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作文时评类
高考作文:时评写作指导系列 时评的写法例析(一) 架构好文章结构----以肖川《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为例 第一部分:时评文章评析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前两年,在国内一大都市召开的全球市长会议上,西方发达国家 的市长的发言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 雅,而我们中国的市长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 江郎才尽,大失水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我 们干部的选拔机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市长们大概是不 怎么读书的。 (析:对比中外市长“口才”一敏一拙之事实,显出时评“时” 之特征,而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指向自己写作的方向:市长读书— 读书—全民读书。) 我对国人的不读书,有着切肤之感:我们很多人对书籍没有兴趣, 对精神生活没有兴趣,我发现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 了。当我们走进许多家庭,就不难发现,什么高档电器都有,唯独没 有几本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图书销量却很小,而且主要是教辅读 物。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 55 本,俄罗斯是 50 本,美国是 44 本, 我们只有 4 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大家不妨想一想, 你一年读了几本书? (析:市长不读书是个由头,自然要引申“国人”,也算是从点 到面。作者并不是只有“市长不读书”一个材料上打转转,又加上自 己的“私藏”:国人读书与别国人读书之对比,量小单一。由此推广 而广之:这个问题严重了。) 中国人中有阅读的需要和兴趣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无疑是很 低的。很多非常好的书发行量也只有一两千册,这固然与中国经济不 发达、百分之七十多的人尚在为生计而奔波有关,但那百分之二十多 的人呢?尽管他们摆脱了生存危机,他们仍旧不爱看书,这就很值得 深思了。 (析:前两句似乎是在为国人不读书而开脱。这样使得文章更切 实际。然后把矛头转向“有余力者”,得出结论“摆脱生存危机者, 仍不爱看书。的确值得深思。这样,文章已经更有针对了。) 政府官员大多不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 他们热衷于去大学或研究机关兼职,热衷于捞学位,热衷于拿项目、 搞课题,可就是不读书——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读书;商人大多 不读书,他们忙着公关行贿,忙着猜拳、喝酒、洗桑拿。今天的中国 是“仕场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他们没有心情读 书。工人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收入也低,既没有钱买书,又读 不进去,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读书的也不多——中 小学教师工作太劳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 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 怕是很少很少的。 (析:议论面已经扩大了。从官到商,再到工农,再到教师。教 师不读书,这就真的严重了。以上总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看成 是“与时相关”的现象提炼概括:由一个由头,扩大到一种现象。这 都可看成是时评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议论再高妙,也恐怕“论高 易折”。)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 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人经历了漫长的、刻骨铭心的物质贫困,今天挣钱的机会 突然多了起来,于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普遍的 浮躁,人们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二是长期的思想专制使得人们头脑禁锢,才情枯竭。人们既不易 创作出思想深刻、文质兼美的作品,即使有很好的作品,阅读时也难 以产生豁然开朗、悠然心会的美妙感觉,人们难以从阅读中感受到快 乐。 三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没有成功地从小培养起人们的良好 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 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 四是中国文化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官本位的文化,是一个讲究 伦常日用的文化,而对纯粹理性和精神超越缺乏强烈而深刻的追求。 历史上频繁的改朝换代,使得中国缺乏贵族传统,从而也就缺乏一种 崇高而强大的精神传统。中国传统中其实非常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 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 “劳心者治人”的“人上人”,功利的取向是赤裸裸的。 (析:从现象概括到原因分析,与后面的求解之法构成本文的主 体框架,虽然后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求解”显得相当乏力,本来 中国人不读书就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在一篇文章里想求得“全 解”,确非易事。四个原因,从物质贫乏到精神禁锢,再到应试教育, 再到功利至上的文化。此等分析可算确论。) 没有出版自由与言论自由,阅读就难以成为大众深刻的精神需要。 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 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高尚的 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 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 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 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为善最乐,读书更佳”,为善之乐在于 “予”,读书之佳在于“取”。