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卷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卷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选修(3-4)‎ ‎1.(2019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他足智多谋,被世人喻为魏征、诸葛亮再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元至元二年(1336)任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因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在蒙古贵族眼中,刘基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时,刘基首次辞职。在经历了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后,他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用生动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元末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矛盾作出了种种设计。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因仰慕刘基的学识才智而邀他出山。刘基呈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过望,“留帷幄,预机密谋议”。刘基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义师,然后北伐中原,遂成帝业。1367年授太史令,刘基上《戊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等一起编订律令,成为《大明律》的最初蓝本.洪武元年,他又奏请创立军卫法,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常驻军队,士卒平时屯垦,战时从征,调途任将一律归朝廷掌管。明朝建立后,刘基不愿为相,于洪武八年因病去世。‎ ‎——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末年刘基多次辞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刘基的主要历史功绩。‎ ‎【答案】(1)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身为汉人的刘基得不到重用。‎ 刘基为官清廉正直,因为打击权贵而遭到排挤;‎ 刘基感怀于元末乱世,辞官转向文学创作。‎ ‎(2)辅佐朱元璋在元本农民战争中胜出,是开创明朝的功臣;‎ 编订律令,为《大明律》的颁布奠基;‎ 创立军卫法,为明朝统一疆域、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撰写《郁离子》等作品,既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也为古代文学及思想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他是元末明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2.(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玄宗即位时精勤于治,在吏治方面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为整饬吏治,玄宗对监察制度加以改革并发展。御史台发展出殿院、台院、察院。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责是“‎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台院设侍御史6人,职掌推荐、弹劾等事。殿院设殿中侍御史9人,监察对象是包括丞相在内的殿廷百官的活动,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察院设监察御史15人,职掌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陈洪权《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时期御史台的职责,并归纳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并简析唐玄宗推行这一改革的作用。‎ ‎【答案】(1)职责:职掌刑法典章,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维护朝廷礼仪秩序。‎ 特点: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 ‎(2)出发点:整饬吏治,维护统治秩序。‎ 作用:平衡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行政与监察之间的关系;保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和提高了决策效率;成为经济发展和开元盛世形成的重要制度保障。‎ ‎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文帝诏令朝廷大臣推举贤良文士,晁错是被推举者之一。晁错在《举贤良对策》和《言太子知术数疏》两篇政论文中,根据历史经验和朝廷面临的形式,论述了发挥朝廷的威力,打击分裂势力的问题,为加强封建专制提供了思想式器。在《举贤良对策》中,晁错强调君主要“躬亲”政事,以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晁错还较为系统的论述了选拔人才的意义和标准。他指出,古代贤明的君主之所以贤明,在于他们善于选择贤臣以辅助自己。‎ 汉景帝即位,提拔晁错为内使。晁错向汉景帝报告诸侯王势力膨胀的事实,请求削去他们的“支郡”。汉景帝将晁错的建议交给公卿、列候和宗室讨论。对晁错的建议,诸侯“喧哗”。过了十多天,吴楚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声称诛伐晁错。晁错最终被斩于东市。‎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晃错得到重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晃错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治国思想的影响。‎ ‎【答案】(1)察举制的推行;郡国并行制度下诸侯王势力膨胀。‎ ‎(2)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任人唯贤;主张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4.(2019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 ‎ 【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5.(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6月)历史试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 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答案】(1)背景: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2)核心:爱人爱物 评价:这种思想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辩证分析,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6.(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鸠摩罗什(约公元343—413年),父为天竺人,母为当时中国西北部的城邦龟兹人。鸠摩罗什生长于龟兹,年七岁,随母出家。九岁以后,随母游学罽宾、月氏、疏勒等国。鸠摩罗什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在疏勒时始学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经典,誉满西域,遂为龟兹王迎还龟兹。前秦建元十八年,符坚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便有迎取罗什的意思。吕光破龟兹,得罗什,回师据有凉州,罗什滞留凉州十八年,得以通晓汉文。后秦弘始三年,姚兴出兵破后凉,迎罗什到长安,住草堂寺,有“三千德僧,同止一处”。姚兴辟逍遥因为译场,请鸠摩罗什担任译主,并命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等八百余僧人襄助翻译。前后共译出佛经九十八部,计四百二十五卷。鸠摩罗什所译佛经的卷帙,固然不及后来的玄奘之多,但他所译经、论的方面之广,却超过玄奘。‎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鸠摩罗什成为著名佛学家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答案】(1)条件:随母游学,接触大量有关佛教方面的知识;鸠摩罗什在佛学、哲学等方面的努力;龟兹、前秦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佛教。