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数据图表信息试题分析+电化学模拟试题+有机化学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探讨+电化学测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总复习数据图表信息试题分析+电化学模拟试题+有机化学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探讨+电化学测试题

高考化学总复习数据图表信息试题分析 +电化学模拟试题+有机化学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探讨+电化学测试题 第九讲、数据图表信息试题分析(附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 高考的考纲显示,高考命题将更加注重图表语言的考核。用图表表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 景信息是化学的基本表达方式,简约化是理科考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思维特征,而图表正 是化繁为简的妙法。在这其中,图表型的计算题将数据处理与化学问题融为一体,信息量大, 信息加工涉及诸如信息的寻找、选择、整理、重组、应用等各方面,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困难 较大。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应自觉地去了解图表所呈的化学含义,掌握化学图表最 基本的分析剖析方法,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尝试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表述 自己的思路与思维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识表识图能力,更能通过这个过程训练 与优化自己的思维策略。 【例题分析】 [例题 1]已知:2H2S+SO2=3S↓+2H2O。某同学向 100mL 氢硫酸溶液中通人标准状况下的 二氧化硫气体,所得溶液 pH 变化如图所示。他据此得到的下列四条关于二 氧化硫和亚硫酸的说法。请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SO2 是弱电解质 B.H2SO3 不是强酸 C.亚硫酸是比氢硫酸还弱的酸 D.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0.05mol·L-1 [例题 2]将固体 FeC204·2H20 放在一个可称量的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变 化,测得数据如下: 根据计算分析推理,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 25℃~300℃时固体发生变化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 (2)350℃~400℃发生变化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500℃时产物的含氧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写出 600℃~900℃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例题 3]常温下在 20 mL 0.1 mol·L-1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1 HCl 溶液 40 mL, 溶液的 pH 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 变化(CO2 因逸出未画出),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20mL 0.1 mol·L-1Na2CO3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 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其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 浓度有何关系?(用等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该溶液中 Na2CO3 的水解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 CO3 2-离子不超过其总 温度/c 25 300 350 400 500 600 900 固 体 质 量 /g 1.000 0.800 0.800 0.400 0.444 0.444 0.430 量 的 10 % 。 请 你 设 计 简 单 实 验 证 明 该 同 学 的 观 点 是 否 正 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 20 mL 0.1 mol·L-1Na2CO3 溶液中加入 BaCl2 粉末 3.328×10-7g 时开始产生沉 淀 X,则 KSP(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加入盐酸使溶液 pH 为 10 时,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离子有哪些?_____________,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例题 4]某课外兴趣小组对双氧水(H2O2 的水溶液)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1)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 MnO2 分别加入到 5mL 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火星的木 条测试。测定结果如下: 催化剂 (MnO2) 操作 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 需的时间 粉末状 混合不振荡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 分钟 块状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 分钟 ①写出 H2O2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作用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取三份含有等量的 H2O2,但质量分数不同的双氧水,分别向其中加入 1 克 MnO2 粉末。 