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博文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博文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5种分类标准中合理的有(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⑤根据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答案】D 【解析】①根据酸能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错误;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③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错误;④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故错误;⑤根据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正确,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②和⑤,故答案选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B. 在进行蒸馏操作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加碎瓷片,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立即补加 C. 实验时常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片上进行称量 D. 对盛有氢氧化铁胶体的U形管通一会儿直流电后,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 【答案】A 【解析】A、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用来盛装过冷或过热的液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较高,应冷却后在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正确;B、在进行蒸馏操作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加碎瓷片,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再补加碎瓷片,故B错误;C、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实验时常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小烧杯中进行称量,故C错误;D、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对盛有氢氧化铁胶体的U形管通一会儿直流电后,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故D错误;故选A。 3.实验室中的试纸种类很多、用途也比较广泛。下列试纸使用时不需要对试纸预先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 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气体 B. 用KI淀粉试纸检验氯气的存在 C. 收集氨气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D. 用pH试纸检测稀盐酸溶液pH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气体需要预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检验不到; B. 用KI淀粉试纸检验氯气的存在时需要预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检验不到; C. 收集氨气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需要预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检验不了; D. 用pH试纸检测稀盐酸溶液的pH,不能预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所测pH可能不准确,因为润湿后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了。 本题选D。 4.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现象 结论 A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熔化,但熔化的铝不滴落 Al的熔点很高 B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后产生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呈黄色 原溶液中可能不含K+ 【答案】D 【解析】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熔化,但熔化的铝不滴落,原因是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A错误;B、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氧气,不能说明过氧化钠是否变质,B错误;C、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溶液中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C错误;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所以火焰颜色呈黄色不能排除是否含有钾元素,D正确,答案选D。 5.NO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Fe2O3在反应中显氧化性 C. 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12 mol电子转移 D. Na2FeO4能消毒杀菌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A、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Fe由+3价升高到+6价,Fe2O3被氧化,作还原剂,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被还原,Na2O2是氧化剂,故A错误;B、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Fe由+3价升高到+6价,Fe2O3被氧化为还原剂,在反应中显还原性,故B错误;D、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1molNa2O2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1=2mol,故C错误;D、Na2FeO4中Fe为+6价,其具有强氧化性,所以Na2FeO4能消毒杀毒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D。 6.在Na2SO4、K2SO4、KCl的混和溶液中,如果c(Cl-)= 0.1mol/L,c(Na+)= 0.2mol/L,c(SO42-)= 0.3mol/L,c(K+)= xmol/L,则x的值是( ) A 0.5 mol/L B. 0.4 mol/L C. 0.3 mol/L D. 0.2 mol/L 【答案】A 【解析】在任何溶液中的离子都遵守电荷守恒的原则。设该混合溶液的体积为1L,则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1L×0.2mol/L×1+1L×xmol/L×1=0.2+x,阴离子所带负电荷=1L×0.1 mol/L×1+1L×0.3mol/L×2=0.7,所以有0.7=0.2+x,x=0.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7.我国近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又成丹砂”。这句话所涉及的反应有:①HgS+O2 =Hg+SO2 ②Hg+S=Hg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中有一个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①中Hg、O两种元素被还原 C. 反应①中每生成l mol SO2共转移4mole- D. 反应②中Hg 为氧化剂、S 是还原剂 【答案】B 【解析】A、反应①、②中,反应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反应①中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为+4价,而Hg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为-2价,所以Hg、O两种元素被还原,B正确;C、反应①中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为+4价,所以每生成l mol SO2共转移6mole-,故C错误;D、反应②中Hg 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2价,Hg是还原剂,S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为-2价氧化剂,S 是氧化剂。本题正确答案为B。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称量NaOH 固体 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 溶液 C. 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D. 提纯Fe(OH)3 胶体 【答案】C 【解析】A. 称量NaOH 固体,应在小烧杯中称量,同时砝码应放在右边,故A错误;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 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C、油水互不相溶,分层,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分液的分离方法,故C正确;D. 提纯Fe(OH)3 胶体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 9.下列应用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能发生水解的事实无关的是( ) A. 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B. 泡沫灭火器用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只需将其混合就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泡沫 C. 厨房中常用碳酸钠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CO3水解显碱性与玻璃中的SiO2作用生成黏性的Na2SiO3,与盐类水解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 NaHCO3与Al2(SO4)3相互促进水解:Al3++3HCO3−=Al(OH)3↓+3CO2↑,与盐类水解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 CO3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碱性条件下油污发生水解,则能够除去,与盐类水解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 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发生的是强酸制弱酸的反应,与盐类的水解无关,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0.