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以少数兵力袭扰和疲惫敌军,且战且退,主力部队集中隐蔽在根据地的纵深地带,寻机歼灭冒进深入之敌。这种作战方式是 A. 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B. 分兵把守,御敌于国门之外 C. 短促突击,与敌主力进行战略决战 D. 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 【答案】A 【解析】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领导“红军”在反“围剿”时,少数兵力引敌人到“主力部队集中隐蔽”的纵深地带即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A项正确;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左”倾军事路线,B倾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反“围剿”时,红军实力不足与敌主力进行决战,C项与材料不符;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做法,与材料所说的“红军”等时期不符,D项错误。 2.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里的红船所纪念的重点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井冈山会师 C. 南昌起义 D. 共产党诞生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开天辟地…坚定理想….立党为公”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A项;井冈山会师反映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映国民党的第一枪,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3.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各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 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 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五四运动后,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改变;C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是被北洋军阀的统治所破坏,不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是一致的。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有这样一首赞颂某革命运动的歌曲,歌词是这样的:“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A. 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B.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C. 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D. 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打倒帝国主义”说明此时革命的目标是列强和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说明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故答案为D项。1927年7月15日,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是1937年7月7日、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5.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A. 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 B.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B 【解析】 依题和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政治纲领,此后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占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1911年底孙中山回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限制袁世凯独裁。综上所述,①是中国同盟会成立;②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答案为B项。湖北军政府成立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在宣统帝退位后,排除CD项。 6.由于公民大会表决的即时性,古代雅典的演说文化非常盛行。在演说时,演说者经常运用各种“情感”手段来激发听众的情绪,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B. 全体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C. 文化艺术走向繁荣 D. 民主运作方式存在弊端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雅典公民大会表决即时性,演说盛行,为达到政治目的利用情感来激发公民情绪,公民容易沦为某些政治人物的工具,极易走向民粹政治,缺乏民主中的理性,反映了雅典广场民主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雅典的这种民主形式从梭伦时代逐渐发展起来,不能说明民主出现危机,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雅典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排除B项;题干与文化艺术无关,排除C项。 7.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有时还与宰相合作对抗皇帝。材料旨在说明宋朝 A. 文官政治发达 B. 监察体系完备 C. 中央集权加强 D. 皇权相权冲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有时还与宰相合作对抗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吸收唐代“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武将权力过大的教训而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同时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文官政治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士大夫治天下”“御史台和谏官合一”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没有强调监察体系是否完备,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生活中的活跃,没有体现皇权和相权的冲突,故D选项错误。 8.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性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 A. 瓦解血缘宗法体系 B.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C.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D.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任官回避制度有利于防止家庭势力形成造成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题干措施并不能瓦解血缘宗法体系,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排除B项;题干与监察制度无关,排除D项。 9.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 A. 分工明确 B. 垂直管理 C. 服务皇权 D. 选贤举能 【答案】C 【解析】根据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等内容可知,九卿的主要职责都是围绕皇帝展开的,由此体现了秦朝中央管制服务于皇权的特点,故选C项;分工明确是表面信息,没有反应本质内容,排除A项;垂直管理属于郡县制的特点,排除B项;选贤举能属于选官制度的特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D项。 10.夏商时期,王位世袭有“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两种方式。夏朝主要以“父子相传”为主,商朝两者并有。这些方式 A. 利于奴隶制国家的长治久安 B. 奠定后世王位继承的原则 C. 促成了“家天下”观念的出现 D. 容易导致统治集团的分裂 【答案】D 【解析】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题干中“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这两种王位继承方式均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来继承王位,为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王位埋下巨大隐患,故A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嫡长子继承制奠定后世王位继承的原则,与题干中“兄终弟及”、“父子相传”等信息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禹建立夏朝,禹死启继,中国开始“家天下”的历史,与材料夏商时代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11.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如面对残暴的敌人,“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捐款达12.3亿元。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 A. 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B. 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C. 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 D. 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可知,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所以答案选D,排除其他选项。 12.1923年,北京大学对学生进行了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结果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遥遥领先。这一结果反映了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中俄关系的密切 C. 个人崇拜的严重 D. 集权观念的盛行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其得票位居第一可以看出十月革命的影响深远,故A正确;BC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3.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 A. 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 B. 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 C. 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 D.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答案】D 【解析】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是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当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故选D;AC选项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 1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因为 A. 能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 B.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重大问题,政治上走向成熟 C. 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由于共产党当时已经是一个政治上完全成熟的党,能够从当时复杂的形势中看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所在,而不为一切暂时的因素所动摇,及时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及时地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西安处理事变,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这说明当时的中国能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所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高瞻远瞩,故A正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重大问题,政治上走向成熟,其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时间不符,故B错误;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是毛泽东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时间不符,故C错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时间不符,故D错误。 15.“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修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太原会战 D. 武汉会战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可知,这次会战指的是淞沪会战,故A项正确;徐州会战由李宗仁指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故B项错误;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不符合“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故C项错误;武汉会战是在1938年6月至10月,不符合“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故D项错误。 16.热播电视剧《东方》中,面对新中国的成立,阎锡山劝慰蒋介石说:“我们不急,急的是他毛泽东。不就是建个什么国嘛,不要太在意了。1931年他们也成立了苏维埃,几年后,都在湘江里淹死了。”苏维埃“在湘江里淹死”指的是 A.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严重损失 B. 秋收起义失败后向井冈山地区进军 C.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地区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 【答案】D 【解析】苏维埃“在湘江里淹死”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西渡湘江,中央红军兵力损失过半。A.B两项发生在1931年前;C项发生在东北地区,且与毛泽东无关。故选D. 17.下面是中国近代某场政治运动提出的斗争口号。这些口号体现了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A. 鸦片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尖锐 B. 甲午战争时期群众救亡运动高涨 C. 太平天国时期反清斗争激烈 D. 瓜分中国狂潮引发农民反帝斗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都是教堂遮住天”“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等信息可知,此次运动带有反帝爱国和封建迷信色彩,并且盲目排外、维护清朝统治,推断这场运动应该为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背景下义和团运动产生,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而非鸦片战争时期,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产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而不是甲午战争时期,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此次运动应为义和团运动,而非太平天国运动,故C选项错误。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是灾难性的战争。对“灾难”解读正确的是 A. 满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 B.