测定结果如下: 双氧水体积 操作情况 反应完成所需的 时间 收集到气体 体积 反应后液体 温度 a1%的 150mL 混合不振荡 11 分钟 539mL 24℃ a2%的 15mL 1 分 20 秒 553mL 56℃ a3%的 7.5mL 振荡 9 秒 562mL 67℃ 请简要说明: ①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反应后液体温度不同的原因 。 ③ 收集到气体体积不同的原因 。 [例题 5](2010 深圳一模)广东省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提取食盐和 Br2 以后的盐卤可 以用来制备纯净的 MgCl2 或 MgO。盐卤中含有 Mg2+、Cl-,还含有少量 Na+、Fe2+、Fe3+、SO4 2-和 CO(NH2)2 等。制备流程如下图: (1)滤渣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滤液Ⅱ中所含主要的杂质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MgCl2·6H2O过滤 NaClO 盐 卤 △ △ CaCl2 滤渣 滤液Ⅰ 滤液Ⅱ 结晶蒸发 过滤 MgCl2 MgO 少量 NaOH HCl--H2O 气氛下的 MgCl2—MgO 分布图 P(H2O)g 1.00 0.75 0.50 0.25 0 P(HCl)g 0 0.25 0.50 0.75 1.00 蒸气压 P(HCl)g + P(H2O)g = 1.00MPa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温度/℃ MgCl2 MgO MgCl2·6H2O MgCl2·2H2O MgCl2·4H2O MgCl2·H2O Mg(OH)Cl (2)用 NaClO 除去尿素 CO(NH2)2 时,生成物除盐外,都是能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则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入 NaClO 的另一个作用是 。 (3)温度和压强 P(HCl)g 对 MgCl2·6H2O 晶体热分解产物的影响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 P(HCl)g = 0.25MPa,温度从 300℃升高到 55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实际生产中,将 MgCl2·6H2O 晶体加热到 600℃的过程中几乎得不到无水 MgCl2,其原因 是 ;若要得到无水 MgCl2 须采取的措施是 。 [例题 6]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 Na2CO3 的主要步骤是: 将配制好的饱和 NaCl 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 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 NH4HCO3 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 30 分钟,静置、过滤得 NaHCO3 晶体。用少量蒸馏 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 2 小时,制得 Na2CO3 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g/100g 水)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① - - -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35℃NH4HCO3 会有分解 请回答: (1)反应温度控制在 30~35℃,是因为若高于 35℃,则 ,若 低于 30℃,则 ;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 为 。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 30 分钟,目的是 。静置后只 析出 NaHCO3 晶体的原因是 。用蒸馏水洗涤 NaHCO3 晶体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以化学式表示)。 (3)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 (以化学式表示),需加入 ,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 NaCl 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 NH4Cl。 (4)测试纯碱产品中 NaHCO3 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 W 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 水溶解,加 1~2 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 c(mol/L)的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 温度 溶解度盐 无色(指示 CO32-+H+=HCO3 -反应的终点),所用 HCl 溶液体积为 V1 mL,再加 1~2 滴甲基 橙指示剂,继续用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 HCl 溶液总体积为 V2 mL。写出纯碱 样品中 NaHCO3 质量分数的计算式:NaHCO3(%)= [例题 7]经查阅资料可知道,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 FeSO4·7H2O、FeSO4·4H2O 和 FeSO4·H2O。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 在 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温度/℃ 0 10 30 50 56.7 60 64 70 80 90 溶解度/g 14.0 17.0 25.0 33.0 35.2 35.3 35.6 33.0 30.5 27.0 析出晶体 FeSO4·7H2O FeSO4·4H2O FeSO4·H2O (1)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 线。 (2)若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 FeSO4·4H2O 晶 体,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 [例题 8]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 Al 、(NH4)2SO4、MgCl2 、FeCl2 、AlCl3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现对该混合物作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 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注:若混合物中不存在该成分,则“质量”栏中填“0”; 画斜线的表格不需填写) 成分 质量 判断依据或计算推理过程 Al (NH4)2SO4 MgCl2 FeCl2 14.5g 固体 5.60L 气体 白色沉淀 2.90g 无色溶液△ ① 过量浓 NaOH 溶液 碱石灰 体积不变 浓硫酸 ② 3.36L 气体 久置 ③ 无明显变化 稀盐酸 ④ 白色沉淀 过量稀盐酸 ⑤ 无色溶液 AlCl3 [例题 9]某同学为研究盐酸与 NaHCO3 和 Na2CO3 反应的热效应,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 做 3 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 号 试剂 1 试剂 2 混合 前的 温度 混合后 最高或 最低温 度 序 号 试剂 1 试剂 2 混合前 的温度 混合后 最高或 最低温 度 Ⅰ 50ml 水 2.5g NaHCO3 固体 200C 18.50C Ⅱ 50ml 水 3.2g Na2CO3 固体 200C 230C Ⅲ 35ml 稀盐 酸 含 2.5g NaHCO3 的饱和溶 液 15ml 200C 18.80C Ⅳ 35ml 稀盐 酸 含 3.2g Na2CO3 的饱和溶 液 15ml 200C 20.60C Ⅴ 50ml 稀盐 酸 2.5g NaHCO3 固体 200C 17.30C Ⅵ 50ml 稀盐 酸 3.2g Na2CO3 固体 200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室使用的量热器一般是容积不变的装置,则用其测定的反应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不是”)该反应的焓变△H。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①NaHCO3 溶于水是 热(填“吸热”或“放热”,下同)的过 程,Na2CO3 溶于水是 热的过程。 ② 设 实 验 Ⅰ 、 Ⅲ 和 Ⅴ 的 反 应 热 分 别 为 △ H1 、 △ H3 和 △ H5 , 则 三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式 为 。 ③ 实验Ⅵ 中,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接近 0C。 [例题 10]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 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药品:2. 0moL/L 盐酸、4. 0mol/L 盐酸、2 .0mol/L 硫酸、4.0mol/L 硫酸,质量和 相同的铝片和铝粉(金属表面氧化膜都已除去);每次实验各种酸的用量均为 50. 0mL,金属 用量均为 9. 0g。 (Ⅰ)甲同学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及其现象如下: 反应进程(分钟) 1 2 5 15 20 h x b.对流层 a.近地表对流层 c.大气平流层(臭氧层) 4.0mol/L 盐酸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 反应结束 2.0mol/L 硫酸 无明显现象 极少量气泡 少量气泡 4.0mol/L 硫酸 无明显现象 少量气泡 有比较连续的气泡 请回答: (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反应 1~15min 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 。 (3)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有差异,你认为其原因有哪些可能?请提 出你的假设(说出 2 种可能): 。 (Ⅱ)(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温度控制为 25℃和 35℃)。请 你根据实验目的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用量:酸均为 50. 0mL、铝为 9. 0g 过量): (2)右图为实验①的“H2—t”曲线图,若 上述反应浓度减少一倍,速率是原来的 1/2;温 度每升高 10 ℃,反速率是原来的 2 倍。请在 答题卡的座标中画出实验②和实验③的“H2—t” 曲线图。 [例题 11]汽车或飞机行驶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燃料燃烧速度越快,产生温度越高,越可能 达到 N2 与 O2 反应的条件,生成 NO 在空气中部分被氧化成 NO2。我们用 NOx 来表示空气中 氮氧化物的 x 值与地球表面距离 h 的关系如图所示。 (1)关于 x 与 h 关系的解释主要是光化学原理。 已知:O2(g) 2O(g) ΔH=a kJ·mol―1; NO2(g) NO(g)+O (g) ΔH=b kJ·mol―1; 则 2NO(g) + O2 (g) = 2NO2 (g) ΔH= kJ·mol―1。 (2)空气中的 NOx 的组成可以表示为: f (x) = = 。 (3)NOx 对平流层 O3 浓度减少,形成臭氧空洞的机理可以用如下图示解释: 实验目的 实验 编号 温度 金属铝 形态 盐酸浓度 /mol·L-1 1. 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 响; 2. 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实验①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 应速率的影响。 ① 25˚C 铝片 4. 0 ② ③ ④ V(H2) L t/min0 10 40 0.56 1.12 1.68 2.24 20 30 1 光能 光能 2 (NO) (NO ) n n 则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小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在 2 L 密闭容器中反应 2NO2(g) 2NO(g)+O2(g)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其中 实验Ⅰ、Ⅱ都在 800℃,实验Ⅲ在 850℃,NO、O2 的起始浓度都为 0,NO2 的浓度 (mol·L―1)随时间(min)的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生成 N2O4)。试填空。 ① 对比实验Ⅰ、Ⅱ和Ⅲ,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对比实验Ⅰ和Ⅲ可知,该反应是吸热 反应 B.实验Ⅱ和实验 I 相比,可能隐含的反 应条件是:反应容器的体积缩小了 C.实验Ⅱ和实验 I 相比,可能隐含的反 应条件是:使用效率更高的催化剂 D.