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东南中学高三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Word含答案
2013届东南中学高考考前辅导 语 文 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 音 1、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完全相同”“不全相同”还是“全不相同”!!!! 解题方法 1、提醒:考场默念一遍。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 2、善用排除法! 巩固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迂讷 / 枘凿 对峙 / 有恃无恐 绯闻 / 蜚短流长 巨擘 / 劈波斩浪 B.磋商 / 蹉跎 妊娠 / 海市蜃楼 粳米 / 心肌梗塞 嗫嚅 / 摄生之道 C.干劲 / 劲爆 冠军 / 冠冕堂皇 请帖 / 俯首帖耳 押解/ 浑身解数 D.擂鼓 / 擂台 救济 / 济济一堂 隽秀 / 隽语箴言 少见 / 少安毋躁 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奢靡 / 风靡一时 行草 / 行将就木 干劲 / 疾风劲草 仿佛 / 佛口蛇心 B.折本 / 损兵折将 纤夫 / 纤毫毕见 里弄 / 弄巧成拙 煞尾 / 凶神恶煞 C.调遣 / 风调雨顺 暴露 / 出乖露丑 着重 / 不着边际 积攒 / 攒三聚五 D.角色 / 群雄角逐 度量 / 度德量力 横祸 / 横行霸道 伺候 / 伺机而动 二、字形 2、 借用读音来判断字形。如 “宣泄”“蜂拥而出” 3、 结合语意做出正确的判断。“奴颜婢膝”“挑肥拣瘦”“悬梁刺股” 4、 考前针对易错的字形进行强化记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蛛丝马迹 一如继往 好高骛远 掉以轻心 B.世外桃园 川流不息 谈笑风生 走投无路 C.声名鹊起 滥竽充数 共商国是 额手称庆 D.竭泽而渔 墨守成规 寥若辰星 变本加利 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文过是非 卷帙浩繁 精兵减政 腾挪跌宕 B.明枪暗箭 道貌暗然 不容置喙 哀声叹气 C.一筹莫展 进退维谷 满腹经纶 奋发图强 D.草菅人命 大声疾呼 日新月异 兵慌马乱 三、成语 5、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1、成语 ★答题方法: ● 注意错用对象、张冠李戴的问题:汗牛充栋、石破天惊、呼之欲出、浩如烟海、鳞次栉比。 ●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坐而论道”“顶礼膜拜”“生财有道”是贬义;“急公好义”是褒义。 ●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尤其是有些成语是不能带宾语的,要注意,如“侃侃而谈他的人生追求”,另外注意,“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都是错误的。 ● 注意一些近义成语的混用,如“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临危授命”和“临危受命”等。 ● 注意成语的使用与语境重复,如“三令五申地强调”“在心中耿耿于怀”“背地里阳奉阴违” “感到爱莫能助”、“被人贻笑大方”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海内外闻名遐迩” ● 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如“坐地分赃”。 07年江西卷第4题A项“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变动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不是“在家休息”之义。 ●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 特别注意两用甚至多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洁身自好,昏天黑地,不偏不倚,平易近人。 巩固练习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中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2%增长到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许多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国人为此也沾沾自喜。 B. 某省因出台在高考中为见义勇为者加分的政策,于是就有了许多人为此申报多年前的案例,因不被认可,有的便上诉到公安机关,其滑稽程度可见一斑。 C.对老百姓来讲,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是否功能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D.近来,从中国足协高层被依法刑事拘留,再到足协改组、涉案球队被处罚等,如此紧锣密鼓的行动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三、辨析和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分类列举不当〕。 语病题江苏侧重于语法考查,也就是六大类型的前四项。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 ★解题方法: ● 3个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 注意题干中如果出现“句意明确”这样的字眼,说明一定有一项属于“歧义”。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看有无不通之处。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份,这样如果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注意并列词组作句子成份。当一种句子成份由联合词组充当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搭配不当。“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第三,注意介宾短语。句首使用介词,有时会使句子缺少主语。【由于、经过、通过…,使…】(例如:在“法律不管、读者不辨”的现状下,使得伪书出版者和经销者有恃无恐。) 第四,注意否定词。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否定词,往往会把句意搞反。 第五,遇到长句要细心。句子过长,往往前后照顾不到而造成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第六,对句子中有“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的要多加小心,可能出现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第七,注意几个词语并列,是否是分类列举不当(大概念与小概念混排),还有可能是排序不当和部分搭配不当!【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讨论、发现、解决了问题】 第八,注意“不但(不仅)”“而且”递进句中,两个分句的顺序是否合乎递进关系! (例子: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第九,数字出现了,可能出现重复、矛盾等语病。【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下降了一倍】 第十,“是”字句最容易出现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异常美丽的季节。】 第十一,注意中途易辙的问题,名词短语 + 状语(-----后),新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如:我们学校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庆回归大型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巩固练习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B.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 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国际社会引起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问题的重视,促使烟民主动戒烟。 C.中国社科院杜继锋教授认为,中国宣布南海大部分海域进入休渔期,意味着中方真诚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黄岩岛冲突。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四、语言表达 依然会一收一放,“收”的题目有可能是新情境,概括是其基本考查点;“放”主要是造句或者围绕主题扩展,特别注意命题者要求的修辞手法。 ★ 语段压缩题 ★ 一、下定义 对应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为“网络水军”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 “网络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络人员,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用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2011年1月30号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 二、 提取关键词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找出人造生命诞生过程的四个关键性词语。(4分) 美国科学家将一种丝状支原体细菌的染色体解码,生成DNA的4个碱基A、G、C 和T,并利用化学方法将碱基拼接成新的DNA。再将人工合成的DNA放入酵母液中使之聚合,聚合后的人造DNA被植入一个受体细菌中。通过生长,受体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胞,一个带人造DNA,另一个带天然DNA。接着,利用抗生素杀死带天然DNA的细胞,筛选出带人造DNA的细胞,这就是人造的新生命。随后,新的生命不断繁殖,越来越多。 三、定向概括 例1、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2011江苏高考)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打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例2、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四、新闻点评 【例题回顾】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见解独到,不超过50字。(4分) 今年,南大、东大、南师等省内九所高校将陆续迎来110华诞。官居显位、身份显赫的校友,自然成了各家邀请的重要人物。不过,日前,南京大学提出110周年校庆“序长不序爵”,来的校友不看官衔大小,以长幼排序,引起轰动。 五、开放评论 【例题回顾】去年五四青年节,广东省实验中学数百名初二学子以双膝跪地的方式,从家长手里接下“家书”。学校将此仪式命名为“青年礼”,并打算以后要将这种下跪方式进行到底。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两点理由。 ★ 漫画题 第一步:读题干,弄清命题角度。命题的角度有画面描述、寓意概括、拟写标题和抒写启示等方面。 第二步:读画面,把握漫画内容。漫画内容包括画面中的人、物、景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三步:读画意,揣摩漫画意图。根据漫画的细节与变化,结合漫画的夸张之处,联系现实琢磨其弦外之音,揣摩作者创作的动机。 漫画解题思路:(读—思—写) 1、读图:画面各组成要素 2、思(读懂图):①画面主体各因素间的关系(人或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 ② 标题与注释。③由表及里,联系现实,读懂寓意。 3、写:①选择表达方式、关键词 ②注意答题格式及措辞准确 例题回顾 (2007年高考四川卷)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5分)要求:(1)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2)点明漫画寓意。(3)40字-60字。 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 (2)点明漫画寓意。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 扩展及造句题 一、注意事项: 1、无论是扩展还是仿例造句,一定要扣着命题者的主题。