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碱性比较,前者更强 B. 常温时溶解度:Na2CO3>NaHCO3,且溶于水时均放热 C. 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前者不分解,后者分解 D.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碱性比较,前者更强,A正确;B、常温时溶解度:Na2CO3>NaHCO3,水解吸热,因此溶于水时均吸热,B错误;C、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前者不分解,后者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C正确;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D正确,答案选B。 11.将一定质量NaHCO3分为三等份,第一份直接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1,第二份首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2,第三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3 ,假若与盐酸都完全反应,则n1、n2、n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n1=n2=n3 B. n2>n1>n3 C. n1>n2>n3 D. n1>n3>n2 【答案】A 【解析】第1份直接与过量盐酸反应:NaHCO3~HCl;第2份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与过量盐酸反应:NaHCO3~Na2CO3~HCl和NaHCO3~HCl,第3份先加热,使其全部分解后,再与过量盐酸反应:NaHCO3~Na2CO3~HCl,根据Na元素守恒,最后生成物质的都为NaCl,因Na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答案选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澄淸石灰水吸收; ②Cl2的化学性质活泼,它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③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 ④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⑤除去CO2气体中的HC1,可将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 A. ③⑤ B. 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澄清石灰水浓度较小,应用氢氧化钠溶液,故错误;②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爆炸,如光线较暗,则不发生爆炸,故错误;③HCl也与硝酸银反应,可通过颜色观察,故错误; ④氯水中含有次氯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则久置后氧化性减小,故正确;⑤氯化氢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故正确;故选B。 1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 将t1℃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B>C C A中含少量C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 D. 25%的A溶液降温至t1℃时会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A. t1℃时,A的溶解度是30g,所以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故B正确;B. 将t1℃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时,A、B的溶解度增大,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B>C,故B正确;C. 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A中含少量C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故C正确;D. t1℃时,A的溶解度是30g,此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3%,所以25%的A溶液降温至t1℃时会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故选B。 14. 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定管内盛放某种液体。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 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 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 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HCO3与CO2不反应,烧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选A; B.NH3易溶于水,形成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能形成红色喷泉,故不选B; C.H2S+CuSO4H2SO4+CuS,CuS为黑色沉淀,能形成黑色喷泉,故不选C; D.HCl+AgNO3HNO3+AgCl,AgCl为白色沉淀,能形成白色喷泉,故不选D。 答案选A。 15.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B. 在某未知成分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如观察到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证明溶液中必定有CO32- C.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无法证明溶液一定含有SO42- D.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答案】B 【解析】A.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丁达尔效应可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A正确;B.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为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或二者均存在,B错误;C.白色沉淀为AgCl或硫酸钡,则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无法证明溶液一定含有SO42-,C正确;D.氨水中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D正确;答案选B。 1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CO32-、SO42-中的几种。 ①若加入锌粒,最终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 B. 溶液中n(NH4+)=0.2 mol C. 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SO42- D. n(H+)∶n(Al3+)∶n(Mg2+)=1∶1∶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象中的起点和拐点,由消耗氢氧化钠的量计算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详解】由①知溶液中一定含有H+,一定没有CO32-,由②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l3+,由图象可知溶液中还一定含有NH4+,且n(NH4+)=0.7 mol-0.5 mol=0.2 mol,n(H+)=0.1 mol,n(Al3+)=0.8 mol-0.7 mol=0.1 mol,沉淀Al3+、Mg2+共消耗0.4 mol OH-,其中沉淀Al3+消耗0.3 mol OH-,沉淀Mg2+消耗0.1 mol OH-,根据Mg2+~2OH-,可得n(Mg2+)=0.05 mol, A. 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Mg2+、Al3+、NH4+,故A错误; B. 溶液中n(NH4+)=0.2 mol,故B正确; C. 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肯定含SO42-,故C错误; D. n(H+)∶n(Al3+)∶n(Mg2+)=2∶2∶1,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mol·L−1KCl溶液与1 mol·L−1 K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K+)为2 mol·L−1 B. 120 g NaCl溶液中溶有20 g NaCl,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20 g C. 50 mL 1 mol·L−1 NaCl溶液与100 mL 0.5 mol·L−1 NaCl溶液中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 把5 g胆矾(CuSO4·5H2O)溶于45 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答案】A 【解析】A、KCl溶液与 K2SO4溶液中c(K+)均为2 mol·L−1,混合后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不变,即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K+)为2 mol·L−1,故A正确;B、120 g NaCl溶液中溶有20 g NaCl,该溶液不一定为饱和溶液,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不一定为20 g,故B错误;C、50 mL 1 mol·L−1 NaCl溶液与100 mL 0.5 mol·L−1 NaCl溶液中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1 mol·L−1和0.5mol·L−1,不相同,故C错误;D.5 g胆矾溶于水,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5g×160g·mol-1/250g·mol-1=3.2g,溶液质量分数=×100%=6.4%,故D错误,故选A。 18.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 KNO3溶液(NaCl):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析出晶体后过滤 B. 