锦州铁路中学的苏凌老师说:“读书 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 多,我喜欢读书的感觉。”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 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多看点书,少看点电视”成 为幸福人生的秘诀。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教师的系统阅读 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举措。 (析:下一段是“解决问题”之“怎么办”,那么,这里属于什 么内容呢?这里应是读书之重要。如果说开篇的现状概括是分析之根 基的话,那么,“读书重要”可算是全文的精神支撑。是下文“如何 培养一个读书的民族”的基础。) 如何培养一个读书的民族呢?首先,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 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据研究发现,爱书的孩子其人 格特征是温柔、善良、开朗、快乐、幽默、自信、有气质、有同情心, 语汇丰富,人际关系良好,在学业上的表现也比较好。所以父母要循 循善诱,引导孩子从小亲近书籍,崇尚学问,尽早养成阅读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学校要努力 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明代于谦所说的:“书卷多情似故 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当学生 能够认识到,读书可以使精神充实,可以使人远离蒙昧和低俗,可以 提升生命的质量,使人觉悟到人之为人的根本,那么他们就会终身与 书籍为伴。 在学校图书馆不一定要建在固定的地方,而可以建在楼层的各个 角落,学生读书不一定要到图书馆去,图书对学生来说越近,阅读便 随时可以发生。为了方便学生读书,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地点建起 流动图书馆,以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触到更多的书。而且,学校固 定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交替开放,而且实行超市式全天侯开放,使借 书看书特别方便。 再次,要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高品质的大众读物。让读书成为每 一个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风 尚,学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哲学界的周国平,文学界的余秋雨, 史学界的易中天,经济学界的梁小民,伦理学界的何怀宏,他们的学 术随笔都写得很好,对于唤起人们阅读的冲动和提升民众的阅读品位, 功不可没。 (析:这里分析的层次为“学校、家长、社会”,就少了前文的 力道,变得有些老生常谈了。时评怎样结尾,不见得一定要 “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般“全须全尾”。其实,有个 现成的结尾,那就是还拿“市长不读书”说事,不就可以了吗?) 第二部分:改成考场 800 字文章 中外官员同台发言时,我总心生羞愧之感:西方的官们风趣、幽 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官们几乎都 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口拙的 背后的原因应该是:我们官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 不读书的不限于官们,更可扩大到“国人”。不少人对“不读书” 有着切肤之感: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许多家庭, 高档电器一应俱全,唯独没有几本书。有资料称:以色列每年人均读 书是 55 本,俄罗斯是 50 本,美国是 44 本,我们只有 4 本,而且百 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相比之下,还有几本真正意义的书可称得 上读过? 中国人不读书当然有很多理由。政府官员无暇读书,他们忙着应 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商人不用读书,因为中国是“市场经 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工人农民读不进书,他们受 教育程度低,收入也低,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没有 精力读书,中学教师工作太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 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 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 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人贫怕了,穷惯了,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 来,大家忙于挣钱,心浮气躁,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二是中国传 统中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 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劳心者治人”的“人上人”,赤裸裸的 功利取向。三是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 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 读的功利取向。 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 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 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 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 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为善最乐,读书更佳”,为善之乐在于 “予”,读书之佳在于“取”。读书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 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 灵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 灵拥有力量,让读书成为幸福人生的秘诀。 时评的写法例析(二) 带着情感写时评----以《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为 例 第一部分:时评评析 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 (王石川) 近期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已于今晨去世。