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理知识体系 明高考趋向 考查 内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近五年全国卷高频 考点。 材料 设置 多以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进 行考查。结合“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和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 等考查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结合传统文化、民族 精神、党和国家关注民生的具体实例考查群众观的 知识。 题型 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多为体现类、 措施类设问;主观题以小切口对群众观的原理与方 法论进行深化考查。 考点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基本知识—理清楚] 1.理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 活的物质方面,最主 要、最根本的内容是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 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 而变化、发展 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 立性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示 地位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 现。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 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基本矛盾 辩证关系 基本规律 (任何社会都起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 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 3.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趋势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阶级社会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动力 社会主义 社会 原因: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 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②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 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方法技巧] 图示法贯通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澄清错误认识 1.社会意识不是自主变化的,并非所有的社会意识都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 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 动作用。 2.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不一定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 因素。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 定性因素。 3.改革并非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基础巩固训练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从哲学上看,强调劳模精神的重要性是基于(  ) A.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劳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C.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D.劳动模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选 A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弘扬劳模精神, A 项正确;强调劳模精神是因为劳模精神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劳动是人类特 有的能力”“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均没有体现出劳模精神的积极意义或作用, B、C 两项不选;劳动模范并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项错误。 2.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 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 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  ) ①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生产关 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 D ①说法错误。②材料不体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 经营权分置并行,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③④符合题意。 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正 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哲学上看,这一论述体现的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 ①生产力、经济基础分别要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②辩证的否定 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我们要坚持用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需要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来解 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 B 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要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①颠倒了二者 的顺序;②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材料主要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的解决方式,③④正确解释了题干信息,故选 B 项。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①随着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传统农业不再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共中央、国 务院发布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焦点,吹响了农业发展的新 号角。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在于为农业发展培育新动力,促进农业农村 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③这一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 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 [分析] ①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体现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的基 本规律。 ③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7·江苏高考)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 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 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 明(  )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解析:选 D “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 会存在的反映,D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着不同 的内涵,不能概括为被反映与反映的关系,B 项说法错误。 2.我国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 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重视调整分配关系是因为(  ) ①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上层建筑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完善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分配问题是影响我国现 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国家重视调整分配关 系是因为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①入选;②不选,材料不涉及上层 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③符合题意,国家重视调整分配关系属于改革,因为改革的根本目 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强大动力;④不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 6 月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会见企业家代表时指出,国际上一 些领域出现产能过剩,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很多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一个 结果。在消化过剩产能方面,中国为自己的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努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 的有(  ) ①结构性改革是基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改革有 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 产能过剩,表明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改革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 推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C 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成功消化过剩产能,这既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要求,也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要 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的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①错误, ②正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③正确;创新收入分配模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且材 料没有涉及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④错误。 4.2017 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将诉讼时 效从 2 年延长至 3 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降到“八周岁” 等方面的调整,这些规则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直接表明(  ) ①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社会进步 ②民法总则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具有随意变化性 ③只有不断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修改民法通则是社会存在发生变化决定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 C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修改民法通则,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的体现,④当选;修改法律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民法总则一些规则的确立和完善有 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表明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社会进步, ①当选;②错在“随意变化”;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的不断解决,③错误。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一:依据类哲学题目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年高校毕业生达到 795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2017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 出: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 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 力,激发大众的创业创新活力。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依据。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寻觅社会的真谛”。这一知识点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 路线。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面对当前 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②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或答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 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政府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上层建筑,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有助于激发创业创新活力;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或人民群众是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命题角度二: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联动”是习近平主席对世界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认知,是东方大智慧。他指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 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各国要树立命运 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 动效应。”“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 馆。”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道理。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寻觅社会的真谛”。这一知识点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 路线。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树立联动理念是经济全球 化时代的客观要求。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发 展。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让每个国家发展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③社 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二十国集团成员要共同践行联动理念,把行动落到实处。 大题增分专练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 求,以全新的视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党党员要伴随着“两学一做”学 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新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新的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 自己的职责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标准,聚焦中心任务,守住职责定位, 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用担当诠释对党和人民的 忠诚。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论述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设问的知识限定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 理”,然后针对材料相关信息,调取相应的理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以全 新的视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自己的职责同实现两个 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 用。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 化、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 和实践要求而形成。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 动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党要用新的科 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新的实践,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二 社会历史的主体 [基本知识—理清楚] 1.理解——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含义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 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社会物 质财富 的创造 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从事 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 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精 神财富 的创造 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 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世 界 观 原 理 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 创造者, 是历史的 主体 社会变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革的决 定力量 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 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 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基本 内容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 和工作方法 方法论要 求 坚持群众 观点和群 众路线 地位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 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 精神动力 真正的哲学,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践基础 上的理论创新 生产动力 生产活动 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澄清错误认识 1.人民群众不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也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 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 史的性质和面貌。 基础巩固训练 1.劳动者最美,最美劳动者。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里,劳动者接受着赞美和致 敬,体会着温暖和感动。从唯物史观看,赞美和致敬劳动者,是因为(  ) ①劳动者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 ②创造者创造历史的作用,可以不 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③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 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D 劳动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不是劳动者,劳动者是创造 财富的人,在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①错误;每一个人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创造, 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②错误。 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 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强调文艺 工作者要(  ) A.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选 C A 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善于抓重点、 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故排除。B 项观点与题意不 符,题中设问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故排除。C 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文艺工作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故入选。D 项观点与题意不符,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故排除。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一] 2017 年 9 月 6 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 本出版发行。习近平强调,①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 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②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③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 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做表面文章。 [分析] ①的依据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体现了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群众观点和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③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群众观点的内容和一切为了群 众的群众路线。 [热点二] 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①新时期,我们要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②要不 断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③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全 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④人民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国家必充 满生机活力。 [分析] ①的依据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体现了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可以使上层建筑适应经 济基础的发展。 ③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的依据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受益于传统年画、灶画、剪纸、刺绣的濡染,浙江秀洲农民开始拿起了画笔。20 多 年来,秀洲的农民画作有 800 多幅入选全国各种展览,获奖 200 多幅,140 多幅被中国美术 馆、中央美院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200 多幅在《美术》、《艺术世界》等国内 20 多家报 刊、杂志上发表。这表明(  ) A.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 B.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 C.人民群众具有的无限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D.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解析:选 B 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和 无限创造力,A、C 两项错误;D 项不是材料所表明的;题中“秀洲的农民画作有 800 多幅 入选全国各种展览……”,体现了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B 项正确。 2.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本动力在创新。 推进科技创新,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普兴,科技才会兴,国家才会强。“科普兴,科技才会兴”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决定着人民群众的实践水平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 造者 ③推进科技创新也需坚持群众路线 ④科学知识对科技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 D 科普就是把科学知识普及到群众中去,提高群众的科技知识,形成群众性 的科技创新高潮和应用高潮,科技才能振兴。科普实际就是发挥人民群众在振兴科技上的主 体作用。实践决定认识,不是认识决定实践,①错误。科学知识也是认识,认识不能对科技 发展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的科技创新实践,④错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 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科技才会兴,国家才会强,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推进科技创新也需要坚持群众路线,②③正确。 3.2017 年 9 月 22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塑料管理保障 食品安全的通知》,要求全国要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含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实行专 柜销售、实名购买的溯源管理,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增强人民群众对食 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国务院的这一做法(  ) 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是在 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判断 ④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C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药塑料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做法,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④ 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 值选择,③错误。 4.“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下列名言典故中,与中国共 产党“坚持群众路线,敬民爱民”核心价值相一致的是(  ) A.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B.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C.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D.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解析:选 B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意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与中国 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敬民爱民”核心价值相一致,B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的是实践与 认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C 项强调的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D 项体现了 矛盾双方的转化或量变与质变的道理,与题意不符。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一: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5·江苏高考·节选)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 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 如下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 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工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对材料的分析主要涉及:社会意识的 反作用、人民群众的概念、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 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命题角度二:辨析、评价类哲学题目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戏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审美风范。但目前戏 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改变了人 们的审美习惯,也改变了戏曲的生存环境。随着艺术领域市场化的推进,加剧了文化艺术领 域的生态失衡:娱乐性强、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更受欢迎,像流行歌曲、电视剧等,而对于 一些需要一定欣赏基础的艺术形式,如民族戏曲等则受到冷落;年轻人热衷于追逐时尚与潮 流,使得一些带有民族性和历史印迹的艺术被淡忘。针对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发展的不平衡现 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 戏是靠人演的,曲是靠人唱的,名家演好戏,大师唱好曲,已成为戏坛共识。昆曲的发 展是“戏以人传”的最好佐证。六百年前,昆山人顾坚改进和完善了南曲声腔,绘就昆曲传 奇的最初一笔。四百年前,汤显祖完成不朽的传奇《牡丹亭》,昆曲由此进入鼎盛时期。八 十多年前,40 多个少年走进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大门,在昆曲最为衰弱的时候,他们用尽毕 生心力守护着昆曲的一脉香火。五十年前,周传瑛等艺人演出新编《五十贯》,创造了新中 国文艺史上“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佳话。 昆曲的发展是“戏以人传”的最好佐证。据此有人认为:“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中只 能靠戏曲艺术家的努力”。请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审答规范] 第一步:根据观点先定论 题目中的观点认为传承与发展戏曲只能靠戏曲艺术家,看到了戏曲家在戏曲传承与发 展中的作用,但夸大了其作用,显然属于正误混杂类题目。 第二步:围绕观点选知识 1.找出合理点,并寻找恰当依据 2.分析错误点,并寻找恰当依据 3.补充不全点,链接有关知识 戏曲家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是否起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 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 和大小是不同的。②戏曲艺术家在戏曲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该观点肯定了戏曲 艺术家在戏曲传承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戏曲艺术 家的创作需要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为源泉,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提供的物质条件。④ 戏曲艺术家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中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其创作活动能否坚持群众观 点和群众路线。该观点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大题增分专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以保障和改善 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 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 底线要坚决兜牢。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努 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必要性。 解析:首先明确社会历史主体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要求,然后结合材料论述即可。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 扛在肩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群 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为此,做好 2017 年工作, 要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 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收入 差距缩小,脱贫取得重大进展。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精准扶贫是针对粗放式扶贫提出来的。我国领导人指出:要实现到 2020 年我国 5 5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倘若不深入贫困地 区,不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中蕴含的哲理 有(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③社 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④统一物的分解、平衡的破坏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A 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正确;精准扶 贫是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实际提出来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正确;③④错误。 2.近年来,每到岁末,人们总会对一年中出现的热词进行盘点,进而推出年度网络流 行语。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从唯物史 观角度看,对流行语的上述界定说明(  ) ①社会意识总先于社会存在而存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社会 意识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④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C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旨 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折射出了社会生活的变迁,②④正确。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 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①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变 化和发展,③表述不科学。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 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其属于(  ) ①思想意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 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 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本 题使用排除法比较容易,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起到推动作用,①错误;核心价值观属于上层 建筑不是生产关系,②错误;核心价值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 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③④表述正确。 4.截至 2017 年 1 月 6 日,除新疆外,全国其余各省市均已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其中, 今年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 6 省市从 2017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 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再分文理科。我国各省坚定推进高考改革(  ) ①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体现了辩证否定观 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因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表明社会基本矛盾都可以通过 改革来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A 我国坚定推进改革体现了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改革的根 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①②正确且 符合题意;③不是我国坚定推进改革的原因,应排除;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 阶级斗争来解决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来解决,④说法错误。 5.专家指出,我国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 国情和实际,要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材料表明 (  ) A.社会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B.社会变革都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C.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状况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解析:选 D 社会制度是主观的,立法实践是客观的,主观并不能决定客观,A 项不选;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变革最终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并不是通过改革实现的,B 项错误; 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并不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状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 项不选;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它表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 项正确。 6.人社部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 金投资运营,确定为 2017 年的三大工作重点。其依据在于(  ) ①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③上层建 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 调整,说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7.2017 年 8 月 23 日,国务院发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 施行,《办法》共十九条,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是 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 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可见,《办法》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C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 促进创业创新,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社 会意识的反作用,①不选;对部门监管职责的明确是调整上层建筑而不是改革生产关系,④ 不选。 8.2017 年 7 月 26 日至 27 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之所以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因 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①作为社会意识,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②作为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作为生产关系,适 应我国生产力状况因而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作为上层建筑,能促进我国经济基础的巩固 和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范畴,②④正确; ①没有指出讲话精神的积极作用,不选;③将讲话精神说成是生产关系是错误的。 9.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过去动不了、啃不下、绕过去的难点和雷区, 每一项变革都可能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重大利益的调整。有学者指出,改革进程越向纵深 推进,群众首创精神越显重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 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④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能 够突破社会存在的制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C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体现的是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①与材料不符。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表述错误。②③表述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因,符合题意。 10.“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 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春秋《管子·九守》)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哲理与上 述古语相一致的是(  )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 解析:选 B 题目中,“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 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项与题意相符。A 项体现了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的哲理。C 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固有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 项体现了世界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哲理。 11.为抑制房价,促使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近期,国家频繁出台租房政策,其中引起 大家广泛讨论的就是“租购同权”。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 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 下列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C.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选 C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说法绝对,A 项不选;“租 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重点强调调整全社会 的理念,即调整人的思维,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材料着重强调的,B 项不选;租购 同权调整“全社会的理念”说明人的理念(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C 项正 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不选。 1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央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 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重 视民心是(  ) ①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②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 ④把宣传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作为根本目的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因此从唯物史观看,重视民心是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 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 标准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不科学;④表述错误。 二、简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 代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 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 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 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凝魂强体为根基,提升我国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核心。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核心。 解答时首先明确“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然后调动运用上述有关知识,结 合改革创新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发展需要改革创新。 ②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的新推动。③改革创新是社 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是不断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遵循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需要,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三、探究题 14.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 年。