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 C. NaCl溶液(Br2):加CCl4,萃取分液 D KNO3溶液(AgNO3):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答案】D 【解析】A.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溶解后加热蒸发得浓溶液,降温结晶后过滤可分离,A正确;B.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过滤后再加足量盐酸后加热可除杂,B正确;C.溴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可以通过萃取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单质溴,C正确;D.硝酸银与KCl反应生成沉淀和硝酸钾,但KCl过量会引入新杂质,应加适量的KCl溶液过滤,D错误;答案选D。 19.实验室常用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来溶解白金等贵金属进行科学实验。王教授用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密度1.40g/)和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1.19g/)来配制王水600毫升,假设忽略两种酸混合时的体积变化也不考虑混合后的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王水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3.5mol/L B. 该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00.8g C. 该王水的密度约为1.24g/ D. 该王水中HCl的质量分数约为26.2% 【答案】B 【解析】 【分析】王水是600mL,其中浓硝酸是150mL,浓盐酸是450mL,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该王水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正确; B、溶剂水中还含有氧元素,则该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大于100.8g,B错误; C、该王水的密度约为,C正确; D、该王水中HCl的质量分数约为,D正确; 答案选B。 20.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OH—+HCl=H2O+C1— B. Ca(OH)2+Cu2+=Ca2++Cu(OH)2 C. Fe+CuCl2=Cu+FeCl2 D. Fe+2H+=Fe2++H2↑ 【答案】D 【解析】A. 氯化氢属于强电解质,要用离子符号表示,OH-+H+=H2O,故A错误;B. 氢氧化钙属于强电解质,要用离子符号表示,氢氧化铜属于难溶物,要加用沉淀符号表示,2OH-+Cu2+=Cu(OH)2↓,故B错误;C. CuCl2属于强电解质,要用离子符号表示,Fe+Cu2+=Fe2++Cu,故C错误;D. 铁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Fe2++H2↑,故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1.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 mL,应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K2Cr2O7(已知M(K2Cr2O7)=294.0 g·mol-1。) (1)计算配制250 mL 0.01000 mol/L K2Cr2O7溶液时需要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称量K2Cr2O7的质量是________g(保留4位有效数字)。 (2)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颠倒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完成该溶液配制,将其正确的操作顺序补充完整为___________⑧⑤___________。 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还有 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 (4)配制0.01000 mol/L K2Cr2O7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且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⑥称量一定质量的K2Cr2O7中含有KCl 杂质 ⑦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玻璃棒的末端位于容量瓶刻度线以上 (5)配制0.01000 mol/L K2Cr2O7溶液,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 【答案】(1). 0.7350 (2). ② ① ③ (3). ⑥ ⑦ ④ (4). 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 (5).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6). ⑤ (7). 重新配制 【解析】(1)配制250mL0.01000mol/LK2Cr2O7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0.250L×0.01000mol/L×294.0 g•mol-1=0.7350g;(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⑧⑤⑥⑦④;用到的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因此还缺少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4)①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④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⑥称量一定质量的K2Cr2O7中含有KCl杂质,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⑦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玻璃棒的末端位于容量瓶刻度线以上,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答案选⑤;(5)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导致实验失败,且无法挽救,必须重新配制。 22.实验室用浓盐酸和制,并以干燥的为原料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⑴装置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从装置导出的气体若不经过、装置而直接进入管,将对实验产生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时,先点燃处的酒精灯,让氯气充满装置,再点燃处酒精灯,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可制得漂粉精,写出工业制漂粉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MnO2+4HCl(浓) MnCl2+Cl2 ↑ +2H2O (2). 饱和食盐水 (3). 浓硫酸 (4). 铁粉会与氯化氢、水反应生成氢气,易发生爆炸,防止生成氯化亚铁。(答案合理就给分) (5). 2Fe+3Cl22FeCl3 (6).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 (7).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 (8).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解析】 【详解】(1)A装置烧瓶中发生制备氯气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 (2)A装置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与铁反应时需要净化氯气,因此装置B、C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分别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铁是活泼的金属,能与盐酸、水蒸气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因此从A装置导出的气体若不经过B、C装置而直接进入D管,将对实验产生的不良后果是铁粉会与氯化氢、水反应生成氢气,易发生爆炸,防止生成氯化亚铁。 (3)加热时铁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 (4)氯气有毒、是大气污染物,因此装置F所起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同时还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 (5)石灰乳和氯气反应制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3.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过氧化钠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 (1)A中制取CO2 的装置,应从下列图①、② 中选哪个图:________。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表述操作过程及结论)。 (3)若E中的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及简要文字描述)。 【答案】(1). ① (2). CaCO3+2H+ =Ca2++CO2↑+H2O (3). 吸收从A装置中带出的HCl (4). 白色固体变蓝 (5). 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6). 有部分CO2未参加反应进入E中生成沉淀, CO2 + Ca2+ +2OH- = CaCO3↓+H2O 【解析】(1)该反应的药品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所以所需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因此装置选择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 +CO2↑+H2O;(2)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水蒸气,氯化氢和碳酸氢钠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除去HCl气体;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所以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说明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a2+ +2OH-=CaCO3↓+H2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