微 博写道:“据了解,凌晨三点钟,小悦悦的父母去最后一次去到 ICU 病房见小悦悦最后一面。小悦悦妈妈悲恸欲绝,只有爸爸王持昌在工 作人员的陪同下处理小悦悦的遗体。我们祝福小悦悦在去往天国的路 上一路走好。” (析:带着情感写,从题目上能看出,从第一段引述材料中可以 看出。其实,时评时评,因“时” 而评,你能无动于衷吗?再进一 步说,即使不是时评,既然你下笔写出来,笔墨背后的你,不是在怦 怦心动着吗?) 小悦悦走了,这个可爱的小天使还是走了,在晨光熹微、黎明还 未降临的凌晨三点。但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没有残忍与冷漠,没 有人情浇薄(社会风气浮薄,不淳朴敦厚)、闲言碎语。小悦悦走了, 这个生年只有两岁的女童,还未来得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 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析: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继续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中心词 语已然显现:残忍与冷漠。) 如果小悦悦被碾,18 名路人默然经过而不施救,我们该向小悦悦 说声对不起。那么,面对小悦悦的撒手人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默哀, 在内心深处点一支叫做良知的蜡烛。这支蜡烛照不出小悦悦的明亮未 来,却能照出我们人性的小,照出人间的苦难与挣扎,照出这个尘世 的灰暗和阴冷。 (析:“点一支良知的蜡烛”,这个形象的表达,令人深思而又 非常贴切。这样一支“蜡烛”,照彻人性的小,照出尘世的黑。) 连日来,关于小悦悦世间的讨论可谓多矣,如今,小悦悦的辞世 又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我想,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 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身 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会很快被淡忘和冷漠冲洗得一干二净。 但愿我们别过早地遗忘小悦悦。遗忘是一种罪!记住小悦悦,记 住 18 个冷漠路人,更要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粗俗的道德伤疤。如果 我们继续麻木,继续健忘,继续在市侩与轻佻中嘲笑自己、嘲笑他人, 那么,今天,发生在小悦悦身上的悲剧,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加倍上演, 一定一再残忍重现。这不是因果报应,更非道德咀咒,而是因为小悦 悦的悲剧,是在以一种极端残忍、极端血腥的方式,告诉我们:道德 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很显然,小悦悦的遭 遇,又一次次戳破了我们社会的道德脓疱,推倒了那些虚华与矫饰的 沙塔,也是对 GDP 神话的某种嘲弄。人们都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 下,有多不古、有多日下,小悦悦的遭遇告诉了我们。而可预料的是, 如果我们再不自我救赎,比小悦悦悲剧更残忍的事情还会出现。 (析:这一段是本篇时评最犀利之处,它刺破生活的表面,让它 流出它的罪与罚。从“不能遗忘”的警醒到“戳破道德脓胞”,再到 “自我救赎”,可谓针针见血!理智让位于情感,文章的力量也就在 于此!)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小悦悦事件中,还有拾荒阿婆陈贤妹,有了 陈贤妹,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太惨、才不至于颜面丢尽。于是,有人感 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 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 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做虚无的道 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别人讲卫生,显得多么苍白; 如果我们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事,又一边要求别人讲道德,又显得多么 可笑。 (析:“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欣慰之余, 作者也正告人们:我们自己应该做什么?)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学者崔卫平如 是说。在小悦悦事件之后,重新打量这句话,尤其感慨。因此,我们 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小悦悦受伤现场,我们是十八分之一,还 是第十九人?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 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 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糟糕;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 退…… (析:“你的中国”,承接上一段,继续论述“道德良心”对于 一个国家的重要。所以,不做口头道德家。) 据报道,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20 日下午在 广东省委常委会上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 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 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析:官员的呼吁,或者说官员的自我解剖,对一个社会的道德 重建可能是最主要的。这一段引用汪洋的话,自然会有说服力。) 诚然,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每个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 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 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 如果说普通公民必须学会自我解剖,那么官员尤其要刮骨疗伤,如果 官员寡廉鲜耻,公民必然心灰意冷;如果权力无德、无信、无贞操, 公民一定以报复性的心态对待这个社会,以邻为壑,人人自危。 (析:分析官员在道德重建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的用心之处, 也是本文深刻之处。毕竟,道德毕竟不是那 18 个冷漠的路人的事,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第 19 个冷漠的路人。