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二)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海南省 2020 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生物卷(二) 一、选择题 1.2019 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下 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自由水可在细胞中流动,是良好的溶剂 B. 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C. 核糖体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水 D. 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相对含量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 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如输送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 质和代谢的废物。自由水的含量影响细胞代谢强度,含量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如人和动 物体液就是自由水。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结合水赋予各种 组织、器官一定形状、硬度和弹性,因此某些组织器官的含水量虽多(如人的心肌含水 79%), 仍呈现坚韧的形态。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细胞中的自由水可在细胞中流动,是良好的溶剂,A 正确; B、病变细胞中水也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B 正确;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会产生水,C 正确; D、冬季,温度低,植物代谢减弱,自由水相对含量减少,D 错误。 故选 D。 2.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若细胞中线粒体内膜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 响最大的是( ) A.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答案】C 【解析】 - 2 - 【分析】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所以不会受到 影响,A 错误;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B 错误;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线粒体 DNA 受损伤会受 影响,C 正确;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D 错误; 故选 C。 3.下图表示某酶的作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该酶的活性受温度和 pH 的影响 C. 该酶催化的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和断开 D. 该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肪水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绝大多数是化学本质,少数酶是 RNA,称为核酶。 核酶可通过催化靶位点 RNA 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 RNA 分子,从而阻断 靶基因的表达。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详解】A、该酶为核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 错误; B、该酶的活性受温度和 pH 的影响,B 正确; C、该酶与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底物释放时有氢键的断开,C 正确; D、该酶催化的是 RNA,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肪水解,D 正确。 故选 A。 - 3 - 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种类会增多 B. 衰老的细胞表现为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C. 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有利于 RNA 的合成 D. 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相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 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 程。细胞衰老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细胞内的色素会出现积累的现象。②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小, 体积相应的也会变小,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减小。③细胞的呼吸速度会减慢,细胞核的 体积会增大等。 【详解】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基因表达了,有些基因没有表达,导致细胞的结构、 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细胞种类增多,A 正确; B、衰老的细胞表现为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 正确; C、RNA 合成是 DNA 转录而来,染色质收缩不利于解开 DNA 的双螺旋结构,因此不有利于 RNA 的合成,C 错误; D、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相同类型的致癌因子,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 正确。 故选 C。 5.下图表示细胞内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a 过程中必定有[H]的产生和消耗 B. 通过 a 过程,能源物质中的能量大多数可能是以乙的形式散失的 C. 放能反应一般与图中 b 代表的反应相联系 D. 图中 c 代表的反应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 4 -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考查,a 是细胞呼吸的 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甲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 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乙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丙是 ADP 和磷酸,b 是 ATP 的合成,c 是 ATP 的水解过程。 【详解】A、a 过程进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有[H]的产生和消耗,A 正确; B、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 正确; C、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为图中的 b,C 正确; D、图中 c 代表的反应是 ATP 的水解过程,可发生在所有细胞中,b 代表的反应主要发生在线 粒体中,D 错误。 故选 D。 6.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 将 S 型细菌 DNA 与活 R 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 S 型菌落和 R 型菌落 C. 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分别用 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究历程,识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 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原理为基因重组,A 正确; B、S 型菌的 DNA 和 R 型活菌混合后,DNA 这种转化因子可以将 R 型菌转化,在培养基上可能 出现部分 S 型菌的菌落,其余菌落为 R 型菌,B 正确; C、35S 表示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当搅拌不充分时会使得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的分离 不彻底,使得沉淀物中存在少量的放射性,C 正确;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错 误; 故选 D。 7.选择合适的遗传材料是研究基因传递规律的关键。豌豆,果蝇及玉米等作为遗传材料的共同 - 5 - 优点是 ①自然状态下都是纯合子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子代数量较多④均含 X 和 Y 染色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②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③豌豆的花大, 易于操作;④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果蝇适用于进行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 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 【详解】①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自然状态下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①错误; ②豌豆、果蝇及玉米都有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正确; ③豌豆、果蝇及玉米子代数量都较多,便于统计,③正确; ④豌豆、玉米都是雌雄同株,且都不含 X 和 Y 染色体,④错误。 ②③正确,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B.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C. 