“三权分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 创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顺应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 继往开来的制度变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与时俱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突 破口。 有人担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会导致土地私有化。请从“寻觅社会的真谛” 的角度为其化解担忧。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是“寻觅社会的真谛”,即社会历史观知识,首先应该知道社会历 史观所包含的原理,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等;再结合材料,筛选出与材料内 容相吻合的原理;最后原理加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应农民意愿, 自觉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必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因此,不会改变社会主 义性质和发展方向。②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三 权分置”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会导致私有化的出现。 ③在我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根本性变革。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三权分 置”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一次制度创新,必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理知识体系 明高考趋向 考查 内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 全国卷的高频考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 观依据和特点亦有所考查。 材料 设置 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典故、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等为背景考查对材 料信息的解读和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题型 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涉 及。选择题以体现类设问为主;主观题以批驳 类、开放创新类新题型进行考查,要求较高。 考点一 人生价值 [基本知识—理清楚] 1.把握——人的价值 含义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 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内容 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或贡献;社会对个人 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或索取。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特点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 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掌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是什 么 实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 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 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从领 域看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影响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作用 (世界 观原 理) 从性 质看 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 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特别提醒] 领域法理清主观范畴的几个概念: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 唯物论 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认识 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 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倡导 的正确价值观 澄清错误认识 1.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部分,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而非决 定作用。 3.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一切工作需要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进行,但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而非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基础巩固训练 1.马克思说:“一物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因而对人来说是财富的要素,正是由于它本 身的属性。如果去掉葡萄成为葡萄的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价值是一种实体,事物自身具有固定的价值 ②某物对人是否有价值,不是由人主 观决定的 ③事物自身的属性是其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④价值具有客观性, 必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一物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对人来说是财富的要素,正是由于它本身的属性, 这表明价值是事物的属性对人的积极意义,这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④符 合题意;价值就是事物的属性与人之间的关系,①③错误。 2.袁隆平院士凭借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首届吕志和奖的“持 续发展奖”,并获得 2 000 万港元的奖金。这说明(  ) ①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②价值观是人 生的重要导向,寻找人生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将个人幸福与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 运结合起来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 C 袁隆平院士凭借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首届吕志和 奖的“持续发展奖”,并获得 2 000 万港元的奖金。这说明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 享受者,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将个人幸福与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 运结合起来,①④当选。②中“寻找人生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错误。③与材料中心 不符。 3.如图漫画《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给我们的哲 学启示是(  )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B.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建立的 C.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受斗争性制约 D.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解析:选 D 漫画中,“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表明了价值观对人有其 影响作用,故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作用,D 项入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但不是说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A 项错误。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建立的, B 项错误。C 项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受同一性制约。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提到:①广大文艺工作 者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②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③肩头有责任、 笔下有乾坤,④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 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分析]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表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是基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向导。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6·江苏高考)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 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 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 因时而变的 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A 本题的题眼是“特别的群规”“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 成大善”。“日行一善”的特别群规鼓励人们行善,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故① 符合题意。“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强调了要注重量的积累,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 现价值选择的变化,③排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说法错误。 2.(2014·江苏高考)下图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 性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以及价值观导向作用等知识。漫画说的是 以污染(墨)为代价的经济(字)发展,体现了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 践,也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漫画主旨无关。 3.航空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2009 年放弃海外高薪,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回到祖国,7 年间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带领 400 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 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时代楷模黄大年的事迹告诉我们(  ) A.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技术贡献 B.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人的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满足 D.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解析:选 B 黄大年放弃海外高薪,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他的 事迹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 项当选;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贡献, 而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A 项错误;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 项错误;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D 项错误。 4.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 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至于在求职时四处碰壁。 这说明(  ) 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 C 材料表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④观点太绝对,排除。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辨析、评价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7·江苏高考·节选)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 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 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 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 远方”。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审答规范] 第一步:根据观点先定论 设问要求运用价值观知识评析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属于正误 混杂型试题。 第二步:围绕观点选知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该观点是片面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题中观点反映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满足的过分追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我们应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物质富足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 大题增分专练 推进微公益活动,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是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基层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微微萤火虫”贫困地区课外书公益行动是首个由中国网商联盟发起,以线上网商、消 费者为主体的长期公益项目。“小雨滴”微公益是由全国各在校大学生建立的微公益青年志 愿者协会。微公益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 这样才能做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 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发展微公益事业。 解析:解读设问,发展微公益事业,实际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 多,这就要求对微公益要有正确认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挥正确价值观的 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不 因微公益微不足道而不为。 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发展公益事业首先需要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发展公益 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公益意识,从心灵的角度出发,多为公益事业做一份贡献。③价 值选择要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发展微公益,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宣扬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就一定能够取得“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 考点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基本知识—理清楚] 1.理清——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的区别与联系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含 义 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 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 判断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 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 出判断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 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联 系 2.掌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特点 社会历史性 主体差异性 内涵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 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 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在 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 有阶级性 价值冲突(差异性):人们站在不同的 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 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侧重点 强调的是纵向变化 侧重于横向的差异 原因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 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②选择的目标能 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 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产 生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 史的创造者 要求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 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特别提醒]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一般 标准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最高 标准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 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具体 标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个全面”等都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具 体标准 澄清错误认识 1.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并非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2.价值判断不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3.价值选择正确与否并非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在于是否符合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一定具有阶级性,只有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 具有阶级性。 基础巩固训练 1.塞罕坝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以致“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55 年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 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作出价值选择 ②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 ③正确 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C 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 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这启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处理好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②④入选,排除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的社会历史性有利于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③不选。 2.不少惠民工程屡成“毁民工程”甚至“伤民工程”,究其原因,都存在决策机制不 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使制度与程序出了问题。为此,媒体呼吁:惠民工程也要“守 规矩”。这启示我们(  ) A.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人们立场的影响 C.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与遵循客观规律的统一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不同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可知,惠民工程变为“毁民工程”甚至“伤民工程”是由于违背 了社会发展规律造成的,这启示我们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与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统一起来,C 项 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 25 311 人进行的一次题为“你对 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 3.2%的受 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这表明(  ) A.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主体差异性 D.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 解析:选 C 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态度,这表明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答案 为 C 项;A、B、D 三项与材料中心不符。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2017 年 9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热点城市房价环比全面停涨, 房地产调控措施显成效。①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 地产发展的长期定位,混淆了住房的投资与消费属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精准定位住房功能。③实践表明,住 房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住房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④“房 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话非常通俗,但却是一条真理,一条铁律,违背了真理、 铁律,必定会有恶果。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 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⑤ 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 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分析] ①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作出的。 ④表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⑤表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3·江苏高考)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 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 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从中可见(  )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③价值判断与 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意在考查 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转基因食品,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主要是受到 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②③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不选。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④错误。 2.(2015·江苏高考)政府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往往召开听证会。为达到预期效果,召 开听证会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①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 ②公民应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质询权 ④客观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A 本题的题眼是“政府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往往召开听证会”。政府的重 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这是 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召开听证会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由列举的事项可知,公民应有序地 进行政治参与,①②当选;政协委员没有质询权,排除③;④在本题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对于网约车不允许共享私家车的问题,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不以营利为 目的、双方共同分担出行成本的合乘,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公众出行、促进节 能减排,交通部门会鼓励它的发展。交通运输部的态度表明(  )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需要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我国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D 题目中没有涉及真理,①与题意无关。③错误,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 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交通运输部鼓励不以营利为目的、双方共同分担出行成本的合乘,缓 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出行方式,表明了正确的价值判断需要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我国政 府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④正确。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依据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5·四川高考·节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 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 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 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 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 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 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 7 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 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 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 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 H 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设问中已明确指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迅速对接相关知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择的含义与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与客观依据。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②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改革上层建筑,遵循 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④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大题增分专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 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 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于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 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国家情怀和民族气节一 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管时代 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成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 和无畏的勇气;他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领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 心灵患有软骨痛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 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 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 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简要评析“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的 观点。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简要评析“英雄只属于他们 自己的时代”的观点,属于评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 识限定,然后考生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社会历史性,说明 其正确性。然后可以从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要求和标准的角度分析说明其不合理 性即可。 答案: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形成,因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英雄的具体标准和内涵会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 化而变化,因此英雄具有时代性。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不同时代英雄的表现各有差异,但英雄的特质 具有共性。英雄们秉持并为之奋斗的爱国、奉献、忘我、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念,是人类正 确的价值选择,可以跨越时空,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该观点缺乏严 谨性。 考点三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基本知识—理清楚] 1.把握——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原因 措施 根本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 值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 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 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 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 生的根本途径 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 前提;②强调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 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 人的个性发展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 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 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 值 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 导 ①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的精神;②个人素质:需 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理 想信念:需要有坚定的理 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 的指引 2.理解——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有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作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二是人生的真 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这与人生价值的内涵是一致的。 澄清错误认识 1.并非一个人获得的荣誉越多,其自身价值就越大。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 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价值越多,为社会和他人所作贡献就越大,其自身 价值就越大。 2.梦想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体,积极投 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3.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而非物质基础,也不能认为人生价 值的实现取决于客观条件。 4.不能认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实现人生价值,既需 要主观条件,又需要客观条件。 5.并非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个人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但对人 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基础巩固训练 1.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投身司法事业 26 年。在司法改革中,敢啃 硬骨头,甘当“燃灯者”。他去世后,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法院 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材料体现了(  )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③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④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他的人生轨迹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A 材料体现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说明只有 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社会 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不是关键。④说法错误,价值观不起决定作用。 2.他一心为民,为民解困不过夜,赢得广泛赞誉;他勇破难题,为民服务不懈怠,开 创工作新局;他勤政廉政,为民解忧不畏难,彰显公仆本色。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许俊良的事迹启示我们(  )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社会提供客观条件 解析:选 B 在工作中一心为民,这是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答案为 B 项;A、C 两项是曲解人生价值的错误观点,D 项不为材料所反映。 3.2017 年 7 月 25 日,广东佛山一位民警在 40 度的高温下,站在车顶双手高高托起一 束被超高车辆刮倒,坠落到路面上的光缆,足足坚持半个小时,使车辆得以顺利通过。这 一举动,让过往司机纷纷点赞,称赞他为“托举哥”。“托举哥”(  ) ①实现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②在自强不息的努力中证明自身存在 ③在为 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了价值 ④因为收获点赞而创造了的自身价值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C 为他人做贡献,得到点赞,实现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做贡献即 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①③正确,答案为 C 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②④错误。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小马、小孙是援藏队伍中的一对博士夫妻,均毕业于北大。小孙是法学博士, 做涉外律师时每小时有 300 美金收入。①她说自己全是读的公费,国家培养她这么多年, 当然应该为国家出些力。小马出生在云南偏僻的彝族山寨里,村民接济让他得以求学。② 他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为考硕士、博士,曾屡遭挫折。③在选择服务 去向时,他们认为西藏比北京更需要人才和知识,在那里,他们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于是, ④他们怀着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貌的理想和为国效力、奉献社会的激情来到雪域高原, 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 要融为一体。 [分析] ①体现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②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③表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④体现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3·江苏高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 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 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  )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B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 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需要我们正确处 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①③入选。②与题 意无关。④说法错误,应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过去很多热门行业将风 光不再,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轨迹也将因此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这说明(  ) ①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价值的实现,无法超越社会条件的制约 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是年轻一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③年轻一代人的人生道路将更加曲折,必须培 养顽强拼搏的意志 ④在时代的进程中塑造和完善自我,是年轻一代成功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B “过去很多热门行业将风光不再,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轨迹也将因 此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说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价值的实现,无法超越社会条件的制约, 在时代的进程中塑造和完善自我,是年轻一代成功的必由之路,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 过于绝对,排除。 3.在热带雨林中,植物有争地盘的习惯,他们大都成群成群的盘聚。只有高大的乔木 不成群结队,彼此孤立,用根紧紧握住泥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向天空的方向生长,直 插云霄,他们懂得更广阔的天空才是自己的生命的舞台。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D 植物靠成群成群的盘聚,努力为自己争得生命的舞台的道理,启示我们, 实现人生价值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同时必须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奋力拼搏,砥砺自我。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强调人生价值是什么,与题意主旨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不相符合。 4.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寄语毕业生:“要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要做自己尊 重的人”,但这种自尊“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缚、自怜;而是自 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他的寄语强调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 ①首先获得自我的满足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④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要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要做自己尊重的人”强调实现人生 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拥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④符合题意; ①错误,人生价值不是自我的满足;③不符合题意。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3·海南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 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 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 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 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 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 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 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 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今天,越 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价值观”。这一知识点包括: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 引;②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③在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 实现人生价值;④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大题增分专练 材料 2017 年春晚,剧组特地邀请了几位老红军和老战士来到春晚现场。104 岁的王定 国老人也是其中之一。 104 年的人生中创造了无数奇迹:1933 年参加红军,长征途中敌人的弹片虽然击断了她 的腿骨,但仍然没有阻断她的长征路,她以坚定的信念迎来革命的胜利;从文盲女到革命家 ——14 岁参加革命后,刻苦学习,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女到著书立传,成为今天很有影 响的社会活动家;书法绘画集一身——70 岁开始练习书法和绘画,丹青追忆红军岁月、赞 美祖国壮丽山河;癌症老人——75 岁,癌症切除手术在她身上留下 30 多厘米的疤痕,依然 欢乐;她曾在 92 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 (1)结合材料,请从“实现人生的价值”的角度,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弘扬老一 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以实现人生价值。 (2)为弘扬英雄事迹,某校高三(2)班开展“学英雄人物做时代先锋”主题班会,请你围 绕班会主题列出发言主题。(两条,每条 10~30 个字)。 解析:第(1)问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主要考 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考生组织答案时可以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 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投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等几个角度进行组织即可。第(2) 问要求以某校高三(2)班开展的“学英雄人物做时代先锋”主题班会为背景,列出发言主题, 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发挥正确意识指 导作用,用英雄精神导航生活学习。培养愈挫弥坚的品质或者投身社会实践,学英雄争当时 代先锋等。 答案:(1)①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②自觉站在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④ 积极投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答案示例:①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用英雄精神导航生活学习。②投身社会实 践,学英雄争当时代先锋。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辞海》是我国唯一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 型综合性辞典。“对不对,查《辞海》”这是《辞海》出版至今获得的读者口碑。从哲学 角度看,“对不对,查《辞海》”体现了(  ) ①《辞海》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②《辞海》与其他辞典的不同 ③《辞海》 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辞海》对读者的积极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①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③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不对,查《辞海》”体现了《辞海》的特殊性及其价值,因此②④符 合题意,都入选。 2.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明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生的 航标灯塔,是前进奋斗的不竭动力,是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终生不渝、矢志不移的 追求。这说明理想信念(  ) 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 ③是推动共产党员 前进的精神动力 ④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D 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 准,①②观点错误,排除。