而冷漠的路人生 于冷漠的社会。) 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牺牲品、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 的时候了。还有人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但愿这是危 言耸听,但愿这是良言苦药。记住小悦悦,记住我们的罪愆,从官到 民、从民到官,从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从修复制度之伤到道德行动, 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惟一方式。 (析:记住小悦悦,“自我救赎”,在这种情感的支撑下,文章 的针刺涉及每个人,文章的结束,有了余响:记住我们的罪愆!) (选自“新浪网”) 第二部分:改为 800 字考场作文 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 (王石川) 小悦悦走了,因这个社会的残忍与冷漠。小悦悦走了,还未来得 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面对小悦悦的撒手人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默哀,在内心深处点 一支叫做良知的蜡烛。这支蜡烛照不出小悦悦的明亮未来,却能照出 我们人性的小,照出人间的苦难与挣扎,照出这个尘世的灰暗和阴冷。 小悦悦的辞世又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我想,过不了几天人 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 旧太平”,小悦悦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会很快被淡忘和冷 漠冲洗得一干二净。 但愿我们别过早地遗忘小悦悦。遗忘是一种罪!记住小悦悦,记 住 18 个冷漠路人,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粗劣的道德伤疤。如果我们 继续麻木,继续健忘,那么,发生在小悦悦身上的悲剧,一定会在我 们身上残忍重现。小悦悦的悲剧,是在以一种极端残忍、极端血腥的 方式,告诉我们: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可预料的是,如果我们再不自我救赎,比小悦悦悲剧更残忍的事情还 会出现。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还有拾荒阿婆陈贤妹,有了她,我们才不至 于输得太惨。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 来!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我 们不能做虚无的道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别人讲卫生, 显得多么苍白。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学者崔卫平如 是说。因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小悦悦受伤现场,我们 是十八分之一,还是第十九人?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 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 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糟糕;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 中国便不会后退…… 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我们每一个人 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诚然,无论是官 员,还是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 陋,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 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的时候了。 记住小悦悦,记住我们的罪愆,从官到民、从民到官,从道德呼喊到 制度重建、从修复制度之伤到道德行动,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惟一方 式。 时评的写法例析(三) 深刻立论,细致分析----以《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 么红》为例 第一部分:时评文章评析 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杨葵)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 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 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 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 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析:“舌尖”红,是个人人都认同的结论。此处再加上导演的 “现身说法”,似乎更证明舌尖的内在风格。说“实在”之论“深 刻”,似乎有“溢美”之嫌。但对于“舌尖”来说,正是恰当,而且 对于当下的一些人的作为和一些作品的制作,“实在”两字也正是他 们最为缺乏的。) 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这又 分虚实两面。 (析:这里似乎还不满足于“实在”的说法,要从“文化”的角 度来论,而且又分为“虚实两面”,看来,细致分析的一个法门就是 “分而析之”。) 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 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 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我们这辈 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从这一点 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 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 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析:虚的方面,概括为“考证与总结”,这种方式合了时代节 拍。虽然结论有些丧气,不过,也能服人的。) 这是虚的层面。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这与 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析:于此处,似乎文章的主心骨才显露出来。毕竟题目已经露 出“端倪”:心不厌细!) 来说细的。