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 D.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能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和共同进化的含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 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错误; - 6 - B、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定向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而保留适应环境的个 体,从而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 正确; C、自然界大部分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但并非所有物种都 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C 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 程,D 错误。 故选 B。 9.动物的昼夜节律与周期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所示,其编码的蛋白 PER 在夜间累积而在白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 B. ②过程中一个 mRNA 分子能翻译出多个 PER 蛋白 C. 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 D. TIM 与 PER 的结合物会影响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 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 RNA 聚合酶催化,以 DNA 为模板,产物为 RNA。RNA 聚合酶沿着一段 DNA 移动,留下新合成的 RNA 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 RNA(mRNA)为模板,指 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 mRNA 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即三联体。编码区的 每个核苷酸三联体称为密码子,并且对应于与转运 RNA 中的反密码子三联体互补的结合位点。 多种密码子可能对应同一种氨基酸,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详解】A、①过程为转录,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形成 RNA,A 正 确; B、②过程表示翻译,一个 mRNA 分子作为模板,可多次被翻译,得到多个 PER 蛋白,B 正确; C、下丘脑与动物的节律性有关,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C - 7 - 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TIM 与 PER 的结合物通过影响周期基因的转录来抑制其表达,D 错误。 故选 D。 10.促红细胞生成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能抑制肝 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ESF 原)的生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血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红细胞具有接收 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 C. ESF 抑制肝脏中的 ESF 原的生成属于正反馈调节 D.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 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 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全身 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通过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 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 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 错误; C、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 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 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 浪费,C 错误; D、B 细胞成熟的场所在骨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 错误。 故选 A。 1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获取 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性识别和切割 RNA - 8 - D.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一般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又称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 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详解】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A 正确; B、酶活性通常受温度和 pH 值的影响,B 正确;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 DNA,而不是 RNA,C 错误; D、限制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和切割一定的位点,D 正确。 故选 C。 12.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无关的是 A. 苹果从青到红的成熟过程 B. 向日葵的花盘向光生长 C. 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 D. 许多植物的叶片在秋末会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功能,能 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 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 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 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 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 9 -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 能合成乙烯。 【详解】苹果从青到红的成熟过程与乙烯有关,A 错误;向日葵的花盘向光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B 错误;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利用的是秋水仙素,与植物激素无关, C 正确;许多植物的叶片在秋末会脱落与脱落酸有关,D 错误;故选 C。 13.2019 年 11 月 3 日,杭州马拉松圆满落下帷幕。下列有关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的生理调节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拉松跑者运动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 pH 明显下降 B. 马拉松跑者听到发令枪声后奔跑,这个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C. 奔跑过程中,位于人体垂体的温觉感受器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 D. 马拉松跑者大量失盐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使得机体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 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浆中含有多种无 机盐,包括 Na+、K+、Ca2+、Mg2+等离子以及 Cl-、HCO3 -、H2PO4 -等负离子,这些离子对于维持血 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 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他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由这种通过 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 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 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 【详解】A、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磷酸氢钠等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 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 错误; B、马拉松跑者听到发令枪声后奔跑,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该反射为听觉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参与,在神经 元之间涉及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B 正确; C、奔跑过程中,位于人体下丘脑的温觉感受器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C 错误; D、马拉松跑者大量出汗,水份减少,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 收水增多,尿量减少,D 错误。 - 10 - 故选 B。 14.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 B.