实验 I 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 实验Ⅲ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② 若实验Ⅰ中达平衡后,再向密闭容器中通 入 1 mol 由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组成的 NO2 与 NO 混合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将 移动,新条件平衡 状态时 NO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新题赏析】 1、现有含 Fe(NO3)3、Cu(NO3)2、HNO3 的某稀溶液,若向其中逐步加 入铁粉,溶液中 Fe2+ 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则该溶液中 Fe(NO3)3、Cu(NO3)2、HNO3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D A.1∶1∶1 B.1∶3∶1 C.3∶3∶8 D.1∶1∶4 2、下列实验或生产过程中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BD ① m(沉淀)/g V[Ba(OH)2] ② V(SO2) pH ③ V(NH3) 导 电 能 力 ④ t/℃ ω(NH3) A.①表示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②表示 SO2 通入溴水中 C.③表示氨气通入醋酸中 D.④表示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3、在 1 L 含 0.1 mol NaAlO2 和 0.1 mol Ba(OH)2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 0.1mol·L-1 的 H2SO4 溶液,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 是 A A. B. C . D. 4、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D A.H2S 气体通入氯水中 B. NaHSO3 粉末加入 HNO3 溶液中 C.NaOH 溶液滴入 Ba(HCO3)2 溶液中 D.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 烟雾的主要成分为 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各种物质的 相对浓度随时间的消失,记录于右图,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 是 A.NO 的消失的速率比 RH 快 B.NO 生成 NO2 C.RH 及 NO2 可以生成 PAN 及 O3 D.O3 生成 PAN 6、反应 N2O4(g) 2NO2(g);ΔH=+57 kJ·mol-1,在温度为 T1、T2 时,平衡体系中 NO2 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A、C 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 两点气体的颜色:A 深,C 浅 C.由状态 B 到状态 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 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7、已知 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化学式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25℃) 1.8×l0_5 4.9×l0_10 K1=4.3×l0_7 K2=5.6×l0_11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 pH 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 mol·L—1 HCN 溶液与 b mol·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Na+)>c(CN -),则 a 一定大于 b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度、pH 均先增大后减小 D.NaHCO3 和 Na2CO3 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 c(Na+)+ c(H+)=c(OH-)+ c(HCO3 -) +2c(CO32-) 8、污水处理分析时,常用双硫腙(H2Dz,二元弱酸)把金属离子配合成电中性的物质,再 用 CCl4 萃取络合物,从而把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完全分离出来。如用双硫腙(H2Dz)~CCl4 分离污水中的 Cu2+时,先发生配合反应:Cu2++2 H2Dz Cu(HDz)2+2H+,再加入 CCl4, Cu(HDz)2 就很容易被萃取到 CCl4 中。 (1)写出双硫腙和 Fe3+络合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萃取 过 程 中 要 控 制 适 宜 的 酸 度 。 如 果 溶 液 的 pH 过 大 , 其 后 果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用双硫腙(H2Dz)~CCl4 络合萃取某些金属离子的酸度曲线。它反映了萃取某些 金属离子时适宜的 pH 范围。E%表示某种金属离子以配合物形式被萃取分离的百分率。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 Hg2+、Bi3+、Zn2+,用双硫腙(H2Dz)~CCl4 络合萃取法处理废水。 请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2)欲完全将废水中的 Hg2+分离出来,须控制溶液 pH=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调节 pH=2 时,铋(Bi)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 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萃取到 CCl4 中的 Zn(HDz)2 分液后,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充分振荡后,锌又转 到水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金属单质 A 和非金属单质 B 可生成化合物 AB,反应方程式 A+B→AB。