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热点五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课件】(28张)
热点五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 ※ 史料的鉴别与运用 主题分析 常说的史料 , 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 , 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间接依据 , 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 , 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 获取历史结论。 知识解读 1. 史料的分类 (1) 按表现形式分 : 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①文献史料 : 最早的文献史料并不是史书 , 应是甲骨文。 ②实物史料 : 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 , 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 , 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 , 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③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 口传史料 ( 远古时期神话传说 ), 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 资料。 (2) 按史料价值分 : 第一手史料 ( 或称原始史料或直接史料 ), 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遗留下来的材料 , 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 第二手史料 ( 或称间接史料 ), 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 , 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类史料划分跟以上三类史料的关系是 :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 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 ; 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辗转相传 , 需要仔细甄别。 (3) 其他史料分类 : 分为有意史料 ( 官方组织编写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 ) 与无意史料 ( 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信件等 );“ 正史” ( 官方记载 ) 与“野史” ( 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 ) 。从史料价值看 , 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2. 史料的运用 (1)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 选取第一手 ( 原始 ) 史料。 (2) 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 : 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研究。 (3) 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 对史料要合理利用 , 做到史论结合 , 论由史出。 (5) 搜集更多的史料 , 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 不取孤证 ) 。 考题回放 ( 2018 · 浙江 4 月选考 ,26 )2009 年曹操墓的发现 , 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 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 , 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研究发现 , 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 , 实是了不起的人物 , 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曹丕多才多艺 , 会使剑 , 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 , 击败对手。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 , 武的方面差。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 , 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还有研究者认为 , 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 , 并非真想立功建业 , 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这说明 ( ) A. 历史事实的考辨 , 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B. 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 , 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 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 , 有可能逐步弄清 D. 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 , 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解题指导 :C 分析材料可知 , 通过考古发现、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 , 打破了人们对曹操、曹丕和曹植的固有认知 , 说明历史的基本史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 , 有可能逐步弄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历史事实的考辨 ,A 项错误 ;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D 项 “ 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 ” 表述不恰当 , 排除。 1.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一是直接史料 ; 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 , 是直接的史料 ; 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 A.《 史记 》 B. 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 商朝卜辞 D. 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模拟演练 解题指导 :C 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 , 分为第一手史料 ( 直接史料 / 原始材料 ) 和第二手史料 ( 间接史料 )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 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本题中 B 、 D 为神话、传说 , 史料意义一般 ,A 项为间接史料 ,C 项属于直接史料。 2. 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 , 其主题是丝的来源。甲同学根据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 《 博物志 》 中说 :“ 林中产丝 , 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 , 取出 , 湿之以水 , 理之成丝。”得出“丝生于树叶上”的结论 ; 乙同学根据唐代李商隐的 《 无题 》 中的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得出“丝由蚕吐出”的结论 , 对甲同学观点进行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 两位同学所用材料相互矛盾 , 结论都不正确 B. 甲同学史料来源于古罗马的 《 博物志 》 具有权威性 , 其结论一定正确 C. 无论 《 博物志 》 史料还是 《 无题 》 史料 , 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正确 D. 依据社会实践经验和 《 无题 》 史料 , 甲同学观点错误 , 乙同学观点正确 解题指导 : 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鉴别能力。 A 项说法片面 , 材料虽然矛盾 , 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 , 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 , 那样就能得出结论 ;B 项表述过于绝对和盲目 , 因为有些史料可能有主观臆断 ; 依据社会实践经验可知 ,《 博物志 》 中说法是错误的 ,D 项正确 ;C 项也过于绝对 , 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 , 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 3.( 2017 · 浙江杭州期末 )2017 年 3 月 , 四川彭山江口镇 1 万余件文物出土 , 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被证实。对张献忠的评价 , 各个时期各不相同。清初至民国 , 张献忠被视为“杀人魔王” ;1949 年后 , 张献忠为反明抗清有功的“农民军领袖” ; 近年来 , 学术界开始直言不讳评价张献忠“暴虐成性”“手段残忍”。此次“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将有助于对张献忠形象的认识。以下叙述中对上述事例的理解有误的是 ( ) A. 众多出土文物是张献忠政权掠夺财富的直接证据 B. 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 ,“ 江口沉银”的传说属于口传史料 C. 口传史料的史料价值一般不如实物史料 D. 越接近现代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越具有科学性 解题指导 : D “ 四川彭山江口镇 1 万余件文物出土 , 张献忠 ‘ 江口沉银 ’ 的传说被证实 ” 与 A 相符。 B 和 C 的说法正确。 D 的说法不一定正确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时代影响 , 但不一定越接近现代越具科学性 , 故 D 错误。 4. 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 《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 一文中指出 :“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 , 不是文词 , 不是伦理 , 不是神学 , 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 , 不是做艺术的建设 , 不是做疏通的事业 , 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 , 那个主义 …… 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 ) A. 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 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 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D. 