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0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0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1)

考点 30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 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 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 从近几年高考的情况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从考查形 式上看,高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 几种:(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3)请分析两 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2.从考查内容上看。高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 的内涵及意义。 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 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预计 2019 年高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 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 考向一 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 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①,皆鹰犬, 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 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 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注】①余、耳:陈余、张耳,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人物。②泉扃:九泉,地下。 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描绘出了项羽叱咤风云、英武无比却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形象。“秦亡草昧,刘、 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几句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 盖世、征战天下的英雄形象,而“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 惊。泪盈盈”几句则刻画了一个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在分析词中主人公形象的特点时,要关注词 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如“鞭”“驱”“扫”“斩”等关键词体现了项羽征战四方,天下无敌的英雄气概, 而“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等关键语句则又 表明项羽兵败之后和虞姬诀别的场景,一个末路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考生要综合词中描绘的项羽的形象, 全面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 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技巧点拨 1.找准人物形象。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分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 者自己。如第 1 题的人物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项羽。 2.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 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如第 1 题的项羽的形象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 出来的。 3.结合诗歌标题、注释等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考生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时, 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或注释进行分析。因为诗歌的标题或注释往往可以透露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作者 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与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考生整体把握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就不难理 解人物形象的特点了。 考向二 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 王禹偁【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宋时巨野人。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真宗时,奉诏入京,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 知黄州,徙蕲州。 词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答案】村落和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细细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远远的水天相连处,一行 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州夜饮【注】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 督。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的。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案】(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描写了边地萧瑟、荒凉、凄清的夜晚。(2) 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标题和注释。 从标题中的“幽州”可知,此诗描绘的是边塞的景物。“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两句中的“凉风”突出 环境的幽冷,“夜雨”表明愁思之长。“萧瑟”表明边地的荒凉和肃杀。对意象进行分析后,考生将这些意 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得出答案。 技巧点拨 1.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如第 2 题中的“凉风”“夜雨”等景物形象,给人一种幽冷的感觉。再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满 地黄花”“细雨”“黄昏”等景物形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2.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考生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 3.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肃 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考向三 事物形象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 潾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裴潾:一生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 故不为权幸所知”。 本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答案】本诗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却备受冷落的形象。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 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2) 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名师点睛 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往往赋予形象以情感,所以考生可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事物形象的特点。如第 1 题中的“别有玉盘承露冷”一句, 考生联系注释中对作者的评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该句体现了白牡丹冰清玉洁的特点。 2.揣摩修饰语的情感色彩。如第 2 题中的“杨柳”“飞絮”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考生理解其内涵时 就要关注那些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如“动离忧,泪难收”一句,含有伤别之情;“恨悠悠, 几时休”一句,含有伤春之情。 3.了解惯用事物形象的特殊内涵。在古代诗歌中,某些事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具有固定性,如 月喻思乡,水喻愁多,松喻坚贞,兰喻高洁等。如第 2 题中的“杨柳”“飞絮”分别指惜别和漂泊。 4.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如第 1 题,考生可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 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分析出白牡丹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形象特点。 常用物象的意蕴 1.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具有高风亮节。 2.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敢为天下先。也有人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 合污的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4.菊。卓尔不群,坚强、高洁,多象征宁死不变节的气概,也多用来代指隐士。 5.兰花。朴实纯真,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淑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 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 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7.杜鹃。杜鹃啼叫似乎在说“不如归去”,凄凉、哀伤,多表示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鹧鸪。鹧鸪鸣叫似乎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游子满腔的离愁别 绪。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 9.寒蝉。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0.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考向四 画面和意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④,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②山城:靠山的 城垣,指夷陵。③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④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任洛阳留守推官,洛阳 以牡丹花著称。 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描绘出一幅雪压在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惊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的夷陵早春 风光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画面。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抓住诗中描绘出的“残雪”“橘”“冻雷” “笋”这四个意象,因为这四个意象是画面中最主要的景物,概括时必须从这四个意象着手;其次,把握 “犹”“欲”这两个字传达出来的对“橘”“笋”不畏风雪的赞美之情;最后,结合首联中的“春风”“二月” 来明确时令,这样就可知诗中描绘的是一幅早春风光图。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胡兴安①夜别 何 逊 居人②行转轼③,客子④暂维舟⑤。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胡兴安:兴安,南朝所置县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兴安当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②居人:指 自己。③转轼:回车。④客子:指胡兴安。⑤维舟:系船停泊。 诗歌的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前句细腻地写出了露湿水边草的场景,后句描绘了流水倒映明月的场景,描绘了一幅颇有层次的 水边夜色图,既点出了“夜别”,又照应了“维舟”二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把与友人夜别的意境写得凄清 空旷。 技巧点拨 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是由一组意象组成的,因而把握意境的特点,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是解题的 关键,如第 1 题中,抓住“残雪”“橘”“冻雷”“笋”四个意象是解题的关键。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如第 2 题中,根据诗句展开想象,即可知道颈联前句写了露湿 水边草的场景,后句描绘了流水倒映明月的场景。 3.点明意象营造的氛围特点。如第 2 题中,颈联前句中的“露”“草”营造了一个离别时凄清的氛围, 后句中的“月”“流”营造出了空旷的氛围。 4.指出意境特点,说明诗歌表达的情感。如第 2 题中,诗歌展现了一个凄清空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离愁别绪。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郑少微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忆秦娥①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②上元: 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③梅发:白发。 本词的上片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①,卷雾出山楹②。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①涧户:涧边的人家。②山楹:就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作者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5.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 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 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不同的景物气 氛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 一、【2018 年高考课标全国 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 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 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 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三、【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四、【2016 年高考课标全国 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 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 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2015 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 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闯关检测 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高洁脱俗的梅花形象。“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一句体现了梅花孤高脱 俗的特点。“应未许,嫁春风”一句体现了梅花不与百花为伍,超然独立于百花之上的特点。“天教雪月 伴玲珑”一句体现了梅花临风挺立、迎寒傲雪的特点。“池塘疏影伤幽独”一句则体现了梅花不肯随波 逐流、不趋炎附势、一身清白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解答时首先要调动知识储备,联想梅花的一般形象特征;然后 再结合词句,阐述本首词中梅花的具体形象。 2.(1)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元宵节风雪交加、朝京人烟稀少的景象。(2)作者通过对如今元宵节荒凉景 象的描写,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首先,找到词中描写的景物;其次,把描写的景物连缀成一句 话;再次,结合注释、题目、作者等信息给出景物营造的氛围;最后,给出景物描写传达出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 5.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中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的游子心情相符,正面衬托了悲的心 情;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这样一首一尾、一 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与失意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干中已经明确给出“开头和结尾写的 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在具体阐述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客”,由此可知结尾的 喜景用了反衬的手法。 高考链接 一 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D 项,“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 指烛光。 2.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 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 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 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二 1.BD 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 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 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 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三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 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 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 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 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 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 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 写的手法。 四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 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回答本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 案。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 景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 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五 1.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 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逐句分析,把握每一句中的景物特点和地点 的转换。第一句写出了孤月当空的景象;第二句地点转换,写寒江之上的景象;第三句写江面浮光跃金 的景象;第四句写到了席,是室内景象;第五句写空山;第六句写星空。 2.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由诗歌尾联第一句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 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该是虚写;而最后一句月夜万里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 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