甲、乙、丙三学生 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各人所用 A、B 的质量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 9.00 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A 的用量 B 的用量 AB 的用量 甲 7.00 g 2.00 g 6.00 g 乙 4.00 g 5.00 g 6.00 g 丙 a g b g 4.44 g 试求: (1)A+B→AB 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三者质量比: 由甲学生实验中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乙学生实验中得到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参加反应的三者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学生实验中,a 和 b 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10、将一定量混合均匀的铁粉与硫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得 到固体 A。将质量为 m 的固体 A 加入到 300 mL 2 mol·L—1 的盐酸 中使之完全溶解,测得室温下加入固体 A 的质量与收集到气体体 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所得氢硫酸溶液 饱和前无硫化氢气体逸出)。 已知加入固体 A 的质量 m≤3.2 g 时,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 当 m>3.2 g 时,收集到的气体为 H2 和 H2S 的混合气。 试分析与计算: (1)3.2 g 固体 A 中所含的物质有__________。 (2)3.2 g 固体 A 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溶于上述盐酸充分反应后, 所得溶液中氢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___________。 (3)当固体 A 全部溶于上述盐酸,且 A 的质量 m>3.2 g 时,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 状况下)V=__________mL(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 11、现代炼锌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火法炼锌是将闪锌矿(主要含 ZnS)通过浮 选、焙烧使它转化为氧化锌,再把氧化锌和足量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 1373~1573K, 使锌蒸馏出来。主要反应为: 焙烧炉中:2ZnS+3O2=2ZnO+2SO2 ① 鼓风炉中:2C+O2=2CO ② ZnO(s)+CO(g) Zn(g)+CO2(g) ③ 假设鼓风炉体积固定且密闭,随反应的进行鼓风炉内不同时间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如下表 反应进行时间/min CO Zn CO2 0 0.11 0 0 2 0.1 0.01 0.01 30 c1 c2 c2 35 c1 c2 c2 (1)若保持温度不变,在鼓风炉中增大 CO 的浓度,K 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2)已知:该温度时,化学平衡常数 K=1.0,则表中 c1=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假设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若使焙烧炉中反应①的 ZnO 几乎完全被 CO 还原,焙烧 炉和鼓风炉消耗的 O2 的体积比不超过________。 (4)若起始浓度不变,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达平衡时鼓风炉中反应③CO 的转化率为 80%, 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此时焙烧炉和鼓风炉消耗的 O2 的体积比大于 ________________。 12、盐 R 的化学式为 XmYnZp(X、Y、Z 为三种不同离子),其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取两 份等质量等浓度 R 的水溶液各 5 mL 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一份 R 的水溶液与过量的 Ba(OH)2 溶液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量 先增加后减少,最终剩余沉淀甲 2.33g,且甲不溶于稀盐酸。 Ⅱ.取另一份 R 的水溶液与过量的 NaOH 溶液混合加热,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 0.112L(标准状况),乙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据此回答: (1)写出 R 和甲的化学式:R ,甲 , (2)另取 1L R 的水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所得沉 淀与加入的 NaOH 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则: ①R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②BC 段表示的含义是 ; ③CD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练习答案】 1、D 2、BD 3、A 4、D 5、D 由曲线斜率可知在某一时间段内 NO 的消失的速 率比 RH 快;NO 的浓度一直在减小,NO2 的浓度先升高后减小,在 0~1 时间段内 NO 可能 生成 NO2;O3、PAN 的浓度在增加,而 RH 浓度在减小,RH 及 NO2 在某一时间段内可能生成 PAN 及 O3;O3 的浓度一直在增加,不可以生成 PAN,D 不正确。 6、C 7、D 8、(1)Fe3++3H2Dz Fe(HDz)3+3H+ Fe3+ 会形成 Fe(OH)3 沉淀 ;(2)1 ;(3)Bi3 + Bi(HDz)3 ;3∶2 ;(4)Zn(HDz)2+6OH-=Zn(OH)4 -+2Dz2-+2H2O 9、 (1)2∶1∶3;1∶5∶6 或 2∶1∶3; 2∶1∶3 (2)a:2.96 g b:6.04 g 或 a:7.52 g b:1.48 g 10、(1)Fe、FeS (2)n(Fe)=0.01 mol n(FeS)=0.03 mol c(H2S)=0.1 mol·L—1 (3) 672280 m (24≥m>3.2) 11、(1)不变(1 分);(2)0.01 mol·L-1 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③进行至 30 min 时,反应③达到平衡状态;故 c1 浓度 为 CO 的平衡浓度。 