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解题指导 : C 材料不能说明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 属于对材料的误读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无法体现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 故 B 项错误 ; 据材料 “ 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 , 不是做艺术的建设 , 不是做疏通的事业 , 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 , 那个主义 ” 和 “ 史学便是史料学 ” 可知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不能说明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 故 D 项错误。 ※ 史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主题分析 史学研究是运用历史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的一种思维方法。历史研究的步骤 , 即问题形成 — 史料收集 — 史料整理 — 历史解释 — 历史评价。 知识解读 1. 史学研究的方法 (1) 哲学思辨方法 : 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2)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 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 将政史地综合、文史综合、文理科综合引入及分析。如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角度。 (3) 历史比较法 : 即将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 , 获取结论。一般从两个角度即同类不同期的纵向比较与同期不同类的横向比较。 (4) 二重证据法 : 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重视考古遗物对历史文献材料的佐证 ; 运用“读史征信” : 阅读相关史料 , 去伪存真 , 去粗取精 , 发现历史的真相。 (5) 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 : 即从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 , 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苛求古人”。 (6) 多元史观解读法 : 即运用多种史观解读一个历史时代或者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 实际就是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的方法。 2. 影响史学研究的因素 (1) 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 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 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 时代的局限性等。 考题回放 ( 2017 · 浙江 11 月选考 ,26 )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 《 瀛台泣血记 》, 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 , 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 , 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 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 , 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 , 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 , 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 , 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 ( ) A. 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 , 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 B. 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 , 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 C. 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 , 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 D. 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 , 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 解析 : B 材料反映的是对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关系的不同记录 , 从 “ 女官 …… 悲情故事 ” 到 “ 官方史料 ”“ 清廷档案 ” 说明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 , 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 ,B 项正确。 1.( 2017 · 浙江温州选考模拟 ) 有学者认为 , 判定任何一制度的得失要根据其实际利弊 , 因此必须知道此制度实施时期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 此种意见叫作“历史意见”。待时代隔得久了 , 后代人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的制度 , 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 它并非是全不合真理 , 据此推知 , 该学者认为 ( ) A.“ 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分别根据当时和现时的“利弊”判定而得 B.“ 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呈互补关系并通过相互印证方得制度全貌 C.“ 历史意见”就是当时的“时代意见” , 两者都反映了历史学家的认识 D.“ 历史意见”较“时代意见”客观真实但不能忽视“时代意见”的合理性 模拟演练 解析 : D 制度实施时期人们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 叫历史意见而不是根据当时的实情而作的判断 , 故 A 错误。后人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判历史上的制度 , 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 时代的意见有利于对过去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 , 但不一定能得到全貌 , 故 B 错误。历史意见就是当时人们的感受 , 不一定是历史学家的认识 , 故 C 错误。无论是历史意见还是时代意见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但是历史意见比历来人们的感受更加客观 , 故 D 正确。 2. 法国史学家马克 • 布洛赫在 《 为历史学辩护 》 中指出 :“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 , 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 , 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 , 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 • 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 A. 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C. 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 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解析 : B 材料 “ 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 , 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 , 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 说明对于历史研究不能只能从某一角度来看问题 , 而是要多角度看问题。 3.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 , 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 , 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 , 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 , 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 A. 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 , 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B. 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 , 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C. 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 但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 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 , 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解析 :A 英国的圈地运动又称 “ 羊吃人 ” , 是指新贵族人为的大量圈地养羊 , 从事毛纺织业 , 人为的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开 ,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技术条件 , 从现代化史观 ( 经济上的工业化 ) 来看是值得肯定的。法国大革命时期 , 经济上分散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故采取的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 即逐渐把封建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 , 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 , 从革命史观 ( 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 ) 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 故 A 项正确 ; 从道德标准上看圈地运动 , 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 残暴地掠夺了农民的土地 , 故 B 项错误 ; 法国的土地变革产生了大批自耕农 , 小农经济的大批存在不利于法国的工业革命 , 故 C 项错误 ;D 项并非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 故错误。 4.( 2017 · 浙江嘉兴期末 )“ 历史关注的不仅是独特事件 , 同时还是被评定为重要的独特事件。从许多方面来说 , 历史都是一种判断”。作者旨在表达 ( ) A. 历史的存亡由史学家的个人意义构建来取舍 B. 历史学家应关注个别现象多于典型现象和普遍现象 C. 历史掺杂着价值观念 , 是事实与史学家个人意义判断的结合 D. 历史难以捉摸 , 但可以使用普遍性法则进行解释以昭示其特殊内涵 解析 :C 历史的存亡由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历史关注的不仅是独特事件 , 同时还是被评定为重要的独特事件 ” 可知历史学家不仅应关注个别现象还应关注典型现象和普遍现象 , 故 B 项错误 ; 据材料 “ 历史关注的不仅是独特事件 , 同时还是被评定为重要的独特事件。从许多方面来说 , 历史都是一种判断 ” 可知作者旨在表达历史掺杂着价值观念 , 是事实与史学家个人意义判断的结合 , 故 C 项正确 ; 历史是有发展规律的 , 故 D 项错误。 谢谢观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