故选 D 项。 3.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耐寂寞? 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文字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解析:选 C “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说明人们在价值判断 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C 项符合题意。 4.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信息交互平台,是每一位网民应自觉维护的公共场所和共 同家园。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将这个平台变成罪恶渊薮:不管何种方式、何种口实, 目标指向均无区别——为了名利。这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B “就有那么一些人,将这个平台变成罪恶渊薮:不管何种方式、何种口实, 目标指向均无区别——为了名利”,体现了错误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①符合题意;③ 是其应有的启示;②不符合题意;④观点明显错误。 5.2017 年 1 月 20 日,代表商界利益的共和党籍政治家唐纳德·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 45 任总统,他在经济上推行低税低福利,主张减少立法,多给企业和市场自由,来促进经 济多样发展;而之前执政的代表中产阶层利益的民主党则主张高税高福利,通过促进更多 立法规范经济行为,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经济主张上的分歧表明(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价值判断和价 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C ④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中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 ①不选。②③与题意相符。 6.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 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坚定。 中国共产党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  ) ①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 ②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 B 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 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全军要增强忧患意识、 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 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①是对全军的要求,不符合题意,应排除;③与题意无关,排除。 7.“尊时守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尊时,就是“待 时而动”“与时偕行”,就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所谓守位,乃是根据自己的职位、 地位、身份、权限来生活和工作。“守位”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  ) A.好男儿志在四方,四海为家 B.引领时代潮流,敢为天下先 C.事能知足,安于现状 D.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解析:选 D 守位,乃是根据自己的职位、地位、身份、权限来生活和工作。“守位” 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故 D 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 题意不符。 8.中央电视台 2017 年 2 月 8 日晚播出的《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 十大年度人物荣誉之一的是: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一说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许多 人都会心生畏惧。但作为医生的郭小平用十二年艰辛,呵护 33 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孩子,融 化了人心,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郭小平的事迹之所以深深地感动中国人,是因为他 (  ) ①在奉献中创造了价值 ②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 我 ④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A 郭小平呵护艾滋病病毒感染孩子,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获得十 大年度人物的荣誉是社会对他的尊重,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④错在“否定 了自我”。 9.2017 年 2 月 8 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梁益建当选“2016 年度感动中国 人物”,梁益建收治的病人,大多是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 者。但他用自己的妙手仁心,打开了一个个被折叠的人生,亲自主刀挽救了上千个极重度 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梁益建医生的事迹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 ①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②必须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③以社会对个 人的尊重和满足作为前提 ④需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A 妙手仁心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砥砺自我,①当选;亲自主刀挽救了 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当选;③④不为材料所反映。 1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诗吟咏 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 件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 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D 王安石的诗吟咏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这给 我们的人生启示是要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也表明实现人生价值要有不怕失败 的顽强奋斗精神,③④入选;①②不符合题意,不选。 11.女排夺冠,举国沸腾,“女排精神”又一次响彻中国。当祖国需要时,郎平毅然 选择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放弃与女儿时刻相伴的机会,回到祖国重新执掌中国女排。这 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 的价值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全面提高个人的才能和素质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理想 信念和奉献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 A 材料中没有体现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全面提高个人的才能和素质的关系,排 除③。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不能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排除④。①②正确,故选 A 项。 1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 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 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 化为现实 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A 人生经过三种境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 目标和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并为之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①②正确; 人生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③错误;④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 二、简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岁月可以随时光流逝让人们淡忘曾经走过的痕迹,然而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应该忘 记那些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人物。 在某知名网站推出的“感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大众评选中,忧国忧民的屈原、忘却荣 辱书写历史的司马迁、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等历史人物榜上有名。他们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 史长河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2017 年 2 月 8 日,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 2016 年度 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播出,火海救人英雄王锋、耶鲁村官秦玥飞、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大 国工匠李万君、好医生梁益建等道德模范人物入选。他们用奉献诠释着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用理想和信念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不同时代感动中华民族人物“感动不变” 的认识。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首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包括三个层次: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实践的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的特点。其次,不同时代感动中华民族人物具有的共性是都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择,从而实现了其人生价值。之所以感动不变,是因为他们作出了正确选择,实现了人生价 值,他们的精神对当代青年仍有引导作用。 答案: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时代感 动中华民族人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特定历史环境的反映,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作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坚持了真理,符合社 会发展的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③他们都把自己的价值选择、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 运和人类幸福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4.2017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他们 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 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在一个个感动人物的事迹中,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与人性的力 量。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 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 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 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 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感动中国”人物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感动中国’人物 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可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 答案: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 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感动中国”人物凭借其对社会的贡献,实现 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感动中国”人物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 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在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感动中国”人物在平凡的岗 位上,努力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努力为人民谋幸福 一、教材体系要点存储清——重视知识提纲的整理 二、材料信息要点获取全——做题注重材料分析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 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 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2017 年 10 月 22 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上,民政部部长黄树贤,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等领导,就“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这一主题介绍了有关 情况。③5 年来,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 59%和 97%,近 6 000 万低保人员 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5 年创造了超 6 500 万就业岗位;5 年来,住房保 障成就显著,近 8 000 万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房地产调控成效显现,房地产市场总体 保持稳定;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超 过 9 亿人,医疗保险覆盖逾 13 亿人。 [练获取信息] ①处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处说明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 神,更好的保障人民的权益。 ③处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体现了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 大人民的立场上。 [典例] (2017·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 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 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 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 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 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 一、审题要“准” (1)确定知识范围与题型: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即“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题型为说 明类题目,应当遵循“教材基本理论观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答题模式。 (2)答案源于哪里:一是依托教材中“社会历史主体”的具体表述,二是结合材料的具 体内容,也就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答什么,答多少:首先阐述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和方法论要求,然后分析材料中如 何在该原理的指导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二、找点要“细” (1)教材语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 (2)材料语言:“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得出人民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 “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得出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 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得出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和现实价值;“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得出传承方式的创新,即喜闻乐 见的方式。 (3)时政语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答题要“范” [参考答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 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 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错因警醒] (1)审题方向偏离,试题要求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作答,但被很多考生忽视这 一知识限定,只看到后面“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将此题的答题方向瞄准了 文化生活中的“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审题的失误带来的是满盘皆输。 (2)死套教材知识,设问明确限定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作答,考生在答题时往往 将这一原理的内容及其方法论要求全部罗列,没有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传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如何始终把人民作为主体的,试题答案答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 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些理论观点,考生在此费时费力不少,但没有得分点。 (3)答题靠习惯性思维,对于哲学类习题考生在答题中过分强调哲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和 阐述,忽视对材料的分析,答案只是简单罗列了教材中基本原理,没有结合材料对原理的 具体运用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论证,答题时只是简单罗列了教材中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 没有将材料中如何关切“人民”这个主体进行具体分析,造成答题侧重点跑偏,降低了该 题的得分。 (4)忽视材料信息的挖掘和运用,对于材料中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参 加的主体的广泛性、传统文化选择的依据、内容、技术手段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筛选,只 是简单的将教材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中表面肤浅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组合,造成答案组织不完 整,导致失分。 (5)时政术语积累不够。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经常涉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多数 考生对于该信息不掌握,造成在组织答案时漏掉重要得分点。 [热点押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计、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 内外因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为适应这种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 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 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同时要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社会政策要 托底,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为结构性改革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根据材料,结合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寻觅社会的真谛。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知识体系和材料有效信 息的准确把握。适应经济形势变化提出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制度供给,增 强经济发展动力——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 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人民群众的地位。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适时做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通过调整我国当前生产关系,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1 000 天,已召开 27 次会议,审议了 162 份文件。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 更多获得感。”深改组“高大上”的顶层设计,对接的是沉甸甸的民意。对上述改革认识 正确的有(  ) ①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创新了生产关系 ③坚持了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 ④尊重了民意在政策制定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B 深改组“高大上”的顶层设计,对接的是沉甸甸的民意,表明改革是自觉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的,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④中“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 2.“房子是用来住的”是 2017 年我国住房政策的重大调整。住房历来被视为拉动经 济增长的引擎,其金融属性超过居住属性,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意味着政策不再助长房 市炒作。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有(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发展 ③生产关系 适合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B 题目中,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意味着政策不再助长房市炒作,从历史唯 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入选。题目中,住房历来被视 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但现在国家对住房进行重大政策的调整,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表明 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入选。②③表述与题意无关。 3.“以房养老”推行两年以来,四大试点城市仅 60 户投保。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 传统观念的冲击,“养儿防老”依然是社会主流。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事物发展的 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D ①中“总是”说法错误。