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 血糖平衡调节只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关 D. 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机体会出现高血糖症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 80-120mg/100mL。维持血糖浓 度的正常水平,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内分泌系统中,胰岛素是现在已 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则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 素等几种激素。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两类激素的作用,维持正常 的血糖浓度水平。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 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胰岛素还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它可促进肝 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还可使促进脂肪分解。 【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A 正确;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B 正确; C、血糖平衡调节主要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关,还与肾上腺素有关,C 错误; D、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时,机体会出现高血糖症 状,D 正确。 故选 C。 15.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曲线表明,E 点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多 B. 造成 C~D 曲线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 11 - C. 该图可表示密闭恒定容器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 D. 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捕捞后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 C 时期的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A~C 阶段,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C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 达到最大值;C 点之后的阶段,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增长速率不断降低;E 点种群增长速率 为 0,此时的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整个曲线可代表“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 【详解】A、由分析可知,从 A 点到 E 点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大于 0,则种群数量持续增大,E 点种群增长速率降为 0,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达到环境容纳量,A 正确; B、C 点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后,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原因的影响,种 群增长速率会开始减慢,B 正确; C、该图不能代表密闭的特定容器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为密闭环境下,由于代谢产物的 积累、pH 变化、溶解氧不足等原因,不能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或者后期增长速率小于 0), C 错误;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捕捞后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 C 时期,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 快,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 正确。 故选 C。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 B.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C. 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不都是细菌 D. 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反复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 机物、有机物)。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 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 - 12 - 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 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 消费者等。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 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 【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A 错误; B、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B 正确; C、蓝藻(蓝细菌)是生产者,所以不是所有细菌都是分解者,C 错误; D、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能反复 利用,D 错误。 故选 B。 17.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造,劳动者将塞罕坝荒漠改造成了绿色林场,创造了荒漠变林场的人间 奇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 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D. 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 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无机物、有机 物、气候、能源)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 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 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潜在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 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 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 意义的直接价值。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活动可以促进演替也可以破坏演替,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和速度,A 正确; - 13 - 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B 错误; C、随着森林覆盖率的上升,生产者增多,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C 正确; 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正确。 故选 B。 18.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应根据微生物代谢类型选择合适培养基并控制好培养基的 pH B. 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C. 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D. 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丢弃 【答案】C 【解析】 应根据微生物代谢类型选择合适培养基并控制好培养基 pH,A 正确;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灭 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以防止杂菌污染,B 正确;待培养基冷却至 50℃左右时,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冷却到室温时培养基已经凝固,C 错误;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高 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丢弃,以防止杂菌污染环境,D 正确。 19.脊椎动物的一些基因活性与其周围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有关,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应的 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B. 肝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C. 脑细胞和胰岛 A 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均处于甲基化状态 D. 胰岛 B 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干中胞嘧啶的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非甲基化的基因可以正常表达。肝细胞、 胰岛细胞、脑细胞等是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中不同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并且与 DNA 的 甲基化有关。 