设:从起始到平衡 CO 的浓度变化为 x mol·L -1 ZnO(s)+CO(g) Zn (g)+CO2(g) 起始: 0.11 0 0 变化: x x x 平衡: (0.11-x) x x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x xx   11.0 即:x2+x-0.11=0 (x+1.1)·(x-0.1)=0 x=0.1mol·L-1 所以 c1=0.01 mol·L-1 (3)3∶1 ;(4)0.352 ;12∶5 或 2.4 12、(1)NH4Al(SO4)2 , BaSO4 (2)①1mol/L ②NH4 +与 OH-生成 NH3·H2O ③Al(OH)3+OH- = AlO2 - + 2H2O [例题答案] 1、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A 错;从图上看,在 224mL 时,0.05 mol·L-1 的亚硫酸的 pH 远 小于 1,说明它是弱酸,B 正确;根据方程式:2H2S+SO2=3S+2H2O 得,原氢硫酸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 0.1 mol·L-1,D 错;从图中看出,同浓度的亚硫酸比氢硫酸的 pH 小,则其 酸性比氢硫酸的要强,C 错。 2、解析:FeC2O4·2H20 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物质。其性质只能通过类比来推测, 解答时主要利用信息类比策略。将 FeC2O4·2H20 与硫酸铜晶体作比较,加热时可失去所带结 晶水;将 FeC2O4·2H20 与 H2C2O4 作比较,加热时能分解。 解题时要将物质性质的推测与数据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验证, 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才能完成解答过程。 (1) FeC2O4·2H20 带有结晶水,在 25℃~300℃失去的可能是全部结晶水,也可能是部分 结晶水,若结晶水全部失去,则: FeC2O4·2H20 FeC2O4 + 2H20 △m 180 36 1.0 (1.0—0.8)=0.20 加热减少的质量等于所含结晶水的质量,因此推测正确。 (2)在 350℃~400℃,FeC2O4 进一步分解,质量减少一半,比较 FeC2O4 与铁的氧化物的 相对分子质量,只有 FeO 符合要求,由反应式: Δ Δ △ FeC2O4 FeO +CO↑ +C02 ↑ 得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l:l:l。 (3)(4)问是有紧密联系的,在 400℃~500℃FeO 在灼烧过程中质量增加,可能是结合空 气中的氧生成高价的氧化物,600℃~900℃过程中固体质量又减小,由此推测固体物质可能 发生如下变化:6FeO 一 3Fe2O3(结合氧原子)一 2 Fe3O4(再失去氧原子),将表中的数据进行 验证: 2FeO~Fe203 △m(增加) 144 16 0.400 (0.444.一 0.400)=0.044 3 Fe203~2Fe304 △m(减少) 480 16 O.444 (0.444—0.430)=0.010 符合要求。因此 500℃时产物为 Fe203,含氧的质量分数为 30%,600℃~900℃时反应 式为: 6Fe2O3 4 Fe3O4+02 ↑ 由以上分析可知:FeC2O4·2H20 在加热过程中经过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即由 FeC2O4·2H20 →FeO→Fe203F→Fe3O4。将上述的过程绘制成图,体现出图表的统一性且更能看清整个变化过 程。 3、(1)CO3 2-+H2O HCO3 -+OH- ;c(Na+)+c(H+)=2c(CO3 2-)+c(HCO3 -)+c(OH—);(2) 用 pH 试纸(或 pH 计)测常温下 0.1mol·L-1 Na2CO3 溶液的 pH,若 pH<12,则该同学的观 点正确;若 pH>12,则该同学的观点不正确。;(3)8.0×10-9;(4)CO3 2--和 HCO3 -; 1 ︰1 4、(1)① 2 22 2 2 2 2H O MnO H O O  ②催化剂的表面积(聚集状态) (2)① 溶液质量分数不同,液体温度不同② 反应放热相同,但液体的量不同 ③ 液体的量不同,液体温度不同(影响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量) 5、(1)Fe(OH)3 、CaSO4 (2 分); Na+(填有 Ca2+,或 SO42- 扣 1 分)。(2 分) (2)3NaClO + CO(NH2)2 =3NaCl + CO2 ↑+ N2↑+ 2H2O 或 NaOH +3NaClO + CO(NH2)2 =3NaCl + NaHCO3+ N2↑+ 2H2O (3 分) 将 Fe2+ 氧化为 Fe3+ ,并形成 Fe(OH)3 被除去。 (2 分) (3)①Mg(OH)Cl = MgO + HCl↑ (3 分) ②P(HCl)小,加热时 Mg2+ 会发生水解 (2 分); 通入 HCl ,增大 P(HCl),抑制 Mg2+ 水解。 (2 分) 6、(1)NH4HCO3 分解 反应速率降低 水浴加热 (2)使反应充分进行 NaHCO3 的溶解度最小 NaCl NH4Cl NH4HCO3 (3)NaHCO3 NaCl NH4Cl NH4HCO3 HCl (4) 2 1( ) 100%1000 c v v M W    高温 NO 7、(1) (2)56.7℃<t<64℃ 8、(1)[Al(OH)4]-+H+ =Al (OH) 3 ↓+H2O [或 AlO2 ― +H+ =Al(OH ) 3 ↓] (2) 成分 质量 判断依据或计算推理过程 Al 2.7g 2Al +2NaOH +6H2O =Na[Al(OH)4]+3H2↑ 54g 67.2L m(Al) 3.36L m(Al)=54g×3.36L/67.2L=2.7g (NH4)2SO4 6.6g MgCl2 4.75g FeCl2 0 Fe (OH) 2 在空气中会转化为红褐色...Fe (OH) 3 , 但 步 骤 ③ 中 白 色 沉 淀 久 置 无 明 显 变 化 ( 1 分 ) AlCl3 0 原固体中只含有...Al..、.(.NH..4.).2.SO..4.和.MgCl....2.,三种物 质的质量之和刚好等于........14.05g......,所以一定没有 AlCl3 (2 分,加着重号的为要点,每个要点 1 分) 9、(1)不是 (2)①吸 放 ② △H5=△H1+△H3 ③ 23.6 10、 (11 分)(Ⅰ)(1)(2 分)2Al+6H+=2Al3++3H2↑ (2)(2 分)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1 分),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1 分) (3)(2 分)Cl-能够促进金属铝与 H+反应,或 SO42-对 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阻碍作用等。 (Ⅱ)(1)(3 分) 实验编号 温度 金属铝规格 盐酸浓度/mol·L-1 赋分值 ① 25˚C 铝片 4. 0 ------------------ ② 25℃ 铝片 2.0 1 分 ③ 35℃ 铝片 4.0 1 分 ③ 25˚C 铝粉 4.0 1 分 (2)(2 分)评分标准:起点、终点 和拐点大致正确每条曲线给 1 分。注意: 铝片都是过量的,实验②的浓度 2mol/L, 体积 50mL 产氢气是 1.12L。 