 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4.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3.D 4.B 第3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8 ℃左右,夏季日温差是10 ℃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4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 题点3 根据气压变化分析热力环流 ‎(2018·扬州中学四模)左图为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解析:5.B 6.D 第5题,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相比较,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则甲地近地面只能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只能是低压,高空是高压。第6题,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空气受热上升而形成的,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a和c的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变化,但南北半球没有确定,因此a、c两地的风向既可能左偏也可能右偏。‎ 考点(三) 等压面的判读 [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 ‎ ‎(2018·镇江模拟)我国南方某地一座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2)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号 ‎(1)‎ ‎(2)‎ 题干 解读 限定词是“水库及其周围地区”,中心词是“气温”‎ 限定词是“水库与周围地区的热力环流”,关键词是“正确”‎ 知识 迁移 等温面的判读 信息 获取 信息1: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信息1:15:00时水库中心区的气温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信息2:15:00时水库中心区的气温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3:00时水库中心区的气温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水库中心区呈下沉气流→水库中心区的气压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压→白天风由水库中心吹向四周。‎ 信息2:3:00时水库中心区的气温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水库中心区呈上升气流→水库中心区的气压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压→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地区 ‎[答案] (1)B (2)C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气压高低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1)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2)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多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1.C 2.D 第1题,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因此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第2题,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也影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3.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 解析: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答案:(1)甲>乙>丙>丁。 画图略。(呈逆时针运动)‎ ‎(2)乙 阴雨 甲 (3)西南风 甲 ‎(4)略。(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 考点(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春分日8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城市间,水平气压梯度最大的一组是(  )‎ A.乌鲁木齐—拉萨     B.拉萨—西安 C.西安—呼和浩特 D.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解析:选B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拉萨—西安之间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最大。‎ ‎(2018·盐城三模)读2018年4月20日及21日亚洲东部地区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题。‎ ‎2.这一时段,甲地的风向变化是(  )‎ A.偏北风→南风 B.西北风→西南风 C.偏北风→东南风 D.东北风→偏东风 解析:选D 据左图分析可知,甲地的风向为东北风,据右图分析可知,甲地的风向为偏东风。‎ ‎(2018·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题。‎ ‎3.从25日8时到26日8时,马尼拉天气变化特点是(  )‎ A.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B.风力增大,云层增厚 C.风力降低、出现雨雪 D.风向由偏南转为偏北 解析:选B 据图分析可知,25日8时到26日8时,马尼拉附近等压线更密集,风力增大。‎ ‎1.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2.风向的判定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3.风向的应用 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1)定南北半球,(2)定气压高低,(3)定三力,(4)定近地面或高空。‎ ‎4.风力的判读 ‎(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 ‎(2)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就越小。如下图A、B、C、D处风力的大小是A>B>C>D。‎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1.以温室大棚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特别是大气保温原理,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以不同城市的绿化建设为命题背景,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其影响,是考查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 ‎[热点押题]‎ ‎1.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很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如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2)每年盛夏时节,浙江北部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种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解析:(1)B (2)D 第(1)题,大棚内空气温度高,外面气温低,所以打开门时,门上面是向外的暖空气,下面是向内的冷空气,读图可判断,B对。第(2)题,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对。黑色尼龙网在大棚外,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也不能减少或增强地面辐射,B、C错。‎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图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对其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据图完成下题。‎ ‎2.设置城市“绿心”的出发点是(  )‎ A.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B.强调以人为本,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市化 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绿心”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地租水平最高的市中心不再布局商业区,而改为“绿心”,表明布局的出发点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强调以人为本,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城市绿心 ‎“城市绿心”‎ 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等。它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遏制迅速蔓延的郊区化趋势,对城市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 常考图表专攻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常见图示]‎ 图1 气压场类型图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 图3 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判读技巧]‎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 ‎1.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应用体验]‎ ‎[典例] (2016·江苏高考·节选)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如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判断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季节看,我国此时是冬季,寒潮为冷空气活动,其影响地区气压状态为高压。