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这主要源于古代的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这主要源于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B正确;禅让制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A;世袭制是继承制度,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C;分封制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D。所以选B ‎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天下为公 D. 家国一体 ‎【答案】D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特点,故选D;西周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西周属于贵族政治,选项B排除;选项C不符合材料主旨,而且西周已经是“家天下”,排除。‎ ‎3.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主要反映出 A. 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 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 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度逐渐走向崩溃,“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凸显诸侯与天子地位的逐渐平等,说明周王对于诸侯控制力的不足,故A正确;嫡长子继承制并没遭到破坏,故B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不是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C错误;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 ‎4. 下列属于秦始皇首创的制度是 A. 皇帝制度 B. 王位世袭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首创的制度是皇帝制度,A正确;王位世袭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排除BCD。所以选A ‎5.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他所担任的职位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廷尉 ‎【答案】C ‎【解析】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排除A;太尉“掌武事”,主管全国军事,排除B;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系统,故选C;廷尉为丞相下九卿之一,排除D。‎ ‎6.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皆由皇帝直接任免,故D项正确。A项,世袭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为先秦时期主要的官员产生方式,排除。B项,考试选拔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特征,隋唐时产生,故排除。C项,地方推荐为汉代察举制度内容,排除。‎ ‎7.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行省制度 C. 废除宰相制度 D.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答案】C ‎【解析】中央集权就是如何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废除宰相制度显然是加强君主专制,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符合题意;“推恩令”是削弱王侯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不符合题意;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防止地方武装割据势力出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不符合题意。‎ ‎8.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 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 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 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要抓住核心信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可知:A项“废除了丞相”,本身错误;D项,是针对地方关系,属于无关项;B项与题意不相符合。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9.科举制同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降低了官员素质 B. 实现了社会公平 C. 增加了官吏数量 D. 有利于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科举制同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由此可知,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正确;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A说法不准确;科举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正、公平,B说法绝对;增加了官吏数量不是科举制的实行的主要影响,故C错误。‎ ‎10.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 B. 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 C. 分化事权致行政效率低下 D. 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 ‎【答案】D ‎【解析】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封建社会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相应的事件作比较,无法得知相权和谏议权是加强还是削弱,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分化事权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北宋两个皇帝的命令分别被宰相和谏官驳回的史实,表明宋朝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故D正确。‎ ‎11.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礼部 ‎【答案】C ‎【解析】A项明显错误,中书省草拟诏令是在唐朝;B项错误,进入清朝,内阁只是处理日常事务;C项正确,军机处是在雍正帝时期设立,是清朝的中枢机构,负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D项错误,礼部负责的是祭祀等礼仪性的事务。‎ ‎12.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重文轻武 B. 知人善任 C. 宋朝官员均为文人 D. 分化事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统治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其中大臣、近臣等官职都是任用文人,武臣鲜有,所以该时期政治的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13.元朝时期,为加强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设置的机构是 A. 行省 B. 汗国 C. 宣慰司 D. 市舶司 ‎【答案】C ‎【解析】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元朝时期管理边远民族地区事务的是宣慰司,故C项正确;行省是管理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故A项错误;元朝时期有四大汗国,是相对于元朝独立的国家,不是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机构,故B项错误。市舶司是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故D错误。‎ ‎14.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 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B. 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C. 宰相权力不断弱化 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分割宰相权力,三省相互制衡,集体对皇帝负责,皇权高高在上;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成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军机处跪听笔录,进一步加强皇权,本质上反映了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故A项正确。文臣地位不断提高不是本质,排除B,明清时期丞相已经被废除了,故C 项错误。题干涉及的君主专制,不涉及中央与地方,故D项错误。‎ ‎15.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 A. 血缘→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 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答案】D ‎【解析】世官制是按照血缘关系选官,军功爵制主要是按照军功选官,察举制是按照品德进行选官,九品中正制是按照门第选官,科举制是按照考试成绩选官,故D项正确;A、B和C项顺序错误。‎ ‎16.某人根据古代君臣关系的发展趋势画了如下三幅图。这个趋势是 A. 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君臣关系的不断疏远 D. 宫廷礼仪的繁冗 ‎【答案】B ‎【解析】丞相由坐而站而跪,说明相权为下降,意味君权加强,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于地方管理无关,排除A;CD只是表象,排除。‎ ‎1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答案】D ‎【解析】根据“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D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维护了封建统治,B错误;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排除C。‎ ‎18.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故应该是D。历史上出现上述非法定或者制度外的官员,是依照皇帝的好恶来决定的,这恰恰说明皇权专制的加强。ABC中的几个官职都是当时正式设立的法定官职,故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掉即可。‎ ‎19.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都察院 ④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主管秘书兼管监察;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位卑权重”,可以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宋元:北宋在地方上设通判,用以牵制监督知州;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清朝军机处为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不属于监察机关,因此选A。‎ ‎20.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 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 他可能被流放国外10年 C. 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 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伯利克里时代,每一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担任政府公职,参与城邦管理,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如果公民的行为被认为有损公民利益、城邦利益,那么依据“陶片放逐法”要被流放国外l0年,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妇女没有参政权,故C错误,符合设问。在伯利克里时代,每一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担任政府公职,如果该公民被选入陪审法庭,那就有监督公职人员的权力,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1. 