11、⑴(a-2b)kJ·mol–1 ⑵ (2-x)/(x-1) ⑶ 2O3 3O2 (4) ① A C ② 不, 0.75 3 2 V(H2) L t/min0 10 40 0.56 1.12 1.68 2.24 20 30 1 电化学练习(附参考答案) 1.(2010·东北)用下图Ⅰ所示装置通电 10 分钟后,去掉直流电源,连接成图Ⅱ所示装置, 可观察到 U 形管左端铁电极表面析出白色胶状物质,U 形管右端液面上升。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同温、同压下,装置Ⅰ中石墨电极上方得到的气体比铁电极上方得到的气体多 B.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Fe-2e-+2OH-===Fe(OH)2 C.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2H++2e-===H2↑ D.装置Ⅰ通电 10 分钟后铁电极周围溶液 pH 降低 2.(2010·江西省联考)用下图装置(X、Y 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 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电源 X 极 实验前 U 形管中液体 通电后现象及结论 A 正极 Na2SO4 溶液 U 形管两端滴入酚酞试液 后,a 管中呈红色 B 正极 AgNO3 溶液 b 管中电极反应式是 4OH- -4e-===2H2O+O2↑ C 负极 KCl 和 CuCl2 混合溶液 相同条件下,a、b 两管中 产生的气体总体积可能相 等 D 负极 Fe(OH)3 胶体和导电液 b 管中液体颜色加深 3.(2010·赣州市质检)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 液中加入 0.1 mol Cu(OH)2 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 ( ) A.0.1 mol B.0.2 mol C.0.3 mol D.0.4 mol 4.(2010·石家庄质检(一))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实验时开关 K 与 a 连接,则 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开始实验时开关 K 与 b 连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中 Na+向 A 极移动 ②从 A 极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向电解液中加适量盐酸可使其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 (3)该小组运用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 K2SO4 溶液。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________(填 “>”、“<”或“=”)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图中 a、b、c、d 分别表示有关溶液的 pH,则 a、b、c、d 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③电解一段时间后,B 口与 C 口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2010·河南省调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 图 所 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 的 电 键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乙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Zn 为________极;Pt 为________极。 (2)写出电极反应式:Cu 极________________;C 极________________。 (3)当甲中产生 0.1 mol 气体时,乙中析出铜的质量应为________;乙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 况下的体积应为________。 (4)若乙中溶液不变,将其电极都换成铜电极,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的颜色 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无变化”)。 (5)若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 NaCl 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的 pH 将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乙中溶液的 pH 将________。 (6)如果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饱和 Na2SO4 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当阴极上有 a mol 气体生成时,同时有 w g Na2SO4·10H2O 晶体析出,若温度不变,剩余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应为________(用含 w、a 的表达式表示,不必化简)。 6. (2010·试题调研,西安八校联考)常温下,某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NaCl 和 H2SO4, 它 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混合溶液时,根据电解产物, 可 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 pH 不断增大,最后为 7 B.阳极先析出 Cl2,后析出 O2 C.阴极始终只析出 H2 D.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7.(2010·试题调研,浙江金华十校 5 月)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 1∶ 3 的 CuSO4 和 NaCl 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 ①2Cu2++2H2O=====电解 2Cu+4H++O2↑ ②Cu2++2Cl-=====电解 Cu+Cl2↑ ③2Cl-+ 2H2O=====电解 2OH-+H2↑+Cl2↑ ④2H2O=====电解 2H2↑+O2↑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8.