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甲午战争,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与角逐。”下列关于这次“海军的出场”说法 正确的是( ) A.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B.战前李鸿章提出避战保船 C.丁汝昌率致远舰壮烈殉国 D.中国舰队率先逃离战场 解析: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水师虽然遭到重创,但主力尚存,故 A 正确;此次海战之后李鸿章提出避战保船,故 B 错误;C 中应该是邓 世昌;此次海战中日本舰队率先逃离战场,故 D 错误。 答案:A 2.梁启超说:“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 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及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 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 费白银二亿两,故 C 项正确。 答案:C 3.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国报纸载文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 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 截了当地讲救亡。这一说法旨在( ) A.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宣扬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C.激发国人的民族危机感 D.呼吁人民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中“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说明甲午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故 C 项正 确。 答案:C 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 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解析:据题干材料并联系所学可知,瓦德西之所以有此认识是因 为义和团运动不屈不挠的斗争给各国列强以沉重打击,使得西方列强 不得不转变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即由直接瓜分改为扶植傀儡清政府, 从而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故选 D 项。 答案:D 5.下图漫画名为《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 大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是列强共同对中国的侵略,因此应为八 国联军侵华,故 D 项正确。 答案:D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 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 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 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俄国商船均照外国与中华通商 总例办理。 ——中俄《天津条约》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 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 (3)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为什么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 有危害性? (4)综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 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 商交易,均听其便”即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嗣后陆路前定通商 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即可分析。 第(3)问根据材料“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回答,危害要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第(4)问,结合 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以《马关 条约》为界线分析即可。 答案:(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商行制度,自由贸易。 (2)由沿海口岸通商自由到内陆通商自由。 (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原因: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 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4)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基础巩固 1.下面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图中日本人已将 “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中“贸易的钥匙”。下 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 ①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 口岸投资设厂 ③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④日 本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漫画体现的是《马关条约》对中国经济的破坏, ③说明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与材料不符,故选 B 项。 答案:B 2.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 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 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 阶段。”这说明李鸿章( )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 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 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 解析:李鸿章这段话表明,他被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深深震撼, 肯定日本的战法和进步,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故选 C 项。 答案:C 3.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 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 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革命任务不明确 B.指导思想不科学 C.革命目标不清晰 D.具有空想性 解析:义和团运动以宗教发动群众,指导思想不科学,最终导致 惨败,故 B 项正确。 答案:B 4.《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境界,规定使馆区由外交 团管理,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有权常留兵队保护使馆。这一规 定对中国的危害为( ) ①严重损坏中国的行政权力 ②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④培植执行卖国政策的职业官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行政权力,使馆 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故①②正确,选 A 项。 答案:A 5.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如要对其进行补充,最 恰当的是( )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通商口岸开辟到重庆, 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外国在华设厂,列强争先恐后对中国进行经济投资。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于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由此判断甲午战后,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 B 项。 答案:B 6.1894 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 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 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 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首先是日本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所谓“文 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不过是日本侵略者用来掩盖其对华 侵略的本质。故 B 项正确。 答案:B 7.下图显示了 19 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 )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解析:从 19 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可以看出中国海军编制比较混 乱,这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化埋下伏笔,故 A 项正确。 答案:A 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外国军队可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 路沿线要地。该条约的影响是(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日本开始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C.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D.清廷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该条约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 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明清廷已经沦为列强 侵略中国的工具,故选 D 项。 答案:D 能力提升 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做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 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 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 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可能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指拆毁了天津大沽口到北京 沿线设防的炮台,“开进我们的院子”指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指允许列强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指清政 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些具体内容属于《辛丑条约》,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0.日人不但在台湾各地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 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日本能够在台湾推行这一政策 的法律依据是( ) A.《南京条件》 B.《北京条件》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11.史学家康德刚先生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惨剧,莫 过于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其中第二次被占领是 (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材料中“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是指第 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2.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 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 的局面过渡 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 斗争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 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汇流,集中指向了清朝统治,故①④正确;《马关 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由商品输 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出现过被一国独 霸的局面,故②③与题干不符。 答案: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大大刺激了 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随 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随着一系列条约的签订, 列强在中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成为一种带有 隐蔽特点的瓜分形式。 ——摘编自戚其章《德占胶澳与瓜分危机问题》 材料二 19 世纪 90 年代,美国参议员亨利·洛奇认为:“整个欧洲 都在中国扩张,如果我们不在东方建立自己的地位,未来可以给我们 带来财富的巨大贸易,以及有希望找到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新市场的广 大地区,都会实际上对我们永远关闭。”“如果我说话有效的话,我将 很高兴地宣布中国的港口要么向所有国家平等开放,要么向所有国家 关闭。” ——摘编自周余祥《洛奇外交思想和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19 世纪末列强加深对中 国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亨利·洛奇的主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对其主张做简要评价。 解析:(1)从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甲午战争的刺激、清政 府的腐败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 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 答案:(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开辟更多的原料产 地和商品倾销地;市场广阔的中国成为其理想目标;《马关条约》的刺 激。 (2)主张:应积极开拓中国市场;中国应向所有国家平等开放。 评价:亨利·洛奇的主张反映了美国商界进入中国市场的要求;有 利于缓和列强之间在华的矛盾;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 年 3 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 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 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 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 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 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 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社会的性质 完全沦为什么? (3)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 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占 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解析:第(1)问,从“1840 年 3 月”分析“当前局势”,从“随着 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分析理由。 第(2)问,从“瓜分”二字入手,可知时间,然后判断当时中国发生的 大事,最后综合分析。第(3)问,“割台湾”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逼 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 供了借口。理由: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 售市场。 (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使列强 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 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