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刷题课时练: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刷题课时练: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一)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有人指出“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王)。”这段记载 反映出商代实行( ) A.王位世袭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解析:材料中是纣之父母立纣为后(王)能体现王位世袭制,但材 料中强调的是“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的王位继承原则即嫡长子 继承制,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后由周武王和周公推 行的政治制度,故 C 项错误;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选部落首领的一 种选贤任能的方式,夏朝已经被王位世袭制度取代,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 起阴阳的信使。”这是一名网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 一首原创诗歌。时下,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祖渐成主流。祭祀祖先的 传统起源于( ) A.禅让制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 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利于凝聚宗族,该制度对中 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祭祀祖先即是典型的体现。故选 B 项。 答案:B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 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 ) A.功绩 B.品德 C.血缘关系 D.才能 解析:“功绩”不是主要依据标准,与材料中“七十一国,姬姓 独占五十三人”不符,故 A 项错误;“品德”与材料中“七十一国, 姬姓独占五十三人”不符,故 B 项错误;“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 五十三人”可见同姓宗族是分封诸侯的主体,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血 缘关系结合,故 C 项正确;“才能”与材料中“七十一国,姬姓独 占五十三人”不符,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 答案:C 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 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 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 ( ) 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 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材料中“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也就是正 妻之子,则立其长者,不论其贤能与否,故 A 项错误;“夫舍弟而 传子者,所以息争也”得出约束兄弟子女,但不能得出追求政治平等, 故 B 项错误;宗法制靠父亲血缘关系维护等级关系,但商周时期我 国是奴隶社会,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尚没有封建 专制,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所 以息争也”得出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故 D 项正确。 答案:D 5.[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月考]一位美国史学家曾评论说:“在 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指 (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B.分封制的实施 C.宗法制的创立 D.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解析: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故 D 项正确。其他三项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 答案:D 6.[2019·福州质检]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 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 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 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 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血缘政治向科举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理解。从“秦朝”“没有封国封 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判断该题与郡县制有关。郡县制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选 A 项。 答案:A 7.[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历史上某一时期,出身卑微的 人如果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就可能步入仕途。这一时期最有可 能是( ) A.西周 B.汉代 C.晋代 D.宋代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该时期将品德和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据所学可知该制度是汉朝的察举制,故 B 项正确。 答案:B 8.[2019·辽宁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 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 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 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材料反映的是( ) A.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 B.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 C.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 D.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特点,说明 当时选官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故选 D 项。 答案:D 9.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 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该 制度( )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科举制是以考 试成绩选官的制度,而不是以门第、世袭为标准。故选 A 项。 答案:A 10.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 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 义。这反映了( ) A.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 B.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 C.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 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解析:整个封建社会,法律体系都在不断完善,故 A 项错误; 整个封建社会皇帝都是最高立法者,故 B 项错误;立法格式的转变 体现了人治不断加强,“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 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可知皇帝 的命令也成为法律,反映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1.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 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解析:“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 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说明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故 A 项正确。 答案:A 1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 的优秀制度。这里的“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的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优秀”主要是指它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政府带来足 够的权力与资源。故选 B 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3.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 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有效地结束了华夏世界范围内的 区域封锁,有效地结束了分治时代的连绵战争,使华夏世界获得了统 一治权条件下的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秦,确实是中国帝国时代的开 创者。 材料二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唐代最高议事 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 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文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 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钱穆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 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秦帝国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 响。(6 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 制”?唐代宰相实行委员制有何历史意义?(8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 点。“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深远影 响?(6 分) 解析:第(1)问,要选准切入点,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 方面回答。第(2)问,材料二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 制”指的是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唐代实行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长官都为宰相。唐代 实行三省六部制的历史意义主要是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 率;三省之间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第(3) 问,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和影响。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 措施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 的深远影响可从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等方面回答。 答案:(1)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 利于中国疆域的初步奠定;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6 分) (2)理解: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为百官之首;唐代实行三省 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意义: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 效率;三省之间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8 分) (3)说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影响:形成了极 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6 分) 14.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 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荀子·君子》 材料二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 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 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 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据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对它 的原因。(8 分) (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6 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6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 纣,到(位次)从必尊”体现了按血缘继承王位,属于世官制;第二小 问,“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说明荀子反对世袭制是 因为靠血缘继承,容易造成政治黑暗。第(2)问,根据材料“历代踵行, 时加修正”反映了历代沿用和不断修正,“以适用于明清,防闲之法 益密,取人之道益公”总结。第(3)问,根据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打 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 动”体现了打击门阀士族和促进社会良性流动。 答案:(1)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原因:选官不以品行为依 据,只看出身(血缘),容易造成政治黑暗、混乱。(8 分) (2)特点:历代沿用;不断完善(逐渐规范);趋于公平(公正)。(6 分) (3)作用:打击门阀士族(豪强宗法势力);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 会阶层间的流动。(6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