‎ ‎(2)影响:鸠摩罗什翻译大最佛经,丰富了中国佛学内容,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鸠摩罗什翻译和弘扬佛学,加强了中国与西域、天竺等国佛教文化的交流。‎ ‎7.(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论及君主出现之前到君主出现及演变过程时曾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及至到了诸如尧、舜,“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然则,历史的演进似乎又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且更甚于前。今之人君的演变现状,“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材料二 他在谈到臣之责任时又说:“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关于君主制度出现前后及演变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析黄宗羲的观点。‎ ‎【答案】(1)观点:君主出现前人本性都是自私的;君主出现初期,是大公无私的;后来君主就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产,天下成为“家天下”; ‎ 为了自己的“家天下”,君主残酷对待百姓,君主成为天下大害;当前国家法律只为君主一家服务。‎ ‎(2)评析: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逐渐成长;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家天下”制度进行激烈的抨击,提出了“为万民”“公其是非于学校”;他对儒家思想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了反思和挑战,是一种萌芽状态的民主思想。但其思想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也未提出未来的社会构想,只是对儒家的批判继承。‎ ‎8.(2019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7)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9.(江西省临川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纠纷初起,北美人的口号仅是:“无代表不能征税!”他们要求的是在大不列颠内的参政权,以保护殖民地的经济利益。……这时,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刚刚觉醒,尚摇摆不定,近代意义的民主革命要求则更加淡薄。如果北美斗争停留在这一阶段,尽管最终还会取胜,但结局很可能是:赶走了英国总督,民族独立,却恢复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就在这时,1776年1月,潘恩《常识》出版。他不仅呼吁独立,而且还喊出了共和的新口号:“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以这一口号为标志,独立战争的内涵获得了崭新的含义。北美人民从此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仅是为十三州本土而战,而是为开创近代民主制—共和政体而战。‎ ‎—摘编自朱学勤《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思想启蒙者潘恩》‎ ‎(1)根据林料,指出潘恩《常识》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常识》对北美独立战争的作用。‎ ‎【答案】(1)背景:北美人民的反英斗争兴起;北美人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北美人民对英国抱有幻想,民族独立的要求不强烈。(2)作用:激发了北美人民的独立意识,推动了北美人民由反英斗争向独立革命的转变;唤醒了北美人民的民主意识,推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共和制的建立。‎ ‎03.(安徽省郎溪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雾月政变后)新的国家机器建立了起来。立法三院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革命以来各届议会的代表。参政院的29人,完全由波拿巴任命,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军人。内政部长是吕西安·波拿巴,还有外交部长塔列朗、作战部长贝尔蒂埃、警务部长富歇、财政部长戈丹。戈丹是革命前财政总监的得力助手,是有才干有经验的理财能手。这是一个效能较高的国家机器。这个政府的官员配备体现了波拿巴的用人原则。这就是不分派系,一律以归附于他的统治和确有才干作为任用的标准。有些人在“品德”上名声不好,但却富有才能,如塔列朗、富歇等,依然被委以重任。这就在政府系统和立法机构中消除了以往那种因派别偏见引起的不必要的纷争,提高了效率。‎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拿破仑新的国家机器的建立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人才观 ‎【答案】(1)特点:国家机构成员来源广泛,具有包容性;国家机构成员大部分由拿破仑个人任命;‎ ‎(2)评价:拿破仑用人原则强调对拿破仑的忠诚和有才干,不强调“品德”因素。在当时法国内外交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了拿破仑个人独裁,强化了国家政权,消除了政治派别的纷争,提高了政府效率。‎ ‎10.(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98年张之洞认为科举八股所取之士,“非惟不通古今,不切经济,并所谓对时文之法度文笔而俱亡之”,故所取之步骤,须“存其大体而斟酌修改之”。‎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提到: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据于月清《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在变法失败东渡日本后,梁启超提出“孔教使中国民权狭,而政本不立也。”“儒教之所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据于月清《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指出张之洞与梁启超主张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张之洞和梁启超教育思想差异的原因 ‎【答案】(1)相同点:都主张变革科举制度 不同点:张之洞强调教育要以中国封建纲常名教为基,西学只作为补充,以维护清朝统治;梁启超批评儒学,认为儒学为专制制度服务,不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2)原因:两人阶级立场不同;两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不同;两人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有差异 ‎1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42年7月24日,郑观应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一个书香门第。1858年到上海学习经商,先受雇于英商定顺洋行任买办,后与英商经营公正轮船公司任董事。1874年任英商太古洋行买办、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并开设恒古钱庄。1880年,郑观应被李鸿章委任为上海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局总办,参加洋务运动。他关心时政,热心西学,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逐渐形成维新改良思想,主张变革以御外侮,办学校以育人才。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曾表示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1922年5月病逝。‎ ‎——摘编自《中山市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一生中阶级属性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观应的实践活动。‎ ‎【答案】(1)19世纪中期,郑观应身份是买办阶级;19世纪后期,郑观应身份演变成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末,郑观应身份演变成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2)实践活动:作为买办阶级的郑观应,充分接触了西方商业,为后来学习西方奠定了基础;作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郑观应,参加了一系列洋务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郑观应,提出了很多维新思想,有利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发生,当然此时郑观应作为早期维新派,他的思想不具有系统性,也没有付诸实践。