材料只体现了曲折性,未体现前进、上升,故③ 不选。传统观念与现代发展存在矛盾,是矛盾的普遍性的体现,材料也体现了意识的相对独 立性,故选②④。 4.中国将组建四大新机构: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 会。我国组建这些新机构的哲学依据是(  ) 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解析:选 A 题干中我国组建这些新机构的哲学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 状况,A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社会意识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 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 项错误。 5.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 的。下列对于我国当下进行的这场“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 ①调整体制机制的“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②对生产关系的“革命”能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社会制度 ③“革命”标志着我党完成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④“革命”旨在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B 我国当下进行的改革并不是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社会制度,②错误;③中 “完成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表述错误;①④符合题意要求,入选。 6.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2017 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从 2 年延 长至 3 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调整为八周岁。这些调整有利 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材料表明(  ) ①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 变化而不断调整 ③社会意识只有超前于社会存在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内容的 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D 2017 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从 2 年延长至 3 年,将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调整为八周岁。这些调整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 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错误。 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 要继续“赶考”。对此,有媒体载文指出,永葆“赶考”状态,最根本的是强化“群众观 念”,最关键的是彰显“担当精神”。媒体的观点强调了(  ) ①社会意识与物质世界同时产生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价值观是人生 的重要导向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 B ①中“同时产生”说法错误。该媒体的观点“群众观念”说明了人民群众 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②正确。“担当精神”表明了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③正确。④ 与题意无关。 8.有人曾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多一颗星星,人死后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 走夜道的人照亮儿。于是,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 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告诉我们(  ) ①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历史是无数个个人不自觉或不自主地合 力的结果 ③个人对社会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与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①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 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材料表明每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作用,历 史是由无数个个人不自觉或不自主地合力的结果,②③正确。 9.《弟子规》中说“首孝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 衍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孝” 的变迁说明(  ) A.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D.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解析:选 B A 项与材料无关;“孝”的变迁说明了人们价值观的变迁,体现了 B 项; C 项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不符合题意;D 项观点错误。 10.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一个人 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 A.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C.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D.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解析:选 C 材料强调个人活着的意义,而不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A、B 两 项不选;“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 献,C 项符合题意;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不是人生价值的主要表现,D 项不选。 11.微信取名为“樵夫”的廖俊波,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 的要求,成为“两学一做”的楷模。“俊才为民屡建功,品正德高志如松”……他牺牲后, 微信上几十万人次悼念评论寄托着对这位普通的“砍柴人”的哀思。这表明(  ) ①获得尊重和满足是对社会贡献的基础 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导 向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价值的关 键因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 D 题目中,廖俊波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用生命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 的要求,成为“两学一做”的楷模;他牺牲后,微信上几十万人次悼念评论寄托着对这位普 通的“砍柴人”的哀思。这表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导向,人既是价值的 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②③入选;①表述错误,排除;④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 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12.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吾志所 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①人生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②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③坚定理想信 念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④要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选 B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导向作用,②错误;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 知道怎么样爱国,体现了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①符合题意;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体现了要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故④符合题意;自觉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 践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③错误。 二、简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长征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 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 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 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 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自觉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 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把人民放在心中 最高位置,才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③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 14.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开 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 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完善国防动员体 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空边防。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广大军队人员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做出哪些 努力?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要结合新时代广大军队人员的具体状况,运用 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①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强军实践,奉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②全面提 高个人素质,培养过硬的军事素养和技能。③在军队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建立功勋。④树立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拼搏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保持 军人本色。⑤坚定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为指引,始终听党指挥,争 取军人荣誉。 《生活与哲学》三大知识板块考点归纳        板块一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一) 唯物论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微观理清——明答题要点]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 3.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 (1)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总之,意识具有能动 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①原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 定意识。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 5.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②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1)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 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1] (2016·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 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 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 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 集团于 2010 年 8 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解析] 设问知识限定为“唯物论”。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下:“根据世界汽车工业 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 场运作方式……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分别可以对应“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 识的能动作用;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等唯物论知识。 [答案] 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 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 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 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归纳领悟] 最常见的考法是通过呈现我国或地方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综合考查对唯物论相关理 论的理解运用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主观题居多,亦有选择题。措施类、体现类和 评析类试题居多。准确识记、理解唯物论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两类相关试题的答题模板 (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事? 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 ②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事? 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 ②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 ⑤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材料    考点(二) 认识论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微观理清——明答题要点] 1.实践 (1)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 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错误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真理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 有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3.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2] (2015·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 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 2015 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 100 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 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 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 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 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 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 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不同学者获得不同感受,属于原因类试 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主要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 反复性角度思考,并围绕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这是教材中的一个常规性题目,难度不大, 只是组织答案过程中注意与材料内容的结合。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 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 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 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归纳领悟]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时,往往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 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结合实践的特征,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认识论的相 关知识综合考查,还会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并结合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通常的考查角度有:措施类(怎么做)、说明类(体现)、依据类、认识类(分析)等。    考点(三) 唯物论与认识论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3] (2015·山东高考·节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 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 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 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解析] 本题以依法治国为背景,从哲学角度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答题时首先注意答题 范围,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再进行材料与原理的对接,筛选出正确的哲学道理。 [答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 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③必 须把“纸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归纳领悟] 常见考法是通过呈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的认识变化或争论作为背景, 综合考查调动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角度以体现 类、措施类和理解类居多,对材料有效信息与相关理论的对接能力要求较高。整合唯物论 中物质与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认识论中实践观、真理观等相关内容,准确解读 材料信息,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重点。           板块二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一) 联系观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微观理清——明答题要点] 1.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2.联系的环节、联系与发展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原理: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 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 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掌握系统优化方法;重视部分 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系统优化方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1] (2014·大纲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 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 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 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 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 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 25 个。 材料二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铁路总公司于 2013 年 3 月挂牌 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 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接铁道 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 10 360 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 原理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设问明确要求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在我国整 个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地位,答题时首先应指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然后指出国务院机构 改革属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最后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作为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答案] 事物是由若干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推进国务院机构改 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整 体改革。 [归纳领悟]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原理,答题时可以对点论述,再结合材料,一般组织 答案就比较完整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高考命题中的常考考点,所以我们对这一部分 知识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把握上,还要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 性、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知识,这样答题时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考点(二) 发展观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微观理清——明答题要点] 1.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及规律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2.发展的途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1)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 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 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1)原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发展到一定程 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坚持适度原则。 