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湖南省茶陵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湖南省茶陵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月球 B. 长城 C. 黄河壶口曝布 D. 泰山自然风光 ‎【答案】B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长城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界奇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属于文化现象,B项正确;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月球、黄河壶口瀑布、泰山自然风光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A、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2.接受馈赠的礼物时,中国人会表示感谢,但一般不会立即打开,西方人则会立即打开并表达谢意。这表明 A.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C.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D ‎【解析】接受馈赠的礼物时,中国人会表示感谢,但一般不会立即打开,西方人则会立即打开并表达谢意,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正确且符合题意;A 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 广东南海九江镇被称为“龙舟之乡”,该镇的龙舟赛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每年都要举行龙舟赛,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看。这说明文化的影响具有 A. 潜移默化的特点 B. 深远持久的特点 C. 多样性的特点 D. 时代性的特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题干说龙舟赛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每年都要举行龙舟赛,说明文化影响人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B观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 考点: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点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考生一定要注意二者的区别:潜移默化是指文化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强调过程是不知不觉发生的;深远持久是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强调时效久远。难度适中。‎ ‎4.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是有形的、具有强制性 ‎ ‎③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③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 思想道德素质 B.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 科学文化素质 D.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符合题意。‎ ACD:这三个选项虽属于人们的文化素养,但不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CD排除。‎ 故本题选B。‎ ‎6.下列关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④理解、包容和吸收所有的外来文化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④选项表述错误,对待外来文化要批判继承,要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②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D。‎ ‎【点睛】全面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原因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意义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 商贸活动 B. 人口迁徙 C. 互联网 D. 教育活动 ‎【答案】C ‎【解析】C: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互联网,C符合题意。‎ ABD: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文化传播的方式,A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8.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相互吸收 B.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C. 求同存异 D. 优先发展本民族文化 ‎【答案】B ‎【解析】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要求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9.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 文化遗产 B. 传统思想 C. 价值观念 D. 庆祝民族节日 ‎【答案】D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D。‎ ‎10.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是指 A. 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B.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C.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D. 区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B符合题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AC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么样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1.下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它必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B.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C. 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是一成不变的 D. 传统文化应该全部被继承和发扬 ‎【答案】B ‎【解析】 A错误,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变迁,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B正确,选项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说法正确; C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D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故选B。‎ ‎1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 尊重差异,平等交流 B.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全盘继承,推陈出新 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正确且符合题意;A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是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应坚持的原则,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对于传统文化应是批判继承,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3.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A. 社会实践 B. 交流与借鉴 C. 科技进步 D. 创作灵感 ‎【答案】A ‎【解析】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额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可能都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创新,但都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4.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迅猛发展,但缺乏自主品牌。部分娱乐节目收视率较高,但大多是购买别国版权制作的。这启示我们 A. 要立足实践,加强文化创新 B. 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 C. 要全面开放文化的所有领域 D. 应该由政府主导和决定文化市场的方向 ‎【答案】A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要立足实践,加强文化创新,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提高文化竞争力,A项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要增强自主品牌建设,而不是全面开放文化的所有领域,C项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5.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A. 多样性 B. 灵活性 C. 包容性 D. 独创性 ‎【答案】C ‎【解析】 ‎ 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C正确;多样性、灵活性、独创性均不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的意义:①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6.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源远流长 B. 唯我独尊 C. 博大精深 D. 独树一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知识点。“千古未绝者”表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7. 当前,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识记,错误说法较为明显,是常识性错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①②③适合题意;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④错误;故该题答案选B。‎ ‎【点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必须既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赋予时代精神;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18. 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不合题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C符合题意,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不合题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故选:C。‎ ‎19.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就是要发展 ‎①多种类型、风格多样的文化 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能带来任何消遣娱乐的文化 ④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①②④: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就是要发展多种类型、风格多样的文化,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展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①②④正确。‎ ‎③:“能带来任何消遣娱乐的文化”说法明显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发展大众文化(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 倡导的大众文化。(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①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20.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 A. 民族主义 B. 集体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和谐文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指导地位。