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 SO2、H2S、O2‎ B. CO、H2、Cl2‎ C. NO、H2、O2‎ D. HCl、CO、NH3‎ ‎【答案】B ‎【解析】‎ ‎【分析】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所以不能干燥具有碱性、能和其反应的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浓硫酸能和硫化氢反应,且2H2S+SO2=3S+2H2O,不能用浓硫酸干燥,A错误;‎ B.混合气体间不反应,浓硫酸和混合气体也不反应,所以能干燥,B正确;‎ C.2NO+O2=2NO2,C错误;‎ D、NH3+HCl=NH4Cl、2NH3+H2SO4=(NH4)2SO4,不能用浓硫酸干燥,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关于SiO2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CO2、SiO2都能与碱及碱性氧化物反应 B. CO2和SiO2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相应的酸 C. 二氧化硅可用来制作干燥剂,因二氧化硅可与水反应 D. CO2和SiO2都是由相应的分子构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2、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及碱性氧化物反应,故A正确;‎ B、SiO2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生成硅酸,B不正确;‎ C、硅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硅胶,硅胶可用作干燥剂,但SiO2不与水反应,C不正确;‎ D、CO2是由分子构成的,SiO2是由硅、氧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不正确;‎ 答案选A。‎ ‎3.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由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可知SiO2不是酸性氧化物 B. 由SiO2+2CSi+2CO↑,可知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C. CO2通入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酸性H2CO3>H2SiO3‎ D. SiO2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与氢氟酸反应,则SiO2为两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该反应中,碳是还原剂,硅是还原产物,只能说明高温下碳的还原性强于硅,但是不能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B错误;‎ C.CO2通入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硅酸,可以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C正确;‎ D.二氧化硅只能溶于特殊的氢氟酸,不能溶于其他强酸,且反应SiO2+4HF=SiF4↑+2H2O中SiF4不属于盐类,故二氧化硅不属于两性氧化物,D错误;‎ 答案选C。‎ ‎4.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面表层‎5 cm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 [KAlSi3O8] 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等,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 橄榄石中铁为+2价 C. 月球表层沙土中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 D. 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3Si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辉石[CaMgSi2O6]、斜长石 [KAlSi3O8] 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的元素组成,可知它们均属于硅酸盐矿,A项正确;‎ B.橄榄石[(Mg或Fe)2SiO4]中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得+4+2x=8,解得x=2,B项正确;‎ C.铁属于活泼金属,由于月球表面没有氧气,所以月球上有游离态的铁,C项错误;‎ D.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D项错误;‎ 答案选D。‎ ‎5.某同学在一张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 该实验说明氯水显酸性 C. 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 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而表现漂白性,Cl2无漂白性,故A错误;‎ B.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区域变白色,而周围变成红色,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氯水显酸性,故B正确;‎ C.次氯酸的漂白性不具有可逆性,加热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颜色,故C错误;‎ D.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稀盐酸无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②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③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MnO2+4HClMn2++2Cl-+Cl2↑+2H2O ‎④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次氯酸是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①不正确;‎ ‎②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②正确;‎ ‎③氯化氢是强酸,应该用离子表示,③不正确,‎ ‎④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CaCO3的白色沉淀和H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H2O+CO2===CaCO3↓+2HClO,④正确;‎ 综上,②④正确;答案选B。‎ ‎7.某同学进行SO2性质实验。向a、b、c三种试剂中分别通入SO2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试剂 实验现象 a 溴水 橙色褪去 b 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d NaOH溶液(含2滴酚酞)‎ 红色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d均可用于吸收SO2‎ B. a、b均表明SO2具有漂白性 C. a、c均表现SO2具有还原性 D. d中只可能发生反应:SO2+2OH-=SO3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品红溶液能够检验二氧化硫,但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而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2OH-=SO32-+H2O,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故D错误;‎ 故选C。‎ ‎8.将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搅拌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浓硫酸表现强酸性 B. 蔗糖变黑,表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实验中可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表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 该实验会生成两种气体,并可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搅拌后可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详解】A.实验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不表现强酸性,故A错误; ‎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蔗糖中的H、O以2:1水的形式脱去,最终将蔗糖转化为C变黑,故B错误;‎ C.脱水碳化生成的碳和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其中SO2具有刺激性气味,实验表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C错误;‎ D.脱水碳化生成的碳和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实验表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 答案选D。‎ ‎9.足量的铁和下列酸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10mL 18.4mol/L H2SO4 B. 30mL 3mol/L盐酸 C. 30mL 2mol/L H2SO4 D. 30mL 5mol/L H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18.4mol/L硫酸为浓硫酸,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不产生氢气;30mL3mol/L盐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9mol,与足量的铁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9mol×=0.045 mol;30mL 2mol/L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2mol,与足量的铁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2mol×=0.06mol;硝酸为强氧化性酸,铁与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则30mL ‎ 2mol/L硫酸与足量的铁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多,故选C。‎ ‎10.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 水 B CO2‎ 饱和NaHCO3溶液 C Cl2‎ 饱和NaCl溶液 D NH3‎ ‎1 mol·L-1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氮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A错误;‎ B、CO2与饱和NaHCO3溶液不反应,不能形成喷泉实验,B错误;‎ C、Cl2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也不与其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C错误;‎ D、NH3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铵固体,气体被吸收进溶液中,烧瓶内压强减小为零,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所以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D正确;‎ 答案选D。