如第四次检测中让同学扩展“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这一主题,很多同学的答案只是泛泛说明阅读的好处,而缺少“让世界丰富”这样的字眼回应。 2、命题者要求修辞手法时,最好使用排比,其次是比喻。一些弱修辞如反问、借代等不要使用。 【例题1】2012年,是杜甫诞生1300周年,各地人士采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这样赞美与杜甫同时代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请仿照上句的形式,造一个句子表达对杜甫的赞美。 【例题2】《富春山居图》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提到了《富春山居图》:“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次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表示,台北故宫将举办黄公望特展,希望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展出《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1日,分藏两岸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将于台北实现圆合,这是画作分别360余年后的历史性聚首。 请为展出仪式写一段简练的开场白,要求使用整齐的句式,两种修辞手法。 【例题3】醉驾入刑 从5月1日起,将实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驾与飙车入刑定罪。在现行民事法律框架中,劝酒、灌酒造成侵权行为,以连带责任追责赔付。交警部门为了进一步遏制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发生,向社会征集酒驾警示语,张贴宣传。请根据下面设定的对象,拟写恰当的警示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每句不超过15字。(5分) 对驾驶员: 对劝酒者: 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19分) 《考试说明》中关于古代诗文的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节选自江苏省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所以,我们只需以平常心对待。 【简要说明】(文言文阅读)选文要求浅易,多选记叙文,为增加可读性,尽量选名家名篇。文言文阅读有三道题是单项选择,分别为实词解释、信息筛选与内容辨析,一般属于容易题或中等难度题。属于难的是文言句子翻译。这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这要才能表达正确。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 答题时注重整体阅读,标示文章中重要信息。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解读。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可以借助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如有难点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跳过,继续阅读。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 (1)考点说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例分析: 考例1(2009江苏卷)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参考答案】D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解为“率领”错,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 考例2(2010江苏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析】B项“容止”应为“容貌、举止”。根据语境,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即可。 (3)技巧指导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前后对举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 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迸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1)考点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2)考例分析 (06江苏卷)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本题只考查了虚词“以”的用法,B项和题干中的“以”都作“用、拿”讲。A项“来”;C项“凭”;D项“而”。 【易错点】不能根据语境理解虚词用法。 (3)技巧指导: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绘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比较、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2007年以来,文言虚词已连续5年没有单独命题,多放在翻译题中考查,但不排除单独命题或和实词合考的可能,我们只要掌握《考试说明》中要求的15个虚词的各种用法并能结合语境推断即可。 3.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1)考点说明: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2)考例分析 考例1(2010江苏卷)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②是写其妻的干净整洁,治家有方;④是写其妻关心丈夫和士大夫的交往,是相夫有道;⑥是写其妻对文章的喜爱。三者都是些其妻明慧懂理,和“夫妇情深”没有联系,故选B。 考例2(2011江苏卷)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两个限定筛选范围的短语“严”和“不残”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②写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故应排除。③写陈公弼训练几百名牢城的士卒以及山民维持治安,使老百姓安居,盗贼不敢侵犯,与“严而不残”关系不大。⑤叙述的事非陈公弼所为,更应排除。 (3)技巧指导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1)考点说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2)考例分析: 考例1(2010江苏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答案】C 【解析】据文中“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可知C项“西兵进攻江淮地区”的表述有误;另“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也不合文意,原文接句是“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是写她于乱世中能安居贫苦而不困顿。 考例2(2011江苏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答案】C 【解析】A.介绍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春斋”的情况,叙述与原文一致。B.叙述陈公弼担任房州知州防盗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叙述与原文相符。C.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一说与文中“诏复以正民为鄂州”的表述有出入,很显然王正民重新“为鄂州”是朝廷任命的,而不是陈公弼安排的。D.选项综述了文中所涉及到的有关陈公弼的一些事,看似复杂,如果认真读懂原文,不难判断它是正确的。 (3)技巧指导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5.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 (1)考点说明: 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2)考例分析 考例1(2010江苏卷)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答案解析】(1)用出嫁时候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句意通顺2分,“殓”1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判断句式1分,“以”、“累”两处,每处1分)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一起喝酒取乐了? 考例2(2011江苏卷)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答案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1)译文: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句中“淫祠”,意为“不在祀典的祠庙”(“淫”是“过多的、额外”的意思,如《岳阳楼记》中的“淫雨”),正确翻译有一定困难。(2)译文: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句中“持满”应为“拉满弓弦”,这是难点。(3)译文: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句中的“贷而流之”是全句枢纽,“贷”即“严惩不贷”之“贷”,意思为“宽恕”,整句意为“宽恕了他,将他流放了”。 (3)技巧指导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练习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完白山人传 [清]包世臣① 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姓邓氏,字石如,其名琰,以敬避今上御名下一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少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露②,即以刻石游。性廉而尤介,无所合。山人篆法,以二李③为宗,其分书④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余深信其能择言也。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学既成,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山人乃复如前,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武进编修张惠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 修撰即备礼客山人。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一年,修撰称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一日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戌秋,八旬圣节。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策驴,后文敏三日行。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时巡抚以下命吏,郊迎文敏。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趋出延入,让上座,遍赞于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明年复于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城。及十一月末,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适去东台。山人俟余至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遂解缆。翌日而余至。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十有三岁。 (选自《艺舟双楫》,有删减) [注]① 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② 孤露:父母死亡。