‎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D ‎————————————————————————————————————————‎ ‎(2018·南京、盐城二模)下图为2018年1月11日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L1、L2是两个锋面。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N处的气压值(单位:hPa)约为(  )‎ A.1 032 B.1 022‎ C.1 027 D.1 013‎ ‎2.推测近几日内我国新疆北部地区的天气特点可能是(  )‎ A.气温升高,风力增强 B.风力增强,出现雨雪 C.气压降低,刮偏东风 D.气压稳定,多沙尘暴 解析:1.C 2.B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N处介于1 025~1 030 hPa两条等压线之间,其气压值约为1 025~1 030 hPa之间。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未来几日内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增强,受低压控制,出现雨雪天气。‎ ‎[课时跟踪检测] ‎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扬州一模)史料记载:“左公宗棠就职后,令民旱地铺沙,改良土地,成为特有之沙田……耕垦日广,民食渐充,白面一斤值钱十文,近更广植浙桑,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实为宜蚕。”据此完成下题。‎ ‎1.左公令民“铺沙”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持土层湿润 ②恢复土壤肥力 ③增高土壤温度 ④促进根系发育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左公令民“铺沙”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蒸发量,保持土层湿润,同时,减少地面辐射损失,增高土壤温度。‎ ‎(2018·徐州模拟)日光温室大棚一般有砖墙、土墙和拱棚三种不同类型。砖墙、土墙日光温室采用钢架或竹木结构,顶部蒙上塑料薄膜;拱棚日光温室全由塑料薄膜蒙在钢性支架上构成,没有任何不透光的墙和坡。我国某地科研工作者于某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开展观测试验,绘出砖墙、土墙、拱棚日光温室内和室外晴天时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如图)。读图回答下题。‎ ‎2.图中四条曲线中,表示拱棚日光温室室内气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A 据题意分析可知,拱棚日光温室全由塑料薄膜蒙在钢性支架上构成,没有任何不透光的墙和坡,其昼夜温差最大,所以,表示拱棚日光温室室内气温的是①曲线。‎ ‎(2018·南京一模)如图为某区域近地面两点和对应高空两点的气压图(单位:hPa)。读图,完成3~4题。‎ ‎3.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  )‎ A.M→N→P→O→M B.P→O→M→N→P C.O→P→M→N→O D.N→M→O→P→N ‎4.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  )‎ A.O点的纬度高于P点 B.P地多阴雨天气 C.OM间盛行下沉气流 D.PN间盛行上升气流 解析:3.C 4.B 第3题,图示横轴是海拔高度,纵轴是气压值,可知OP位于近地面,O点气压大于P点。MN位于高空,M点气压大于N点。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即O点气压高,对应的高空气压低,对应N点,P点对应的高空是M点。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空气运动的方向为O→P→M→N→O。第4题,结合前面气压状况分析,若四点构成中纬度大气环流圈,O点的气压高,对应副热带高气压带,P点气压低,对应副极地低气压带,O点纬度低于P点;P地有极锋影响,多阴雨天气;OM间、PN间不在竖直方向上,ON间盛行下沉气流;PM间盛行上升气流。‎ ‎(2018·无锡期中)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西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5~6题。‎ ‎5.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6.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 A.冬季晴天 B.冬季阴天 C.夏季白天 D.夏季晚上 解析:5.B 6.C 第5题,大湖湖泊和湖岸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第6题,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 ‎(2019·无锡一模)下图是某日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7.此时北京和东京的气压差约为(  )‎ A.20 hPa B.15 hPa C.10 hPa D.5 hPa 解析:选C 据图分析可知,两地气压差约为10 hPa。‎ ‎(2018·扬州一模)雾霾是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如图为2017年1月3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8.该日上海出现雾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压高,气温低 B.风力小,湿度大 C.气温低,对流强 D.风力大,气温低 解析:选B 据图分析可知,上海附近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湿度大,易出现雾霾天气。‎ 二、双项选择题 ‎(2018·苏州一模)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某湖泊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湖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0.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增强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9.AD 10.AC 第9题,据图左上部风级与风向图例和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图中①处的风向是从湖面吹向陆地,为湖风,说明湖面为高压,陆地为低压。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③处为高空风,摩擦力小,风力较大,④处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第10题,城市地面硬化,陆地温度白天更高,夜间温度更低,陆地与湖面的昼夜温差更大,湖陆风增强;湖陆风使城市与湖水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湿度增大。‎ ‎(2018·南通模拟)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图1为植被浅沟示意图。图2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地市区和郊区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11.建设植被浅沟后,对图2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气压差减小 B.a表示城市气压,城市内上升气流减弱 C.b表示城市气压,城市内上升气流增强 D.c、d之间的气压差扩大 解析:选AB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导致市区气压低于郊区。因此图中a代表市区、b代表郊区的近地面气压。植被浅沟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减轻热岛效应,因而使得市区与郊区的气压差减小,上升气流减弱。‎ ‎(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 如图为2018年1月22日12时我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题。‎ ‎12.此时,雾霾现象较为严重的省份有(  )‎ A.晋 B.豫 C.甘 D.苏 解析:选BD 此时雾霾现象较为严重的省份是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的江苏和河南。‎ 三、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 材料二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①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 ‎ ‎②在下图中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 ‎ ‎③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 ‎④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 ‎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 ‎(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材料二中的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 解析:第(1)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海陆风的根本原因。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由表可知,冬季海陆风天数最少,其原因是冬季风强劲。海风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第(2)题,从大气增温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温室大棚可提高太阳光照的利用效率,提高大棚内温度,减轻冻害,改善大棚内空气和土壤水分。‎ 答案:(1)①海陆热力性质  ②如图 ‎③冬季 冬季风 ‎④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2)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3)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14.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解析:由图可知,水平气流流向M、O处且向右偏,据此判断P为高压中心且位于北半球,由甲到乙沿线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高空的等压面相反。‎ 答案:(1)P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D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