【详解】A、肝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均进行表达,因此都处于非甲基化的状态,A 正确; B、肝细胞不表达胰岛素基因,因此其细胞内胰岛素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B 错误; - 14 - C、脑细胞和胰岛 A 细胞都不能分泌胰岛素,因此其胰岛素基因都不表达,处于甲基化状态, C 正确; D、胰岛 B 细胞既能进行细胞呼吸又能进行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细胞内的呼吸酶基因和 胰岛素基因都处于非甲基化的状态,D 正确; 故选 B。 20.人类 B 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 B 链发生了缺损,该病是一种单基因 遗传病,B 珠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的 B 链 l7~18 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乙 患者的 B 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 B 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 B. 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C. 甲患者 B 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缺失所致 D. 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 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 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 的疾病。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 分子 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 【详解】A、该病由基因异常引起,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判断,A 错误; B、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位置,因此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 置上,B 正确; C、甲患者的 B 链 l7~18 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缺失所致,C 错误; D、乙患者的 B 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并没有 发生改变,D 错误。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 M、N、K 表示叶肉细胞中三种很重要的 细胞器,K 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图乙表示该植物叶片 CO2 吸收量随 - 15 - 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其中进入 N 中的三碳化合物是 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图乙中的 B 时,此时叶肉细胞不能进行的过程是______(用图甲中的字母 表示)。 (3)图乙中光照强度为 O~D 时此植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为________________(用 S1、 S2、S3 表示),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_________(用 S1、S2、S3 表示)。 (4)M 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将与氧气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 有影响,但其能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若将 DNP 注入细胞中,M 的氧化 分解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答案】 (1). M 和 K (2). 丙酮酸 (3). c、d、g、h (4). S1+S3 (5). S2-S1 (6). 能 【解析】 【分析】小麦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的图示可知,N、M、K 分别为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叶 绿体产生的 O2 优先进入线粒体内进行细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 CO2 优先用于叶绿体进行光合 作用;图乙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度逐渐上升,A 点代表细胞呼吸植物产生的 CO2 量,B 点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的点, 即植物的光补偿点,C 点时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C 点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详解】(1)图甲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即 M 和 K;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第二、 三阶段的反应场所,因此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三碳化合物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 解。 (2)当光照强度为 B 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净光合作用为 0,因此 细胞中只存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不存在的过程为 c、d、g、h。 (3)乙图中 AE 线段表示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细胞呼吸强度,因此光照强度 O~D 之间细胞呼吸 - 16 - 的强度 S1+S3,S2 表示当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有机物的积累量,S1 表示光合作用小于细胞 呼吸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因此植物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S2-S1。 (4)M 氧化过程产生的[H]与 O2 结合生成水,DNP 对该过程没有影响,只改变能量的形式,因 此 DNP 注入细胞中,M 的氧化分解可以继续进行。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综合知识,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光 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属于综合型习题,对于题干中的信息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来回答相应 的问题,同时对曲线的分析和理解也是重点考察的范围。 2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相关受体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时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 (2)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 250 毫升的某酒精饮料后会排出 800 毫升至 1000 毫升的水,排 出的水分相当于摄入饮料的 4 倍,从而导致机体脱水,其可能原因是血浆中过高浓度的酒精 会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_激素,缺少该激素时,肾脏会将水直接输送到膀胱中, 而不是重新吸收到体内。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检测血浆中的酒精。 (3)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吃的食物过咸时引起渴觉的过程:________。 【答案】 (1). 局部电流 (2). 大脑皮层 (3). 抗利尿 (4). (酸性)重铬酸钾 (5). 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渴觉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有五个部分:感 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 在突触上传递;人体的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作用的结果 【详解】(1)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且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人体产生的感觉 都在大脑皮层产生的。 (2)人体摄入大量酒精后会增加排尿的原因可能是酒精作用于下丘脑,抑制其合成分泌抗利 尿激素,使其大量的尿液直接排出体外;酸性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因此可用于酒精的检验。 (3)食物过咸会引起机体产生渴觉,是一个反射活动,具体的过程为:食物过咸→细胞外液 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皮层→大脑 皮层产生渴觉。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以及渗透压的调节等过程, - 17 - 难度较低,属于记忆层面的内容,考生需要根据题意中所提示的内容进行答题。 23.某草原中有野生黄羊和草原鼠,也有它们的天敌草原狼。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猎杀,狼的 数量锐减,野生黄羊的数量开始上升,但同时草原鼠泛滥成灾,草场极度退化,结果又使得 野生黄羊数量骤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野生黄羊的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鼠和野生黄羊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草原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 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狼一般不会将所有的野生黄羊和草原鼠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 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草原狼吃掉的大多是野生黄羊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野生 黄羊群的发展 (2). 