‎ ‎12.(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6年1月,邵力子在中华革民党创办的机关报——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邵力子立即在《民国日报》头版头条的突出位置上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到他当时任教的复旦大学宣讲。……邵力子于1919年5月5日在报馆里最先得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当天夜里编排好关于五四运动的新闻稿。同时,他主编的《觉悟》副刊,对马列主义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自朱顺佐《邵力子在建党前后的活动和贡献》‎ 材料二 ‎1922年邵力子出任国共合作性质的上海大学之副校长……1924年1月,邵力子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秘书,积极地宣传新三民主义。‎ ‎——摘自朱顺佐《试论邵力子对国共合作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邵力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邵力子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因。‎ ‎【答案】(1)宣传"十月革命";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运动;推动国共合作;宣传新三民主义;‎ ‎(2)五四运动的影响;西方列强与苏俄对当时中国的不同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邵力子个人的救国探索。‎ ‎13.(2019届云南省楚雄市高三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9年古巴革命战争,是古巴人民反对亲美独裁政权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得到了古巴人民的广泛支持,与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这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革命战争经历了城市起义,失败后转入农村进行长期游击战争,再发展到进攻城市夺取政权。革命武装力量在游击战争中逐步发展,反动政府军队虽然与革命武装力量相比占优势,但战斗力不强。美国对引发古巴革命战争的卡斯特罗革命的性质没有判断清楚,认为只是要求恢复1940年资产阶级性质宪法的运动,认为美国能控制古巴局势,以及其他原因,没有来得及出兵直接干涉,革命武装力量夺取了政权。‎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古巴1959革命战争的背景和性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巴革命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 ‎(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高涨;美苏争霸;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古巴人民要求摆脱美国控制。性质:民族民主革命战争。‎ ‎(2)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古巴人民的广泛支持;古巴革命者长期坚持斗争;美国对古巴干涉政策的失败。‎ ‎14.(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6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指出:“我们联合回族中自己的一切武装力量,并帮助其发展,我们更希望回民武装成为抗日联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各地回民抗日武装中,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成为回民坚持抗战的一面旗帜。“七七”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河间,献县一带,组织起一支回民武装,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马本斋毅然率都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党的领导后,部队迅速发展,1939年夏改编成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由于回民支队模范的群众纪律,对自己同胞风俗习信的尊重,伊斯兰青年踊跃参军,部队发展到二千余人,“冀中回支”打遍冀中平原,六年多经历了大小战斗八百七十余次,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摘编自李资源《论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挑日斗争》‎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本斋组建回民支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马本斋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抗战的历史贡献。‎ ‎【答案】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 沉重打击了日军:增强了民族团结;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5.(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国早期工会运动的领袖。1821年,欧文在《致拉纳克郡的报告》中,阐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他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婚姻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罪恶根源,他提出一个以共产主义为基础的改革社会的草案.1824年,他筹集了三万英镑,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新村,进行示范试验。1829年,他一贫如洗地回到英国,就直接转向工人阶级,在工人阶级中又进行了三十年的活动。欧文迷信于和平宣传,他曾希望英国女王、俄国沙皇、美国总统等人帮助他实现共产主义新村的计划。‎ 欧文的思想只是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无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摘编自丁建弘《世界历史人物小传》‎ ‎(l)根据材料,概括欧文的思想主张与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文思想的局限性。‎ ‎【答案】(l)思想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实践: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和谐新村;在工人阶级中展开长期的活动。‎ ‎(2)局限性:未看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的实现方法和途径具有空想性。‎ ‎16.(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杭州钱塘人,是北宋时期卓越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从小接受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亲游历四方,大大开阔了眼界。在青年时期,他就致力于医药研究,搜集了很多验方,并且能够从实际出发,辫别真伪,纠正古书上的错误。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编绘《天下州县图》。在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件后,经过近二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制图史上的巨作《守令图》。沈括的研究成果、著述将近40种,《梦溪笔谈》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书中的内容不单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所记载的知识,反映了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日本著名数学史家三上义夫曾给予沈括很高的评价。