‎ ‎11.YBa2Cu8Ox(Y为钇元素)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 C.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D. 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名称钇有金属偏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89-39=50,质子数-中子数=39-50=-11,故B错误;‎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核外有39个电子,故C正确;‎ D.和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所以是不同的两种核素,故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之间不但存在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同样也存在着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故A项错误;‎ 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故B项错误;‎ C项,第三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非最高价含氧酸不符合这一规律,故C项错误;‎ D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成周期性变化,这一变化称为元素周期律,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Y >Z >X B.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 < Z C. 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D. X的最高正价为+6‎ ‎【答案】A ‎【解析】‎ ‎【分析】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由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处于第二周期,Y、Z处于第三周期,由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 X为O元素,由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Z为S元素、Y为P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Y>Z,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Z>X,则原子半径Y>Z>X,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非金属性X>Z,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故B错误;‎ C.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硫酸是强酸,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磷酸是中强酸,故C错误;‎ D.硫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价,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故选A。‎ ‎14.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A.F、Cl、Br、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A正确;‎ B.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 C、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错误;‎ D.F、Cl、Br、I单质的颜色分别为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色,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 答案选C。‎ ‎15.关于化学键的各种叙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 B. 共价化合物里,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里 D.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离子化合物里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硫酸钠中既含离子键也含共价键,故A错误;‎ B.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故B正确;‎ C.非极性键可能存在于多原子的化合物里,如乙烷中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铵盐,铵盐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铵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16.下面是用电子式表示某些物质的形成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HCl属于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A错误;‎ B.KCl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钾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B错误;‎ C.水属于共价化合物,水分子中H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用H原子、氧原子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C正确;‎ D.硫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7.X+ 的核外电子数为18,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三周期第0族 B. 第四周期第I A族 C. 第三周期第I A族 D. 第四周期第VI A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X+的核外电子数为18可知,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1=19,则X为K元素,K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K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1,K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 A族,故选B。‎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难失去电子 B.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但仅有15个族 C.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越容易失去电子,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一个第VIII族共16个族,故B错误;‎ 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故C正确;‎ D.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该元素的主族序数,而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副族序数,故D错误;‎ 故选C。‎ ‎19.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镭比钙的金属性更强 B. 在化合物中呈+2价 C. 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 D. 氢氧化镭呈两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镭与钙同主族,且在钙的下方,所以金属性更强,正确;‎ B、第二主族元素最外层2个电子易失去,表现+2价,正确;‎ C、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正确;‎ D、镭的金属性较强,氢氧化镭不是两性氢氧化物,错误;‎ 答案选D。‎ ‎20.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 第0族元素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中,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族,可能为C元素或Si元素,C元素和Si元素均是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中,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He或ⅡA族元素,He不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 C.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中,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ⅠA族,ⅠA族中H元素不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0族元素中He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A。‎ ‎21.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CO2 B. NH4Cl C. CaCl2 D. Na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选项A正确;‎ B.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选项B错误;‎ C.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选项C错误;‎ D.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2.下列关于碱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都比水轻,投入水中都能浮在水面上 B. 碱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都是过氧化物 C. 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一般随着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升高 D. 碱金属单质都是还原剂,其还原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Rb和铯密度大于水,沉在水底,选项A错误;‎ B.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产物不是过氧化物,选项B错误;‎ C.原子半径Li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