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 D. 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B项正确。清政府主权的部分丧失,故A项错误。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是积极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社会性质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 19.“这一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这一文件 A.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 主张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 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初步尝试 D.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结合所学这应该是《天朝田亩制度》,它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它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A选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产物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并未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故B选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起义,最终建立的是封建政权而非无产阶级专政,故C选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而发展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主张,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 20.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B.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以得出这一条约是《南京条约》,C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A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故排除A项。B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故排除B项。D项是《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影响,故排除D项。 21.俾斯麦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后,在很多问题上与威廉二世意见不同,1890年因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材料表明德意志 A.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B. 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C. 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材料“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说明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A项正确;皇帝掌握行政大权。排除B项;德国皇帝与宰相之间有矛盾,但宰相由皇帝任命,听命于皇帝。材料并不是强调二人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实行君主专制政体,排除D项。 22.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 A. 商业不景气 B. 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C. 南北矛盾尖锐 D. 战争债务负担沉重 【答案】B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而不是商业不景气,故A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邦联制国家,软弱的中央政府无法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也无法得到他国的重视与尊重,这成为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的众多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故B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后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巩固国家政权,南北矛盾还没有尖锐起来,故C错误;“战争债务负担沉重”是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的问题之一,但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排除D。 23.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说:“有一群社会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的 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里所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A. 内战爆发 B. 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 “光荣革命” D. 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 【答案】C 【解析】材料“不流血”“换掉了”说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权的更替,应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光荣革命”,故C项正确。内战属于流血性质,故A项错误。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仍然带有流血形式,故B项错误。美利坚民族独立是从英国殖民地中脱离出来,显然是战争形式下获取。故D项错误。 24.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A. 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权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形象 【答案】A 【解析】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所以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答案为A;先废除宰相,才有六部的权力扩大,B颠倒了原因和结果,B 错误;C是直接原因,排除;D与废除丞相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同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弈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失,陵迟不敦者三代。后乃谋臣就画,而离创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唐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到削弱的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何种国家结构体制。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指的是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答案】(1)原因: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中期则军事举措失当。作者推崇郡县制。 (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充实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作者看法:①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②造成了地方权力过小、财政困难、军事力量薄弱,导致“积贫积弱”的后患,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 (3)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解析】(1)原因:根据“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得出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将而无叛州”得出唐朝中期则军事举措失当。推崇:根据“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得出作者推崇郡县制。 (2)措施: 根据“财也收了”得出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根据“兵也收了”得出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充实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根据“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得出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作者看法: 根据“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得出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根据“州郡遂日就困弱”得出造成了地方权力过小、财政困难、军事力量薄弱,导致“积贫积弱”的后患,根据“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得出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 (3)职责不同: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根据“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得出元朝的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看法:根据“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结合所学得出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俄国革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等。 (3)道路: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解析】(1)根据“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得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不同: 根据“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得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根据“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得出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根据所学,可从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俄国革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等角度分析解答。 (3)道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根据“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得出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周一良、吴于崖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各州选派选举人若干名,……获得选举票最多数者即当选为大总统,……大总统有赦免之权,……大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大总统应提名……最高法院法官及其他官员。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分析《权利法案》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体现的原则是什么?美国总统的权力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德国政体是什么?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有何影响? 【答案】(1)内容: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②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两点即可) (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 总统权力: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3)政体:君主立宪制(或半专制君主立宪政体、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 影响:①巩固国家统一(或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人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②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造成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或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浓厚) 【解析】(1)内容:根据“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皆为非法”得出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拥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等方面分析总结。 (2)原则: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总统权力: 根据“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得出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根据“大总统应提名……最高法院法官及其他官员”得出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根据“大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得出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根据所学可知,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3)政体:根据“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结合所学得出君主立宪制。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等角度分析回答。 28.阅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逼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 图二是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9月9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请回答: (1)历史学家认为:图一《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要求。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会选取《马关条约》中的哪两点史实加以说明? (2)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你认为造成图一和图二不同场景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1)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三点即可) (3)根本原因:图一,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图二,国共合作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反映了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2)意义: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抗战的胜利,结合所学,可从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等方面回答。 (3)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合作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