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六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作业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广东肇庆模拟)“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 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 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解析:选A。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混乱,商品流通不畅,导致这一时期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故A项正确;据材料“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可知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是在近代,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但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2018·河北承德联校模拟)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解析:选C。唐朝的货币是开元通宝钱,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庸调所收之布帛折变成轻货,没有反映赋税标准及其提高,故B项错误;“变造”制度将布帛折变成轻货,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变造”制度,没有涉及国家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 3.(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唐代《独异志》载,“李衡,江陵种橘千树,岁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 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解析:选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种植橘树可以维持生计,不能说明粮食产量已经满足社会需求,故B项错误;在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之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北方黄河流域,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李衡种橘能赚钱,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现象明显,故D项正确。 4.(2018·吉林长春模拟)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 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 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 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解析:选B。材料没有反映出农村集市(草市)对城市功能的影响,故A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宋代“侵街现象”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也就是商业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对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战,故B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豪强地主的影响, 故D项错误。 5.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据此可知,宋代( ) 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B。宋代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婚俗观念的变化不符,故A项错误;“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表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故B项正确;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与史实不符,因为宋代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与史实不符,因为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6.(2018·四川资阳联考)明代王士性《广志绎》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这反映了晋商( ) A.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合伙经营诚信为本 C.经济活动重“契约” D.采用雇佣劳动关系 解析:选B。根据“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可知,晋商合伙经营,讲求诚信为本,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契约”,排除C项。 7.(2018·河南新郑模拟)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丧失,新兴的地主阶级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一状况表明春秋后期( )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铁器牛耕得到了推广 C.租佃制度开始出现 D.自耕农成为国家税源 解析:选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春秋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把一些逃亡的奴隶和破产平民招到自己手下耕种土地,收取地租,这属于租佃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小农经济突出了自给自足及家庭式经营,A项与题意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中的“破产平民”转化为佃户,而非自耕农,交租对象为地主而非国家,排除D项。 8.(2018·山西大同模拟)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 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土地买卖的规范,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故排除A项;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农间的一种租地关系,与材料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可知,政府对土地的买卖进行规范,体现了一种制度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体现的是政府的一种管理权限,而非限制买卖,故排除D项。 9.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秦的这些商业政策( ) A.为商业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B.限制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发展 C.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D.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秦朝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会阻碍商业发展,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秦朝对商业的严格限制,会激化社会矛盾,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秦朝这些抑商政策并非专门针对旧贵族而言,因而不能沉重打击旧贵族,故D项错误。 10.(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有史料记载,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带军器进入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踞之渐”。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禁止发展中外贸易 C.坚持维护国家安全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选D。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清朝开放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活动,故B项错误;从“‘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踞之渐’”可知,清政府防止外国人进入广州是防止其在广州长期生活,不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故C项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采取措施限制和外国的交往,故D项正确。 11.(2018·湖北八校联考题)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 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解析:选B。材料的主旨是“本末”的关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得出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本末”的关系,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本末”的关系,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12.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C.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位 D.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海禁”所阻碍的更多的是沿海手工业的发展而非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可知,“海禁”阻碍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海禁”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 共37分) 13.(2019·广西梧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正德、嘉靖年间,国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贾对开放海外贸易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欧洲殖民国家先后侵入南洋,使南洋各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不能继续保持,明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日益感到有开放“海禁”的必要。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已被戚继光等所击败,消除了使明王朝采取闭关政策,厉行“海禁”的主要因素,因而在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逐渐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随着英国人的新权力在中国沿海边境的确立,引起了人心向背的变化:一方面是对清政府日益疏远,一方面出现对外国人效忠的迹象。广州商人和仆役实际上参与西方扩张的活动,助长了这一人心转变的过程。当怡和、宝顺和旗昌等洋行在通商口岸扩大合法贸易并在口岸外的轮泊处发展鸦片贸易时,他们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南方招募来的中国帮手。广州和福建商人也独立自主地迁往上海,从事合法的与非法的贸易。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中国开放“海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后期与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不同。(10分) (3)我们从明清海外贸易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5分)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国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可见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急需开拓海外市场;由材料“南洋各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不能继续保持”说明南洋朝贡贸易收入的锐减;由材料“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已被戚继光等所击败,消除了使明王朝采取闭关政策,”说明倭患的减轻和海防的巩固;由材料“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贾对开放海外贸易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起来”说明沿海地区商民的斗争。第二小问,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取消闭关锁国政策便于欧美农副产品包括高产作物进入中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西方交流。(2)明朝中后期我国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享有完全的贸易主权。晚清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部分丧失。基于此,可以从外贸中的地位、外贸主权、贸易环境和中国商人对外贸易的态度等方面归纳。(3)从晚清我国屈辱对外贸易来看,要在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来看,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从晚清对外贸易实践来看,要坚持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关系。 答案:(1)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急需开拓海外市场;南洋“朝贡贸易”收入的锐减;倭患的减轻和海防的巩固;沿海地区商民的斗争。影响: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收入;便于欧美农副产品包括高产作物进入中国,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西方交流。 (2)外贸中的地位不同:晚清主要体现为被动的对外贸易;明代政府主动进行对外贸易。 外贸主权不同:晚清贸易主权部分丧失,迎合列强侵略需要;明代掌握完全的贸易主权,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贸易环境不同:晚清遭受列强的侵略或瓜分;明代击败倭寇,抵制了殖民入侵。 中国商人对外贸易的态度不同:晚清部分商人参与西方扩张并依附于列强;明代商人强烈要求进行海外贸易。 (3)启示:坚持在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反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坚决打击出卖民族利益的行为,以捍卫平等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贸易原则;等等。 14.(2018·甘肃兰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之一。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从经济方面自行提出一个历史问题,并就所提问题进行解答。 (要求:明确写出所提问题;解答须有史实依据;所提问题具有思维含量。)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社会经济明朝后趋于停滞,可就明清时期经济停滞的原因、表现与影响提问,并进行解答。明清时期经济停滞的原因:(政治)封建专制的强化,(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思想)八股取士的束缚。明清时期经济停滞的表现:小农经济固化,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明清时期经济停滞的影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