(2011·宜昌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C、D、E、F、X、Y 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 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 F 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源 B 极是正极 B.甲、乙装置的 C、D、E、F 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1∶2∶2∶2 C.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 应该是 Ag,电镀液是 AgNO3 溶液 D.装置丁中 Y 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负电荷 阳离子 Na+、K+、Cu2+ 阴离子 SO2- 4 、OH- 9. (2010·山东青岛模拟)A、B、C 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右表所示: 如图 1 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中依次盛放足量的 A 溶液、足量的 B 溶液、足量 的 C 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 c 电极质量增加了 16 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 pH 与电解时间 t 的关系如图 2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 为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b 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e 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3) 写 出 乙 烧 杯 中 的 总 反 应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电解过程中 B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要 使 丙 烧 杯 中 的 C 溶 液 恢 复 到 原 来 的 状 态 , 需 要 进 行 的 操 作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0 年北大附中第二次模拟考试)右图所示装置Ⅰ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电解 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 Na+通过,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NaBr3 放电 充电 Na2S4+ 3NaBr。闭合开关 K 时,b 极附近先变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 4Na-4e-===4Na+ B.当有 0.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 电极上析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112 mL C.闭合 K 后,b 电极附近的 pH 变小 D.闭合 K 后,a 电极上有气体产生 1 解析:装置Ⅰ是电解 10% NaCl 溶液的装置,石墨连接到电源的正极,溶液中的 Cl-在该极 失去电子产生 Cl2:2Cl--2e-===Cl2↑,铁电极上产生 H2:2H2O+2e-===H2↑+2OH-,由于 有 OH-生成,故溶液的 pH 升高。因 Cl2 能溶解在水中,且与 H2O 发生反应:Cl2+H2O HCl +HClO,而 H2 不溶于水,故石墨电极上方得到的气体比铁电极上方得到的气体少。装置Ⅱ 是原电池装置,Fe 为负极失去电子产生 Fe2+,Fe2+再与溶液中的 OH-反应生成 Fe(OH)2:Fe -2e-+2OH-===Fe(OH)2,正极为 Cl2 得到电子,故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 -(或 HClO+H++2e-===Cl-+H2O)。综合上述,只有选项 B 正确。 答案:B 2 解析:X 为正极,电解 Na2SO4 溶液时,实质是电解水,a 管中电极为阳极,OH-放电,a 管 中 c(H+)>c(OH-),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A 错;X 为正极,电解 AgNO3 溶液时,b 管中电极 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Ag++e-===Ag,B 错;Fe(OH)3 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X 为负极时, Fe(OH)3 胶体粒子向 a 管移动,a 管中液体颜色加深,D 错。 答案:C 3 解析:根据 2CuSO4+2H2O=====电解 2Cu+2H2SO4+O2↑,电解硫酸铜溶液减少的质量相当于 CuO; 加入 0.1 mol Cu(OH)2 可以使所得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说明电解过程中有 0.1 mol CuSO4 和 0.1 mol H2O 发生电解,因此转移的电子为 0.1×2+0.1×2=0.4(mol)。 答案:D 4 解析:(1)开关 K 与 a 相连,则该装置为原电池,B 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2)若 K 与 b 相连,则该装置为电解池,A 极为阳极,B 极为阴极;①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即 Na+向 B 极移动;②A 极逸出的气体为氯气,它可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正确;③因 为电解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氯气,故需通入 HCl 气体,而不是加入盐酸,不正确。 (3)①因为阳极加入有 H2SO4,故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写 4OH--4e- ===2H2O+O2↑也对),由于在阴极放电的是 H+,其中透过阳离子交换膜的 H+数与透过阴离子 交换膜的 OH-数相 等,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知,透过阳离子交换膜的 K+数大于透过阴离子交换膜的 SO 2- 4 数,故 应填“<”;②因电解后生成的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均比原来的大,故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