③ 二李:指秦李斯、唐李阳冰。④ 分书:书法的一种。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 匮:空乏 B. 鬻篆于贾肆 鬻:卖 C. 遍赞于诸公 赞:介绍 D. 而余适去东台 适:到,往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邓石如深厚的“书法金石造诣”的一组是 ① 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② 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③ 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 ④ 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⑤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⑥ 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⑤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完白山人,从小喜好篆刻书法。20岁左右父母双亡后就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活,常以书法篆刻自给。他性情正直、孤傲,我行我素。 B. 最早发现邓石如书法才华的是对秦篆研究颇深的武进编修张惠言,他在集市上看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后说,如同见到了秦代上蔡人李斯的笔墨真迹。 C. 乾隆八十岁生日,曹文敏竭力邀请邓石如一同入都。邓石如戴着草帽,趿拉着草鞋,骑着毛驴,这打扮使他被开山守门士兵拦下,结果未能进入辕门。 D. 包世臣是通过张惠言的弟弟张翰风知道邓石如的。嘉庆七年,包世臣在镇江见到了邓石如,与之交往跟从他学习了十多日。嘉庆十年,邓石如在家中去世。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少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2) 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 (3) 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 第三板块:古诗词鉴赏(10分) 基本原则: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效果和表达的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重点突破之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一) 事物形象 1、点拨解析:托物言志、象征、以物喻人。 (1)写的是什么物象?(2)最能体现物象特征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其品行的词语是哪些?(3)指出物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2、答题模式:描绘意象(外在特点、内在特点)+(由物及人)人的情感、品质。 (二)描述景物形象 1、解题思路: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总分结构;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答题模式:描写(时间、地点、时令)画面,结合诗句画面再现,营造了( 2个双音节形容词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三)鉴赏人物型 1、 解题思路: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的词语有:豪放潇洒、斗志昂扬、寂寞惆怅、勇猛剽悍、干练果决、情趣高雅、壮志难酬、怡然自得、怀才不遇、安闲宁静、零落漂泊等。 2、答题步骤:通过哪些细节(正面:动作、语言、神态、细节、心理;侧面:环境),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加身份),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重点突破之语言 (一) 炼字型、炼句型 1、 思路点拨:(1)释字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境义。分析运用的修辞或描写手法。(2)还原画面: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还原该字所描述的景象。(3)抓住关键:一般为动词、形容词的新奇用法,有时是数词、连词、副词等。(4)表达的作用:一定要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全篇结构上(诗眼、总领全诗、总领全词、贯穿全诗的线索,一字领全诗)的作用。 2、 答题模式:A、释字义 B、明手法 C、具体分析 D表达效果(手法的作用与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知识积累: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拟人,赋予人的情感或动作、使景物人格化;夸张,突出某一特点,语言新奇;借代;双关;通感。 动词:(一个字动态美、化动为静、以声衬静;两个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动态美) 形容词(颜色词):色彩感画面感,化无形为有形、一语双关、通感、比喻 数量词、副词:动作的连续性、时间感、空间感、对比 叠词:增强音律感,其强调作用。渲染氛围,烘托心境。 注意点:练字的手法往往从修辞和描写角度考虑,而炼句还要从抒情角度分析,还包括首联或尾联写景的作用类题型。 (1)首联写景的作用:奠定基调、渲染氛围、点题、首尾呼应、总领全诗、为下文抒情作铺垫、交代时间地点时令,为人物活动创设背景、 (2)尾联写景的作用:以景作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言有尽而意无穷。 模式: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写出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语言风格型 1、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2、 解题思路:①用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表达技巧类 (一)表达技巧型(分清写的景有什么的特点与写景上的特色不同题型)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描写手法:(顺序: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高低、移步换景;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绘声绘色;方法:正侧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动静结合、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从对方入笔、一反常态、正衬、反衬、渲染烘托、对比)。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双关。 3、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伤今、借古伤己、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这种手法。(3)运用这种手法表达何种情感。 (二)行文思路: 17. 看采分,一分一层。 18. 必须答先写,其次、然后、最后,表行文关系的词。 19. 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分。 20. 词按上下两片分,律诗按联分。 21. 按时间或地点变化分。 22. 按情感变化分 四、思想内容类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担忧。 注意点: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句子中表情感、主旨的词;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5) 从诗歌类别入手(边塞、田园、送别、羁旅、怀古、咏物) (6) 有注释必须分析注释。 (7) 分析情感不要忘记分析抒情手法。 (8) 情感回答要具体化。 (9) 分清是作者的情感还是诗中塑造的形象的情感(尤其是闺怨和边塞)。 答题模式:①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②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u 内容概括类 (1) 看采分,一分一点。 (2)答题要点:A景物类:意象加特点(秋风萧瑟、月色冷清、荒村古木),B写人叙事:对象+事件。主谓短语、并列短语或四字短语。 练习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 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2分)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3)下片蕴含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 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团练副使。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的稿费。 ⑴结合全诗内容,赏析诗歌首联中的“亦”字。(3分) ⑵诗歌颔联、颈联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什么手法写山里风光的?(4分) ⑶全诗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作分析。(3分) 第五板块:文学作品阅读(20分) ●文学作品阅读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 ★l、理解命题特点 分析选材的文体特征,选文或为哲理性文化散文,哲理性较强,文化内涵丰富,选文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或为具有浓郁文学气息的小说(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旨,探究).不同类型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 ★2 掌握答题要领 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认真读一遍文章。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同时,仔细阅读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C、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对具有浓郁文学气息的小说,应抓住其兰要素,尤其是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的正侧关系。 ★3答题步骤 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给题目要求编码。 B、查语境。 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C、看赋分,配答案。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4、明确答题要点 A、回答问题,要平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B、综合分析,要有概括而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 C、对应题旨,要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总体建议: 先通读全文,标好层次,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字迹工整。 【阅卷老师忠告】 首先是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是极为客观的,并没给学生多少发挥的余地。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先熟悉原文,如果确定直接可用的文句,再自行归纳总结不迟。 实际的批改时间至多不过八九秒。阅卷人脑中会逐渐凝结出一个间架分明的要点框,阅卷就成了一种套框的机械运动。此时阅卷者的工作不是看清考生答了什么,而是仅仅是看框里套进些什么。也就是说真正能调动眼球注意力的只是几个重要字眼。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修饰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造成阅卷人的疏漏;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文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 最后就是卷面。