下列关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 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 城邦内所有的成年人都享有公民资格 D. 雅典民主对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雅典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A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不是五百人议事会,排除B;城邦内只有祖籍本邦,年满18周岁,拥有财产的男性才享有公民资格,排除C;罗马法对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排除D。所以选A ‎22.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期的首席将军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査士丁尼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首席将军是伯利克里,C正确;梭伦改革引领雅典走上民主化的道路,而不是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期,排除A;克利斯提尼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排除B;査士丁尼属于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排除D。所以选C ‎23.柏拉图说:“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作者意在说明雅典 A. 抽签选举的局限 B. 多数人暴政的实质 C. 权利缺乏监督的危害 D. 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指的是雅典的直接民主,“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说明柏拉图认为直接民主会造成严重的问题,D正确。材料未没有体现“抽签选举”、“轮番而治”,A错误。多数人暴政的实质,就是直接民主的弊端,B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直接民主的弊端,没有说明权利缺乏监督,C错误。‎ ‎24.西周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包括 ‎①多山、多岛、环海 ‎②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③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④大河文明和国家统一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分别是古希腊的地理、政治、经济条件,符合设问要求,选B。 大河文明和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国情的体现,与设问不符,排除④,排除ACD。‎ ‎25.伯利克里说:“我可以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 全体男子 B. 全体成年男子 C. 所有本邦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典公民的认识,旨在考查知识识记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制度的民主范围非常有限,只有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能享有公民资格;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D项正确。‎ ‎26.《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 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C. 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D.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答案】B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召开民众大会…将…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则被放逐国外十年”可知“陶片放逐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雅典民主制度,故B正确;A项中“严酷性”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某人票逾半数,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不符,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物质文化水平低下,故排除;D项中“充分成熟”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D排除。‎ ‎27.《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 A.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 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C. 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 D. 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是指《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它的颁布使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伤害平民利益的现象受到极大限制和约束,使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古罗马平民对贵族的重大胜利,故D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影响,排除;B项是罗马法的突出特征,排除;C项规定将不利于平民利益,排除。‎ ‎28.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 A. 维护平民利益 B. 限制贵族权力 C. 保护私有财产 D. 扩大统治基础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偷换概念,债权人并不等于平民,错误;B选项错误,材料无法《十二铜表法》体现限制贵族权力;D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十二铜表法》扩大统治基础。故正确选项为C选项。‎ ‎29.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有利于解决这种“麻烦”的是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主旨,随着罗马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需要调整罗马公民法的适用范围,即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选项C正确;习惯法在《十二铜表法》出现后就被成文法取代,排除A;公民法不能适应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排除B;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不是具体的法律,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排除D。‎ ‎30.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形成于 A.古代希腊 B. 古代罗马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形成于古代罗马时期,B正确。古代希腊和古代印度与古代中国,都不符合题意意思,排除ACD。所以选B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二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三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四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所说,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观点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答案】(1)西周分封制。‎ ‎(2)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3)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采取郡国并行制(或答郡县、封国并存)。‎ ‎(4)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亦可)‎ 消极影响: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压制,使地方上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务的推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可以看出,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度。‎ ‎(2)根据材料“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推行分封制的目的。‎ ‎(3)从材料“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采取郡国并行制。‎ ‎(4)根据材料“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可以得出,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根据材料“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行省制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2. 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三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4)材料四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三项措施?‎ ‎【答案】(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2)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3)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 ‎“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 ‎(4)状况:藩镇割据。‎ 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解析】(1)根据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以看出宗法制遭到破坏,此时周王室已经不能禁止诸侯之间的诛伐,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国家统一,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为后世沿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和封国并存。‎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分析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是地方制度的又一大变革。‎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可知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从行政、财政和军事等方面削弱地方权力。‎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1)材料一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限制:参加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 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局限性。‎ ‎(2)罗马法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解析】(1)从材料“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中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特点。从材料“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可以得出,参加公民大会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局限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罗马法的法律观念及其内容、罗马法对近现代法律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