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18讲 城市化课后作业(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18讲 城市化课后作业(人教版)

‎            ‎ 一、选择题 图甲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图,图乙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GDP增速变动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是(  ) ‎ A.①     B.②     ‎ C.③     D.④‎ ‎2.据图推断(  )‎ A.1978-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 B.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呈正相关 C.1978-2011年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 D.2011年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同 ‎3.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堪重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影响是(  )‎ A.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均衡 B.户籍制度改革迟缓 C.国家政策倾斜差异大 D.区域社会经济差距增大 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50%);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较快。因此,图中①代表第一产业,②代表第二产业,③代表第三产业,④代表城镇化率。选D。第2题,读图甲可知,1978-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先高于第三产业,后低于第三产业,A错。2011年,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当,且都高于第二产业,D错。1978-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 C对。读图乙可知,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B错。选C。第3题,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不均衡是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户籍制度改革迟缓对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大中小城市的倾斜差异小,甚至更倾向于鼓励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差距。选D。‎ 答案:1.D 2.C 3.D ‎(2019·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半城市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制于村民就业方式的变化的影响。康杜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情况。结合材料回答4~6题。‎ ‎4.康杜村村民由阶段一到阶段三的可用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的转化趋势为(  )‎ A.劳动力 房产 耕地 B.劳动力 耕地 房产 C.耕地 房产 劳动力 D.耕地 劳动力 房产 ‎5.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  )‎ A.甲-农民 乙-工人 丙-房东 丁-店主 B.甲-农民 乙-店主 丙-房东 丁-工人 C.甲-工人 乙-农民 丙-店主 丁-房东 D.甲-工人 乙-房东 丙-农民 丁-店主 ‎6.2001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 A.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B.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第4题,土地征收前的第一阶段还是典型农村,依赖的资源是耕地;第二阶段主要以大学城建设为主,耕地已被征收,则农民就业以到工地打工为主;第三阶段,村庄被大学包围,可出租房产,获得收入。第5题,在土地征收前,村民就业以农业耕作为主,则甲为农民;第二阶段,土地征收后农民只能选择务工,则乙为工人;阶段三大学城建成、高校入驻,村民出租房屋获得收入,则丙为房东;比重较小的可能是开商店,则丁为店主。第6题,2001年至2015年间,居民就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发展非常迅速;可推测应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答案:4.D 5.A 6.B ‎(2019·汕头模拟)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读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回答7~9 题。‎ ‎7.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 A.地势崎岖 B.河流穿城而过 C.东南部为山地 D.气候干旱 ‎8.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其成因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地铁站 B.大型商场 C.汽车厂 D.生态保护区 ‎9.从方便工作和生活角度,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  )‎ A.东南部 B.西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解析:第7题,图示等时间交通线在东南部明显稠密,说明东南部同样距离交通耗时较长,则可能是东南部为山地导致的,故C正确。第8题,图示两块时间飞地,交通时间都小于周边地区,说明两块飞地交通便捷,则可能位于交通站点处,故A正确。第9题,公租房应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捷之地,图示西北部交通时间较短而交通条件较好,且距离市中心较远而地价较低,故D正确。‎ 答案:7.C 8.A 9.D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等。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回答10~11题。‎ ‎10.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②增大城市风强度 ‎③加强城市地下径流 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0题,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第11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 答案:10.B 11.C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图1为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图2为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分比。下表为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时间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 ‎(2)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从地形看,该地处于背风坡,风速小,导致自净能力下降;从植被看,华北地区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城市绿化带中的树木落叶,直接影响净化效果。(2)要根据图2明确该城市土地利用上的变化,即城市不透水层面积大大增加,实质上是地面硬化,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3)由表可知,城郊之间的温差较大,说明热岛效应较强烈,因此在城郊之间形成城市风环流,为了减少市区的污染,郊区有污染的工厂应当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下沉气流(距离)之外的区域,并在郊区提高绿化率,净化回归到城市的气流。‎ 答案:(1)该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气温低,植被处于休眠期(树木落叶),对污染气体的净化作用减弱。‎ ‎(2)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内涝的形成;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3)由于城郊之间的温差产生了热力环流,污染物随地面风由郊区流向市区。 措施:郊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环流(热力环流)下沉气流(距离)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13.(2019·威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自2008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中国、新加坡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生态城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 km的一片盐碱地上。9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城市开发、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下图为天津主城和生态城简图。‎ ‎(1)分析该生态城选址的区位优势。‎ ‎(2)生态城远离天津主城区,说明它的建成对主城区的有利影响。‎ ‎(3)分析该生态城内保留大量湖泊、河道等湿地的原因。‎ ‎(4)该生态城目前常住人口约3万人,远低于35万的规划人口规模。为提高入住率,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 km的一片盐碱地上,利用盐碱荒地,节约耕地、土地成本低;靠近铁路线,交通比较便利;由材料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2)生态城的建设目的是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城市职能;能够有效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污染;生态城的建设还能减轻城区就业压力。(3)湖泊、河道等城市湿地具有调节周边小气候、美化环境、蓄积径流和加快排水速度、减缓城市内涝等作用。(4)要提高入住率,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岗位;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1)利用盐碱荒地,节约耕地;土地成本低;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2)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压力;减轻城区就业压力。‎ ‎(3)调节周边小气候,美化环境;蓄积径流和加快排水速度,减缓城市内涝。‎ ‎(4)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生态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政策支持,吸引人口入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