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 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 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鉤瓷鉤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 程度。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析:说细,仍然从当下人的表现说起,有钱有闲,时代特 色。) 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 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单说文房用具,也就 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 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 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析:文人之“细”,文房之宝,可称“手尖”上的书房。) “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 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 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析:“舌尖”之细的背后是什么?这里似乎才论到正题。这样 一句话说得好: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 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我犯一犯考场作文的毛病,就会说,这篇 文章里的这句“心不厌细”出现得太晚了,出现得太少了。)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吞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 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 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 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 会。 (析:似乎越写越集中,越写越细致了。对比生存之“吞”与审 美之“品”,这恐怕是“舌尖”的精髓。) “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物质世界越 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 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 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 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 (析:吃之一项,从物质到精神,到心灵世界的修行。立论不能 不说深刻。此深刻也正合了“舌尖”的深刻。) 返回来再啰嗦几句——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 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 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 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 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析:真是有点“返回来”的意思。其实可以把这项内容与上一 段融合为一,那就不算是“啰嗦”了。) 第三部分:改为考场 800 字的文章。 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杨葵)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 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 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 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 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舌尖上的中国》,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 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 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 众。评价它的成功,不妨改孔子的“食不厌精”的一句话,叫“心不 厌细”。 曾经的中国人做足了“心不厌细”的功夫。看看古人的精致生活, 那真可以叹为观止的。单说文房用具,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 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 刀……;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 了。 “舌尖”正是用其“心不厌细”的功夫,引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 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 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 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吞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 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 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 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 会。 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 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 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 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 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在匆忙而浮躁的当下,“舌尖”之细致,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内 心。这份“心不厌细”的精神,不唯美食如此,也不唯品茗如此,做 事做人,均当如此。 