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学案

第3节运动图像__追及与相遇问题 ‎,‎ ‎(1)x t图像和v t图像都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x t图像和v 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3)x t图像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相遇。(√)‎ ‎(4)v t图像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相遇。(×)‎ ‎(5)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物体,后者若追上前者,后者速度必须大于前者。(√)‎ ‎(6)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或最近。(√)‎ ‎(7)两物体同向运动恰好不相碰,则此时两物体速度相等。(√)‎ 突破点(一) 三类运动图像的比较 ‎1.位移—时间(x t)图像 ‎(1)位移—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负方向。‎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示例1] (2017·湖南六校联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xt)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 m/s2,t=3 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则(  )‎ A.a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a= m/s B.t=3 s时a车和b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 C.t=1 s时b车的速度为‎10 m/s D.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9 m 解析] x 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由题图可知,a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a== m/s=‎2 m/s,故A错误。t=3 s 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位置坐标相同,两车相遇,斜率相等,此时两车的速度相等,故B错误。t=3 s时,b车的速度为:vb=va=‎2 m/s,设b车的初速度为v0,对b车,由v0+at=vb,解得:v0=‎8 m/s,则t=1 s时b车的速度为:vb′=v0+at1=‎8 m/s-2×‎1 m/s=‎6 m/s,故C错误。t=3 s时,a车的位移为:xa=vat=‎6 m,b车的位移为:xb=t=×‎3 m=‎15 m,t=3 s 时,a车和b车到达同一位置,得:x0=xb-xa=‎9 m,故D正确。‎ 答案] D ‎2.位置坐标(x y)图像 表示物体位置的坐标图,图线表示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路线,在坐标图上能表示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示例2] (多选)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军事小分队进行军事行动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 B.甲、乙、丙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 C.甲、乙、丙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丙三个分队运动的路程相等 解析] 位置坐标图像显示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从题图可以看出甲、丙两个分队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A正确;三个分队的初、末位置相同,位移相等,但运动路程不同,B正确,D错误;因不知道三个分队运动的时间大小关系,故无法比较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C错误。‎ 答案] AB ‎3.速度—时间(v t)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 ‎(3)速度—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示例3] (2017·延安模拟)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 t图像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像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由于乙车做变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故B错误;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 答案] A 突破点(二) 图像问题的解题思路 用图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运用图像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读图 ‎2.作图和用图 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作出与之对应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像来研究和处理问题。‎ 典例] 从塔顶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A的时刻为计时零点,t0时刻,在与A球t0时刻所在位置的同一水平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B,若两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B下落时间为t,在A、B两球落地前,A、B两球之间的距离为Δx,则 t0的图线为(  )‎ 解析] A、B两球释放后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球释放时,A球的速度vA=gt0,B释放t时间时,A、B两球之间的距离Δx=vAt+gt2-gt2=gt0t,则=gt0,所以 t0的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为g,故B正确。‎ 答案] B 方法规律]‎ 本题中t0的关系无法从题中直接读出,只能根据初始条件和物理规律推导,建立和t0的函数关系,然后结合数学知识得出结果。‎ 集训冲关]‎ ‎1.(2017·威海模拟)如图为a、b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像为位置—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M时刻相遇 B.若图像为速度—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M时刻相距最远 C.若图像为加速度—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M时刻速度相同 D.若图像为作用在两物体上的合力—位移图像,则两物体在M位移内动能增量相同 解析:选A 若图像为位置—时间图像,则图像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故两物体在M时刻相遇,故A正确;若图像为速度—时间图像,则图像表示两物体速度变化的规律,由于不明确两物体间的距离,故无法判断M点是否为两者相距最远时刻,故B错误;若图像为加速度—时间图像,则图像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故物体在M时刻加速度大小相同,故C错误;若图像为合力—位移图像,则图像与横坐标间的面积表示功,由图可知,在M位移内合力做功不同,故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 ‎2.(多选)(2017·淮安高三期末)在地面上某处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 解析:选AD 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只受重力,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和下降过程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x=v0t+at2,则位移—时间图像是抛物线,故C错误;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速率均匀减小,下降过程,速率均匀增大,故D正确。‎ ‎3.(2017·孝感重点中学联考)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选C 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得,0~1 s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at=t,速度为正方向,选项D错误。第一秒末的速度v=‎1 m/s,1~2 s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1 m/s-a(t-1),第二秒末,速度减小为0,选项B错误。2~3‎ ‎ s,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物体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a(t-2)=t-2,即从第二秒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动,图像如C,选项C正确,A错误。‎ 突破点(三) 追及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够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运动示意图得到。‎ ‎2.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情况 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三种常见情况:‎ ‎(1)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相同,必有xA-xB=x0,vA=vB。‎ ‎(3)若使两物体保证不相撞,则要求当vA=vB时,xA-xB<x0,且之后vA≤vB。‎ ‎3.解题思路和方法 ⇒⇒⇒ 典例] (2017·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联考)如图所示,在两车道的公路上有黑白两辆车,黑色车停在A线位置,某时刻白色车以速度v1=‎40 m/s通过A线后,立即以大小为a1=‎4 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黑车4 s后以a2=‎4 m/s2的加速度开始向同一方向匀加速运动,经过一定时间,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两车可看成质点。从白色车通过A线位置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及此时黑色车的速度大小。‎ 思路点拨]‎ ‎(1)黑车从A线开始运动的时刻比白车经过A线时晚4 s。‎ ‎(2)黑车由A线到B线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判断白车停止运动时黑车是否追上白车。‎ 解析] 设白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通过的距离为x1,则v1=a1t1‎ v12=‎2a1x1‎ 解得x1=‎200 m,t1=10 s 在t1=10 s时,设黑车通过的距离为x2,‎ 则x2=a2(t1-t0)2‎ 解得x2=‎72 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