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学案:复习任务群1 任务4 思路分析题——依题据文厘清作者思路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学案:复习任务群1 任务4 思路分析题——依题据文厘清作者思路 Word版含解析

[满分对策] 行文思路分析题答题“3 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考查的焦点是梳理行文思路,锁定是就哪一 则材料进行思路分析。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运用划分层次的方法进行梳理,即根据事 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所给材料通常是围绕某一主题 展开,每一部分一般有明显的关键词、关键句,可以由此概括每一段的大意,进 而梳理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首先×××,进而×××,最后×××。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 上写×××。 [典例剖析]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请简要梳理材料一(文本见本任务群“任务三 [命题 角度一]”)的行文脉络。(6 分) ◎我来答题 ◎现场阅卷 考生答案 样卷分析 材料一的主题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起 源、形成、发展”,作者首先强调沿革 地理作为一门专门学问的产生、发展, 再着重说明沿革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 区别,最后再说明现代地理学从“粗具 规模”到“向现代化全面迈进”。 得分:3 分。 本答案缺乏对段意、层意的细致概括, 粗线条式的答题,“首先强调沿革地理作 为一门专门学问的产生、发展”与原文 信息无法对应,造成要点残缺;“最后 再说明……”概括不够准确,可适当扣 分。 ◎满分示范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由题干中的关键词“梳理”“行文脉络”可以看出,该题主要考查结构思路 分析能力;“材料一”界定了命题的范围。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梳理行文脉络即厘清材料结构,通读材料可知,材料可分为三部分:第 1~2 段为第一部分,作者结合古代地理学著作论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引出“沿革地理”;第 3~5 段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主 要围绕“沿革地理”展开论述,内容涉及沿革地理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历史地理 学的主要区别;第 6 段为最后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中国历史地理学作为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可根据第二步的梳理,运用“首先……进而……最后……”的模式进行梳理 概括,要有分点意识,6 分可设置三个点。 ◎尝试写满分答案 [答案]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 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 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 献记载。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 321 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 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 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 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 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20 世纪 50 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 成效的治疗。在 2003 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 2009 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 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 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 5.15 天,比单纯西医少 2 天;体温恢 复时间为 2.64 天,比西医少 1.7 天;平均住院天数少 2.2 天,CT 影像好转率高 22%, 临床治愈率高 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 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二: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 “不科学”。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 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 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 断分化和变革中。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 部分原因是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只说证据支持的话, 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倒是一些并不从事科研临床工作的“科普 作家”,生搬“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等概念,以医书里有蝙蝠粪便这类耸听 的药材为由,急吼吼地来“反伪科学”了。这体现了他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 所谓迷信,不必是某种“信”的内容,而应是一种“信”的方式,比如:不承认 有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情等。 “合理”也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治 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情志”是 重要的诊疗因素。心理效应被视作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干扰,但如果安慰剂会增 强人的求生意志,若在生死一线间起决定作用,是否要采用呢?但凡进过手术室 的人,都会给出跟登台演讲、键盘作文的人不同的回答。此次抗疫中,重症患者 的意志力是关键性的疗愈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 式基于身心二分的哲学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 对象和转氨酶、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 制。治病的思路是把病毒、癌细胞或者其他不良的物质实体精确定位,然后用药 物、手术刀等人工手段把它们清除。中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 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 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这种思路擅长的不是定义和消灭病原体、癌细胞等,而是 改变小环境,使其干不成坏事。 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自愈 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最激烈的争议倒不在这些 实践效果,而是在观念上能否相信中医合理。 不过,专精于研究物质实体的西医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强大的学术共 同体,一个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一旦公布于 权威期刊,全球的医疗界都能了解和应用。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 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 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大夫要摸索自己独有的模式并愈加精熟,所以“老 中医”貌似更可靠。但这个特点让“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变得困难。 “说不清楚”在理想状态是“妙不可言”,但流于平庸则文过饰丑。不世出的高手 因医术高超被传为神话,但水准高却不能只靠讲故事。意象化的概念体系要由扎 实的技艺训练去承载,技艺怕失传,更怕“道”“气”等词语被各路“大师”用作 蒙混的话术。 (摘编自孙焘《文化反思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根据经合组织(OECD) 2017 年数据, 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为 2.0, 美国 2.6,日本 2.4,欧洲国家多在 3 以上,奥地利则为 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 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此外,我国自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迅猛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 65 岁 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 2000 年的 7.0%已上升到 2018 年的 11.9%。根据世 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 2050 年,我国这一数字将达 26%。 根据《2018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 为 71.5 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7.5%。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 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 中医的全面参与。据 2017 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 数为 124.4 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 17 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 模的 13.7%。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 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 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 100 学时左右,少则 30 学时左右。 (摘编自翟双庆《疫情“大考”背景下对 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虽然发生过三百多次疫病流行,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 死亡的现象,中医起到了重要作用。 B.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学名家灿若群星,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我们最 熟知的当属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 C.通过材料一中数据的对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治愈和康复效果 比西医具有明显优势。 D.质疑中医的人,即使对中医体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无法否认,也往往将中医 的疗效归为心理作用而不认可其科学性。 D [A 项,缺少状语“西汉以来”;B 项,《本草纲目》并非医学典籍,而是 药学著作;C 项,应为中西医结合比单纯西医更具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在 的中医虽然“不科学”,却是“合理”的。 B.从事科研的学者和临床的医生不轻易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一些“科普 作家”则对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物予以否定。 C.西医拥有强大的学术共同体和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较中医有“可重 复”“可证伪”和“可交流”的优势。 D.数据显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随着人口 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供需问题更加凸显。 A [A 项,“因此”有误,从材料来看,前后并无因果关系,这里属于“强加 因果”。]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打击敌人的军事目标,却对隐匿在平民中的敌人束手无 策。 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的抗疟记载。 C.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 D.同样的曲谱,每个乐师各有发挥,甚至同款的乐器都各个不同。 B [B 项,有关抗疟的记载不能体现中西医差异的看法与观点。] 4.(思路分析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答案] 材料二首先通过“科学”与“合理”的关系介绍了中医的合理性,然 后分析了中医和西医思想观念的分歧,最后补充交代了中医相对西医存在的弊端。 5.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前中医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答案] ①全国中医药人员数量太少。②综合医院中,中医从业人员很少,且 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全面参与各个专科。③在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类专业 学生占比极小。④在医学院校中,中医学的课程和课时都很少。 ◎对点题加练 6.(思路分析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答案] 材料一首先通过中西方瘟疫造成悲剧的对比,介绍中医的重要作用; 其次以时间为序,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中医在历史上对患者治疗卓有成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