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江西九江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解析: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没有流向植物,植物利用的是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物,A项错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B项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项正确;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所以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相对越多,D项错误。 2.(2019·贵州遵义联考)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B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越少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解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流失了,如动植物的遗体、残落物和排泄物等被微生物分解,A正确;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但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多少与所处营养级无直接关系,B错误;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繁殖等),C正确;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 3.(2019·河南周口调研)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B.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 C.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10%~20% D.由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解析:由于摄入量=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即同化量)+粪便量,所以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大,B错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同化量的10%~20%,C错误;由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D错误。 4.(2019·吉林长白山质量监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太阳光照射到植物体上开始 B.次级消费者摄取的食物中的能量即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 C.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也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 解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植物体固定太阳能开始,A错误;次级消费者摄取的食物中的能量包括流入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和其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能量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便进入了生物群落,D正确。 5.(2019·河南八市联考)秃鹫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和腐烂动物为食,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对草原生态具有保护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秃鹫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对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C.通过摄食尸体,秃鹫就可以获得动物同化量的10%~20% D.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系统中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秃鹫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和腐烂动物为食,因此秃鹫属于腐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不能构成食物链,不占有营养级,B、C错误;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b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a B.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C.c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D.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c的10%~20% 解析:在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外,还有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正确;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正确;从图中分析,c属于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a的10%~20%,D错误。 7.(2019·辽宁东北育才学校二模) 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 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解析: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A是贝类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能量开始,通常,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8.(2019·湖南衡阳模拟)甲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种植食性昆虫单位面积内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该种群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该昆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甲图曲线表明昆虫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乙图中通过①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 D.据该研究成果,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 解析: 由题干可知,该昆虫为植食性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应为初级消费者,A项错误;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所以昆虫与该病毒之间应为寄生关系,B项错误;乙图中通过①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C项错误;据该研究成果,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D项正确。 9.(2019·湖南衡阳一中月考)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丙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A项错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B项错误;根据三种生物个体数量相对值判断,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甲是生产者,影响生产者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C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不是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10.(2019·广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A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1+B1+C1+D1)/C×100% D.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自蚕中的B1 解析:A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净光合作用量C=总光合作用量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C将用于桑树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A错误;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总能量减去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和流入蚕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B错误;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蚕的同化量÷桑树的同化量)×100%=(A1+B1+C1+D1)/A×100%,C错误;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自B1,D正确。 11.(2019·安徽合肥调研性检测)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单位为×103 kJ·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可能较大 B.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6% C.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1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需要补偿输入的能量越多,因而在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可能较大,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2×103=16×103(kJ·m-2·a-1),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0.25×103+0.05×103+5.1×103+2.1×103=7.5×103(kJ·m-2·a-1),其中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16×103-4×103-9×103-0.5×103=2.5×103(kJ·m-2·a-1),因此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B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是7.5×103 kJ·m-2·a-1,其中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2.5×103 kJ·m-2·a-1 ,则从外界补偿输入的能量为7.5×103-2.5×103=5×103(kJ·m-2·a-1),C正确。该生态系统有从外界补偿输入的能量,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补偿输入的能量,D错误。 12.(2019·江苏南通考前模拟)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之和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太阳能的总量,A错误;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确;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能最少,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广西南宁三中、柳州铁一中学联考)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传递是沿食物链、食物网实现的;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a(填甲图中字母)。 (2)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图乙中B的含义为用于鼠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125 kJ,则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6%;根据图中能量关系可推知,第二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解析:(1)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传递是沿食物链、食物网实现的;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牧草的光合作用。(2)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为600 kJ-100 kJ=500 kJ;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125 kJ,则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鼠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0%=500 kJ÷3 125 kJ×100%=16%。第二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14.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能量(kJ) 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 419 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 219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46 ① 54 (1)调查鱼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鱼塘240 m3,若第一次捕鲤鱼120尾,全部标记后放回鱼塘中,一周后第二次捕到鲤鱼150尾,其中带有标记的有30尾,估算鱼塘中鲤鱼种群密度为2.5尾/m3。如果捕捞过程中有个别带有标记的鱼逃脱,则估算的结果将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2)蚕与桑树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蚕的体内纤维素分解菌与蚕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若该桑基鱼塘无人经营导致荒废,多年后形成小型林场,杂草丛生,此过程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影响林场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200 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解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设鱼塘中有鲤鱼M,则M/120=150/30,M=600尾,种群密度=600尾/240 m3=2.5尾/m3。如果捕捞过程中有个别带有标记的鱼逃脱,则导致第二次捕捉的带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估算值偏大。(2)蚕以桑树叶为食,属于捕食关系;纤维素分解菌在蚕的体内帮助蚕消化植物纤维,蚕为分解菌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因此两者关系属于互利共生。若该桑基鱼塘无人经营导致荒废,多年后形成小型林场,杂草丛生,此过程是在原来的生态系统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主要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蚕的同化量,属于桑树即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同化的总能量=蚕吃掉的桑叶中所含的能量-蚕沙中所含的能量=419 kJ-219 kJ=200 kJ,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蚕同化的总能量-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00 kJ-146 kJ=54 kJ,即表中① 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15.(2019·广东六校联考)回答下列有关荔枝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利用生物防治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直接破坏其种群性别比例。 (2)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枯枝落叶等。 (3)下图表示某果园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A和B(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4)该果园有食物链:荔枝(W1)→丽金龟(W2)→食虫鸟(W3),括号内为该生物种群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W1,其主要原因是还有部分能量流入与丽金龟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解析:(1)利用生物防治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直接破坏其种群性别比例,从而降低种群密度。(2)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枯枝落叶等。(3)图示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生产者A和分解者B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 J/(m2·a)÷7.5×106 J/(m2·a)×100%=20%。(4)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该果园有食物链:荔枝(W1)→丽金龟(W2)→食虫鸟(W3 ),括号内为该生物种群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W1,其主要原因是还有部分能量流入与丽金龟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