竞争 (3). 草原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野生黄羊和草原鼠的数 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的数量及其食物链 保持相对稳定 (4). 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 机物、有机物)。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 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 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 越强。 【详解】(1)据分析可知,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因 此,草原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野生黄羊的进化起促进作用。 (2)草原鼠和野生黄羊都以植物为食物,二者是竞争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 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草原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野生黄羊和草原 鼠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的数量及其 食物链保持相对稳定。 (3)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 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草原狼一般不会将所有的野生黄羊和草原 鼠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野生生物 - 18 - 资源的启示是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睛】本题通过考查种间关系间接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理解不同物种的存在对于生 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生活。 24.某二倍体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当基因 A 和 B 同时存在时眼色为 黑色,含基因 A 不含基因 B 时眼色为红色,含基因 B 不含基因 A 时眼色为褐色,不含基因 A 和 B 时眼色为黄色。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和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交配,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 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要鉴定一只红眼个体的基因型,应选择__________(填“褐眼”“黄眼”或“褐眼或 黄眼”)的异性个体与该只红眼个体进行杂交。 (3)为判定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 各种眼色该动物若干只,请设计相关实验,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 【答案】 (1). 黑眼:红眼:褐眼:黄眼=1:1:1:1 (2). 褐眼或黄眼 (3). 实 验思路:选取纯合黑眼该动物和黄眼该动物若干,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 F1,再让 F1 雌雄 个体相互交配得到 F2,统计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F2 中黑眼:红眼:褐眼:黄眼=9:3: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若 F2 中黑眼:黄眼=3:1,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控制动物眼色的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对应的基 因型为:黑色为 A_B_,红色为 A_bb,褐色为 aaB_,黄色为 aabb。 【详解】(1)Aabb 和 aaBb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aabb,并且四种基因型 的比例为 1∶1∶1∶1,因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褐眼∶红眼∶黄眼 =1∶1∶1∶1 (2)若鉴定一只红眼个体的基因型(AAbb 或 Aabb)可选择黄眼个体与其杂交也可选择褐眼 个体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红眼个体的基因型 ①选择黄眼个体与红眼个体杂交,子代中全都是红眼个体,则亲代红眼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 若子代中红眼∶黄眼=1∶1,则亲代红眼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 ②选择纯合褐色眼个体与红眼个体杂交,若子代中都是黑色眼个体,则亲代红眼个体的基因 型为 AAbb;若子代中黑眼∶褐眼=1∶1,则亲代红眼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 - 19 - (3)为了判断这两对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选取纯合的黑眼个体与黄眼个体杂交,得 到 F1 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 F2,若 F2 中黑眼∶红眼∶褐眼∶黄眼=9∶3∶3∶1,则两对基 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黑眼∶黄眼=3∶1,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遗传定律的应用和遗传实验的设计,属于探究性实验的题型,根据题 意写出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所对应的基因型,通过简单设计遗传实验进行做题。 25.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克隆植物的一 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下, 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将其转接到含有生长素、________等激素的培养基上, 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成胚状体或丛芽。 (2)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____________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 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向而发生___________。所以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细胞放在 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条件下,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发生___________变异的细胞, 进而使植株出现遗传不稳定或不育的现象。 (3)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结合的方法培育出抗虫棉。但由于抗虫基 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需检测 抗虫棉的抗虫特性,除进行__________水平的检测外,还需要进行_______水平的检测。 【答案】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愈伤组织 (3). 细胞分裂素 (4). 分 生 (5). 突变 (6).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 (7). 分子 (8). 个体生物学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操作过程是:培养植物细胞(包括原生质体),借助基因工程方法,将 外源性物质(DNA)导入受体细胞(包括原生质体)中,或通过细胞融合、显微注射等将不同 来源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通过对这些转基因细胞或重组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具有特定性 状的新植株。植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本含义是: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因而都具有 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详解】(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 - 20 - (2)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分生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 界压力的影响而发生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只有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结 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3)检测抗虫棉的抗虫特性,除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外,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 【点睛】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非常多,也是常见的考点,本题还讲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 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学习时应注意章节前后的联系。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