4.发展的原因、发展与辩证否定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动力;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2] (2013·江苏高考·节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 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 GDP 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 重持续降低。 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 展。2010 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 中国已成为“世界 工厂”。 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 为富士康、联想等 IT 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 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 据统计,近 年来有数十家世界 500 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 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 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中国制造”——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 前所未有的挑战。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 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回答,看似简单,但要答全还是有难 度的。发展的观点涉及发展的普遍性及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另外还包括 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忽视。 [答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欧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 化发展,调整工业化发展战略。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它们 对传统制造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事物在曲折中前进上升;它 们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归纳领悟]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 证法发展观的内容有哪些,然后根据材料信息选择对应的发展观的内容进行逐点论证。平 时复习要全面整合发展观的观点,做题时注意与材料对应,选择运用恰当的发展的观点即 可。    考点(三) 矛盾观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微观理清——明答题要点] 1.矛盾与联系、发展 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2.矛盾即对立统一 (1)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双方 具有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全面)。 3.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 (2)方法论:①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 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1)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 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既要善于抓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 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1)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 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 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 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 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3] (2014·安徽高考·节选)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 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 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 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随着 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 势,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 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 说服少数同学。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观点,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问题、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规律),它要求我们用对立统 一的观点看问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我们应该从书法自身的特殊性来认识学 习书法的必要性,而不是简单地用“键盘”否定“毛笔”。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 “毛笔”的优点是主要的,不足是次要的。所以,学习书法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归纳领悟] 矛盾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往往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等进行综合考查,如“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等,这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 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要求较高。应用这些原理时要结合设问角度,根据材料提供的有效 信息筛选知识,然后运用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先理论后材料分析。    考点(四) 唯物辩证法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4] (2012·山东高考·节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阐释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解析] 设问抓住材料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在曲折中深入发展”“机遇 大于挑战”及设问中“唯物辩证法”等“题眼”信息,从而得到材料蕴含着联系、发展、矛 盾等观点。注意结合材料分别分析。 [答案] ①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②国际贸易在曲折中 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机遇大于挑 战,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归纳领悟] 反映类、体现类哲学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1)审读设问,做到有的放矢 弄清设问的知识范围,分析设问的特殊要求、主题、类型。 (2)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 ①概括材料,明确中心。需要考生仔细研读材料,抓住中心,明确重点,最终概括出材 料的主要意思。②理清材料层次,概括各层大意。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而后把 握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把握材料主要反映的观点,为选择有关理论组织答案提供依 据。③抓住关键词,揭示题眼。关键词往往揭示了材料要说明的问题,隐含着答案需要的信 息。抓住这些关键词,将其与有关哲学知识建立映射关系,组织答案才更具有针对性。           板块三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一) 寻觅社会的真谛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微观理清——明答题要点] 1.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 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辩证关系: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辩证关系: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 进。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①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③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2.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1] (2013·四川高考·节选)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 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 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 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 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 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 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 T 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 [解析] 设问进行了范围限定即“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可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群众观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①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 新。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③顺应社会发 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进步。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 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归纳领悟]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本考点时,一般会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改革等知识综合起来,要求能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有时还会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 如“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知识说明……” 等。通常的考查题型有分析(认识)类、说明(体现)类、依据类等,角度有“运用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的知识说明……”“运用社会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 识分析……”等。 明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包含的知识体系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方式(改革)。社会 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容,除上述知识体系外,还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    考点(二) 实现人生价值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微观理清——明答题要点]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 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特点: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 会的责任和贡献。 (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 之路。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 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2] (2012·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 年,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位大学生, 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 5 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 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 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 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解析] 本题要结合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努力奉献对人生价值实现的作用。 [答案] ①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以得到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②努力奉献 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③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 荣为乐。④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 [归纳领悟]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有“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运用所学 哲学知识,说明个人应如何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探讨为什 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等考查方式。题型涉及原因类、说明 类、认识类等。 解答此类试题,应学会规范应用表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一般与“人生价值是自我 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 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原理结合起来分析回答; 一般在分析先进人物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或启示我们怎么做时单独应用分析。    考点(三)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宏观整合——建知识体系] [真题悟通——学答题规范] [例 3] (2014·山东高考·节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 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 2014 年 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 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解析] 本题要抓住“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 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等关键信息,回扣题目知识限定,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 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等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 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 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 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归纳领悟] 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或其他社 会热点为背景,一般以综合考查的方式出现,意义类、评价类、启示类题型居多。如“从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运 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启示”等。 此类题的解答,要从设问限定语出发,根据材料信息筛选理论要点。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包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特点和客观依据,将这些内容 与材料信息进行对接,进而确定答案要点即可。   [模块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黑格尔曾经用“密涅瓦的猫头鹰”说明哲学思想形成的特点。在他看来如果把“认 识”和“思想”比作鸟儿在蓝天中翱翔,那么在夜幕降临时起飞的猫头鹰(哲学)的使命就是 认识“思想”,认识“认识”。黑格尔这种观点(  ) ①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认为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 ③认为精神和思想 是人们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④把反思的对象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 “精神”“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C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对“思想”“认识”的反思,认识的对象是脱离物质的 “思想”“认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故选②④;黑格尔认为“思想”“认识”是可 以认识的,属可知论,故①不选;③属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 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禅 师写的一首禅诗。该诗蕴含的哲理有(  )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③世 界上不存在绝对运动的事物 ④人们难以把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A “步行”“桥流”等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①符合 题意;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应是“水流桥不流”,但是如果以水为参照物,则是“桥流水 不流”,说明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明显错误。 3.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摘得 201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以前的科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生物体都有生物钟,它影响着睡眠、新陈代谢 等各种生理过程和行为方式。但生物钟是如何运作的呢?三位的研究成功地阐释了其内在 运作机制。这一成果证明(  ) 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C.人与其他的一切生物遵循的规律都相同 D.规律的内容是主观的,但形式是客观的 解析:选 A 三位的研究成果证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 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A 项符合题意;B 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矛盾具有特殊性,C 项错误;规律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D 项错误。 4.2017 年 4 月 27 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 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独立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 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这一成果再次证明(  ) A.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 B.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和利用规律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解析:选 C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体现了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 C 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 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也不能改造规律,故 A、B 两项说法错误;“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 得圆满成功,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而不是自觉选择性,故 D 项排除。 5.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 地的地力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选 D 材料中“根据耕地的地力设计配方”的信息,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6.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 年新年贺词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 13 亿多人民和 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 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撸起袖子加油干(  ) ①要把干事业的热情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起来 ②要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保持高昂的精神 ③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放在第一位 ④要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敢于超越客观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A 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我们把干事业的热情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起来,要 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保持高昂的精神,①②符合题意,应选;③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 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排除;④说法不科学,排除。 7.“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 2017 年 4 月中下旬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并开展货物 运输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多项关键技术试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为空间站建设任 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找到新的认识工具 ③人们的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实践是人们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C “天舟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 的“第二步”任务,这表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①正确;其发射为空间站建设任务 奠定坚实技术基础,这表明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③正确;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②错误;④夸大了实践的能动性,错误。 