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偶尔超出一二字也无妨,因为评分规定每超出三字扣一分,千万不要怕字数超标而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这很容易引起阅卷教师的反感,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果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勾掉原答案后在空格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 ★分文体解读 ●关于散文阅读 (各类答题技巧见整理的表格)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阅读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4、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般的散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散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 热身训练一 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 张丽钧 (1)听一位懂玉的老师讲玉。 (2)他制作了漂亮的电子幻灯片,边轻点鼠标,边娓娓讲解——玉,石之美者。古人将玉道德化,说它具备“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他沉浸在玉温润的光泽里,连声音都有了玉的舒扬。 (3)他把玉讲出了花来!他一边讲,我一边偷眼觑着周围几个颈项上、手腕上戴了玉的女子,觉得她们仿佛登时骄矜地成为了美玉的代言人,又觉得古人赞玉、颂玉的雅词丽句仿佛都是写给她们的;甚至不远处一个名字里带“玉”字的女子也惹得我忍不住一眼一眼地频频观瞧,原本姿色平平的她,竟被我看瞧出了几分美艳。 (4)老师讲到了玉的沁色,又讲到了玉的包浆。 (5)——什么叫“包浆”? (6)这是听众中发出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询问。 (7)怎么?你连什么叫包浆都不知道吗?老师善意地笑着说,然后沉吟道,包浆嘛——哦,包浆就是包浆了!说完,连他自己都被逗得笑起来。 (8)让我怎么说呢?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我查过《现代汉语词典》,还真没有包浆这个词。我先不作解释,先给你们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们家铺的竹凉席,新买来的时候,上面难免有些毛刺,睡在上面,老不踏实的,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可能往你肉里扎进一根牛毛般的细刺;而老家用过几十个夏天的凉席,光滑舒适,上面还有了一层光亮的东西,那东西就叫包浆。还有,老农民用了多少年的锄头,把柄上也会形成一层厚实的包浆。——明白了吗?大家不妨再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上可能有包浆呢? (9)石器上。木器上。瓷器上。草编上。织物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10)老师说,很好,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包浆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一些器物,由于长年累月地被人使用或者厮守触摸,其表层形成的一种滑熟可喜、幽光沉静的蜡质物,这种蜡质物就叫包浆。 (11)老师接着说,包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铺满了包浆的古玉赏心悦目,温存可人。古人崇尚玉德,又讲究用人气养玉。养玉的过程,称作“盘”。古人又将盘玉分成了三种,即文盘,武盘,意盘。文盘用手摩挲;武盘用刷子刷,用绸子揉;最有趣的是意盘,顾名思义,意盘就是用意念去盘,你不停地想啊想,想它是个什么样子,它果然就成了什么样子…… (12)我们轻轻笑了。 (13)在这“三盘”里面,我不喜欢武盘,带着一个功利的目的去蹂躏那玉,即便形成了包浆,也一定既不养眼,也不养心。 (14)我也不相信意盘,太荒唐,太玄虚,像气功大师的意念搬砖一样不可信。 (15)我喜欢文盘。 (16)我喜欢想像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很神气地佩了一块美玉,也好比是,随身携了一个精神的引领者。闲来无事,就爱用手去触摸亲近它一番。那指纹认得了那玉,那玉也认得了那指纹。手在一块通灵的石头上从容地游移,所有的杂念都被荡涤得一干二净,狂躁、嫉恨、猜疑、焦虑、厌倦、忧悒等不良情绪统统被挡在了心域之外。那一刻,乾坤清朗,花儿开放,玉的精神和人的精神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17)那个比方真好——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爱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用爱抚的方式去领悟玉的美德。盘玩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玉我同化”的过程。玉在我手上,我在玉心里。说到底,包浆其实是爱玉者慨然赠予玉石的一朵手感细腻温润的心花。 (18)心思总在一个地方流连,手指总在重复一种舞蹈,石头怎能不拥有丝绸样的灵魂?木头怎能不说出锦绣灿烂的语言? (19)——我愿意倾心去盘一块玉,让包浆成为它惊世的华服;也愿意让那块玉来盘我,让我的爱作别鄙陋与毛糙,开出世间最沉静、最美丽的花朵。 (选自《散文》2007年第10期) 11.试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文字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4分) 12.请分析文章第16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3.文中所写“包浆”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概括。(6分) 14.作者把“包浆”喻为“美丽心花”,试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6分) ●关于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考查要点:1、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3、环境4、主题5、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具体答题思路: 1、 关于情节 A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方法:(何时何地)某人做某事?(抓住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 B某处情节的特点: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效果: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效果: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 中间插叙它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出人意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 ⑤线索作用,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C某处情节的作用:a情节本身的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情节更突出;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线索或推动情节;照应前文情节;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 b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c对主题的作用(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例:《在将军家门前》 阎连科 16.“有人认为,将军故意走后门避开五连这个情节很精彩,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这是因为作品在前面做了很好的铺垫。”前面为这个情节的出现做了哪些铺垫?请做简要分析。 16、答:情节方面的铺垫主要有:(1)将军第一次见到五连,发现自己影响了战士们吃饭,赶忙说:“开饭吧,12点10分了。”(2分)(2)将军每天上下班,连长总要给他敬个标准礼,五连围着露天的水泥饭桌,无言无语地吃饭,这更是感觉自己影响了战士们。(2分)(3)环境描写也为情节发展起到铺垫作用,体恤战士的将军是不忍心战士这样的,所以后来要绕行。(2分) 1、 关于人物 A人物形象:XX是一个……(身份定位)的形象。(概括时用三四个形容词,注意人物的身份、职业等的定位。)注意事项:1.全面恰当,不重复;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分析。2.分清主次,把握主要性格特征。 B人物描写方法: a、直接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 心理、细节 b、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或烘托): 周围人物、环境衬托相关的情节 c、修辞等:对比、夸张…… C写某一个人物的作用:人物本身及对其他人物的作用(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某一情节发展) 对主题的作用(突显某种主题)。 .例:《冰雪消融的河面》 [俄罗斯]鲍·克拉夫琴科 11.请简要分析男主人(他)的人物形象。(6分) 11.答案:①对女人的痴情和关爱,由男主人公请格奥尔吉转交钱物给女人可以看出来;②内向,羞于表达,由男主人公一直默默把这份爱恋埋藏心中而不愿表白看出;③粗犷、不体贴人,可以由开篇女人有困难来找男主人公,他不冷不热的态度和挖苦的话可以看出来,还有第12段,女人的心理描写“这并非她的错,既然他不贴心……”也可以看出来。(每点2分) 3、关于环境 A环境的特点: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地,季节等); 社会特点、时代特征、人际关系(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等)。 B环境描写的特色:(描写内容、角度、手法、语言等) C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本身(交代了时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平台,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对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对人物(烘托,映衬人物心理、形象) 对主题(象征,深化,寄托,暗示,揭示)。 答题格式:①内容上: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②结构上: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由此可见,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是唇齿相依的,考查其中一个,也要从两外两个考虑,当然,最终还要考虑小说的灵魂——主题。 例:在将军家门前 阎连科 15.请就本文第五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15、(1)表现人物:第五段最后两句话集中描写了五连官兵依旧是在烈日下军容严整地吃饭的情景:①说明五连官兵能吃苦耐劳,训练有素,富有集体荣誉感。(2分)②用恶劣环境中战士们的情况来侧面描写主要人物,体现将军对士兵的关爱。(2分)(2)推动情节,为将军及其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后来的绕行埋下伏笔。(2分) 4、关于主题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首先:看主人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如果结局是好的,那一定是赞美主人公某种精神。如果结局是坏的,可能是批判主人公的某种不好的思想,或是同情主人公的遭遇,或是揭示了某种社会问题。 其次,具体根据文中主人公的言语和行为,分析文中到底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倾向。 答题模式一般是:通过…………(某人的遭遇,某件事),揭示了(赞扬了、讽刺了)……,说明了(体现了)…… 5、关于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1)构思、结构 常见题型:本文在构思上或者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① 有没有双线结构 ② 有没有鲜明清晰的线索 ③ 有没有倒叙,制造悬念 ④有没有采用对照的方式写了两个鲜明对立的人物 ⑤有没有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 (2)、手法 思路: ①描写人物的手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为小说主题服务。 ②小说全局角度看,常用的手法:a 以小见大 b 对比(反衬) c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d象征e 侧面描写 f细节描写 (3)以某种东西作题目的作用 思路:一是该物推动情节发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4)语言特色: 思路:语言朴素精炼②语言华丽,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③幽默,机智,讽刺 ④凝练隽永,委婉含蓄⑤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6、探究题 A人物探究 1、主人公是谁?(标题指向、传达主题思想的、与情节联系紧密的、极力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用墨最多的) 2、人物性格怎么形成的?(身份、出身、经历、环境) B情节探究 情节是否合理? a从情节本身体现的内容和逻辑看 b形成的情节特点和效果看 c从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看 d从小说主题的凸显看 C主题探究 小说主题的多样性 多角度:多个人物角度挖掘主题意蕴及情感倾向 多层面:a创作背景及动机 b作品主题(现象——本质——情感——哲理) c作品影响及价值 D、题目探究 A从线索(情节) B从设置悬念(情节) C从是否展示人物的性格(人物) d从小说主题的凸显看(主题) .例:冰雪消融的河面[俄罗斯]鲍·克拉夫琴科 14.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以“冰雪消融的河面”为题的作用。(6分) 14.答案:①写出环境的恶劣,突出表现男人真心爱慕女人的性格特征;②交代了男人落水的原因;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暗示二人感情的坚冰有可能因为这场风波走向消融,甚至最终两人会走到一起,凸显了主题。 热身训练二 小说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后的山 [美]弗·拉塞尔 缅因州北部的秋天,黄昏将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挂着些许浮云,一朵一朵的云影将这山区的景色装点得格外瑰丽、动人。几个取着印第安名字的少年营地就坐落在这儿。 当微风在清凉的黄昏里颤颤悠悠时,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树下,举目凝望,前方的灌木丛和沼泽地尽收眼底;再往前数哩,一座小山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光秃秃的山峰下是一个荒芜的牧场,牧场上星星点点地生长着野桧树,裸露的花岗岩点缀其间。然而,数哩以外的这座小山却以某种魔力在吸引着我,召唤着我。我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我心里明白:假期结束以前,我一定要爬上那座山——越过牧场,穿过灌木丛,绕过花岗岩,一直向前向前,直到爬上山顶。我一定要这么干。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甚至也没问过自己。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营地,去爬我魂牵梦绕的小山。从橡树下望去,山峰就在眼前,神秘莫测,充满诱惑。我顺着棒球场的边沿,向前走进了一片乱丛林。 乱丛林里藤蔓缠结,野草丛生。穿行其间,举步艰难,无法分清南北东西。我忽而被朽木绊倒,忽而一脚踩进蚁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挠;带刺的种子设法钻进我潮湿的鞋子,蚊虫在耳畔嗡呜,苍蝇飞旋着撞来撞去。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既迷失了方向,也忘记了时间。 就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赶着,只见一片空地蓦然展现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梣树和枫树,阳光滤过枝叶洒在地上。我猛然发现前面有一排华美的小屋。那又窄又尖、直指蓝天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图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装扮得色彩斑斓,煞是迷人。房子与房子相隔很近,不过一臂之遥。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 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然。 此时,日光已经西斜,把地上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可我的小山仍在前方。我再次钻进乱丛林子,披荆斩棘,终于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路边。刚转过一道弯,就到了山脚。那是我的山,我朝思暮想的山。它坦荡地浸在脉脉斜晖里。我跨过花岗岩,踏过草地,踩着麻叶绣球和笑靥花,急匆匆地朝山顶攀去。 终于,气喘吁吁地,我站到山顶上。头顶穹窿,脚下的山坚硬、实在。多少次,我远远地凝望,它是那样地缈缈忽忽,无可企及。此刻,我身在其中。 然而,正当我站在山顶的当儿,山开始从我脚下滑走。正前方,几哩林地外,我又看见了一座山,一座更高、更长的山;牛群在砍伐过的山坡上悠然地吃草,山顶上树木葱茏。但我是绝不会再去攀登远方的那座山了,纵然登上最后一座山是我长久的渴望。就在我举目凝望之时,我便感觉到,它的远方还有另一座山;巴蒂山外,缅因州外,都会有另一座山。山外有山。即便我走遍天涯海角,随时随地都会有另一座山在等着我。于是,我幡然顿悟:人生没有最后的山。 [注]格林同名童话里的男女主人公。 11.请依据文章第二至八段,概括“我”的心理变化。( 4分) 12.请赏析文章第六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6分) 13.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 1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6分) 第六板块: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主要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筛选、综合信息的能力,因此,首先要确立信心,不要把此类题目想象得过难。阅读此类文本时要思考四个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要抓住文本的题目)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每个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阅读时要有所圈划)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的)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方法提点:**做到有读必圈划 1、强化文本意识 2、强化规范意识: (1)审题规范:对题干中的一些注意点一定要有所圈划,从而明确命题人的出题方向和答题的区间 (2)答题规范:a、掌握语言组织方法:摘句法、提炼法、合并法 b、根据赋分分点答题,点与点之间不可有交叉、包含 c、用陈述句作答,正面作答,力求简洁 (3)书写规范:a、要用数字号 b、不可写错别字,不可出现病句 练习示例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环境保护的人道原则 葛剑雄 地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是人类的方舟,是迄今为止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之所以值得珍惜,也是在于它对人类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是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所以,离开了人类的生存权利,离开了人类的根本利益来谈环境保护,不仅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某些时期、某些人的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不能牺牲,但首先必须保证他们的生存。正如适度的人口数量只能通过人类自觉的控制,而不是用天灾人祸的屠杀来实现一样。 的确有一些科学家或仁人志士,为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崇高的行为是道德的典范,但不应该是对人类的普遍要求。而且他们的行为之所以崇高,绝不在于保护了一头猩猩或一个物种,也不在于发现了什么奥秘,而是对人类长远利益的贡献。如果有一头濒危动物危及了一个人的生命,当然最好是在不伤害它的情况下保证人的安全;但如果只能在二者间做出选择的话,毫无疑问应该是人,而不是动物。 我们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珍稀野生植物禁止采挖后,赖以为生的贫困山民问道:“国家保护野生植物,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难道不应该想一想,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大批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在这样的条件下,毁林开荒、乱捕滥猎、竭泽而渔的事禁止得了吗?要一个对自己能不能生活下去都没有信心的人,去考虑未来以至子孙后代或者其他人、其他地方的长远利益,究竟有多大可能?退一步说,依靠强制手段可以禁止这类行为,或者能够迫使他们顾及眼前以外的利益,但如果因此影响了他们眼前的生计或生存,难道就符合人权和道德的标准吗? 脂肪过多的人必须减肥,但很多人没有吃饱饭,或者正苦于摄入的热量不够,营养不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他们提前减肥。所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对环境保护提出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可以因为保护环境而关闭工厂,停建工程,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却会引进这些工厂,以解决更迫切的失业和资金问题。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未必不知道这些工厂被引入的原因,但只能在两害之间择其轻。比如有一条在发达国家的海滩上搁浅的鲸鱼,被善良的人们千方百计救出,但却在非洲海滨被饥荒的难民们吃了。我们固然应该赞扬解救鲸鱼的人们,但也没有理由指责吃掉它的那些难民。 近年来在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更极端的行为:以保护动物为名,反对使用一切皮毛:反对以动物做实验或药物试验,甚至破坏实验室,伤害科研人员。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早已背离了人道的原则,因为他们奉行的是“狗道”、“猫道”或“动物道”。但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就应该首先不食用或使用一切动物及其制品,将他们的宠物全部放归自然,为生活在寒冷地区而还不具备现代取暖设备的人提供皮毛的代用品,让实验室人员用他们来代替动物作解剖或药物试验,否则恐怕连“动物道”也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伪君子或恶作剧而已。 (选自《环境保护的人道原则和乐观精神》,有删改) 15. “环境保护中的人道原则”实质是什么?说说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人道原则?(6分) 16.文中三、四两段分别采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6分) 17.文中画线的句子应如何理解?请作简要分析。(6分) 实用类文本 人物传记的注意点:人物传记是纪实类作品,具有真实性、概括性、时代性、通俗性、人物的个性等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的写作意图。 解题方法:传记的重要内容包括:1、传主及作品陈述的事实;2、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在阅读文本和概括内容时应注意以上内容。 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以下方法:1、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等。2、综合句意法。