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 A.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 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 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体现了民主革命的性质,故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只能体现反封建的一面,故A项错误;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并不是判断革命性质的依据,故B项错误;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与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故选D。 2.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 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 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孙中山先生明确提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故正确答案应是C项。A现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洪仁玕;B项是孙中山的革命行动,但是不能准确的反映材料要求;D项无法体现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3.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表明,在五四运动中 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③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④运动具有坚决的斗争性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段材料说明: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青年学生是先锋,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和斗争的坚定性。四个方面都正确。故选D。 4.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某部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直接原因是 A. 王明的“左”倾错误在根据地全面贯彻 B. 我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C.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 日本扩大侵华,要抗日必须北上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故选C。王明等中央领导人犯得“左”倾错误是长征的主要原因,而非直接原因,排除AB;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此时日本并未扩大侵华,排除D。 5.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答案】B 【解析】材料“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的信息说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海外华侨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A和C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正面战场的抵抗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D错误。 6. “……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的是 A. 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B. 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C. 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 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全民族的团结以保卫国家,它反映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故本题选C。A、B、D都不符合题意。 7.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 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 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而“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是指早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的事情,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A。 8.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4月18日 ,二十年反革命统治被消灭的开始,即1947年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排除A项;解放南京是在1949年,排除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1月,排除D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6月,本题正确答案选D。 9.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 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 都有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选B;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坚持中央的领导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排除A;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与“特殊的民族政策”无关,排除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不符合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排除D。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 ①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③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④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而村民自治是在1982年以后才出现的,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ACD,故本题答案选B项。 11.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 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 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一国两制”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根据所学知识“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故A项说法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和澳门拥有高度自治权,但并非完全自治。故B项说法错误。特别行政区的主权归中央人民政府。故C项说法正确。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特别行政区保持其原有的社会制度。故D项说法正确。由于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故排除ACD,选B。 12. 下图是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副团长黄华开怀大笑的情景。这是因为 A.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26届联合国大会上,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正确;A是1953年提出,排除A;“求同存异”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排除B;D项在1972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 13.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历史事件是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意味着新中国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A。 14.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选C。 15. 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独立自主不结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B选项符合题意;一边倒是指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A选项排除;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D选项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 16.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①②④均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 反对霸权 B. 睦邻友好 C. 多边外交 D. 不结盟 【答案】D 【解析】由“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可判断D项为正确答案。本题易错选C项,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外交的总方针,未发生过变化,而题干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A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18.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这一评价是针对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C. 伯利克里改革 D. 议事会改革 【答案】A 【解析】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冲击了原有的部落血缘制度,故A正确;克里斯提尼实行地域国家代替原来的血缘国家,不再有财产等级限制,B与材料无关;伯里克利改革给参加政治活动的人发放津贴,保证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C与材料无关;D与材料无关。 19.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因此三次改革都在不断健全民主政治,C正确;古希腊雅典的妇女是没有参政权的,A排除;B适合罗马法的发展,排除;城邦的政权仅对成年男性公民开放,D排除。故选C。 20.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 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 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A 【解析】由“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的说法,结合所学可知,作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曲解法律,比起习惯法是一大进步,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说明《十二铜表法》的进步作用,不是指责其“在人类历史上”的最严峻,B项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只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远远不成体系,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十二铜表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回答: (1)上述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表。 (2)图1和图4反映的事件结局如何?分别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什么经验和教训? (3)以上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什么问题? 【答案】(1) (2)图一: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图四: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经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和领导权的重要性。 (3)新民主主义崛起,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解析】 (1)根据材料“1919年5月北京学生游行示威”“中国共产党- 大旧址”“国民党一 大召开”“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图一是五四运动,图二中共成立,图片三是国民党-大的召开,图片四是北伐战争。再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它们的性质以及意义。 (2)第一小问:据第一问答案,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而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但革命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革命的领导权、军队等来回答,即使中共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3)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 “我要感谢天地,因为我生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头不能讲话的动物;其次我生为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我生就是一个希腊人,而不是一个外国人。” ——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 (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罗马法局限性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柏拉图“感谢天地”的原因是什么?在雅典哪些人则是不幸的呢? 【答案】(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罗马法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主要体现维护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奴隶阶级来说,他们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3)生为一个公民可以享受民主政治,因此柏拉图“感谢天地”。在古雅典,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此是不幸的。 【解析】(1)特征:材料“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体现的是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 (2)认识:根据材料“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罗马法的局限性可从罗马法的本质进行作答即可。 (3)原因及不幸:可从雅典公民权的范围进行作答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