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编(四)‎ ‎(考试用时:4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暴雨出现。我国从晚春到盛夏,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我国几乎没有大范围暴雨分布的省区最可能是(  )‎ A. 甘肃    B. 陕西 C. 新疆    D. 西藏 ‎2. 6~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持续性暴雨,对其形成影响较大的是(  )‎ A. 冷锋徘徊不前    B. 副热带高压活动 C. 高大地形阻挡,气流抬升    D. 洋流活动 ‎3. 持续性暴雨常常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淹没成“海”,城市经济损失远远超过附近乡村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暴雨降水量大    B. 洪水不能及时排泄 C.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D. 应急救灾机制不健全 ‎【解析】考查我国降水特征,降水成因,城市内涝的危害。‎ ‎1.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且位于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大,因而几乎没有大范围暴雨分布;甘肃、西藏均有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而陕西完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甘肃、西藏、陕西都有可能形成大范围暴雨。故选C。‎ ‎2. 我国大陆上大范围暴雨的形成主要与冷暖空气交汇的锋面雨带有关,其位置随季节由南向北推移。4~5月,华南地区暴雨频繁发生;6~7月,准静止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使得该地区常出现持续性暴雨;7~8月华北、东北多暴雨,且暴雨强度很大;9月雨带又逐渐南移。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的偏南暖气流与北方南下冷气流交汇形成的,锋面雨带随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北进南退而移动。故选B。‎ ‎3. 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故暴雨造成的损失巨大,C对;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持续性暴雨引发的洪水都不能得到及时排泄,B错;城市的洪涝应急救灾机制一般都比较健全,D错;降水量大是暴雨的一般特征,并不是城市经济损失远超乡村的主要原因,A错。故选C。【答案】1. C    2. B    3. C 半城市化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 半城市化的形成原因是(  )‎ A. 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 外来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半城市化的发展 C. 乡村工业化不是中国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D. 半城市化地区大多是规划形成的 ‎5. 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 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 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解析】考查城市化。‎ ‎4. 外来资本的投入可以促进乡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使乡村成为半城市化地区,B正确;随着中心城市地价的上涨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很多企业选择在工业并不发达的小城镇或者乡村地区投资建厂,工业的发展是这些地区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半城市化地区大多不是规划形成的,A、C、D错误。故选B。‎ ‎5. 半城市化主要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故缩小地区差异,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等都是合理的调控方案。C项所述会加大城乡差距,不利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故选C。【答案】4. B    5. C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 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 A.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B.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 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D. 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7. 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B. 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 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D. 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8. 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 A. 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 在潮湿气候带更有利于井盐矿的形成 C. 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 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解析】‎ ‎6. 我国东部地区濒临海洋,所以东部沿海产海盐;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多咸水湖,产湖盐;中部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盐矿,即多井矿盐,故A正确。‎ ‎7. 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气温低,蒸发较弱,为淡产季节;春、秋两季降水少,气温较高,蒸发较强,为高产季节;夏季雨量大且降水集中,为淡产季节,故A错;东南沿海的海盐场春季降雨频繁,蒸发量小,海盐产量低,故B错;我国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雨量少,为生产旺季,故C对;我国北方海区晴天日数较多,而南方海区降水较多,北方盐场规模一般较南方盐场大,故D错误。选C。‎ ‎8. 四川气候湿润,少咸水湖发育,所采盐矿多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井盐矿,故A错;潮湿气候带内降水较多,不利于井盐矿的形成,故B错;四川盆地降水丰富,如果盐矿埋藏较浅,盐分很容易流失,故C错误;从地质构造来看,地势较低的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盐矿的形成,故D对。【答案】6. A    7. C    8. D ‎2017年8月1日,三亚某军港码头,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解缆启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此次护航编队由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岳阳舰以及综合补给舰青海湖舰组成,携带舰载直升机两架,数十名特战队员,任务官兵700余人。8月某日护航编队驶过下图中①海峡后进入印度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护航编队驶过①海峡当日,下列四个城市相同高度的水塔正午时分日影朝向正北的是(  )‎ A. 新加坡    B. 悉尼    C. 巴西利亚    D. 新德里 ‎10. ①海峡常年风力微小,主要是因为(  )‎ A. 南北有高山阻挡,处于背风地带 B. 两岸树木高大茂盛 C. 常年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D. 常年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11. ②处海域海底地形的成因是(  )‎ A. 海底火山喷发    B. 海底岩浆喷出并在海底沉积 C. 板块碰撞挤压    D. 板块张裂 ‎【解析】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板块构造。‎ ‎9. 2017年8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印度新德里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从新德里南面照过来,新德里正午水塔的日影朝向正北。故选D。‎ ‎10. 该海峡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流盛行上升运动,水平运动较弱,故风力较弱。故选C。‎ ‎11. ②处海底地形为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故选C。【答案】9. D    10. C    11.