时评写作例谈(四) 让语言有张力----以《也谈扶持国产“动漫”》为例 写在前面:语言文字要有张力,即语言的活性与表现力,它是对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强化和美化,是对某种意思的多样 化表述。张力加强,魅力才大。 原题《不成人样》 (高三一学生) (析:原题有杂文味道,也不错,不过,写考场作文,这种题目 还是要注意的。) 改题:也谈扶持国产“动漫” 原文:几年前广电局曾一纸令下禁止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送外国 动画,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扶持国产动画发展。可几年过去了,我们在 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不是喜羊羊就是猪猪侠,连个成人样的角色都没有, 谈何发展? (析:照例是引材料,但是,和很多同学一样,这位同学也喜欢 用长句子,长句子有长句子的好处,但是,用于时评(或议论文), 长句子的力道就不太够力。) 改文:几年前,广电局曾一纸令下,对国外动画叫停:“禁止在 黄金时间播送外国动画。”我还心生喜悦,这下国产动画的春天总算 要来了。可过了几个春天,我们的电视屏幕上总还只是“喜羊羊”或 者“猪猪侠”,真让人哀叹:国产动画怎么就不能成个人样呢? 原文:照理说国家近几年一直在加大力度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 许多动画公司也下足了成本制作,怎么还落得这种状况? (析:与第一段相同。这两段均出现一个词语“扶持”,可是, 作者不有咬住这个词语去写文章。) 改文:照理说,国家近几年花在国产动画的力气,不可谓不大, 宣传调子不可谓不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可谓不足……许多动画公司也 铆足了劲,要大干一场,可是,怎么还落得这种状况? 原文:这封闭的扶持政策就是一大原因。广电局似乎以为没有人 看国产动画是因为电视台放太多外国动画,只要禁了那舶来品,本土 货自然可以畅销。那些官员就没有想过若中国动画的画质比外来的精 良,人设比外来的吸引,剧情比外来的精彩,还会有人去看外国动画 吗?自己的实力不够就索性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不敢与世界竞争, 这与闭关锁国有何区别?所以以开放姿态来应对外国动画的挑战,积 极在竞争中提升国产动画的水平远比强迫人们看只有动物在平移的 作品要有效得多。 (析:原因分析。中国动漫作品落后恰恰就在于“封闭的扶持政 策”,而且与“闭关锁国”联系起来,相当深刻!) 改文:“扶持”是个很有意思的词。一年过个词,就不由让人想 到那位扶不起的阿斗。扶持者可非平庸之辈,那是诸葛孔明呐,可是, 最终怎样?所以,扶持有无效果,并不取决于扶持者,而要看被扶持 者是哪样人物。再说,只要禁了那舶来品,本土货自然可以畅销,这 种想法本身就未免太天真。自己的实力不够,就索性关起门来自己玩, 不敢与世界竞争,叫停的不仅是国外动画,也把创作者的脑筋也叫停 了。所以,以开放姿态来应对外国动画的挑战,在竞争中积极提升国 产动画的水平,这远比强迫人们看只有动物在平移的作品要有效得多。 原文:但实际上中国并不缺乏动漫人才:许多外国的优秀动画都 是由中国公司加工制作完成的,比如《狮子王》;国内也有许多画技 与叙事能力一流的画手,比如夏达。可为什么中国动漫还是发展缓慢 呢?政策的扼杀就是又一大原因。明明是扶持怎么又成了扼杀呢?扶 持是扶持,可扶持的只有那所谓的“适合小朋友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 作品”,而大多优秀作品却因其有不太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而被扣上 “色情暴力血腥”的帽子,不得发行。不知怎地,人们心中就有“动 画是只有小朋友看的”这种错误观念。于是我们的电视上就只有会说 话的羊狼猪猫来来回回的平移,上演一次又一次的与社会脱节的童话 故事。那些适宜青年、中年乃至老人看的优秀作品只能因“儿童不宜” 而被拒之门外。 (析:从“人才”到“政策性扼杀”。更看出“扶持”背后的恶 果。这应该是问题的根本。) 改文:再说,中国动漫人才实际上并不缺乏。许多被叫停的外国 优秀动画,幕后的加工者都有中国人,比如《狮子王》;国内也有许 多画技与叙事能力一流的画手,比如夏达。可为什么中国动漫还是发 展缓慢呢?“政策的扼杀”就是又一大原因。明明是“扶持”,怎么 又成了“扼杀”呢?“扶持”是扶持,可“扶持”的只有那所谓的 “适合小朋友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而大多优秀作品却因不符 合某些人的品味而被各种理由终结。不知怎地,人们心中就有“动画 是只有小朋友看的”这种错误观念。于是我们的电视上就只有会说话 的羊狼猪猫来来回回的平移,上演一次又一次的与社会脱节的童话故 事。那些适宜青年、中年乃至老人看的优秀作品只能因“儿童不宜” 而被拒之门外。 原文:除此之外,国家扶持动漫产业的目的也是十分不妥的—— 为了创造经济效益,也就是赚钱。想赚钱没有错,可只想着赚钱这种 急功近利的想法实在不利于发展。众所周知,日本人靠动漫赚了不少 钱,可大部分日本漫画家在创作时首先想到的还是漫画本身。前日本 首相麻生太郎甚至还提出过动漫外交,也许他也有要赚钱的想法,但 更多的是因为这个萝莉控怪叔叔想向世人推广他最爱的《蔷薇少女》 罢了,这是一种单纯的热爱。漫画本身是包含着爱与梦想这个内涵的, 国家若能基于这个出发点来推广国产动漫,会比只为了盈利而制造出 无数粗制滥造的不成人样的作品要好。 (析:再深入到“扶持”背后的经济利益支撑,自然而论到对动 漫艺术的忽视。层层深入) 改文:除此之外,国家扶持动漫产业的目的也过于功利。急功近 利者,都是有近视的毛病。毕竟还是与文化和艺术沾边的事,只知赚 钱,而赚钱的方式就少了艺术和美感,某结果只能是像纸币一样直接。 众所周知,日本人靠动漫赚了不少钱,可大部分日本漫画家在创作时 首先想到的还是漫画本身。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甚至还提出过动漫外 交,也许他也有要赚钱的想法,但更多的是因为这个萝莉控怪叔叔想 向世人推广他最爱的《蔷薇少女》罢了,这是一种单纯的热爱。漫画 本身是包含着爱与梦想这个内涵的,国家若能基于这个出发点来推广 国产动漫,会比只为了盈利而制造出无数粗制滥造的不成人样的作品 要好。 原文:其实除了动漫,国内许多文化产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有 关部门真应好好反思,改变观念、调整政策,让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 (析:想扩大论题,推而广之。只可惜分析认证有些乏力。) 改文:其实,患这种急功近利毛病的不唯动漫产业,国内许多文 化产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文化产业,是产业,更是文化,用发展文 化的观念来管理,还可能让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 原文:只愿有生之年能在中国动画里看到成人样的角色、动人心 的故事。 (析:表达一种期待。不过,给人感觉结尾没有写好。好像已经 没有太大气力了。可以再从“扶持”切入而收尾。这样文章就有首尾 一贯的意思了。) 改文:“扶持”的背后,少一些功利。如同种一棵树,不要太急 于让它硕果满枝,先要培土植根,浇水施肥,才能枝繁叶茂。有此用 心,才算是不枉“扶持”一词的含义。有此用心,中国动画才能看到 成人样的角色,有动人心的故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