他说:“像沈括这样的全才,日本没有,世界少有。”‎ ‎——蔡彬彬《<梦溪笔谈>及其科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括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括科学研究的历史价值。‎ ‎【答案】(1)特点:科技水平高;领域广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原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沈括个人的丰富阅历与钻研精神;宋代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前人研究成果的积淀。‎ ‎(2)历史价值: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促进了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学等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他的《梦溪笔谈》也为后世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17.(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冲刺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爱因斯坦曾在1939年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件中警告罗斯福总统,德国可能在制造原子弹,并提出美国也应该制造原子武器。这一建议让他懊悔终生,并促使他致力于销毁核武器的运动。战后,他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进行了不懈斗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 材料二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系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障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至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请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爱因斯坦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演讲 ‎(1)据材料一,爱因斯坦对核武器的前后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2)据材料二,爱因斯坦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1)变化:有主张制造核武器到致力于销毁核武器。‎ 原因:爱因斯坦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为早日摧毁法西斯战争,拯救人类;美军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瞬间无数生命灰飞烟灭。随着战争结束,他害怕滥用原子弹会毁灭整个人类,所以主张销毁核武器。‎ ‎(2)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科学”,更要“关心人的本身”。‎ 认识:一个人既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会对人类做出贡献而不危害大众。‎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美国也应该制造原子武器……他致力于销毁核武器的运动” ‎ ‎18.(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练习(三)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之,习天文、历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在研究蝗灾时,他对从春秋到明万历年间的蝗灾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排比、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蝗灾频发的季节和发生的条件,得出蝗灾发源于沼泽地的论断,对明代乃至民国期间的蝗灾防治形成了积极影响。《本草图经》记载“菘菜不生于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徐光启对此表示怀疑,亲自经过两年的试种,发现菘菜并没有变成芜菁,进而纠正了《本草图经》的错误。他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几何原本》,指出“几何之学,深有益于致知”。‎ ‎1633年,徐光启病逝于北京。在他72年的生命历程中,很长时间被社会问题所困扰。徐光启认为他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他把西学作为解决晚明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不是将西学视为一种学术。在他那里,西学实现了同儒家文化的恰当结合。‎ ‎——摘编自王东升《徐光启: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是否真的“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答案】(1)特点:涉及领域广;总结与创新同在;重视学术的实用性,把学术当成是救世良方;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实验研究(实践);中西文化融合。‎ ‎(2)没有。说明:晚明时期,西方自然科学、宗教传入中国,为徐光启等少数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在学术、经济领域产生一定影响。但明清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强化、文化专制、文字狱的环境下,决定了徐光启的设想无法在中国实现。(其它答案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19.(2019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7)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问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 ‎【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20.(2019难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1.(2019年海南单科历史26)2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作为国民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廖仲恺排除了国民党右派的种种阻挠,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政策。他提出:“我们不独要革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的命,我们并且要革‘反革命派’的命,这才是彻底的革命工作。”在他看来,全世界只有俄国解决了社会制度问题,中国“若能够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他坚信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起死复生,成为“一个新生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还认为:“占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农工阶级,那一派人替农工阶级打消压迫他们的力量,便是革命派。反而言之,凡与军阀帝国主义者妥协,并压抑农工的人们,便是反革命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主要主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廖仲恺对国民革命的贡献。(6分)‎ ‎【答案】(1)主张:①坚决反帝反军阀(3分);②以社会主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3分);③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3分)。‎ ‎(2)贡献:①继承发展了新三民主义(2分);②推动了三大政策的执行,维护了国共合作(2分);③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分)。‎ ‎22.(2019年江苏单科历史26)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答案】(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 ‎(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