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29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作业(山东专用)
课时作业(二十九)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基础练] 1.(2019·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B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的细菌属于生产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或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 3.(2019·湖北孝感模拟)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生物可以形成的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细菌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A [图示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与蝉不是竞争关系;蛇属于四级消费者,位于第五营养级。] 4.(2019·山西太原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大象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大象同化的能量,因此,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并没有获得大象同化的能量;兔子为第二营养级生物,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将非生物环境中的太阳能转化为生物群落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并没有全部被生产者固定,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A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 6.(2019·河北承德联校模拟)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 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 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 C [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一营养级;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0.1 kJ能量;图中仅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网),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7.(2019·河南郑州模拟) 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用于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B [图中能量A>D,B>E,C>F,A项错误;K中能量属于兔子所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因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两部分,即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B项正确;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狼所处的营养级,C项错误;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D项错误。] 8.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虫除草可以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意义的部分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多级利用 C.根据草场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从而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D.“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多级利用,提高了整体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9.(2019·河南郑州调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劳动人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创造出多种高效的生产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中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自桑树和浮游植物_________________。与单一养鱼或养蚕相比,“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是因为桑叶中的能量可以分别被________利用。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塘泥中所积累的有机物属于未利用能量,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______和________利用的能量。塘泥能为桑树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与沉积于水底相比,“塘泥肥桑”过程中塘泥释放CO2速度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农民最早使用间作、套种等生产方式,它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条件不同需求合理配置,提高了作物群体对________的利用率。 解析 (1)流经“桑基鱼塘”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来自生产者(桑树和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桑叶养蚕、蚕粪养鱼,说明与单一养鱼或养蚕相比,桑叶中的能量可以分别被蚕和鱼利用,因此“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未利用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塘泥可为桑树生长提供无机盐。与沉积于水底相比,由于土壤中的O2浓度高于水体,塘泥中微生物有氧呼吸加快,导致塘泥释放CO2的速度加快。(2)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条件的不同需求,使用间作、套种等生产方式,可以提高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答案 (1)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蚕和鱼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无机盐 土壤中的氧气浓度高于水体,塘泥中微生物有氧呼吸加快 (2)光能 10.(2019·广东江门一模)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图中鹰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若鹰的捕食对象为其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生产者同化________kJ的能量。 (3)发生火灾后的草原通过群落演替能够再次形成草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 (4)下表所示为该草原生态系统某年中流经鹰种群的能量分配情况: 项目 摄入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能量(×103 kJ) 32 12 8 这一年中鹰种群的同化量为________,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CO2库),丙是分解者。从食物网来判断,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2)鹰的捕食对象有鼠和蛇,若鹰的捕食对象为其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1/2÷20%÷20%+1/2÷20%÷20%÷20%=75(kJ)。(3)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4)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2×103+8×103=2×104(kJ)。一年中鹰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也可以暂时不被利用。 答案 (1)分解者 三、四 (2)75 (3)恢复力 (4)2×104 kJ 分解者 暂时不被利用 [能力练] 11.(2019·山西太原模拟) 如图为某一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 B.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 D.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 D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别位于第二、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b,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c,则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d表示第二营养级以遗体残骸、第三营养级以粪便等形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营养级越高,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的杀虫剂越多,故生产者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最少;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处于第二营养级)仅仅依靠生产者流向的能量b不能维持生存,需要通过人工提供饵料,故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包括b与饵料中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该能量值一般大于a。] 12.(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 A [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3.(2019·河南洛阳一模)两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C [食物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阳光、空气、水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营养级的数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种类未变,因此物种丰富度基本未变;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14.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固定的能量 16.74 70 930 69.5 1.674 体内贮存的能量 4.54 15.8 229 20 0.4 呼吸消耗的能量 12.2 54.2 701 49.5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D [根据各种群的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食物网为丙乙甲戊丁,其中丙为生产者;当乙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 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 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 15.(2019·河南八市测评)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 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若图1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右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戊种群的总能量为5.8×109 kJ,乙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 kJ,从理论上分析,甲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 kJ。 解析 (1)m1是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太阳能。m2是系统散失的能量,是热能。在能量传递中由于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c)未被同化,B表示被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本营养级的同化量,营养级Ⅰ、Ⅱ间能量传递效率=(b/y)×100%。(3)戊是第一营养级,而乙、丙、丁都是第二营养级,最多获得能量按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戊传递给乙、丙、丁的能量共有5.8×109×20%=1.16×109 kJ,丙和丁获得的能量为1.16×109-1.6×108=1×109 kJ,故甲最多获得1×109×20%=2×108 kJ的能量。 答案 (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营养级Ⅱ同化的能量 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 (3)2×10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