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的文段,要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练习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 肖复兴 放翁晚景颇惨:“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他以笔写心,聊以用读书和写作维持着清贫的自尊。看《剑南诗稿》末几卷,更多的是平常之心。 “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他兴趣盎然,不断地杖藜外出。“买尽烟波不用钱”,他那时对外出接触世风民情与大自然的理解,和我们如今某些豪华的旅游大相径庭。所以,他从司空见惯中看出“山从树外参差出,水自城阴曲折来”,看出其中我们容易忽略不计的迂回有致的曲线;他从屡见不鲜里看到“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占白鸥波”,看到其中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斑斓色彩。同时他看到农事稼穑,体味到乡间情味:“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新茶”。 在家,“羹煮野菜元足味,屋茨生草亦安居”,知足常乐。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他却能够捕捉到生趣。“小担过门尝冷粉,微风解箨看新篁;旁篱邻妇收鱼钩,叩门村医送药方。”偶然过门的小贩卖的凉粉,微风之中钻出土的新竹,邻居女人收起渔钩,村里的赤脚医生送来药方,这些琐碎的生活,放翁一一入诗,让人感到平易中的温馨。 “挂墙多汉刻,插架半唐诗”、“浅倾家酿酒,细读手抄书”,书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功名之事,而是一种惯性的生活和心情的轨迹。“体倦尚凭书引睡”,能够想象着那时的放翁,一定是看着看着书,眼皮一打,书掉在地上,书成了他的安眠药和贴身知己。 读暮年放翁,总想起钱锺书先生的论述,钱先生特别强调“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并说“陆游全靠这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 读暮年放翁,我忍不住想起晚年时的雷诺阿。 去年的夏天,美国费城专门举办了“晚年雷诺阿”画展。我特意赶去看,发现晚年雷诺阿已经半身不遂,坐在轮椅上,把画笔绑在手臂上,画出的大多是女人的身影和裸体,无一不是肥硕的,健康的,美丽的。特别是画展的最后一幅,叫做《音乐会》,两个肥硕的女人正穿衣打扮,准备去听音乐会。那两个女人占满整幅画框,满怀的喜悦之情,几乎要把画框冲破。 看到满满几个展厅的画作,想到一个老迈残病之躯,创作力那么旺盛。雷诺阿活了78岁,放翁活了86岁,他的活力和雷诺阿真的很像,几乎每一天都在写诗。82岁时,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其中有“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返老还童,是和雷诺阿把女人都画成肥硕的一样的童心,一样的赤子之心呀。 我不知道我能活到多大年纪,即使活不到放翁和雷诺阿那样的年纪,也要向往那样的心境。那是一种遥远的境界。 15、暮年放翁的“平常之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6、请说说文中引用诗歌的作用。(6分) 17.请概括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的共同点?(6分) 第七板块:作文(70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1)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 ——【美国】贝弗里奇 (2)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 ——【英国】培根 (3)不是一播种,就会有收获。你必须耐心地等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世界上许多事都是如此。 请以“耐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歌德本来是追求一位姑娘的,一年后,人没追到,手上却多了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伦琴在实验室里蹲了6年,本来是想找晶体光谱的,结果光谱没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他得到了更多,除了那根X射线外,英国政府给了12万英镑,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奖励他53万美元,他那张印着左手的感光纸,更是副产品中的大头,1932年被美国一位收藏家以12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会有所奋斗,有所追求。但我们总会发现,最终得到的往往并非我们当初所追求的主产品。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请以“追求的副产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只要心中存有美好的向往,无论经历怎样的严寒困苦,是花花总会开放,开在每一处山坡,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 读了以上《花总会开》的小诗,你有什么想法、感悟或启迪?请根据你的理解,以“花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主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聪明的钓者,钓上来一只螃蟹,往往会盖住钓篓子盖子。钓上来第二只、第三只,就用不着盖盖子了。原来当有两只及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而竹篓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 古代日本渔民,打捞的鲇鱼很快就会死去,后来他们发现放上一群沙丁鱼在里面,鲇鱼被活泼好动的沙丁鱼一搅,有了危机感而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 请全面理解上述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主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3届东南中学语文考前辅导参考答案 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 一字音 1【答案】 C(A nè / ruì;zhì / shì ;fēi; bò / pī 。B cuō;shēn / shèn;jīng / gěng;niè / shè;C jìn / jìng;guàn / guān ;tiě / tiē;jiè / xiè; D léi/ lèi;jì / jǐ;jùn / juàn ;shǎo;) 2【答案】B(A.mí/mǐ xíng jìn/jìng fú/fó B.shé /zhé qiàn/xiān lòng/nòng shā/shà C.diào /tiáo lù/lòu zhuó zǎn/cuán D.jué dù/duó hèng/héng cì/sì) 二字形 1【答案】C (一如既往 世外桃源 寥若晨星 变本加厉 ) 2【答案】C (文过饰非 精兵简政 道貌岸然 唉声叹气 兵荒马乱) 三成语 【答案】 B (A沾沾自喜是贬义词,情感色彩不对;C“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相连,多用于人,此处应为“息息相关”;。D“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这里应用“真刀真枪”,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四辨析病句 【答案】C (A项“……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为“引起国际社会”; D项 “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 语言运用 一、下定义 【答案】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活动难以掌控、会制造民意病毒的网络人员。(5分,每个要点1分,未表述为单句0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找找文段中有没有句子可以作为定义的主干句,若没有,就在文段中找出那个与被定义概念对应的词语(上一级概念),然后就自己在演草纸上写出一个基本句式。 第二步:在文段中勾画出那些要点,准备让它们做定语。 第三步:注意这些定语的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 第四步:连缀成句,并检验是否通达。 二、 提取关键词 【答案】拼接 聚合 分裂 筛选 【解题思路】 1、对于提取或找出关键词的题目,要两方面相结合:先概括成一句话,从中看看那些词语最关键;另外关注高频率词语。第一种方法选出的和第二种方法选出的重合的词语一定是关键词。 2、注意:有的题目不是全文提取关键词,而是局部提取,一定要弄清答题区间。 三、定向概括 答案: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 【答案】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 解题思路 1、弄清楚答题范围(例题中划线的为有效答题范围,后面的是这段文字的结论)。 2、对答题范围内的内容分层,然后每层进行概括。例题中划线的内容一共三句话,正好是三层,分别说了我国大陆海区的有关特点、地质构造方面的情况、历史上我国关于地震海啸的记载很少。 3、根据字数进行答案整理。 强调考生在考场中一定要敏锐地判断出自己的答案该是宏观的还是具体,这要好好看清命题者的命题要求。如果命题者考的是“哪些方面、哪些角度”,答案往往是宏观的,不是具体的,就如同2011江苏高考的答案那样;如果命题者考的是“特点”“原因”等,答案往往是具体的。如果将2011年江苏高考题题干改为“请概括出我国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的原因是什么,那么答案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海底地形平缓、沿海断裂带少、历史上次数很少。 四、新闻点评 【答案】示例1:南大不办政治校庆,给满眼官本位的社会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让人们再看到大学精神之光! 示例2:南大校庆校友接待不看官衔大小,摒弃校庆职能的异化,让大学文化的价值高于权力的价值。 示例3:南大办校庆“序长不序爵”本是“常礼”,竟引起轰动,足见官本位思想对大学乃至社会的毒害之深。(简要概括新闻事件2分,观点明确、独到2分,语句通顺1分) 【解题思路】答案分为两个部分:先用短小的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然后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折射了什么,凸显了什么,带来了什么等等。 五、开放评论 答案:反对。理由:①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②“跪礼”与这个节日“民主”、“科学”的主题格格不入,容易使人患上“软骨头”病。(其他参考理由:五四是青年觉醒纪念日,尤其不能跪;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利于青少年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5分。观点1分,每条理由2分。) 赞成。理由:①跪拜父母后,客观上让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或方便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②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举办这种仪 式能让孩子从小怀有孝顺(或感恩)之心。(其他参考理由:俗话说“矫枉必须过正”,在“青年节”这么一个场合,向父母行大礼完全可以理解,也值得提倡;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自古就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传统,而好的传统难道不应该继续发扬?)(5分。观点1分,每条理由2分。) 【解题思路】 1、必须首先明确表明立场,是支持还是反对,是赞扬还是批评。 2、若命题者要求两点理由,那两点理由必须是不同的角度。同学在做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获取灵感:材料中不同的对象引发两个不同的角度;从表层和深层引发两个不同的角度;从个人和社会引发两个不同的角度等等。 ★ 漫画题 答案:画面上有三个学生(对象):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正大汗淋漓地清扫地上扫在一起的垃圾,画面右边的班长却像个领导一样袖手旁观。(画面内容顺序:先左后右)(描述性的语言) 寓意:漫画讽刺了不以身作则的班干部(对象),反映出官僚作风影响学生的问题(隐含的信息)。 2.