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非地区指非洲东部地区,通常包括苏丹、南苏丹、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尼亚、吉布提、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印度洋西部岛国塞舌尔、毛里求斯,这些国家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右图为东非地区位置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一般认为,石油是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由于长期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东非地区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都发现了大量的原油矿藏。我国石油公司正积极参与东非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与油气田建设。‎ ‎(1)指出东非地区形成石油的地质作用和储藏石油的地质构造类型。‎ ‎(2)试分析东非地区长期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的原因。‎ ‎(3)试说明我国石油公司积极参与东非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与油气田建设的意义。‎ ‎(4)为了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两种措施,请选择其一,评价其对东非地区的影响。‎ 措施①: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石化工业。‎ 措施②:大力开采石油,并将大部分石油资源外运出口。‎ ‎【答案】(1)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地质构造类型:背斜  (2)东非地区各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时间较晚;东非地区各国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油气资源开采、加工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非地区各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东非地区距离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较近(3点即可)  (3)有利于把东非地区打造成我国与非洲能源合作的新基地,进一步促进我国和非洲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增加我国油气资源的进口渠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利于促进东非地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增加东非地区石油资源的开采量  (4)措施①。有利影响:发展石化工业能够促进东非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该地区工业化水平;能够带动东非地区各国就业;能够增加石油资源的附加值,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两点即可)不利影响:大力发展石化工业会加重东非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或措施②。有利影响: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将资源优势直接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不利影响:经济增长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不稳定;大力开采石油可能导致资源枯竭,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类型、我国参与东非能源开发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 第(1)题,石油是古生物遗体经长期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一般储藏在背斜中。‎ 第(2)题,主要从东非地区石油开发历史、石油加工能力、石油需求量以及与中东地区的距离等方面分析。‎ 第(3)题,从促进我国与东非地区的能源合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东非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东非地区石油开采量等方面分析。第(4)题,本问为开放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如果选择措施①,有利影响主要从发展石化工业对东非地区的经济、工业化水平、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利影响从发展石化工业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措施②,有利影响从石油外运出口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2月14日,由中国铁建承建的本格拉铁路正式通车。该铁路西起安哥拉大西洋沿岸的洛比托、东至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的边境城市卢奥,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铁路和坦赞铁路相连,可通到印度洋沿岸的达累斯萨拉姆。‎ 材料二 下面为本格拉铁路线位置图及洛比托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 ‎(1)分析洛比托的气候特征。‎ ‎(2)试评价洛比托西部海域从事渔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3)本格拉铁路通车促进了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铜矿开采与冶炼工业的发展,但一些环保专家对此深表忧虑。试分析环保专家忧虑的原因。‎ ‎【答案】(1)月均温大于20 ℃;年降水量大于500 mm;干湿季分明 (2)有利条件:沿岸盛行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不利条件:受寒流影响,多雾,能见度低,不利于捕捞;气温高,水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储存  (3)铜矿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开采铜矿会破坏植被,进而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铜矿冶炼会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水源、大气和土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农业区位条件及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第(1)题,主要从气温和降水量方面分析。‎ 第(2)题,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条件主要从洋流成因方面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洋流性质、气温等方面分析。‎ 第(3)题,可从资源类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地处湘西武陵山和雪峰山的怀化市是全国最大的侗族分布区,这里的侗文化特色非常浓郁,尤以侗族的风雨桥建筑最为奇特。在侗乡(侗族同胞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的河溪之上,随处可见到大小不一的廊桥——侗族风雨桥,其桥身全用杉木横穿直套,孔眼相接,结构精密,别具一格。桥廊里设有长凳,供人歇息、凭眺。风雨桥既供人行走,又是侗家人吹笙弹琴、娱宾迎客的场所。下图为世界第一大风雨桥——芷江龙津风雨桥的景观图。 ‎ ‎(1)怀化侗乡多建有木结构的风雨桥,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请结合风雨桥的材质特点,提出保护风雨桥的有效措施。‎ ‎【答案】(1)怀化地处湘西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石材运输困难,建石结构的桥梁难度大;湘西山区植被茂密,木材丰富,建木结构的风雨桥易于就地取材;当地河谷纵横,河道窄,木结构的风雨桥跨度小,建设工程量小  (2)风雨桥属于木结构,易失火,应注意防火;木材易受潮,易腐烂变质,应注意防潮;木材易被虫蛀,应注意防蛀(两点即可)‎ ‎【解析】考查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第(1)题,怀化侗乡多建有木结构风雨桥的自然原因,可从当地多山、多树、多河谷等自然特点对建桥工程、建桥材料获取与运输等的影响方面来分析。‎ 第(2)题,可从木结构建筑易燃、易潮、易遭虫蛀等方面来考虑保护风雨桥的措施。‎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下表为2000~2010年汉水流域湿地景观时序分布统计表。 ‎ ‎(1)试描述汉水流域湿地的变化特征。‎ ‎(2)为保护汉水流域湿地,请指出当地林业部门应做的主要工作。‎ ‎【答案】(1)2000~2010年湿地总面积减小;运河水渠面积与沼泽湿地面积总体增大,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坑塘地以及水田湿地面积总体减小  (2)大力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汉水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管理工作,合理开发湿地。(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考查湿地的变化与保护措施。‎ 第(1)题,2000——2010年,汉水流域湿地面积约减少406.02km²。2000——2010年,运河水渠和沼泽湿地面积总体增大,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坑塘地以及水田湿地面积总体减小。‎ 第(2)题,从实施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管理等方面来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