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9大自然的语言教案3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检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品味语言的准确、生动,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 3、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课文比较长,同学预习时,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一,从这四个方面来熟悉一下课文。) (上课前请同学听两首熟悉的歌谣轻松一下,欣赏欣赏大自然美景。)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秋色正浓,很想和同学坐在野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不过,坐在教室里也不错,可以穿越时空。老师先带同学们一起去绍兴吼山的桃花节看一看那些又美丽又调皮的桃花。说它调皮,是因为去年3月21日桃花节开幕时,他们中的许多桃花已经谢了,而今年19号开幕,桃花园还见不到她们的踪迹,使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高兴而来,失望而归,我们说桃花的初开期一般在三月二十日左右,为什么去年这个时候初桃已谢,而今年还未开花呢?同学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天气暖和得早,桃花就开得早了,气温底,桃花就开得迟。 —— 桃花盛开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和气候有关? ——(蒜苗泛青)百花争艳,落叶翻飞这些自然现象,自古以来我们称它为物候(板书)。 那么如何科学选定每年桃花节开幕式日期,使广大游客都能欣赏到桃花绰约的风姿,相信同学学了《大自然的语言》后,一定能给当地的农民一个好的建议。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全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看得快,又找得准) 1、概括得很好,你能说说这么多的内容,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四点重要信息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来,老师看到他认真在圈点勾画,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2、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可不可以先写古今差异?) (说明文的顺序可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文章不仅眉目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而且重点突出。) 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这样条理就很清楚。 ——“纬度影响最大”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3、理解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知识: 4 —— 古诗中也提到了这个物候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周诗人庾信的《梅花》,诗人原来居住在南方,梅花开得较早,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课后练习也有一首古诗,同学们来分析一下,包含着怎样的物候知识。——朗读(诗人是在初夏时节游览位于庐山香炉峰顶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原来古诗中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物候知识。 4、课文除了介绍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还介绍了哪些内容?(运用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画出重点句,概括回答。) 物候和物候和物候学的含义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着重要性 研究物候学有重要意义—— 5、教师总结:刚才同学通过圈点总括句的方法,熟悉了课文内容。作者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 课文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那么竺可桢又是用怎样 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大自然语言的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的语言你觉得有什么特点?(1、2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准确、生动) 学生生成:准确、生动、简约等 2、 同学们想先体会生动呢,还是准确? 英雄所见略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两篇说明文老师印象特别深刻《看云识天气》,让我对天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成了小小气象预报员,而〈〈大自然的语言〉〉又让老师拥有了什么呢?一双灵敏的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读读、品品这写在清山绿水间,摇曳多姿的大自然语言。告诉同学们,你听到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读懂它们了吗? 生动(课文1节) 1、教师朗读第一节, :我听到 我知道 ——原来大自然一年四季有如此丰富的语言,作者生动的描写带给了我们无穷的联想。 2、 轻声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4 ——会联想到哪些物候?于是,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联系《春》“ 东风来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 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 蜜蜂嗡嗡”拟人化的语言,使大自然有了灵性,有了语言。 同学们丰富的想象把无声的语言转化成了几幅生动的画面,体味得好。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其他你喜欢的词语。 “融化”河水解冻,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涌动春的希望。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草木破土而出,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节变换的显示器。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傲雪的迎春,火红的山茶,嫩黄的迎春争奇斗艳。(山顶千门次第开)让我们想象,在牧童的短笛里,一朵花睁开了眼、两朵花、三朵花,一万朵花,那是花的山,那是花的海。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歌《小燕子》,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拟人。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簌簌”摹拟风吹落 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为什么不是一片片?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 十分形象。“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大地沉睡了。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穿越时间和空间,春夏秋冬不断循环。正如白居易的诗“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3、朗读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喜欢,可见第一节的每一个词语都极具表现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引领着我们进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当然,我们说作为一篇科普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他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性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 第一节最后一句,“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的现象,作者作了限定“”,表达非常准确。“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语言的准确。 准确(以课文6——10节为例) 1、 教师:我先请同学说说老师和这位同学之间相隔多少距离? 还可以怎样表达?如果老师用尺丈量出了具体的距离,应该怎么说?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 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语言的模糊性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 4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大约”“可能”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因为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 2、巩固提升:精确与模糊是准确的两种写法,那么这样的语言文本中有吗? 1)、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表精确性) 2)、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表模糊性) 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也找了两句,我们来深入体会一下,为什么表精确性与表模糊性都体现着准确。第一句准确没有问题,经过科学实验与统计,不是11而是10天很精确。 ——春天,沿海都是笼统的,不能做精确的实验,用模糊的语言,留有余地,像我们平时用的一些概数词、程度副词都属于模糊词(约、左右、前后、一般、大多数、若干)。精确与模糊都体现准确,体现实事求是。 3、——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这个星期天,老师专程去上虞参观了竺可桢故居。(那班驳的墙壁,乌黑的大门,发黄的照片如陈年的酒沉淀着一个卓越科学家的过往。)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写上“局报”两字。 所以,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学习物候知识,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摹、介绍事物,更要学习竺可桢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从明天,不,从下课开始,你能像竺可桢这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写写观察日记,作作物候观测,老师相信,来年春风吹醒柳梢的时候,你也许就能告诉桃花园的主人,吼山上的第一朵桃花应该在何时绽放她的花蕾。我想,这便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丰厚的礼物。让我们有感情齐读。 四、仿照课文,运用语言: 下面我们请同学选择江南秋日里典型的物候现象,用你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告诉大家(讨论一下,秋天里有哪些典型的物候现象:在稻花飘香的秋色中,听蛙鸣虫啼,看鸿雁南飞,流萤点点飞舞,树叶转了颜色,湖畔、海滨芦苇荡最浪漫的季节开始了,桂花,菊花) “……江南的秋天来了”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