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三看一联——看画面,看题目及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联系现实中的现象 题型以及思路: 1、说明漫画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内容,一定要言简意赅。 2、概括漫画寓意——揭示了什么什么道理,讽刺了什么什么现象。批判了什么什么行为。 3、 拟标题 ——既要体现主旨,又最好“挂着”画面。实在想不出就采用“如此……”的方式。 ★ 扩展及造句题 【答案】行吟万里,八方布满荆棘,瘦弱的双肩披挂风雨,赤脚一走就是整部史记。 【答案】你在大陆,我在宝岛,像离别多时的兄弟,今天交心聚首;不曾忘记,怎能忘记,我们原本就是那血脉相通的整体。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天,《富春山居图》终于携手走到一起,合璧展出,书写中国艺术史的一段不朽传奇。 【答案】对驾驶员:把酒问青天,酒驾几人回;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意思格式对,给分)(3分) 对劝酒者:劝酒须担责,斟酒要三思。(意思格式对,给分)(2分) 第二板块:文言文: 5、答案:D (适:恰好) 6、答案:B (③表明其篆法宗师,不能说明其造诣。⑤只是表明他常以卖字为生,亦不能代表其造诣) 7、答案:C (“未能进入辕门”错) 8. (1)答案:(山人)年少时少有见闻,而独爱好刻石,临摹汉人的印篆非常精致。(“眇”“顾”“工”;句意不通顺) (2)答案:修撰惊讶地追问(原因),(编修张惠言)把原因告诉了(他),于是冒雨一起到集市旁边废弃的寺庙拜访完白山人。(“诣”、省略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句意不通顺) (3)答案:我非常委屈先生(或竭力恳求先生),(他)才肯来京都,(但)终究不肯同行,希望诸位(与我)一起成全先生的志愿。(“屈”、“卒”、省略句,句意通顺) 第三板块:诗歌鉴赏 1、答案:(1)(2分)观潮,春游西湖。(一点1分) “观潮”可答成“钱塘观潮”、“游钱塘江”等;“春游西湖”可答成“西湖踏青”、“西湖游春”、“游西湖”等。答“以诗会友”也可给1分。全题给满2分为止。如果是过于描述的语言,而非概括,则不给分。 (2)(4分)拟人(2分,写成“比拟”亦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1分),写出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无限感慨和人生苍凉的感受。(1分)。写出“拟人”(或“比拟”2分);写出潮起潮落、变化快即给1分;写出人世沧桑或人生苍凉、人生无常即给1分。如修辞手法写错,后面分析是到位的,后面照常给分。 (3)(4分)珍惜友情(回忆留恋),归隐超脱,真心劝慰,自我安慰之情。(四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4分。答案不必过分拘泥,大意对即可。 2、⑴亦就是“也”,蕴含了一种无奈(1分):承认山里风光确实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环境比有落差。(1分)“亦”字用来含蓄委婉,耐人寻味。(1分) ⑵角度:人的活动,自然风景(2分);手法:动静结合、对比。(2分) ⑶对商山风光的喜爱(1分),劝勉自己不必惆怅(1分),落寞无奈(1分)。 第五板块: (一)散文阅读参考答案 11.从聆听“懂玉的老师”的娓娓讲解写起,引出自己喜爱“玉”的情感表达;(2分)为下文赞美“包浆”作铺垫。(2分) 12.这一段文字来自作者的想象,描写了“文盘”的过程;(2分),赋予“玉”人的情感(或答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和“玉”在“精神”方面的相融契合。(2分) 13.①平凡朴实,不为人知;(词条在词典里未被收录)(2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长年累月因被人使用或触摸而逐渐形成)(2分)与爱玉者的灵魂相通。(传递了爱玉者对玉的特别关爱)(2分) 14.(1)“包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养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由此可以想到赏心悦目之景,并非一朝形成,需要经过历练,这本身就是关于人生的最好譬喻。 (2)由“包浆”而成为“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不需要带着功利心的“武盘”,也排斥玄虚荒唐的“意盘”,只有丢开杂念,用心培育,才能实现。可见欲达到人生的美丽境界需要纯净而专注的心灵; (3) “心花”的开放需要的是人和玉精神的相融,“盘玉”和“让玉盘”即是“玉我同化“的过程,人只有带着真诚、平等、谦卑的心态看待他人外物,才能在沉静中获得幸福。 (每点3分,以上答案仅为参考,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二)小说阅读参考答案(20分) 11.向往——惊奇——害怕——自豪。(4分,每点1分) 12.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突显小树林的神秘色彩;运用比拟手法,刻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以动衬静,以黄鹂鸣声和蝉声反衬小树林的死寂。(6分,每点2分) 13.描写远方更有吸引力的一座山,与前文形成突转,为下文的顿悟作铺垫。(4分,前两点各1分,最后一点2分) 14.人生要有梦想,要勇于追求探索;人生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才有收获和体悟;奋斗永无止境,但要适可而止。(6分,每点2分) 第六板块 (一)论述类文本 15.参考答案:⑴实质:环境保护应首先尊重人类的生存权利,尊重人类的根本利益。(2分)(2)具体而言:保护动物,不应损害人的安全;保护生态,不应妨害人的生存;制定标准、采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状况;保护环境,不应采取极端行为。(每点1分) 16.参考答案:⑴第三段举“贫困山民质疑”之例,借以阐明环境保护首先应考虑人的生存权利;(2)第四段以“减肥”喻指“环保”,阐明不应强制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前减肥”;以“对待鲸鱼的不同态度”喻对待环保的不同态度(每点2分) 17.参考答案:适度控制人口数量不能有悖“人道”;环境保护也应该奉行“人道原则”;即便牺牲某些时期、某些人的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也应该让人自觉自愿,而非强制。(每点2分)(这里采用了类比的论证方式,使道理更为显豁、明白。) (二)实用类文本 15.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不断外出,接触体悟大自然与世风民情;生活贫困而平淡,但知足常乐,不乏生趣;读书写作成为生活习惯,聊以维持着清贫的自尊。(每点2分) 16.阐释暮年放翁平常心的论据;在解读中引导读者更好地体会放翁暮年心境;增强了文章诗意、情趣和感染力。(每点2分) 17.抱残病之躯,但有平常心;坚持创作,艺术水准仍很高;童心未泯,珍视生活的琐碎之美。(每点2分) 七、作文 1、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已经对题目进行了简单的阐释,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缓慢而艰巨”“耐心”“等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以此为出发点,可确定写作中心。由此可以想到,做事需要有耐心才能有结果,学习需要有耐心才能出成绩,理想需要有耐心才能实现。本题立意不难,但要写得有新意、有深度较难。考生写作时,可用“为什么”进行提问,深入挖掘。如为什么学习需要耐心?因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耐心,就不能持之以恒;学习中会碰到许多困难,没有耐心,就不可能战胜困难…… 【参考例文】 耐心 林丹,一个人们十分熟悉的名字,中国羽毛球的领军人物,大满贯的获得者。他在奥运会上的超凡表现真令人叫绝,陶菲克、李宗伟、陈龙等羽毛球名将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不过,与其说林丹是凭着高超的技艺打败了对手,不如说他是凭着耐心地等待打败了对手。在2012年8月5日晚的羽毛球男子单打总决赛上,林丹对阵李宗伟。这场比赛,双反都打得很有耐心,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会被无限地放大。在决胜局,林丹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沉着冷静,最后以超强的耐心等待反败为胜。从这里可以看出,耐心是成为一名羽毛球顶尖高手不可缺少的的素质。当身处逆境时,当对手越打越狠时,能够耐心地跟他打下去,抓住最后的机会,奋力一搏,就可能一举取胜,成就辉煌。 耐心,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耐心,就如同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找不到成功登陆的彼岸;如果缺少了耐心,就如同迷途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正如美国的贝弗里奇所言:“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是啊,什么事情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搭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而没有耐心的人只想马到成功,一蹴而就,而最终往往一事无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一点一滴地积累、等待,才能获得成功。就像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毛毛虫蜕变成花蝴蝶一样,都需要一个漫长而难熬的过程。如果没有耐心,往往会半途而废,像《小猫钓鱼》里那三心二意的小猫一样,一条鱼都都钓不着。 人生道路上,是满布艰难、坎坷的。遇到困难时,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进,不屈不挠,想尽一切办法去扫除障碍,克服困难。而做到这些的首要条件就是一定要具备耐心。否则,幸运之神不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悔恨去面对失败。只有具有耐心、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才能像愚公一样挖走困难这座山,才能开通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耐心,不可忽视,它是人成就事业必须具有的素质,拥有它,你就会拥有百战不挠的毅力;拥有它,你就会拥有比没有耐心的人多得多的机遇,获得更多的成就,拥有更多的辉煌。正如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所言:“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人,怎么能失去耐心这一灵魂呢?要想成就事业的人,更不能失去耐心这一灵魂! 【点评】 作者从林丹凭着超人的耐心战胜李宗伟的赛事中,悟出耐心是人必须具有的素质这个观点,然后综合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文章多处引用名人名言,并综合运用整散句,不仅增强了论证的力度,而且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文采斐然。 2.这是一道“材料+命题”式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在审题时,我们要抓住材料中关键要素,即主要对象、对象的行为及行为的目的、结果等分析。材料写了歌德、伦琴的故事,他们在追求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结果得到的东西虽然和当初的理想、目标不同,但却有意外的惊喜。作文的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考生要理解“副产品”的含义,提示语中有明确的诠释,就是“我们在人生奋斗过程中,最终得到的往往并非我们当初所追求的主产品,即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立意:一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二是要乐观面对人生的挫折,在努力追求主产品的同时也要善待副产品;三是不能因为一时受挫二放弃,也不要因为执著一念而迷失自我,在追求的过程中,你终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等。 【参考例文】 追求的副产品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失恋的青年对人生失去了兴趣,打算先去泰山看日出,然后在日出后的山巅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他徒步而行,往返三千四百公里,历时两个月零六天,结果日出没有看到,身边却多了个贴心的姑娘、两本已出版的游记和天南海北的一群朋友。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我愿意相信这件事是真的。