‎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C符合题意。‎ ABD:材料强调,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ABD都不是,ABD排除。‎ 故本题选C。‎ ‎2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 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的知识点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哲学知识不能自发地形成,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才能获得,B正确。‎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仅对自然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A错误。‎ C:题目强调的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不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不符合题意。‎ D:“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A. 思维和存在 B. 物质和运动 C. 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对立和统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符合题意。‎ BC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BD不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本题选A。‎ ‎2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 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答案】A ‎【解析】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故选A。BD属于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C属于相对主义,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 社会历史性 D. 实践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CD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5.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 A. 特殊性 B. 主观性 C. 多样性 D. 客观性 ‎【答案】D ‎【解析】A错误,规律没有特殊性的特点,故排除; B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没有主观性,故排除; C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规律没有多样性的特点,故排除; D正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为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尧是明君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消失。这充分说明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即规律具有客观性,故入选。 故选:D。‎ ‎26.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A.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可以创造规律 C. 规律具有条件性 D. 规律具有主观性 ‎【答案】A ‎【解析】A: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人可以认识规律,A正确。‎ B:人可以利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B错误。‎ C:C错误,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有一定的条件。‎ D: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不具有主观性,D错误。‎ 本题选A项。‎ ‎【点睛】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2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 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 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 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故C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故AB错误;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还离不开客观存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②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何种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体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识。‎ ‎28.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寓意是强调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来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说法错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9.“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必须形成踏实干事的氛围。这启示我们要 ‎①树立理想 ②坚持实践 ③与时俱进 ④求真务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的关键是抓住“踏实干事”这个有效信息,并能准确解读其含义。干事,即要付诸于行动,不能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需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②正确;踏实,说明要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的做事,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④正确;①③与题意不符。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无条件性 B. 客观性 C. 具体性 D. 主观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说法正确;真理是有条件的,A说法错误;C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排除;真理是客观的,D说法错误。‎ 二、简答题(共40分)‎ ‎31.《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制了“纪录式综艺”的节目模式。它启用现代化的讲述方式、新鲜的评判结构,纳入微型舞台历史刷的艺术手法,结合整体的异美、灯光、技术视频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遗性转化。和过去所有的文化综艺相比,《国家宝藏》不但坚持央视出品一贯的高品质、大格局,将精致的国宝和精细的创作进行了很好的叠加,而且收起严肃古板的面孔,愿意探下身去倾听人们的需求,节目用恰知其分的时代元素,点燃无数90后乃至00后的围观热情一一让冷门成了热点,让传统变身时尚。‎ 请简要回答“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怎样实现文化创新。‎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的特点;‎ ‎(2)实现文化创新要:①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解析】本题两小问,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实现文化创新的措施。按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1)对于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从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作答;‎ ‎(2)对于如何实现文化创新,可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等方面作答,具体要求:①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32.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注定了我们必然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答案】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可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加以说明。‎ 本题要求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正如材料所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注定了我们必然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走自己的路。‎ 可从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说明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点睛】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 ‎2、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3、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演绎出激活文化元素、实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改革开放走过的第一个10年,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村民挖掘村庄历史和民俗、非遗中药香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修建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焕发经济活力。追寻民间文化的思想价值。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焕发家风。乡凤文明风尚。举办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丰富多彩,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马庄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被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 激活文化元素是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表现在: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 ‎【解析】本题依托激活文化元素是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识限定文化生活,题型为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把握。‎ 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方面回答。‎ ‎34.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2018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该节目“和诗以歌”,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教师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一起表演了小诗《苔》,孩子们朴质的天籁之声直击人心,感染了无数人。《苔》诗的选取,“活出自我”立意的挖掘,经典传唱人的寻找,诗、歌、舞、乐、声、光、电等各种祝听元素的运用,体现着节目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 ‎【答案】(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表现在,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能够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解析】本题两小问,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新的作用,题型为简答题,只需学生用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回答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两方面作答;‎ ‎(2)文化创新的作用可从对社会实践的推动和对本民族文化繁荣的促进方面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