8.一些科技前沿研究显示,通过可穿戴设备,人脑的脑电波可能被破译,而人脑通过 直接连通电脑,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智能,也可能在十年内得以实现。如果这种“可能”成 为现实,这表明(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C.电脑可以部分取代人脑进行思维 D.人的智慧很大程度上来自电脑 解析:选 B 通过可穿戴设备,人脑的脑电波可能被破译,而人脑通过直接连通电脑, 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智能,也可能在十年内得以实现。这表明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B 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或物质基础,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 项错误;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D 项错误。 9.火星科学家认为古代火星上有液态水流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热度的不断降低, 火星是如何保持水不冻结还是液态水呢?研究者认为是较厚的二氧化碳层帮助古代火星表 面保温。但是 2017 年的最新探测数据表明,大约 35 亿年前,火星上的二氧化碳稀少,不 足以提供足够的温室效应来解冻水冰。材料表明(  ) ①追求真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②新的认识往往需要推翻原有的真理 ③ 认识的不断发展决定着实践要不断深入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B “2017 年的最新探测数据表明,大约 35 亿年前,火星上的二氧化碳稀少, 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温室效应来解冻水冰”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人们对一 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④符 合题意;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 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③错误。 10.以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 种。现在,农业专家们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变化(  ) ①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②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 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原来的耕种规律随着气候变化可以被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C 从晚耕种到早耕种的认识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入选。这一变化 属于认识的变化,认识的变化源于实践的变化,①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变,④ 错误。 11.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 年我国 GDP 目标增速为 6.5%左右,低于 2016 年同比 6.7%的目标增速。事实上我国在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后,正 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 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表明(  ) ①一切都在变,只有变化本身是永恒的 ②困难是暂时的,要对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 长充满信心 ③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特征 ④实践是检验 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B 中国 GDP 的发展历程说明一切都在变,只有变化本身是永恒的,①符合 题意;不同的历史阶段,我国的国情不同,因此我国 GDP 的增速也有变化,说明不同阶段 有不同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特征,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12.勤奋很重要,但有时付出了辛苦、时间,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这种勤奋是低 品质勤奋。要避免成为“低品质勤奋者”,需要有深度的思考。这启示我们(  ) A.用综合思维完整准确的认识事物 B.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考验 C.分析解决问题时要学会统筹兼顾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矛盾的转化 解析:选 D 有时付出了辛苦、时间,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这种勤奋是低品质勤奋。 要避免成为“低品质勤奋者”,需要有深度的思考,这启示我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 立足实际锤炼深度思考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优化我们的工作 效率,从而促进矛盾的转化,D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 13.2017 年 11 月 28 日,《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正式发布,自 12 月 1 日 起,我国将目前在河北省开展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大至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 9 个省区市。不断扩大试点范围蕴含着的哲学道理是(  )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寓 于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B 题干中搞试点体现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正确;不断扩大试点体 现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曲折性和矛盾双方关系,②④不选。 14.漫画《家传》(作者:周喜悦)所蕴含的哲理有(  )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解析:选 C 漫画《家传》体现了父亲对爷爷的行为会影响儿子对父亲的行为,父亲的 行为和儿子的行为有共同点,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 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条件性,排除;B 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父亲对待爷爷的行为与儿 子对待父亲的行为一样,排除;D 项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排除。 15.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编纂民 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也不是简单的 法律汇编,而是要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从唯物辩证法看,我国民法典的编纂(  ) ①体现了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②要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以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表明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意味着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寓于统一的民法典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B ②错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④错误,民法典寓 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之中。从唯物辩证法看,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革命批判精神 和创新意识,表明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③入选。 16.一个老板一直卖假货,但是他的生意一直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习惯性地我们会 想质检局可能有问题?老板可能做了手脚?但新颖、合理的答案是,他卖的是“假发”。这 个事例说明(  ) ①惯性思维会造成陈旧的思想观念 ②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人们改造事物 ③换个角度 思考有利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 C ①说法不准确,题中体现的是惯性思维和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人们正确 地认识事物。②与题意不符,题中体现的是认识事物而不是改造事物。③④均符合题意。 17.2017 年 10 月 16 日,华为在德国慕尼黑举行 Mate 10 系列手机发布会。Mate 10 系 列的双摄,还继续保持上下设计。搭配麒麟 970 处理器,更加的智能,华为 Mate 10 不是 一款智能手机,而是一款智能机器。华为 Mate 10 的设计蕴含的哲理有(  ) ①不断追求事物外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坚持唯物辩证法革命的、批判精神 ③对事 物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理解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 B ①错误,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不断追求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符 合题意,华为 Mate 10 搭配麒麟 970 处理器,更加的智能,体现了创新精神;③符合题意, “继续保持上下设计”,同时又增加了新的智能化设计,是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理 解,体现辩证否定观的实质;④不选,材料主旨与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无关。 18.2017 年 9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作出批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集 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合一,符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 度看,北京城市发展必须(  ) 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③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的促进作用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A 题干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等,体现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①②符合题意;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③错误;④属于唯物论道理,不选。 19.2017 年元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 意见》,希望通过制度改革,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 化职称制度改革有利于(  ) ①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④ 使人们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 A 职称制度改革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有利于使其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 当选;通过制度改革,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通过提高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素质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当选;③④与题目指向不符。 20.中国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每每取得实质性进展,都是从所有制改革突破开始的。 为了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改善资产效率,中国联通公司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中国人寿、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 14 家企业参与了此次联通“混改”的投资,“混 改”后原联通集团合计持股约 36.67%,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约 35.19%。我国推进混合所 有制改革表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 D 混合所有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动,不是上层建筑的变动,①当选,② 错误;这种改革的性质是改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根本推翻它,④ 当选,③错误。 2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17 年 2 月 3 日,李克强总 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指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农民工 欠薪问题,是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就解决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派出督查组,赴部分省区开展实地专项督查。从唯物史观看,党中央、 国务院这样做(  ) ①是为了巩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②是因为农民工的生产活动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④是以维护人民群众 的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并解决拖欠农民工 工资问题体现了③④。①说法错误,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农民工只是劳动群众的一 部分。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 22.近来,一些商场门前的停车场画出了比普通停车位宽的“女士停车位”,引发了市 民关注。有市民认为,这种设置“很贴心”“人性化”;也有市民认为,这是对不专业行为 的纵容。这表明(  ) A.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B.价值判断的标准因人而异 C.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D.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选 A 题干中“有市民认为”“也有市民认为”等,体现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 性,A 项正确;B、C 两项观点是错误的;D 项不符合题意。 23.生命里的美好期盼,没有哪个是通过冥想和神灵兑现的。趋吉避凶、祈福远祸, 自古为人们所不懈追求,但诉诸外物庇佑还是诉诸自身努力,结果大不一样。这告诉我们 (  ) ①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②世界观、方法论不同,实践的结果 往往也不同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C 生命里的美好期盼,没有哪个是通过冥想和神灵兑现的。这说明人生价值 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入选;趋吉避凶、祈福远祸,自古为人们所不懈追求, 但诉诸外物庇佑还是诉诸自身努力,结果大不一样。这告诉我们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 体现世界观,①错误,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4.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妇联副主席程萍说:“我们成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应该 珍惜这个时代给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社 会多做一些贡献。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生活就会有意义。”这告诉我们(  )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 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 A 和平的时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我们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要在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①入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生活就会有意义”,告 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实 现人生价值的途径,③④不符合题意。 二、简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 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 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 《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 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 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 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 紧密结合,润物细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 美好。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 化”传承方式的。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办“诗词中的哲学知识竞赛”,请你列举出两条蕴含哲理的诗词, 并指出其哲学寓意。(要求:蕴含的哲理不能重复) 解析:第(1)问,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 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认识具有无限性;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第(2)问的解答要将列举的诗词与蕴含的哲理对应准确。 答案:(1)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央视抓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 客观规律,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央视 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实际,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从变化发展的 实际出发。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面对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央视立足社会实践的变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较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问题。 (2)示例: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 的统一。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要重视 实践。 26.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 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 律的科学发展。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加快推进改革,加大产权保护力 度,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加快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深化金融体 制改革,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快推进改革的依据。 解析:解答时,关键要抓住“加快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紧深化 投资体制改革,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等有效信息,然后联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改革等知识作答。 答案: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加快放宽民间投资准 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客观要求。②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增大简政放 权的含金量,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 础的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探究题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10 月 24 日在北京隆重 召开,大会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第一、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第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 义。 第三、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立法的认识。 (2)运用唯物论知识,揭示“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的哲学依据。 (3)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全民守法”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重要性。 解析:第(1)问,属于认识类主观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的知识。首先要强调科学立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 发;其次,科学立法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可以从尊重 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属于依据类主观解析试题。 解题时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改造 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3)问,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 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全民守法”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结合对材料 的分析可以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立 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 观能动性。科学立法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 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服从 事实,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法律是执法、 司法的依据,只有服从法律,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引导社会和谐发展。 (3)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要求重视部分的 作用。推进全民守法,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②量变是质变 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做好量的积累。推进全民守法,努力让守法成 为全民自觉意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