现实生活中繁琐、无聊的事几乎主宰了我们生活。我们渴望有一个欢乐自由的童年,可从记事起,我们的童年就充满着无数的作业题。我们梦想拥有一段童话般美好的的爱情故事,可生活偏偏告诉你,你的生活没有奇迹,有的只是油盐酱醋,一地鸡毛。于是我们不再追求什么,不是不想,而是怕拼了命登上山顶,却看不到想象中壮美的日出。 可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止追求的脚步,因为只要你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一直行走在路上,即使到达不了终点,也会在追求过程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泰坦尼克号》中那个穷画家杰克穷困潦倒,原本想到异国寻找能欣赏自己作品的人,结果,他在这艘注定要沉没的巨型游轮上邂逅了人生辉煌的爱情。 历史也证明,人们从不曾停止追求的步伐,因为只要始终向前,只要执著勇敢,即使没有到达梦想之地,也能在追求路途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德国文豪歌德本来是要追求一位姑娘的,一年之后,姑娘没有追到,手上却多了一件副产品——《少年维特之烦恼》;伦琴在实验室里呆了六年,本来想找晶体光谱的,却意外发现了X射线。总之,造物主从不会让伟大的追求空手而归。即使你最后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它也会给你点副产品作为对你的的奖赏。 因此,不管人生遇到多大的挫折,不要认为前面的路已经堵死了,世间的任何事物,只要你执著地追求了,你会发现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副产品。你追求财富,财富没有得到,结果你却得到了爱情;你追求爱情,爱情没有光顾,结果你成了诗人;你梦想成为诗人,缪斯女神没有垂青你手中的笔,但你却成了园艺师。 对于一个真正的追求者而言,世界上是不存在失败者的,他们即使实现不了最初的梦想,也会获得一些潜藏在梦想背后的副产品。朋友,只要坚持下去,会有无数意外的惊喜等着你。所以,请相信这个世界吧!它是公平的。 【点评】 这是一篇洋溢着乐观向上精神的考场佳作,结构严谨。作者先从追求的过程和结果入手,告诉读者追求可能会带来什么,然后进一步讨论,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进而通过一些生动鲜活的例子告诉读者,要不懈追求,你才会有意外地收获。文章彰显了生活的哲理,语言很有启发性,带有智者的聪慧和仁者的温润。如“对于一个真正的追求者而言,世界上是不存在失败者的”。同时,文章多处用了第二人称“你”,亲切自然,增强了读者的认同感。 3.这个作文的材料一首小诗,“是花总会开放”与“是金子总会闪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意思比较相近,可联想到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能力;“开在每一处山坡,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则是对其“开放”的地点的举例,可联想到健康、快乐的心态,积极的处世态度,奋发向上的人生信念等。“每个角落”指不论环境的舒适还是恶劣,是花,就会在每个角落开放,可联想到人生处处有鲜花,即使经历风雨洗礼,也终将会风雨过后是彩虹等。 提示语中的“花”可以实指现实中真正的花朵,由此联想到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花”也可以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等,由此联想到品格高尚能感染人、激励人;还可以指健康向上的心态,如笑对挫折,达观、坦荡、热忱、顽强等品格等等。这样,由实入虚,就能实现立意上的以小见大。 选材方面,既可以选择自然界中的鲜花香草,也可以选择美如花的溪水、蓝天、白云、鸳鸯戏水、鱼翔浅底,还可以选择滴水穿石等人生哲理或忠诚善良等人性光辉的层面切入。 【参考例文】 花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 “滴”,我蹑手蹑脚的走到她的门前。轻轻的将门开了一个缝。看见她坐在灯光下,手拿着一根特殊的笔,在写自己的秘密。灯光下的影子显得那么无助。 我多么想拿一张洁白的纸去为她擦干思念的眼泪。可我的直觉告诉我,不能去。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她哭得那么伤心。我只能在一旁悄悄的看着她,让她痛痛快快的哭一场。我了解有泪不能流的感觉。 就在那个下雪的夜晚。她与她的丈夫和女儿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闲谈家事。身旁一个火炉发出温暖的光,像普照大地的太阳。她们吃的是各种各样的饭菜,喝的是葡萄酝酿的酒。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在眼前,好像缺了谁都不完整是的。个个脸上都是美好的“笑容”。 到了第二天,她的丈夫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来自他的老板。老板告诉他在近期务必去上工。他只好匆忙的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与妻子和女儿告别去上班。走时,他给自己的妻子送了一只好看的钢笔。 也就是这一次的离开,让她足足等了两年多时间。她了解女儿,知道自己的女儿也很想她的爸爸,多少次女儿把心中的思念告诉母亲,多少次女儿在母亲面前将思念化为泪水。母亲多少次的安抚女儿,让女儿明白,父亲是为了这个家而除去的,也会为了这个家而回来,为了自己的亲人而活着回来。母亲知道自己不能像女儿一样哭泣,因为自己能安抚女儿,也能让自己心中的思念埋在心低。 又是一个下雪的夜晚。雪花飘撒,它们渴望再次看到这个和睦的家庭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闲谈家事。这样它们就会满足的飘落在大地,然后高高兴兴的献身小溪。可是这次它们看到的不是一家人,只是两个表情僵硬的人坐在一起吃着和去年一模一样的饭菜,但却没有一点温馨的感觉,连火炉也不想再给她们温暖。 一年又过去了,她们还是没有盼到自己的丈夫和父亲回家。女儿的思念时常在母亲面前表达出来。女儿整天埋怨母亲,为什么不让父亲回家。可换回的总是母亲的一句话和一个无助的表情,爸爸会回来的,他一直想念着这个家,想念着我们。女儿的不懂事让母亲感到为难。 就在下雪那晚,女儿睡在床上想象父亲的样子。无意间,女儿听到了思念的声音,她悄悄走到母亲的门前,用手轻轻推开门。看见母亲正在那里写着些什么。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她看见了“她”的泪水,听见了她想说的话。她懂了,母亲不是不想让父亲回来,而是无能为力,她也想念着她的丈夫。 寒风劲吹,窗子吱吱作响,只见雪花张牙舞爪地纷纷扬扬。不知何时,她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身后,轻轻地、轻轻地给我披上衣服。我站起来,将窗子打开了一个缝儿,雪花趁机飘落到了我的脸上、颈窝,凉幽幽的,沁入到了我的心底。我泪花滚滚,又怕她看见,只得强忍着。但我的心底,雪花与泪花早已融为一体,开在了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里。 她呀,就是我的母亲。 【点评】 这篇文章以朴实生动见长。文章以“眼泪”和“雪花”为线索,双线交织,其中“眼泪”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雪花”则是故事的背景,起着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作者对场面的描写十分细腻,如“我”“轻轻地推开门”,“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这些描写就很细腻,真实地表现了“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文章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事,巧设悬念,直到结尾才水到渠成地交代“她”的身份,体现了高超的构思能力。 4.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是“整体感知”,就是全面理解材料,把握其意义。接下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求本法”,抓住材料的本质即材料的中心寓意。阅读本段材料,有两个方面的提示必须抓住:一是“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它是理解材料中心寓意的线索。橘子有大有小,有酸有甜,这就如同人生也有顺利有坎坷,有挫折有失败,有如意有不如意,有句常言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另一提示是“一些人” 会“抱怨酸”“抱怨小”,“而我”“庆幸它是甜的”“感谢它是大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的提示相结合,中心寓意就出来了,人生状况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只能选好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寓意。 本题有以下两个较好的立意: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 【参考例文】 面朝阳光,春暖花开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橘子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它是大的。 是啊!上帝常常在不经意间开了你一个玩笑,也许,他累了,所以世界上多了那么多不完美和缺陷.他给了你大橘子,那却是酸的,他给了你甜橘子,那却是小的.于是,世界上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快乐有人悲伤...... 但我始终认为,上帝是公平的,藏在阳光下,背靠阳光,你看到的将是一片阴影,面向阳光,你看到的将是一片光明,不变的是阳光,但是你的改变,却收获了不同人生。 李白,曾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的踌躇满志,也曾苦心抑志写《清平调》以取悦贵妃圣主,曾在堂堂王官之上让高力士拖靴磨墨,也曾在玄幻梦境之中,任思绪飞扬天姥,然而,“总为浮云能蔽日”黑暗的官场不容傲骨天成的他,他在酸楚中却仍活得很“甜”寄情千山万水之间,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纵使才华无处伸展,却仍书写了半个盛唐。 司马迁,他的人生是酸的,一句好心的劝告却反而受到宫刑。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一直酸下去,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他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 我想,他们生活在酸楚的社会中他们改变不了,但是,他们应该是甜的,他们改变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活着而活着。李白也好司马迁也好,他们都靠着阳光,带来了历史的光明。 是的,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天空一直是光明的,人生就是有酸也有甜。但是只要你从酸中体会出天的味道来,那么成功永远是属于你的,也许你感伤花在最美丽的时候凋谢,也许你曾遗憾自己空有美丽的躯壳而无才学,但是只要从今天开始,面朝阳光,你会收获甜甜的味道! 5.两则材料,均围绕垂钓展开。第一则材料中的螃蟹只知道竞争,结果害了自己;第二则材料中的沙丁鱼和鲇鱼彼此合作而保住了鲇鱼的性命。立意时,我们可以将两则材料结合起来,从合作与竞争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这个话题素材丰富,构思立意的选择性极大,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文和才情文。此外,此题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可以联系起来。面对激烈的升学与就业的竞争压力,或许合作可以造就双赢。当然,失去了竞争的一团和气,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材料对我们的人生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思路点拨: (1)从第一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围绕“竞争”立意:竞争给人压力,有利于人的成长;竞争必须通过正当手段,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竞争体现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能筛选出真正的人才…… (2)从第二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围绕“合作”立意:和为贵;对手也是朋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3)辩证立意:将两则材料结合起来不难发现,竞争与合作才是21世纪的“通行证”,这也是命题人的命意所在。据此,立意如下:竞争是合作共赢下的良性竞争;合作需要引入竞争的激励机制;善待对手;变对手的竞争压力为创新进步的动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